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中 (6)
卷中 (6)
1. 主療
後學之士,但以《素問》運氣自然造化之理,原其標本,則明可見焉。且以依法救人,慎勿惑於眾人之言。故經曰:謹熟陰陽,無與眾謀。又曰:知逆與從,正行無問,此其道也。
或兩感勢甚者,通宜解毒加大承氣湯下之。熱不退者,宜再下之。然雖古人皆云,三下之熱未退即死矣。亦有按法以下四、五次,利一、二行熱方退而得活者,免致不下退其熱而必死也。下後熱稍退而未愈者,黃連解毒湯調之。或微熱未除者,涼膈散調之。
或失下熱極,以致身冷、脈微,而昏冒將死者,急下之,則殘陰暴絕而死,蓋陽氣後竭而然也,不下亦死,宜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養陰退陽,蓄熱漸以宣散,則心胸復暖,脈漸以生。至於脈復而有力,方可以三一承氣湯下之,或解毒加大承氣湯尤良。下後微熱不解,涼膈散調之。
愈後常宜服愈熱之藥,忌發熱諸物。
白話文:
後來的學習者,只要依照《素問》中關於自然運行的道理,探究疾病的根本和表象,就能清楚明白。並且要依法救治病人,千萬不要被眾人的說法迷惑。所以經典說:要仔細熟悉陰陽的道理,不要跟著眾人出主意。又說:明白疾病的逆順變化,只要行為端正就沒有問題,這就是醫道。
如果遇到病情嚴重的兩感病,可以服用解毒藥並加大承氣湯來瀉下。如果熱不退,應該再次瀉下。雖然古人說,瀉下三次熱不退就會死亡。但也有人依照方法瀉下四、五次,大便一、兩次熱才退而活下來的例子,避免因不瀉下導致熱無法退而必死的狀況。瀉下後熱稍微退了但沒完全好,就用黃連解毒湯來調理。如果還有微熱沒有消除,就用涼膈散來調理。
如果因為錯過瀉下的時機,導致熱極反冷、脈搏微弱、昏迷將要死亡,這時如果急著瀉下,會使殘存的陰氣急速耗盡而死亡,這是因為陽氣後繼無力造成的。如果不瀉下也會死,應該用涼膈散或黃連解毒湯來滋養陰液並退散陽熱,讓體內的熱慢慢散發,這樣心胸就會回暖,脈搏也會慢慢恢復。等到脈搏恢復且有力,才能用三一承氣湯來瀉下,或者解毒加大承氣湯更好。瀉下後如果還有微熱沒有消除,就用涼膈散來調理。
病好後要經常服用退熱的藥,忌吃會引起發熱的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