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下 (3)
卷下 (3)
1. 受汗
夫大汗將出者,慎不可限其煩熱,而外用水濕及風涼制熱也。
陽熱開發,將欲作汗而出者,若為外風、涼、水、濕所薄,則怫熱反入於裡而不能出泄,病多危極而死矣。亦不可恨其汗遲而厚衣壅覆,欲令大汗快而早出也。
怫熱已甚,而鬱極乃發,其發之微則順,甚則逆。順則發易,逆則發難。病已怫熱作發,而煩熱悶亂,更以厚衣壅覆太過,則陽熱暴然太甚,陰氣轉衰,而正氣不榮,則無由開發。即燥熱喘滿,危而死矣。
白話文:
大量汗液將要排出時,絕對不能因為煩躁、發熱而用水或風寒來抑制。
體內陽熱上升,將要發汗時,如果受到外風、寒冷、水、濕的侵襲,則鬱積的熱氣反而會回到內臟,無法排出,病情往往危急致死。同樣地,也不可因為出汗緩慢而穿厚衣包裹,企圖讓汗大量快速排出。
體內鬱熱已盛,到極點才會發汗,發汗的程度輕則順利,重則逆阻。順利則發汗容易,逆阻則發汗困難。如果病情已出現鬱熱發汗,伴隨煩躁、發熱、胸悶,卻又穿厚衣過度包裹,則陽熱會突然過盛,陰氣則衰退,正氣無法滋養,就無法發汗。最終導致燥熱、氣喘、胸悶,危急而死。
2. 汗後
雙解散:普解風寒暑濕,飢飽勞逸,憂愁思慮,恚怒悲恐,四時中外諸邪所傷,億覺身熱、頭疼、拘倦強痛,無問自汗、無汗,憎寒發熱,渴與不渴,有甚傷寒疫癘,汗病兩感,風氣雜病,一切舊病作發,三曰裡外,並宜服之。設若感之勢甚,本難解者常服,三兩日間,亦漸減可,並無所損。
或裡熱極甚,腹滿實痛,煩渴譫妄,須可急下者,以大承氣湯下之,三一承氣湯亦妙也。或下後未愈,或證未全,或大汗前後逆氣,或汗後餘熱不解,或遺熱勞復,或感他人病氣、汗毒傳染,或中瘴氣、馬氣、羊氣一切穢毒,並漆毒,酒、食,一切藥毒,及墜墮打撲,傷損疼痛,或久新風眩頭疼,中風偏枯,破傷風,洗頭風,風癇病,或婦人產後諸疾,小兒驚風積熱,瘡瘍疹痘諸證,無問日數,但服之,周身中外氣血宣通,病皆除愈(是防風通聖散加天水散各一半)。
防風,川芎,當歸(切焙),芍藥,薄荷葉(淨),大黃,麻黃(去根苗節),連翹,芒硝(別研各半兩),石膏(別研),桔梗(各一兩),滑石(十五兩別研),白朮,山梔子,荊芥葉,甘草(四兩銼爛),黃芩(各一分)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、六錢,水一大盞半,入蔥白五寸、鹽豉五十粒、生薑三片,煎至一盞,濾汁去滓,溫服無時,日三、四服,以效為度。常服三錢,水一中盞,煎六分絞汁,溫服不拘時,兼夜四服。設痊愈後,更宜常服,使病不再作,新病不生,並無過竟。無問歲數,乃平人常服之仙藥也。
凡人已衰老,則腎水真陰損虛,即風熱燥郁甚,精血涸竭枯燥而死,但以此藥扶補滋潤者也。嗟夫!世俗反以妄傳中年以上,火氣漸衰,止是虛冷,更無熱病,誤服熱毒之劑,害人無數。豈知識病之法,全憑脈證,以別寒熱、陰陽、虛實,豈可以中年上下為則耶。此藥除孕婦及產後,月事經水過多,並泄瀉者不宜服。
或治雜病,亦宜治風熱極妙。一名通氣防風散,一名通解散。
白話文:
汗後
此方名為雙解散,能治療風寒暑濕、飢飽勞逸、憂愁思慮、憤怒悲恐等因素引起的疾病,以及因四時變化、内外邪氣侵襲所造成的各種病症。症狀包括身熱、頭痛、肢體拘緊疼痛等,無論是自汗或無汗、惡寒發熱、口渴與否,皆可服用。甚至傷寒、疫癘、汗病、風邪雜病及舊病復發等,裡證、外證皆適用。若病情嚴重,可持續服用,三兩天后逐漸減量,不會產生副作用。
