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直格》~ 卷下 (1)
卷下 (1)
1. 諸證藥石分劑
麻黃散
白話文:
麻黃散:由麻黃等中藥組成的散劑,用於治療風寒感冒、咳嗽喘息等症狀。使用時需按照醫囑調整剂量。
麻黃(一兩半去節,湯泡去黃汁,焙乾。秤。),桂枝(一兩削去皴皮。官桂是也。),甘草(半兩炙),杏仁(二十粒,湯浸去皮、尖、雙仁者。下並同法。)
白話文:
麻黃(一兩半,去除節,用熱水浸泡去除黃汁,然後烘乾。稱重。)
桂枝(一兩,削去粗糙的表皮。產於官府的桂枝。)
甘草(半兩,炙烤過。)
杏仁(二十粒,用熱水浸泡去除皮、尖端、雙仁。以下皆依此法。)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五錢匕。(匕:匙也,謂錢作匙抄也。)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濾去滓,溫服。(滓:阻史切,澱也,𥹁也。)衣覆以取微汗。或溫病身煩痛,小便自利者,加白朮四分微汗之。(每一分二錢半也。)
白話文:
-
將藥材研磨成小顆粒,大小如綠豆。
-
每次服用五錢的劑量(以匙舀取藥材)。
-
將藥材放入裝有 1.5 杯水的容器中煎煮。
-
煎至藥液剩下 8 分滿。
-
將藥液過濾,去除藥渣。
-
趁溫熱時服下。
-
服藥後蓋上衣物,以微汗促進藥效吸收。
-
若患有溫病,症狀包括身體煩悶疼痛、小便自利,可加入四分之一的蒼朮,並微汗。
-
每一分的劑量為 2.5 錢。
益元散(一名天水散、一名太白散)
滑石(六兩白膩好者),甘草(一兩)
白話文:
益元散(又稱天水散、太白散)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蜜少許,溫水調下,或無蜜亦可,每日三服,或欲冷飲者,新井泉調下亦得。解利發汗,煎蔥白、豆豉湯下。每服水一盞,蔥白五寸,豆豉五十粒,煮取汁七分調,並三、四服以效為度。此藥是寒涼解散熱鬱,設病甚不解,多服無害,但有益耳。本世傳名太白散,俗惡性寒,蔥易得之賤物,而又不明《素問》造化之理,故不取,本草神驗之言,而多不用焉。若以隨證驗之,乃凡人之仙藥也,何可缺歟。
白話文:
藥物的末粒要細緻,每次服用約三錢重的藥末,加入少許蜂蜜,再用溫水沖服即可,如果沒有蜂蜜也沒關係,每天服用三次。如果想喝涼涼的藥汁,可以用剛取出的新泉水沖服。如果患熱寒症食用後,大便、汗液比較多,需要用煮好的蔥白、豆豉湯來服用此藥,每次服用約一杯水,要加入五寸長的蔥白和五十粒豆豉,文火煮到只剩藥液的七分,然後服用藥液,分成三次到四次服用。這個藥有清涼化熱的功效,如果病情嚴重解不了,儘管多吃也無害,只有益處。現在流行用太白散的名字,一般人只是嫌它性寒,蔥容易取得而價格低,但他們不瞭解《素問》的造化原理,所以不採用這個藥理有神效的藥,多不使用。但如果依據證據來驗證它的功效,這是凡間的仙藥,怎麼可以沒它呢?
