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卷二
2. 傷寒例第三
陰陽大論云:春氣溫和,夏氣暑熱,秋氣清涼,冬氣冷冽。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。
春夏為陽;春溫夏熱者,陽之動,始於溫,盛於暑,故也。秋冬為陰;秋涼而冬寒者,以陰之動,始於清,盛於寒,故也。
冬時嚴寒,萬類深藏。君子固密,則不傷於寒。觸冒之者,乃名傷寒耳。
冬三月,純陰用事,陽乃伏藏,水冰地坼,寒氣嚴凝。當是之時,善攝生者,出處固密,去寒就溫,則不傷於寒。其涉寒冷,觸冒霜雪,為病者,謂之傷寒也。
其傷於四時之氣,皆能為病。
春風、夏暑、秋濕、冬寒,謂之四時之氣。
以傷寒為毒者,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。
熱為陽,陽主生;寒為陰,陰主殺。陰寒為病,最為肅殺毒厲之氣。
中而即病者,名曰傷寒。不即病者,寒毒藏於肌膚,至春變為溫病,至夏變為暑病。暑病者,熱極重於溫也。
內經曰:先夏至日為溫病,後夏至日為暑病。溫暑之病,本傷於寒而得之,故太醫均謂之傷寒也。
是以辛苦之人,春夏多溫熱病,皆由冬時觸寒所致,非時行之氣也。凡時行者,春時應暖而復大寒;夏時應大熱而反大涼;秋時應涼而反大熱;冬時應寒而反大溫。此非其時而有其氣,是以一歲之中,長幼之病多相似者,此則時行之氣也。
四時氣候不正為病,謂之時行之氣。時氣所行為病,非暴厲之氣,感受必同,是以一歲之中,長幼之病多相似也。
王宇泰云:以上辨傷寒時氣之異。
夫欲候知四時正氣為病,及時行疫氣之法,皆當按鬥歷占之。
四時正氣者:春風、夏暑、秋濕、冬寒是也。時行者:時行之氣是也。溫者:冬時感寒,至春發者是也。疫者:暴厲之氣是也。占前鬥建,審其時候之寒溫,察其邪氣之輕重而治之。故下文曰:
九月霜降節後,宜漸寒,向冬大寒,至正月雨水節後宜解也。所以謂之雨水者,以冰雪解而為雨水故也。至驚蟄二月節後,氣漸和暖,向夏大熱,至秋便涼。
冬寒、春溫、夏熱、秋涼,為四時之正氣也。
從霜降以後,至春分以前,凡有觸冒霜露,體中寒,即病者,謂之傷寒也。
九月、十月,寒氣尚微,為病則輕;十一月、十二月,寒冽已嚴,為病則重;正月、二月,寒漸將解,為病亦輕。此以冬時不調,適有傷寒之人,即為病也。此為四時正氣,中而即病者也。
其冬有非節之暖者,名曰冬溫。冬溫之毒,與傷寒大異。冬溫復有先後,更相重沓,亦有輕重,為治不同,證如後章。
此為時行之氣;前云冬時應寒,而反大溫者是也。
從立春節後,其中無暴大寒,又不冰雪,而有人壯熱為病者,此屬春時陽氣發於冬時,伏寒變為溫病。
此為溫病也。內經曰: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
從春分以後,至秋分節前,天有暴寒者,皆為時行寒疫也。三月、四月,或有暴寒,其時陽氣尚弱,為
白話文:
傷寒例第三
古人認為,春天溫和,夏天炎熱,秋天涼爽,冬天寒冷,這是四季正常的氣候順序。春夏屬陽,春天溫暖夏天炎熱,是陽氣的活動,從溫和開始,到炎熱達到極盛;秋冬屬陰,秋天涼爽冬天寒冷,是陰氣的活動,從清涼開始,到寒冷達到極盛。
