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六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9)

1. 四逆散方第九十九

少陰病:飲食入口則吐;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。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不可下也,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,不可吐也,急溫之,宜四逆湯。

傷寒表邪傳裡,至於少陰。少陰之脈,從肺出絡心,注胸中。邪既留於胸中而不散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。陽受氣於胸中,邪既留於胸中,則陽氣不得宣發於外,是以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。此是胸中實,不可下而當吐。其膈上有寒飲,亦使人心中溫溫而手足寒。

吐則物出,嘔則物不出。吐與嘔別焉。胸中實,則吐而物出。若膈上有寒飲,則但乾嘔而不吐也。此不可吐,可與四逆湯,以溫其膈。

王三陽云:「此少陰寒中陰經者也,俱未入於腑。」

少陰病:下利,脈微澀,嘔而汗出。必數更衣,反少者,當溫其上,灸之。

脈微為亡陽,澀為亡血。下利嘔而汗出,亡陽亡血也。津液不足,里有虛寒。必數更衣,反少者,溫其上,以助其陽也;灸之以消其陰。

白話文:

《四逆散方第九十九》:

當少陰經發病時,患者吃東西會立刻嘔吐,胸口常覺悶脹想吐卻又吐不出來。剛發病時手腳冰冷,脈象緊而慢,這是因為病邪積聚在胸腔形成實證,不可用瀉下法治療,應採用催吐法。但如果是因橫膈膜上方積聚寒性水飲引起的乾嘔,就不能催吐,必須趕緊用溫熱法治療,適合使用四逆湯。

外感寒邪由體表侵入少陰經。少陰經脈從肺連接到心臟,再分布於胸腔。當邪氣滯留胸腔時,進食就會嘔吐,胸口總覺得悶脹想吐。人體陽氣原本應在胸中運行,邪氣盤踞胸腔會阻礙陽氣向外輸布,所以發病初期會手腳冰冷、脈象緊而慢。這屬於胸腔實證,不能用瀉下法而該用吐法。若橫膈上方有寒性水飲,同樣會導致胸悶和手腳冰冷。

嘔吐區別在於:真正的吐會吐出東西,而乾嘔則無物吐出。胸腔有實邪時會吐出實物;若是橫膈有寒飲,則只會乾嘔無物。這種情況不可催吐,應該用四逆湯溫暖橫膈部位。

王三陽註解:「這屬於寒邪侵襲少陰經的症狀,尚未影響到臟腑。」

另一種少陰病症狀:腹瀉、脈搏微弱不順暢、嘔吐且盜汗。雖頻繁如廁但排便量少,此時應當溫灸身體上部穴位。脈微弱表示陽氣虛損,脈不流利表示陰血虧損。腹瀉伴隨嘔吐出汗,是陽氣陰血俱虛的表現。體內津液不足又夾雜虛寒,所以雖然頻繁如廁但排便量少。溫灸上部穴位可扶助陽氣,藉此消除陰寒之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