若裡熱極盛,伴隨腹脹疼痛、煩渴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需急用下瀉之法,可用大承氣湯或三一承氣湯。若瀉後未愈,或症狀未完全消失,或大汗前後出現逆氣,或汗後餘熱未解,或勞累後舊病復發,或感染他人病氣、汗毒,或中瘴氣、馬疫、羊疫等穢毒,或漆毒、酒食藥物中毒,或跌打損傷,或久病或新發的頭痛眩暈、中風偏癱、破傷風、洗頭風、風癇病,或產後婦女諸疾、小兒驚風積熱、瘡瘍疹痘等,無論病程長短,皆可服用此方。服用後,周身氣血流通,諸病皆可痊癒(此方為防風通聖散與天水散各半的合方)。
藥材組成:防風、川芎、當歸(切片焙乾)、芍藥、薄荷葉(洗淨)、大黃、麻黃(去根、苗、節)、連翹、芒硝(研細,各半兩)、石膏(研細)、桔梗(各一兩)、滑石(十五兩,研細)、白朮、山梔子、荊芥葉、甘草(四兩,切碎)、黃芩(各一分)。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或六錢,用一大盞半水,加入蔥白五寸、鹽豉五十粒、生薑三片,煎煮至一盞水,過濾去藥渣,溫服,不拘時辰,每日三到四次,直至見效。常服者每次三錢,用水一中盞,煎煮至六分,過濾取汁溫服,不拘時辰,每日四次,夜間亦可服用。痊癒後,仍可常服,以預防疾病復發。此方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,可謂是養生妙藥。
老年人因腎水真陰虧虛,易導致風熱燥郁,精血枯竭而死亡,此藥可滋補潤養。世俗誤傳中年以後火氣漸衰,只有虛寒而無熱病,誤服溫熱藥物,害人無數。辨別疾病需根據脈象和症狀,判斷寒熱、陰陽、虛實,不可單憑年齡來判斷。此藥孕婦、產後、月經量過多及腹瀉者禁用。
此方亦可治療各種雜病,尤其對風熱病效力極佳。此方別名通氣防風散、通解散。
3. 傷寒傳染論
夫傷寒傳染之由者,因聞大汗穢毒,以致神狂氣亂,邪熱暴甚於內,作發於外而為病也。則如西山記曰:近穢氣而觸真氣。錢仲陽云:步履糞穢之履,無使近於嬰兒,若聞其氣,則令兒急驚風搐也。孫真人云:乘馬遠行,至暮當沐浴、更衣,然後方可近於嬰兒,使不聞馬汗氣毒,不然則多為天吊、急驚風搐也。故剝死馬者,感其毒氣而成馬氣、丁黃之疾,皆由聞其毒氣之所作也。
故《聖惠方》一法,大汗出則懸藥於戶,闢其大汗穢毒,無使傷於人也。世以艾灸席隅者,皆其義也。多染親屬,憂戚侍奉之人,勞役者,由其神氣怯弱,易為變亂故也。何以知傳染?脈不浮者是也。若誤以熱藥解表,不惟不解,其病反甚而危殆矣。其治之法,自汗宜以蒼朮白虎湯,無汗宜滑石涼膈散,熱散而愈。
其不解者,適其表裡微甚,隨證治之,而與傷寒之法,皆無異也。
白話文:
傷寒傳染論
傷寒的傳染,是因為聞到大量汗水的污濁之氣,導致精神錯亂,體內邪熱暴漲,然後發病於體表。就像《西山經》上說的:「靠近污濁之氣就衝擊到人體的真氣。」錢仲陽說:「走過沾染糞便污穢的路,不要讓嬰兒靠近,如果聞到這種氣味,就會使嬰兒得急驚風。」孫真人說:「騎馬遠行,晚上一定要沐浴更衣,然後才能靠近嬰兒,避免嬰兒聞到馬汗的污濁之氣,否則很容易造成夭折、急驚風。所以,剝皮的死馬,接觸到它的毒氣,就會得馬疫、黃疸等疾病,都是因為聞到它的毒氣造成的。
因此,《聖惠方》中有一種方法,大量汗液排出時,就在門戶懸掛藥物,以阻隔汗水的污濁之氣,避免傷害他人。世人用艾灸熏 fumigating 席子角落,也是基於這個道理。很多親屬、憂心忡忡的侍奉者、勞累的人容易感染,是因為他們的神氣虛弱,容易被邪氣擾亂。怎麼知道是傳染?脈象不浮就是。如果錯誤地用溫熱的藥物解表,不僅不能治癒,病情反而會加重,危及生命。治療的方法,如果出汗,就用蒼朮白虎湯;不出汗,就用滑石涼膈散,散熱之後就能痊癒。
如果不能痊癒,就要根據表裡症狀的輕重,對症下藥,治療方法和傷寒的治療方法並無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