夫傷寒當汗則不可下,當下則不可汗,且如誤服此藥,則汗自不出,而裡熱亦不獲效,亦有裡熱便得宣通而愈者也。或半在表、半在裡,可和解而不可吐。下、發汗者,若服此藥多愈,或不愈亦小減,加涼膈散和解尤佳。或自當汗解者,更加蒼朮粗末三錢,同蔥、豉煎湯調服尤良。
白話文:
如果傷寒應該讓病人出汗,就不能讓他腹瀉;如果應該讓他腹瀉,就不能讓他出汗。而且,如果錯誤地服用此藥,汗水就不會自然而然地排出,體內的熱氣也不會得到緩解,但也有人體內的熱氣會因此得到宣洩而康復。或者症狀一半在外,一半在內,可以用和解藥,但不能用吐法。使用瀉藥、發汗劑的人,如果服用這種藥,大多會康復,或者即使不康復,症狀也會減輕一些。加上涼膈散和解藥一起服用效果更好。或者自己應該出汗才能治療的,再加蒼朮粗末三錢,和蔥、豉一起煎水服用,效果更好。
或孕婦不宜滑石、麻黃、桂枝輩發汗,即用甘草一兩、蒼朮二兩同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,蔥白五寸、豉五十粒,同煎至六分,濾去滓,熱服。並二、三服取微汗,是名逼毒散,非孕婦亦可服。或太白散、加麻黃二兩去節,如法煎服,世云神白散。或逼毒散加麻黃與蒼朮等分,去節。
白話文:
孕婦不宜食用滑石、麻黃、桂枝等發汗的藥物。可用甘草一兩、蒼朮二兩混合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水一盞、蔥白五寸、豉五十粒,一起煮至六分熟,濾去渣滓,熱服。連續服用二、三劑,至微微出汗即可。此方名為「逼毒散」,孕婦亦可服用。或者服用太白散,加入麻黃二兩,去節,按照同樣的方法煎服,世人稱之為「神白散」。或者在逼毒散中加入麻黃與蒼朮等分,去節。
濟眾云青龍散。或青龍散更加滑石末與蒼朮二倍,是為發汗之妙藥,名曰大逼毒散。此方唯正可汗者即用,誤服之則轉加熱也。或解利兩感,煎涼膈調下益元散四錢。
白話文:
濟眾說的一種叫「青龍散」,或者在青龍散中加入滑石粉和蒼朮加倍成份,這是發汗效用很好的藥,叫「大逼毒散」。這個藥方,只有身強體壯者才能用,用了後發汗加劇,虛弱者就不行了。還有,患者若兼有腹瀉,就把煎好的「膈調下益元散」四錢,冷卻後服用。
或下乳,用豬肉、面羹、粥、飲、湯之類調下四錢,不拘時候,日三服,及宜食肉、面、羹、粥。催產,溫香油漿調下五錢,並二、三服,以產為度。或死胎不下者,煎三一承氣湯一服,調下益元散五錢,須臾,更頻用油漿調益元散溫服,前後俱下,而胎下可活產母也。凡難產或死胎不下,皆由風熱燥澀,緊斂結滯而不能舒緩,故產戶不得自然開通也。
白話文:
1、幫助順利生產,以豬肉、湯麵、粥類、飲料、湯這種食品,調四錢下嚥,不拘泥於時間,一天三次。同時還適合吃肉、麵食、湯麵和粥。
2、催產:用溫香油和漿,調整五錢服用,兩三次即可,產下嬰兒即可。
3、如果是死胎不下,煮三一承氣湯一付,再調整五錢益元散服用,須臾,再連續使用油漿,調整益元散溫服,前後都服用,死胎就可能變成活產出生,產婦也能保命。
4、凡是難產,或死胎不下,都是由風熱燥澀,緊斂結滯所引起的,所以產道不能自然開通。
此藥力至,則結滯頓開而產矣,後慎不可溫補而反生燥熱也。俗未知產後亡液損血,疼痛怖懼,以致神狂氣亂,則陰氣損虛,邪熱太甚而為諸熱證。由不讀《素問》,不知造化,故不識證候陰陽,反以妄為產諸虛百損,便為虛冷而無熱也,誤以熱藥溫補;或見煩渴者不令飲水,本雖善心為害多矣,豈治病之道。但以臨時審其臟腑六氣虛實,明其標本,如法治之而已矣。
白話文:
此藥力量到時,就會結滯頓開而生產了,這時應謹慎不要溫補以免反而產生燥熱。沒知識的人不知道產婦因為失去體液和元氣而疼痛、害怕,以致於神志不清、心志混亂,陰氣虛衰,邪熱過盛而發生各種熱症。因為沒有讀過《素問》,不知道生命的運作,因此不瞭解證候的陰陽方面,反而錯誤的認為產後諸虛百損,就是虛寒無熱症,誤以熱藥溫補;或是看到產婦煩渴不讓她喝水,本意雖好但害處很多,這難道是治療疾病之道嗎。只要根據當時情況診斷出產婦的臟腑六氣虛實,明確找出病因和病症,依法治療就可以了。
