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五 (15)
卷五 (15)
1. 麻仁丸方第八十
當熱甚之時,身黃如橘子色,是熱毒發泄於外。內經曰:「膀胱者,津液藏焉;氣化則能出。」小便不利,小腹滿者,熱氣甚於外,而津液不得下行也。與茵陳湯,利小便,退黃逐熱。
王海藏云:「熏黃,濕病也,一身盡痛;橘子黃,黃病也,一身不痛。」
唐不岩云:「熏黃,陰黃也;橘子黃,陽黃也。」
傷寒身黃發熱者,梔子柏皮湯主之。
傷寒身黃,胃有瘀熱,當須下去之。此以發熱為熱未實,與梔子柏皮湯解散之。
白話文:
主題:麻仁丸方第八十
內容: 當體內熱氣極盛時,皮膚會呈現像橘子般的黃色,這是熱毒向外發散的現象。《內經》提到:「膀胱儲存津液,需通過氣化作用才能排出。」如果小便不通暢且小腹脹滿,表示外熱過盛,導致津液無法向下運行。此時可服用茵陳湯來通利小便,消除黃疸並驅散熱邪。
王海藏說:「薰黃屬於濕病,全身都會感到疼痛;而橘子黃屬於黃病,身體則不會疼痛。」
唐不岩認為:「薰黃是陰黃,橘子黃是陽黃。」
傷寒患者出現皮膚發黃且發熱的症狀,應使用梔子柏皮湯治療。
傷寒引起的皮膚發黃,是由於胃中有瘀熱,需要瀉下清除。若同時伴有發熱,表示熱邪尚未成形實結,此時可用梔子柏皮湯來清解熱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