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下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4)

1. 諸證藥石分劑

一法為細末,水研如小豆大,溫水下二十丸,治積熱、勞咳、瀉痢甚良。

瓜蒂散

瓜蒂,赤小豆(等分)

上為細末,以香豉半合(豆豉也),水一盞半,煮取汁半盞,調下一錢匕。不吐加服,得快吐乃止。虛人不宜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(去苗秤),大黃(各半兩),黃芩,芍藥(各一分),半夏(二錢),枳實(三錢,生用,小者是也。)

枳實不去穰,為效甚速。下並同。

上銼麻豆大,分作三服,每服水一盞、生薑三片、棗三枚,煎至半盞,絞取汁溫服。未利再服。

大承氣湯

大黃,芒硝(朴硝有芒頭者亦得),厚朴(去皴),枳實(各半兩)

加甘草一兩,是名三一承氣湯。

上銼麻豆大,分一半,用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納硝煎一、二沸,絞去滓,熱服。

凡煎藥須慢火,煎沸即下火為一沸。或言煎至幾分,亦如此法。煎不可強火耗去其水也。

凡病熱鬱甚而冷服寒藥,則病能拒藥,多不能下。故經曰:寒因熱用。未利再服,熱甚者,此一劑分大半作一服,未利再服少半。熱更甚者,一劑都作一服。熱勢甚者,亦可並此二劑為一服(劑:分劑,一劑為一料),方得利而效者,臨時消息以利為度(消息謂損益多少也)。

凡用藥多少,仿於此耳。

小承氣湯

大黃(半兩),厚朴(三錢),枳實(三錢)

上銼如麻豆大,作二服,每服用水一盞、生薑三片,煎至半盞,絞取汁熱服,未利再服。或微下者,一劑分作二服。或和胃氣,不欲利者,一劑分為四、五服。

調胃承氣湯

甘草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
上銼如麻豆大,分一半,用水一大盞,煎至半盞,絞去滓,納硝煎一、二沸熱服。不利再服。

十棗湯

芫花(慢火炒變色),大戟,甘遂(各等分)

上為散(細末),用水一盞、肥棗十枚切開,煮取汁半盞,調下半錢匕。強實人服一錢匕,以意加減快利為度。

桃仁承氣湯

桃仁(湯去皮、尖、雙仁,用板錘碎原缺分量),芒硝(半兩),大黃(六錢),桂(去皴皮),甘草(各三錢)

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三服,每服用水一盞,煎至半盞,下硝絞取汁熱服,日三。以微利為度。

抵當丸

水蛭(炒),虻蟲(炒各七枚),桃仁(八粒),大黃(一錢)

上為細末,蜜和作二丸,用水一小盞,煮一丸,至六分溫服。睟時,血未下者再服。

抵當湯

水蛭(炒),虻蟲(炒去翅、足,各十枚),桃仁(七枚),大黃(一錢)

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每用水一盞,煮半盞,絞去滓溫服。未下再服(蛭,之吉、丁結二切,水蟣也。虻,莫庚切)

茵陳湯

茵陳蒿(去莖一兩,一名山茵陳),川大黃(半兩),山梔子(七枚,小者十枚)

白話文:

藥粉劑型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調勻,搓成小豆大小的藥丸,用溫水送服,每次二十丸。這種方式對於治療積熱、勞損咳嗽、腹瀉痢疾效果很好。

瓜蒂散:

瓜蒂和赤小豆等份,都磨成細粉。取半合豆豉(約為現在的15毫升),加一碗半水煮成半碗汁,用這藥汁調服一錢匕(約為現在的3克)藥粉。如果沒有嘔吐,可以再服用,直到吐出來為止。身體虛弱的人不適合使用此方。

大柴胡湯:

柴胡(去掉莖部)、大黃各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,黃芩、芍藥各一分(約為現在的3克),半夏二錢(約為現在的6克),枳實三錢(約為現在的9克,用小個的生枳實)。枳實不要去掉中間的瓤,這樣效果更快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成三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一碗水、三片生薑、三枚紅棗,煎煮至半碗,去渣取汁溫服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再服。

大承氣湯:

大黃、芒硝(有芒尖的朴硝也可以)、厚朴(去掉粗皮)、枳實各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。

如果加入一兩(約為現在的30克)甘草,就叫做三一承氣湯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取一半,加一碗半水、三片生薑,煎至六分,放入芒硝煎煮一兩次,去渣取汁熱服。

煎藥時要用小火慢煎,煮沸後就用小火,這算一個沸騰。如果說要煎到幾分,也是同樣的煎法。煎藥時不能用大火把水煮乾。

如果病症是熱邪鬱積得很嚴重,卻服用寒涼的藥物,身體會排斥藥物,常常無法產生效果。所以醫書說:寒症要用熱藥來治療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再服藥。熱邪非常嚴重的人,這一劑藥可以分為大部分一次服用,沒有腹瀉再服剩下的小部分。如果熱邪更加嚴重,可以把兩劑的藥合併成一次服用。如果熱邪非常嚴重,也可以把這兩劑藥合併成一服。服藥後能達到腹瀉的效果才是重點,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用藥的劑量和次數。

凡是用藥的多少,都參考這個原則。

小承氣湯:

大黃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,厚朴三錢(約為現在的9克),枳實三錢(約為現在的9克)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為兩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一碗水、三片生薑,煎至半碗,去渣取汁熱服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再服。如果只有輕微腹瀉,就把一劑藥分為兩次服用。如果為了調和胃氣,不想腹瀉,就把一劑藥分為四、五次服用。

調胃承氣湯:

甘草、大黃、芒硝各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取一半,加一大碗水,煎至半碗,去渣,放入芒硝煎煮一兩次,熱服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再服。

十棗湯:

芫花(用小火炒至變色)、大戟、甘遂各等分。

將藥材磨成細粉,加一碗水、十枚切開的紅棗,煮成半碗汁,用藥汁調服半錢匕(約為現在的1.5克)的藥粉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一錢匕(約為現在的3克),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調整用量,以達到腹瀉的效果為準。

桃仁承氣湯:

桃仁(用熱水燙過,去皮、尖、雙仁,用木板錘碎,原方未說明用量),芒硝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,大黃六錢(約為現在的18克),桂枝(去粗皮),甘草各三錢(約為現在的9克)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成三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一碗水,煎至半碗,放入芒硝,去渣取汁熱服,每天三次。以輕微腹瀉為度。

抵當丸:

水蛭(炒過)、虻蟲(炒過)各七枚,桃仁八粒,大黃一錢(約為現在的3克)。

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製成二丸,每次用一小碗水煮一丸,煮至六分溫服。如果大小便通暢,血還沒排出來,可以再服。

抵當湯:

水蛭(炒過)、虻蟲(炒過,去掉翅膀和腳)各十枚,桃仁七枚,大黃一錢(約為現在的3克)。
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為兩份。每次取一份,加一碗水,煮至半碗,去渣溫服。如果沒有排出,可以再服。(水蛭的蛭,音同「之吉、丁結」兩字連讀,是水中的蟣子。虻,音同「莫庚」)

茵陳湯:

茵陳蒿(去掉莖部,一兩,約為現在的30克,又名山茵陳),川大黃半兩(約為現在的15克),山梔子七枚(小個的用十枚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