此藥泛常多用,然須為效至大,而俗以病異藥同,將謂妄行,反招侮慢,今以黃丹加令桃紅色,名曰紅玉散;加青黛令輕碧色,名碧玉散;加薄荷葉一分,名雞蘇散,主療不殊,收效則一。俗目懵然,何能別此,可遠妄侮,可顯玄功,後之學者其究心焉。
桂枝
桂枝(去皴),芍藥,甘草(炙等分。三分為率。)
白話文:
這種藥物經常被普遍使用,然而必須為了更大的療效,而且一般人是因為病情不同而藥物相同,將其視為妄行,反而招來輕視和慢待,現在用黃丹加入令桃紅色的成分,稱為紅玉散;加入青黛令其呈淡綠色,稱為碧玉散;加入薄荷葉一錢,稱為雞蘇散,治療的疾病沒有差別,療效卻是一樣的。一般人不明所以,怎麼能分辨這些藥物,可以遠離妄自輕視,可以顯現高深的醫術,後世的學者應該深究這些藥物。
上銼如麻豆大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、姜三片、棗三枚擘破,煎至七分,令去滓溫服,續後啜熱稀粥,溫覆令遍身微汗,或暖也。及初夏可加黃芩一兩,名陽旦湯,大熱之分及素有熱人,可再加知母半兩、石膏一兩為末,或更加升麻一分。禁生、冷、黏、滑、肉、面、五辛、酒、酪、臭物等。
白話文:
藥物要搗碎如綠豆般大小,每次服用八錢,加入一杯半的水、三片生薑、三個棗子切碎,煎煮到剩七分之一的量,去除藥渣,溫服。然後喝熱稀粥,用溫暖的被子蓋住身體,讓全身微微出汗,或感覺溫暖即可。到了初夏,可以加入一兩的黃芩,稱為陽旦湯。若是天氣炎熱,或本身體質偏熱的人,可以再加入半兩的知母、一兩的石膏磨成粉末,或再加入一分升麻。服用期間要禁止生冷、黏滑、肉、麵食、五辛、酒、乳酪、臭味等食物。
桂枝證,反下之,不成結胸及痞,但腹滿證在者,本方倍加芍藥,大實痛者,更加大黃半兩;脈弱自利者,不加。
白話文:
桂枝症狀,反而下利,不成結胸及痞塊,但見腹滿症狀的,本方倍加芍藥,大實痛的,再加大黃半兩;脈搏虛弱,自己就腹瀉的,不加。
桂枝加葛根湯
桂枝,芍藥,甘草(各六錢三字),葛根(一兩三錢)
上如桂枝湯服(謂如桂枝湯銼煎服也,下並仿此)。
葛根湯
葛根(一兩),麻黃(泡去黃汁,焙乾秤三分。),桂枝(去皴),芍藥,甘草(炙各半兩)
上如桂枝湯服。
大青龍湯
麻黃(如前制),石膏(為末各三分),桂枝(一分半),甘草(炙一分),杏仁(十枚湯去皮尖雙仁)
白話文:
桂枝加葛根湯由桂枝、芍藥、甘草各六錢三分,葛根一兩三錢組成,煎服方法如同桂枝湯。
葛根湯則由葛根一兩,麻黃(泡去黃汁,焙乾秤三分)、桂枝(去皴)、芍藥、甘草(炙各半兩)組成,煎服方法也如同桂枝湯。
大青龍湯則由麻黃(如前制)、石膏(為末各三分)、桂枝(一分半)、甘草(炙一分)、杏仁(十枚湯去皮尖雙仁)組成。
上銼如麻豆大,抄五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三枚擘破,煎至半盞,濾去滓,溫服,令身汗濕,未潤再服。
小青龍湯
白話文:
將上藥(指藥方中的藥材)搗碎成像麻豆一樣的大小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杯水,三片生薑,三個剖開的紅棗,一起煮到只剩半杯水,過濾掉渣滓,趁溫熱喝下,讓身體出汗,如果沒有出汗,再喝一次。
麻黃(如前制),半夏(湯洗),芍藥,細辛,乾薑,甘草(炙),桂枝(去皴各三分),五味子(二錢)
白話文:
-
麻黃(依照上面的處理方式)
-
半夏(用水洗淨)
-
芍藥
-
細辛
-
乾薑
-
甘草(烤過的)
-
桂枝(去除外皮,各三錢)