冬天嚴寒,萬物深藏,人如果能做好保暖措施,就不會受寒生病。只有冒犯寒氣的人,才會得傷寒。
冬天的三個月,陰氣盛行,陽氣潛藏,水結成冰,地裂開縫,寒氣凝結嚴峻。這時候,善於保養身體的人,會注意保暖,遠離寒冷,靠近溫暖的地方,就不會受寒生病。如果接觸寒冷,冒犯霜雪而生病,就叫做傷寒。
受了四季不正之氣的侵害,都會生病。春風、夏暑、秋濕、冬寒,稱為四季之氣。
認為傷寒有毒,是因為它是最能致人死命的寒邪之氣。熱屬陽,陽氣主生長;寒屬陰,陰氣主殺伐。陰寒致病,是最為肅殺有毒的邪氣。
寒邪入侵身體立即發病的,叫做傷寒;沒有立即發病的,寒邪毒氣藏在皮膚之中,到春天就變成溫病,到夏天就變成暑病。暑病比溫病的熱邪更重。
《內經》說,夏至日之前是溫病,夏至日之後是暑病。溫病和暑病,都是由於受寒而引起的,所以太醫都把它們叫做傷寒。
因此,辛苦勞累的人,春夏容易患溫熱病,都是因為冬天受寒造成的,而不是時行疫氣引起的。所謂時行疫氣,是指春天應該溫暖卻反常寒冷,夏天應該炎熱卻反常涼爽,秋天應該涼爽卻反常炎熱,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溫暖。這些都是非時之氣,所以一年之中,老少疾病多有相似之處,這就是時行疫氣。
四季氣候不正而引起的疾病,叫做時行之氣。時行之氣所引起的疾病,不是暴烈的邪氣,其感受必同,所以一年之中,老少疾病多有相似之處。
王宇泰說:以上是辨別傷寒和時行之氣不同的論述。
想要預測四季正常氣候致病,以及時行疫氣的方法,都應該根據斗歷來推算。
四季正常氣候,就是春風、夏暑、秋濕、冬寒;時行之氣,就是時行之氣;溫病,就是冬天受寒,到春天發病的;疫病,就是暴烈的邪氣。推算斗建,審察當時的寒溫,觀察邪氣的輕重來治療。所以下文說:
霜降節氣之後,天氣應該逐漸變冷,到冬天最寒冷,到正月雨水節氣之後,天氣就開始變暖。所以叫做雨水,是因為冰雪融化變成雨水。到驚蟄二月節氣之後,氣候逐漸溫暖,到夏天最炎熱,到秋天就涼爽了。
冬寒、春溫、夏熱、秋涼,是四季正常的氣候。
從霜降以後,到春分以前,凡是受了霜露之侵,體內寒邪入侵,立即發病的,就叫做傷寒。
九月、十月,寒氣還不厲害,生病了也比較輕;十一月、十二月,寒氣已經很厲害了,生病了就比較重;正月、二月,寒氣漸漸消退,生病了也比較輕。這是因為冬天氣候不調,恰巧受了寒邪入侵的人,就會立即發病,這就是四季正常氣候致病。
如果冬天有不正常的溫暖天氣,叫做冬溫。冬溫的毒邪,和傷寒大不相同。冬溫也有先後發作,反复發作,也有輕重之分,治療方法也不同,詳見後章。
這是時行之氣,前面說冬天應該寒冷卻反常溫暖就是這個意思。
從立春節氣以後,中間沒有突然嚴寒,也沒有冰雪,卻有人發高燒生病,這是由於冬天伏藏的寒邪,到春天陽氣發動時,轉化為溫病。
這就是溫病。《內經》說:冬天受寒,春天必得溫病。
從春分以後,到秋分節氣以前,如果遇到突然嚴寒的天氣,都是時行寒疫。三月、四月,如果遇到突然嚴寒,這時候陽氣還很弱,被寒邪所傷,病熱還比較輕;五月、六月,陽氣已經很盛了,被寒邪所傷,病熱就比較重;七月、八月,陽氣已經衰弱了,被寒邪所傷,病熱又比較輕。這種病和溫病、暑病相似,但治療方法卻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