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卿子

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1)

1. 辨太陽脈證並治下第七

問曰。病有結胸。有臟結。其狀何如。答曰。按之痛。寸脈浮。關脈沉。名曰結胸也。何謂臟結。答曰。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滑者。難治。

結胸者。邪結在胸。臟結者。邪結在臟。二者皆下後邪氣乘虛入里所致。下後邪氣入里。與陽相結者。為結胸。以陽受氣於胸中故爾。與陰相結者。為臟結。以陰受之。則入五臟故爾。氣宜通。而塞故痛。邪結陽分。則陰氣不得上通。邪結陰分。則陽氣不得下通。是二者。皆心下硬痛。

寸脈浮關脈沉。知邪結在陽也。寸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知邪結在陰也。陰結而陽不結。雖心下結痛。飲食亦自如故。陰氣乘腸虛而下。故時時自下利。陰得陽則解。臟結得熱證多。則易治。舌上白苔滑者。邪氣結。胸中亦寒。故云難治。

王宇泰云。按本文云。如結胸狀。則與結胸當有分別矣。注曰是二者。皆心下硬痛。欠穩當。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只是按之不痛耳。既結於臟。而舌白苔。又為胸寒。外證上下俱病。故難治也。

臟結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

臟結。於法當下。無陽證。為表無熱。不往來寒熱。為半表半裡。無熱。其人反靜。為里無熱。經曰。舌上如苔者。以丹田有熱。胸中有寒以表裡皆寒。故不可攻。

病發於陽而反下之。熱入。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而反下之。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者。以下之太早故也。

發熱惡寒者。發於陽也。而反下之。則表中陽邪入里。結於胸中。為結胸。無熱惡寒者。發於陰也而反下之。表中陰邪入里。結於心下。為痞。

張兼善云。或謂成注無熱而惡寒者。發於陰也。既無熱而惡寒。為陰證。安可有下之理。又豈止作痞而已哉。夫仲景所謂陰陽者。指表裡而言也。病在表則當汗。而反下之。因作結胸。病在裡。尚未入腑。而輒下之。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與痞者。下之太早故也。

2. 大陷胸丸方第四十九

大黃(半斤味苦寒),葶藶(半升熬味苦寒),芒硝(半升味鹹寒),杏仁(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溫),

上四味。搗篩二味。內杏仁芒硝。合研如脂。和散。取如彈丸一枚。別搗甘遂末一錢匕。白蜜二合。水二升。煮取一升。溫頓服之。一宿乃下。如不下。更服。取下為效。禁如藥法。

大黃芒硝之苦鹹。所以下熱。葶藶杏仁之苦甘。所以泄滿。甘遂取其直達。白蜜取其潤利。皆以下泄滿實物也。

結胸證。其脈浮大者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

結胸為邪結胸中。屬上焦之分。得寸脈浮。關脈沉者。為在裡則可下。若脈浮大。心下雖結。是在表者猶多。未全結也。下之。重虛邪氣復結。則難可制。故云下之則死。

結胸證悉具。煩躁者亦死。

結胸證悉具。邪結已深也。煩躁者。正氣散亂也。邪氣勝正。病者必死。

動數。皆陽脈也。當責邪在表。睡而汗出者。謂之盜汗。為邪氣在半表半裡。則不惡寒。此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反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當發其汗。醫反下之。虛其胃氣。表邪乘虛則陷。邪在表。則見陽脈。邪在裡。則見陰脈。邪氣內陷。動數之脈所以變遲。而浮脈獨不變者以邪結胸中。

上焦陽結。脈不得而沉也。客氣者。外邪乘胃中空虛入里。結於胸膈。膈中拒痛者。客氣動膈也。金匱要略曰。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。短氣躁煩心中懊憹。皆邪熱為實。陽氣內陷。氣不得通於膈。壅於心下。為硬滿而痛。成結胸也。與大陷胸湯。以下結熱。若胃中空虛陽氣內陷。

不結於胸膈。下入於胃中者。遍身汗出。則為熱越不能發黃。若但頭汗出身無汗。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者。熱不得越。必發黃也。

3. 大陷胸湯方第五十

大黃(六兩去皮苦寒),芒硝(一升鹹寒),甘遂(一錢苦寒),

上三味以水六升。先煮大黃、取二升。去滓。內芒硝。煮一兩沸。內甘遂末。溫服一升。得快利。止後服。

大黃謂之將軍。以苦盪滌。芒硝一名硝石。以其咸能耎硬。夫間有遂以通水也。甘遂若夫間之遂。其氣可以直達透結。陷胸三物為允。

王宇泰云。低者舉之。高者陷之。以平為正。結胸為高邪。陷下以平之。故曰陷胸。利藥之中。此駛劑也。傷寒錯惡。結胸為甚。非此不能通利。劑大而數少。須其迅速。分解邪結也。

朱丹溪云。此證經曰胃中空虛。曰短氣、躁煩。曰脈浮。此湯不可輕用。

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病在表而下之。熱入。因作結胸。此不云下後。而云傷寒六七日。則是傳裡之實熱也。沉為在裡。緊為裡實。以心下痛。按之實硬。是以為結胸。與大陷胸湯以下結熱。

張兼善云。經言所以成結胸者。以下之太早故也。此不云下後。則云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此亦不因下早而結胸者何也。夫下早結胸。事之常。熱實結胸。事之變。其熱實傳裡為結胸。乃法之關防不盡者。故仲景述其證以注方於其下也。此可見古人用心。曲盡其妙。且如下章以水結胸脅。

但頭汗出者。以大陷胸湯主之。亦在常法之外。故條列其證以彰其理也。亦或其人本虛。或曾吐下而裡氣弱。外邪因入。故自為結胸者也。然所入之因不同。其證治則一理而已。

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與大柴胡湯。但結胸。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是可下之證。復往來寒熱。為正邪分爭。未全斂結。與大柴胡湯下之。但結胸無大熱者。非熱結也。是水飲結於胸脅。謂之水結胸。周身汗出者。是水飲外散則愈。若但頭微汗出。余處無汗。是水飲不得外泄。停蓄而不行也。與大陷胸湯。以逐其水。

活人云。水結胸。小半夏加茯苓湯。小柴胡牡蠣湯。亦主之。

太陽病。重發汗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從心下至少腹。硬滿而痛。不可近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重發汗而復下之。則內外重亡津液。而邪熱內結。致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也。日晡潮熱者。屬胃。此日晡小有潮熱。非但在胃。從心下至少腹。硬滿而痛。不可近者。是一腹之中。上下邪氣俱甚也。與大陷胸湯。以下其邪。

小結胸病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小陷胸湯主之。

心下硬痛。手不可近者。結胸也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是熱氣猶淺。謂之小結胸。結胸脈沉緊。或寸浮關沉。今脈浮滑。知熱未深結。與小陷胸湯。以除胸膈上結熱也。

王宇泰云。上文云硬滿而痛。不可近者。是不待按而亦痛也。此云按之則痛。是手按之。然後作痛耳。上文云。至少腹是通一腹而言之。此云正在心下。則少腹不硬痛可知矣。熱微於前。故云小結胸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