-
五味子(兩錢)
上銼麻豆大,每服八錢,水一盞半。生薑四片,煎至七分,絞汁溫服。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錢。微利去麻黃加芫花彈子大。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二錢(炮),以開怫熱結滯。小便不利,少腹滿者,去麻黃加茯苓四錢。喘者去麻黃加杏仁(制如前法)。此方燥,至溫散其水,以潤腸胃臟腑之燥,以開發怫熱結滯者也。
小柴胡湯
白話文:
將麻豆搗碎成大如手指的塊狀,每次取八錢,加入一盞半的水。再加入四片生薑,煎煮到只剩七分之一的水量,過濾後,溫熱服用。如果口渴,則去除半夏,加入三錢栝蔞根。如果出現輕微腹瀉的情況,則去除麻黃,加入如彈子般大小的芫花。如果發生噎塞,則去除麻黃,加入二錢的炮附子,用以緩解因熱結造成的阻塞。如果小便不利,少腹滿脹,則去除麻黃,加入四錢茯苓。如果出現喘息的症狀,則去除麻黃,加入經過處理的杏仁。這個方劑性質溫燥,能溫通散寒除濕,滋潤腸胃臟腑,緩解因熱結造成的阻塞。
柴胡(去苗秤二兩),黃芩,甘草,人參(各三分),半夏(六錢泡五七次)
白話文:
-
柴胡(去掉根部,稱重二兩)
-
黃芩
-
甘草
-
人參(每種各三分)
-
半夏(六錢,浸泡五到七次)
上銼如麻豆大,抄五錢、生薑三片,棗三枚切,煎至半盞,濾去滓,溫服,日三。小兒一服作三服(諸藥法同)。
涼膈散(一名連翹飲子)
白話文:
將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取五錢(重量單位),再取生薑三片,棗子三枚切開,將所有藥材煎煮至剩半杯水,過濾掉渣滓,溫熱服用,每日三次。小兒童服用的劑量可將此方分為三份服用(其他藥物的服用方法相同)。
連翹(一兩),山梔子,大黃,薄荷葉(去毛),黃芩(各半兩),甘草(一兩半),朴硝(一分)
白話文:
連翹(60克),山梔子、大黃、薄荷葉(去毛)、黃芩(各30克),甘草(90克),芒硝(6克)
上為粗末,每服二、三錢,水一盞、蜜少許(或無蜜亦可。舊用竹葉,或亦不須),煎至七分、濾去滓,溫服。熱甚者,可服四錢,亦有可服一、二十錢者。治咽喉並涎嗽加桔梗一兩、荊芥穗半兩。咳而嘔者,本方加半夏半兩,每服生薑三片煎。衄、嘔血者,加當歸、芍藥各半兩、生地黃一兩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粗略研磨後,每次取二到三錢藥粉,加一碗水和少量蜂蜜(也可以不加蜂蜜,以前會加入竹葉,但現在通常不會加),煎煮到剩七分之一的量時,濾掉藥渣,趁溫熱時服用。
如果病情較嚴重,可以服用四錢藥粉,有些人甚至可以服用一到二十錢藥粉。
如果要治療咽喉併發咳痰咳嗽,可以加入一兩桔梗和半兩荊芥穗。
如果咳到嘔吐,可以在原方中加入半兩半夏,每次服用時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
如果患者有鼻血或嘔血,可以加入半兩當歸、半兩芍藥和一兩生地黃。
淋者加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。風眩者加川芎、防風各半兩,石膏三兩。酒毒者加葛根一兩。斑疹、痘瘡加荊芥穗、赤芍藥、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半兩。三歲兒可服七、八錢;或熱甚黑陷、腹滿喘急、小便赤澀而將死者,此一服更加大承氣湯,約以下之,得利立蘇。
白話文:
