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六 (5)
卷六 (5)
1. 桃花湯方第八十九
赤石脂(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味甘溫),乾薑(一兩味辛熱),粳米(一升味甘平),
上三味。以水七升。煮米令熟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內赤石脂末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一服愈。余勿服。
澀可去脫。赤石脂之澀。以固腸胃。辛以散之。乾薑之辛。以散裡寒。粳米之甘。以補正氣。
少陰病。二三日至四五日。腹滿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二三日以至四五日。寒邪入里深也。腹痛者。裡寒也。小便不利者。水穀不別也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腸胃虛弱。下焦不固也。與桃花湯。固腸止利也。
吳氏云。凡下血。便膿血。有陰陽冷熱之不同。古人云。見血無寒。又言血得熱而行。此大概之言也。
略曰。陽證內熱。則溢出鮮血。陰證內寒。則下紫黑如豚肝也。
少陰病。下利便膿血者可刺。
下焦血氣留聚。腐化則為膿血。刺之以利下焦。宣通血氣。
少陰病。吐利。手足厥冷。煩躁欲死者。吳茱萸湯主之。
吐利手足厥冷。則陰寒氣甚。煩躁欲死者。陽氣內爭。與吳茱萸湯。助陽散寒。
少陰病。下利。咽痛。胸滿心煩者。豬膚湯主之。
少陰之脈。從腎上貫肝膈。入肺中。循喉嚨。其支別者。從肺出絡心。注胸中。邪自陽經傳於少陰。陰虛。客熱下利。咽痛胸滿心煩也。與豬膚湯。調陰散熱。
白話文:
桃花湯方第八十九
這個方子用赤石脂、乾薑和粳米治療疾病。赤石脂(用一半研磨成粉末,一半不磨)性味甘溫,乾薑性味辛熱,粳米性味甘平。將三味藥材用七升水煮熟米飯,然後過濾掉米渣,取溫熱的米湯七合服用,同時服用赤石脂粉末一寸匕(約一湯匙)。每日服用三次,如果服藥一次就好轉,則不用再服。
這個方子的功效是止瀉,收斂止脫。赤石脂的收斂作用可以固護腸胃,乾薑的辛味可以散寒,粳米則可以補充正氣。
此方適用於少陰病,病程二到五天,伴有腹脹、小便不利、腹瀉不止、大便帶膿血的症狀。 二到五天病情持續,說明寒邪深入臟腑;腹痛是裡寒的表現;小便不利是因為水穀代謝失調;腹瀉不止且大便帶膿血,則說明腸胃虛弱,下焦(小腹)失於固攝。桃花湯能固腸止瀉。
吳氏(醫家)認為,凡是大便帶血或膿血,有陰陽寒熱的不同。古人說,見血不一定是寒證,也說血要靠熱才能運行,這些都是概括性的說法。簡單來說,陽證內熱則會排出鮮紅色的血,陰證內寒則會排出紫黑色像豬肝一樣的血。
少陰病伴有腹瀉及便膿血者可以針灸治療,因為下焦血氣淤滯腐敗才會形成膿血,針灸可以疏通下焦,宣通血氣。
如果少陰病患者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涼、煩躁不安,甚至想死的症狀,則應該使用吳茱萸湯治療。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涼說明陰寒之氣很重,煩躁想死則表示陽氣與寒邪互相爭奪。吳茱萸湯可以溫陽散寒。
如果少陰病患者出現腹瀉、咽喉疼痛、胸悶心煩的症狀,則應該使用豬膚湯治療。少陰經脈從腎臟向上經過肝臟和膈肌,進入肺臟,循行於喉嚨,其分支從肺臟出來絡於心臟,注入胸中。邪氣從陽經傳到少陰經,陰虛體質遇到外邪入侵,就會出現下利、咽痛、胸悶心煩等症狀。豬膚湯可以調補陰氣,散除餘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