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下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3)

1. 諸證藥石分劑

凡言加者,皆自本方加也,但加者每服五、七錢,以意加減調理。兩感傷寒,下證前後以退表裡之熱者,煎本方四、五錢,調下益元散三、四錢。其本方皆能治此諸證,但加即為效也。

白虎湯

知母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炙),粳米(一合),石膏(四兩為末)

上銼麻豆大,抄五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去滓,溫服無時。日三、四服。熱甚者服七、八錢至十餘錢。或眩、或嘔、或咳者加半夏半兩、陳皮半兩,每服用生薑三片煎服。或傷寒,發汗不解,脈浮者,加蒼朮半兩名曰蒼朮白虎湯。或發汗、或下後,煩渴口乾,或脈洪大,或微惡寒者,或不可下者,或除可者之藥外,並宜加人參半兩以調之,名人參白虎湯。

五苓散

豬苓(去黑皮)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桂(去皴一分),澤瀉(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、三錢,熱湯調下。惡熱欲冷飲者,新水調下,或生薑湯調下愈妙。或加滑石二兩。甚或喘,嗽咳,煩心不得眠者,更加阿膠半兩炮。

桂苓甘露飲(一名桂苓白朮散)

桂(半兩)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澤瀉,石膏,寒水石(各一兩),滑石(二兩制如前)

上為極細末,熱湯調下三錢。欲冷飲者,新水調下,或生薑湯調下尤良。小兒服一錢。

白朮散

白朮,茯苓(去皮),人參,藿香葉(淨各半兩),甘草(炙一兩半),木香(一分),葛根(一兩)

上為細末,白湯調下三錢。若煩渴者加滑石二兩。病甚者為粗末,每服一兩半,水一大升,煎至七合,絞汁放冷,從意續續飲之。小兒尤宜。

四逆湯

甘草(炙),乾薑(各一分),附子(半個,生,去皮、臍)

凡用附子,以半兩重者佳,小者力弱,大者性惡,非稱處方之宜也。世皆美其大者,未知古人之有則也。

上銼麻豆大,用水兩盞,煮至一盞,絞汁分溫二服。強實人二劑作三服。或蓄熱極深者,手足厥冷,則不宜此方,當以下之也。

茯苓半夏湯

茯苓(去皮),生薑(取汁各一分),半夏(一錢)

上銼麻豆大,用水一盞,煎至四分,絞汁,下薑汁,溫服。

半夏橘皮湯

半夏(炮如法),陳皮(湯浸洗去穰),甘草(炙),人參,茯苓,黃芩(去腐心,各一分),葛根(半兩),厚朴(去皮,各一分)

上銼麻豆大,用水三盞,生薑一分切,煎至一盞半,絞取汁,分四服,作一日,食後溫服。

黃連解毒湯

黃連(去須),黃柏,黃芩,大梔子(各半兩)

上銼麻豆大,每服秤半兩,水一茶盞,煎至四分,絞取汁溫服,無時,日三、四以效為度。每一、二服效。或腹滿嘔吐,或欲作利者,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,厚朴二錢銼,茯苓去皮銼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半盞,絞汁溫服,名曰半夏黃連解毒湯。或欲急下者,本方加大承氣湯一服,生薑煎,如前法,以利為度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如果提到「加」這個字,都是在本來的方子基礎上增加藥材。增加的藥量通常是每次服用五到七錢,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用量。對於同時感受風寒和風熱的感冒,出現腹瀉或便秘等症狀,需要退燒的,可以用原方煎四、五錢,加入益元散三、四錢一起服用。雖然原方就能治療這些症狀,但加入其他藥材效果會更好。

白虎湯

知母(一兩半)、炙甘草(一兩)、粳米(一合)、石膏(四兩,磨成粉)

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每次取五錢,用水一杯煎至六分,濾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,一天服用三、四次。如果發燒嚴重,可以服用七、八錢甚至十多錢。如果出現頭暈、嘔吐或咳嗽,可以加入半夏半兩、陳皮半兩,每次服用時再加生薑三片一起煎服。如果是感冒發汗後沒有好轉,脈象浮動,可以加入蒼朮半兩,就叫做蒼朮白虎湯。如果是發汗或腹瀉後,出現口渴、口乾,脈象洪大,或者微微怕冷,或者不適合用瀉藥,或是除了瀉藥以外,都適合加入人參半兩來調和,就叫做人參白虎湯。

五苓散

豬苓(去除黑皮)、茯苓、白朮(各半兩)、桂枝(去除粗糙外皮,一分)、澤瀉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、三錢,用熱水沖服。如果怕熱想喝涼的,就用涼水沖服,或者用生薑湯沖服效果更好。也可以加入滑石二兩。如果出現氣喘、咳嗽、心煩難以入睡,可以再加入阿膠半兩,炒過後一起服用。

桂苓甘露飲(又名桂苓白朮散)

桂枝(半兩)、茯苓、白朮(各半兩)、炙甘草、澤瀉、石膏、寒水石(各一兩)、滑石(二兩,處理方法同前)

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水沖服。如果想喝涼的,就用涼水沖服,或者用生薑湯沖服更好。小孩服用一錢。

白朮散

白朮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藿香葉(洗淨,各半兩)、炙甘草(一兩半)、木香(一分)、葛根(一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白開水沖服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入滑石二兩。病情嚴重,可以將藥材磨粗一點,每次服用一兩半,用水一大升煎至七合,濾汁放涼,慢慢喝。小孩尤其適合。

四逆湯

炙甘草、乾薑(各一分)、附子(半個,生的,去皮去臍)

一般來說,附子最好用半兩重的,太小的藥力不足,太大的藥性不好。很多人都覺得大的好,卻不知道古人對用量是有規定的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用水兩杯煮至一杯,濾汁後分溫兩次服用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分三次服用。如果體內積熱很深,出現手腳冰涼,就不適合用這個方子,應該用瀉藥來治療。

茯苓半夏湯

茯苓(去皮)、生薑汁(各一分)、半夏(一錢)

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用水一杯煎至四分,濾汁後加入生薑汁,溫服。

半夏橘皮湯

半夏(炮製過)、陳皮(用熱水浸泡洗去內膜)、炙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黃芩(去除腐爛的中心,各一分)、葛根(半兩)、厚朴(去皮,各一分)

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用水三杯,加入生薑一分切片,煎至一杯半,濾汁後分四次服用,一天內服完,飯後溫服。

黃連解毒湯

黃連(去除鬚根)、黃柏、黃芩、大梔子(各半兩)

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,每次取半兩,用水一杯煎至四分,濾汁後溫服,不限時間,一天服用三、四次,以效果為準。通常服用一、兩次就會見效。如果出現腹脹嘔吐,或者想腹瀉,可以每次加入半夏三枚(全部使用)、厚朴二錢(切碎)、茯苓(去皮切碎),用水一杯半,加入生薑三片,煎至半杯,濾汁後溫服,就叫做半夏黃連解毒湯。如果需要快速排便,可以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大承氣湯一副,用生薑煎煮,方法同前,以排便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