淋病者再添加滑石四兩、茯苓一兩。頭暈的人再添加川芎、防風各半兩,石膏三兩。酒精中毒再添加葛根一兩。斑疹、痘瘡再添加荊芥穗、赤芍藥、川芎、防風、桔梗各半兩。三歲的小孩可以服七、八錢;如果發燒嚴重、皮膚發黑凹陷、肚子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小便呈現赤色澀痛且瀕臨死亡,這個藥方再添加大承氣湯,喝下後就會排泄,馬上就會恢復健康。
凡言加者,皆自本方加也,但加者每服五、七錢,以意加減調理。兩感傷寒,下證前後以退表裡之熱者,煎本方四、五錢,調下益元散三、四錢。其本方皆能治此諸證,但加即為效也。
白話文:
凡是說到「加」的,都指的是從本方中新增。每次服用的劑量是五到七錢,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,以達到治療效果。 對於兩感傷寒,證狀包括發熱,以及前後脈搏裏虛表熱的,煎服四到五錢本方,再加入三到四錢的益元散服用。 本方都可以治療這些症狀,只要加個益元散就能有很好的療效。
白虎湯
知母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炙),粳米(一合),石膏(四兩為末)
白話文:
白虎湯的配方為:知母一兩半,甘草一兩並經過炙烤,粳米一合,石膏四兩並研磨成粉末。
上銼麻豆大,抄五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去滓,溫服無時。日三、四服。熱甚者服七、八錢至十餘錢。或眩、或嘔、或咳者加半夏半兩、陳皮半兩,每服用生薑三片煎服。或傷寒,發汗不解,脈浮者,加蒼朮半兩名曰蒼朮白虎湯。或發汗、或下後,煩渴口乾,或脈洪大,或微惡寒者,或不可下者,或除可者之藥外,並宜加人參半兩以調之,名人參白虎湯。
五苓散
白話文:
將麻黃切成大的,取五錢,加一杯水,煎煮至六成,去除渣滓,溫服,沒有固定的時間。一天服三次到四次。熱度很強的人,服用七、八錢到十幾錢。如果頭暈、嘔吐或咳嗽的人,可以加上半兩半夏、半兩陳皮,每次服用時加上三片生薑一起煎煮。如果傷寒,發汗不解,脈浮的人,可以加上半兩蒼朮,稱為蒼朮白虎湯。如果發汗、或瀉下之後,煩渴口乾,或脈搏洪大,或微惡寒的人,或不能瀉下的,除了原有的藥物之外,都應該加上半兩人參來調和,稱為人參白虎湯。
豬苓(去黑皮)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桂(去皴一分),澤瀉(一兩)
白話文:
豬苓(去掉黑色的外皮)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桂枝(去掉粗糙的外皮一分),澤瀉(一兩)。
上為細末,每服二、三錢,熱湯調下。惡熱欲冷飲者,新水調下,或生薑湯調下愈妙。或加滑石二兩。甚或喘,嗽咳,煩心不得眠者,更加阿膠半兩炮。
桂苓甘露飲(一名桂苓白朮散)
白話文:
上藥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到三錢,用熱湯沖泡服用。害怕發熱而想要喝冷飲的人,可以用新水沖泡服用,或者用生薑湯沖泡服用效果會更好。或者加入滑石二兩。如果喘得厲害,咳嗽煩躁,導致無法入眠的人,可以再加入炮製過的阿膠半兩。
桂(半兩),茯苓,白朮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澤瀉,石膏,寒水石(各一兩),滑石(二兩制如前)
白話文:
桂皮(半兩)、茯苓、白朮(各半兩)、炙甘草、澤瀉、石膏、寒水石(各一兩)、滑石(二兩,即四兩,同前法炮製)。
上為極細末,熱湯調下三錢。欲冷飲者,新水調下,或生薑湯調下尤良。小兒服一錢。
白朮散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非常細的粉末,用熱水調和後服用三錢。如果想冷飲,可以用新鮮的冷水調和,或者用生薑湯調和效果更好。小孩子的用量是一錢。
