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中 (12)
卷中 (12)
1. 諸可下證
或無問傷寒、雜病、內外一切所傷,日數遠近,但以腹滿、咽乾、煩渴、譫妄、心下按之硬痛,或熱甚喘咳、悶亂、驚悸、癲狂、目疾、口瘡、舌腫、喉痹、癰腫、瘡瘍,或傷寒、陽明胸熱、發斑、脈沉,須可下者;及小兒驚風、熱極潮搐,涎喘、昏塞,並斑疹。
痘瘡、熱極黑陷、小便不通、腹滿喘急、將欲死者,或斑疹後熱毒不退,久不作痂者(痂,音茄,瘡痂也),或作斑癰、瘡癬,久不已者;或怫熱內成痃癖堅積,腹滿而喘,黃瘦潮熱,驚風熱積,及大人小兒久新瘧疾,暴卒心痛,風痰酒膈,腸垢積滯,久壅風暴,傷酒食,煩心悶亂,脈數沉實,或腎水陰虛,陽熱暴甚,而僵仆卒中,或一切暴喑不語,失喑;或蓄熱內甚,陽厥極深,脈反沉細而欲絕者;或表之沖和正氣與邪氣並之於里,則裡熱亢甚而陽極似陰,反為寒戰,脈微欲絕者;或風熱燥甚,客於下焦而大、小便澀滯或不通者;
風木能勝濕土,火熱能耗水液,因而成燥。燥則緊斂、堅結、滯不通,故風熱燥甚於下焦,則燥糞結硬,腹又緊斂者,其燥糞不能相離,並膀胱燥郁不能滲泄,故不通也。慎不可用銀粉、巴豆大毒燥熱丸藥下之,反生燥熱而耗其陰液也。故傷寒下熱,古皆禁之。最宜三一承氣湯兼用下取法。或產婦胎死不下者;
風熱燥濕緊斂,則產戶不得自然開通也。其證逆,脈弦數而澀,面赤,或青,或變五色,腹滿急痛,喘閉,胎已不動者,是也。手足溫而脈滑者止為難產,但宜滑胎催生,慎不可下也。
及兩感,表裡熱甚,欲可下者,並宜三一承氣(大承氣加甘草是也)。或下食積及急攻結滯者,調下輕粉一字。滯下、目疾、口瘡、咽喉瘡瘍,斑疹,加涼膈散。下死胎加益元散。
十棗湯,治太陽中風,下痢嘔逆,表證罷,乾嘔短氣,不惡寒,漐漐汗出,發作有時,頭痛、心下痞、硬滿,引脅下痛者,兼下水腫、腹脹,並酒積、食積一切腸垢積滯、痃癖堅積,或蓄熱心腹暴痛,或瘧氣久不已者,或表之正氣與邪熱並甚於里,熱極似陰而反寒戰,表氣入里而陽厥極深,故脈微而欲絕也。並風熱燥甚,結於下焦,大便不通,或實熱腰痛者,及小兒熱結,乳癖積熱作發,驚風潮搐,斑疹熱毒不能了絕者,宜以下之。
白話文:
凡是遇到各種病症,不論是外感傷寒、或是其他內科雜病,不論發病時間長短,只要出現腹部脹滿、咽喉乾燥、煩躁口渴、胡言亂語、心下部位按壓時有硬痛感,或是高熱、喘咳、胸悶、心神不安、驚悸、癲狂、眼疾、口瘡、舌頭腫大、咽喉腫痛、癰腫、瘡瘍等症狀,或者傷寒病症出現陽明經的胸部發熱、出現斑疹、脈象沉伏等,這些情況都需要考慮使用瀉下藥。另外,像是小兒出現驚風、高熱抽搐、痰涎壅盛、呼吸急促、昏迷等症狀,以及出現斑疹。
還有像是痘瘡,病情嚴重導致皮膚發黑、凹陷、小便不通、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生命垂危,或是斑疹後熱毒未退,很久都無法結痂(痂,音同茄,指瘡痂),或者形成斑癰、瘡癬,久久不能痊癒;或是身體內部有鬱熱形成的痃癖、堅硬的腫塊,導致腹脹喘促、黃瘦潮熱、驚風熱積,以及大人小孩罹患新舊瘧疾,突然發作的心痛,風痰酒膈,腸道污垢積滯,長期壅塞導致的突發疾病,因飲酒或飲食不當引起的煩躁胸悶,脈象洪數而沉實,或是腎水陰虛導致陽熱暴盛,而突然昏倒,或是一切突然失聲,不能說話;或是體內積熱過盛,陽厥極深,導致脈象反而沉細微弱,甚至快要消失;或是表邪的沖和正氣和邪氣一同進入體內,導致裡熱過盛,陽氣極度亢盛而像陰證,反而出現寒戰,脈象微弱快要消失;或是風熱燥邪過於嚴重,侵犯下焦,導致大便和小便澀滯或不通暢等情況。
風木之氣能夠剋制濕土之氣,火熱之氣能夠消耗水液,因此導致身體乾燥。乾燥則會使身體緊縮、堅硬、滯塞不通,所以風熱燥邪過於嚴重侵犯下焦時,會導致大便乾燥堅硬,腹部也緊縮不適,這些燥糞無法排泄,加上膀胱燥熱鬱結,無法順利排泄小便,所以才會大小便不通。此時千萬不能使用含有銀粉、巴豆等大毒且燥熱的丸藥來瀉下,反而會產生燥熱而耗損陰液。所以古時候的醫書都禁止用瀉藥治療傷寒發熱的狀況。此時最適合使用三一承氣湯,並配合其他瀉下方法。或是產婦胎兒死在腹中而無法順利產出。
風熱燥濕會使身體緊縮,導致產道無法自然打開。其表現為病情危急,脈象弦數而澀,面色赤紅,或是發青,或是五色不定,腹部脹滿急痛,喘息氣促,胎兒已經沒有動靜。若是手足溫熱,脈象滑動,則只是難產,只要用滑胎催生的方法即可,切勿使用瀉下藥。
還有像是同時感染表裡之邪,導致表裡都發熱過盛,需要使用瀉下藥時,都適合使用三一承氣湯(即大承氣湯加甘草)。或是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急症,可以用輕粉一字調服。若是治療痢疾,眼疾,口瘡,咽喉瘡瘍,斑疹等,可以加用涼膈散。若是治療死胎,可以加用益元散。
十棗湯,可以治療太陽中風,出現下痢、嘔吐、表證已經消失,但仍然乾嘔、呼吸短促、不惡寒、微微出汗、發作時間不定,頭痛、心下痞硬滿悶,牽引到脅下疼痛等症狀,同時也能瀉下水腫、腹脹,以及治療因飲酒或飲食積滯,腸道污垢積滯,痃癖堅積,或是體內積熱導致心腹突然疼痛,或是久治不癒的瘧疾,或是表邪的沖和正氣與邪熱同時侵犯體內,導致熱極似陰而反而出現寒戰,表邪入里而陽厥極深,所以脈象微弱快要消失。還有風熱燥邪過於嚴重,結於下焦,大便不通,或是實熱導致腰痛,以及小兒因熱結而導致乳癖積熱發作、驚風抽搐、斑疹熱毒無法清除等症狀,都適合使用瀉下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