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傷寒論條辨引

回本書目錄

傷寒論條辨引

1. 傷寒論條辨引

傳曰。仲景者姓張氏。名機。仲景其字也。南陽人。(張松北見曹操以其川中醫有仲景為誇以建安言之則松亦仲景時人)受業於同郡張伯祖。善於治療。尤精經方。舉孝廉。官至長沙太守。後在京師為名醫。於當時為上手。以宗族二百餘口。建安紀年以來。未及十稔。死者三之二。

白話文:

據說,仲景姓張,名機,仲景是他的字。是南陽人。(張松北拜見曹操時拿四川醫生中有仲景作為誇耀,以建安年號來推算,則張松也是仲景的同時代人)他向同郡的張伯祖學習醫術。善於治療,特別精通經典方劑。他被舉薦為孝廉,官至長沙太守。後來在京師成為有名的醫生。在當時是名聲最響亮的一個。以他的家族二百多人為例。自建安年號以來。不到十年。已經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了。

而傷寒居其七。乃著論二十二篇。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。一百一十三方。其文辭簡古奧雅。古今冶傷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。其書為諸方之祖。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。故後世稱為醫聖。夫扁鵲倉公。神醫也。神尚矣。人以為無以加於仲景。而稱仲景曰聖。豈非以仲景之見諸事業。

白話文:

而傷寒病佔其七成。他寫了二十二篇論述。有三百九十七個證候和外感病證相結合的法則。有一百一十三種藥方。他的文用語法簡潔、古雅、高雅。古今治癒傷寒的人沒有人能超過張仲景。他的著作是各方各派的祖師爺。當時的人們認為扁鵲和倉公都比不上他。所以後世稱他為醫聖。扁鵲和倉公都是神醫。神醫很崇高。人們認為沒有人能超過張仲景。而稱張仲景為聖人。難道不是因為張仲景展現出來的事業嗎?

載諸簡編者。皆表章天人。股肱素難。達之天下。通之古今。易簡而易知易能。非神奇怪異。人之所不可知不可能者所可同年而語哉。是故稱聖焉。賈太傅曰。吾聞古之聖人。不居朝廷。必在卜醫之中。語不虛矣。然醫聖也。書曰論。何也。論也者。仲景自道也。蓋謂憤傷寒之不明。

白話文:

載於簡編的,都是表顯天人之理。骨節肌肉原本就很難。向天下的人匯通之。古今通達。簡便而又容易知道容易做到。不是怪異的神奇之事,是人所不能知道不能做到的事情可以同時說嗎?所以稱他們為聖人。賈太傅說:「我聽說古代的聖人,不居於朝廷,必定在醫生中。」這話不假。但是醫中也有聖人。《傷寒論》這部書為什麼叫做《論》呢?「論」是仲景自己說明道理的意思,大概是因為憤恨《傷寒》不明顯的原因。

戚宗族之非命。論病以辨明傷寒。非謂論傷寒之一病也。其文經也。其事則論。其心則以為始事於戚。乃不欲忘其初。其多則惠我後人。其意則又不欲以經自居。易曰謙謙君子。此之謂也。吾故曰。名雖曰論。實則經也。雖然若曰傷寒經。殊乖矣。必曰醫經。稱情哉。(論之條目。

白話文:

戚氏宗族的人不幸去世。談論疾病來辨明傷寒。並不是說只論傷寒這一種疾病。它的文字是經典。它的內容是議論。它的用意是認為事情開始於戚氏宗族的人去世。於是,不想忘記他的開始。它的好處是惠及後人。它的用意是又不想以經典自居。《易經》說:「謙謙君子,天下莫能臣。」說的正是這個意思。所以我說。雖然名字叫做論,但實際上是經典。儘管如此,如果說它是傷寒經典,那就太不恰當了。一定要說是醫學經典,才稱得上情理貫通。(論的條目。

坊間行本。法則平敷瀚布。漫不可紀。方則增補加減者。獨遺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。無補而缺一。今以三百九十七者條隸六經。各有綱紀統屬。以相部領。維之使有定序。余亦章句圈絕。庶便初學易讀。補方之缺者。數亦合矣。而證外之外又無謂。疑外與列。真草皆相似。或傳寫之誤。

白話文:

坊間流行的版本,條例平鋪直敘,內容廣泛,無法一一列舉。方劑經過增補加減之後,獨獨遺漏了桂枝附子去桂加朮湯。沒有增補,反而缺失一個。現在把三百九十七個方劑條列在《傷寒論》的六經中,各自分類、綱領統屬,以相應的證候類別歸類,整理得井然有序。我也在句中標點圈點,以便初學者閱讀。補充方劑的缺失,數量也合適了。而在證候之外,又加上一些無關的內容,可疑的是與正文並列,真假難辨,很可能是傳抄中的錯誤。

然人皆曰傷寒論也。金匱序略曰。傷寒卒病論。卒讀倉卒之卒。誠書之初名。此其有據也。但不知卒病二字。漏落於何時。俗尚苟簡。承襲久遠。無從可稽矣。君子於此。不能無憾焉。)

萬曆癸巳陽月之吉九山山人方有執識

白話文:

然而,大家都說它是《傷寒論》。《金匱序略》說:「《傷寒卒病論》。」「卒」讀作倉促的「卒」,誠然是此書的初名,這點是有根據的。只是不知道「卒病」二字是什麼時候遺漏的。世俗崇尚簡便,承襲已久,無從考證了。君子對此,不能不感到遺憾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