白朮,茯苓(去皮),人參,藿香葉(淨各半兩),甘草(炙一兩半),木香(一分),葛根(一兩)
白話文:
白朮、茯苓(去皮)、人參、藿香葉(淨各半兩),甘草(炙一兩半),木香(一分),葛根(一兩)
上為細末,白湯調下三錢。若煩渴者加滑石二兩。病甚者為粗末,每服一兩半,水一大升,煎至七合,絞汁放冷,從意續續飲之。小兒尤宜。
白話文:
上等藥材磨成細末,用白湯送服三錢。假使煩渴的話,可以額外添加二兩滑石。藥症嚴重的,可以用一般研磨的藥材,每次服用一兩半,配一大升的水煎至七合,將藥汁濾出放涼後,可以自己決定服用量。這種藥尤其適合兒童服用。
四逆湯
甘草(炙),乾薑(各一分),附子(半個,生,去皮、臍)
凡用附子,以半兩重者佳,小者力弱,大者性惡,非稱處方之宜也。世皆美其大者,未知古人之有則也。
白話文:
四逆湯的配方是:炙甘草和乾薑各用一分,生附子半個,要去皮和中心。
使用附子時,以重量約半兩的為最好,小的效力較弱,大的性質較劣,都不適合處方使用。世人普遍喜愛大的附子,卻不了解古人對此是有一定標準的。
上銼麻豆大,用水兩盞,煮至一盞,絞汁分溫二服。強實人二劑作三服。或蓄熱極深者,手足厥冷,則不宜此方,當以下之也。
白話文:
將大黃切成碎末,用二杯水煮到剩一杯,把汁水擰乾出來,分兩次溫服。強實的人可以分三次服。或是有蓄積很深的熱毒、手腳冰冷的人,則不適合用這個方子,應該用瀉下的藥方。
茯苓半夏湯
茯苓(去皮),生薑(取汁各一分),半夏(一錢)
上銼麻豆大,用水一盞,煎至四分,絞汁,下薑汁,溫服。
半夏橘皮湯
白話文:
取茯苓去皮,生薑取汁,各一錢,半夏一錢,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用一盞水煎煮,直至藥汁剩下四分之一,過濾取汁,加入生薑汁,溫熱服用。
半夏(炮如法),陳皮(湯浸洗去穰),甘草(炙),人參,茯苓,黃芩(去腐心,各一分),葛根(半兩),厚朴(去皮,各一分)
白話文:
半夏(按照規則炮製),陳皮(用湯浸泡,洗去穰),甘草(炙),人參,茯苓,黃芩(去掉腐心,各一份),葛根(半兩),厚朴(去掉皮,各一份)
上銼麻豆大,用水三盞,生薑一分切,煎至一盞半,絞取汁,分四服,作一日,食後溫服。
黃連解毒湯
黃連(去須),黃柏,黃芩,大梔子(各半兩)
白話文:
將麻豆(一種中藥材)切成大塊,用水三碗,加入切成一片的生薑,煎煮至剩下一碗半,將藥汁過濾,分四次服用,一天服用完畢,飯後溫熱服下。
黃連解毒湯的藥方包括:黃連(去須)、黃柏、黃芩、大梔子(各半兩)。
上銼麻豆大,每服秤半兩,水一茶盞,煎至四分,絞取汁溫服,無時,日三、四以效為度。每一、二服效。或腹滿嘔吐,或欲作利者,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,厚朴二錢銼,茯苓去皮銼,水一盞半,生薑三片,煎至半盞,絞汁溫服,名曰半夏黃連解毒湯。或欲急下者,本方加大承氣湯一服,生薑煎,如前法,以利為度。
白話文:
搗碎麻豆,每次取半兩,加上一杯清水煎煮,煎至四分之一,過濾取得藥汁溫服,服用次數沒有限制,一天服用三到四次,直到症狀減輕為止。通常服用一、兩次就會見效。如果有腹脹嘔吐或想下痢的情況,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入三枚全半夏、二錢厚朴碎片、去皮的茯苓碎片,再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三片生薑,煎煮至半杯,過濾取得藥汁溫服,這個方劑叫做半夏黃連解毒湯。如果想要快速通利大便,可以將本方與加大承氣湯一起服用,使用生薑煎煮,方法和前面一樣,以順利排便為度。
一法為細末,水研如小豆大,溫水下二十丸,治積熱、勞咳、瀉痢甚良。
瓜蒂散
瓜蒂,赤小豆(等分)
上為細末,以香豉半合(豆豉也),水一盞半,煮取汁半盞,調下一錢匕。不吐加服,得快吐乃止。虛人不宜。
大柴胡湯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溫水調成小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能有效治療積熱、勞咳、瀉痢。
柴胡(去苗秤),大黃(各半兩),黃芩,芍藥(各一分),半夏(二錢),枳實(三錢,生用,小者是也。)
白話文:
柴胡(去掉根鬚,並且稱取)和大黃(各半兩),黃芩和芍藥(各一份),還有半夏(二錢),枳實(三錢,生用,取用較小的)
枳實不去穰,為效甚速。下並同。
上銼麻豆大,分作三服,每服水一盞、生薑三片、棗三枚,煎至半盞,絞取汁溫服。未利再服。
大承氣湯
大黃,芒硝(朴硝有芒頭者亦得),厚朴(去皴),枳實(各半兩)
加甘草一兩,是名三一承氣湯。
上銼麻豆大,分一半,用水一盞半、生薑三片,煎至六分,納硝煎一、二沸,絞去滓,熱服。
凡煎藥須慢火,煎沸即下火為一沸。或言煎至幾分,亦如此法。煎不可強火耗去其水也。
白話文:
枳實要連著種子一起用,效果才會很快,其他藥材也一樣。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分成三份,每份用一杯水、三片生薑、三個大棗,煎到剩下一半,取汁溫熱服用。如果沒有通便,就再服用一次。
大承氣湯的配方如下:
大黃、芒硝(朴硝有芒頭的也可以)、厚朴(去除粗皮)、枳實(各半兩)
加甘草一兩,這就是三一承氣湯。
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分成兩份,用一杯半水、三片生薑,煎到剩下六分,再加入芒硝煮一、兩沸,過濾掉藥渣,趁熱服用。
煮藥時要慢火,沸騰後立刻熄火算是一沸。如果說煮到幾分,也是同樣的道理。煮藥的時候不要用大火,避免把水都煮干了。
凡病熱鬱甚而冷服寒藥,則病能拒藥,多不能下。故經曰:寒因熱用。未利再服,熱甚者,此一劑分大半作一服,未利再服少半。熱更甚者,一劑都作一服。熱勢甚者,亦可並此二劑為一服(劑:分劑,一劑為一料),方得利而效者,臨時消息以利為度(消息謂損益多少也)。
白話文:
所有患熱性嚴重而服用涼寒藥物的病人,會拒絕藥效,大多無法下瀉。所以經書上說:因為有熱症所以才使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服用之後,病情還沒有緩解,可以再服用一次,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將劑量減半服用,如果熱症還是很嚴重,那麼就把一整帖藥當作一劑服用。如果病情很嚴重,也可以把兩帖藥當作一劑服用,根據病情的變化,以病情的緩解為標準(變通增減藥物的劑量)。
凡用藥多少,仿於此耳。
小承氣湯
大黃(半兩),厚朴(三錢),枳實(三錢)
白話文:
凡是用藥的份量,都參照這個比例。
小承氣湯
大黃(15克),厚朴(9克),枳實(9克)
上銼如麻豆大,作二服,每服用水一盞、生薑三片,煎至半盞,絞取汁熱服,未利再服。或微下者,一劑分作二服。或和胃氣,不欲利者,一劑分為四、五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成像麻豆般大小,分成兩份服用。每份用一杯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煎煮,直到水量減半,然後過濾取汁,趁熱服用。如果服用後沒有通便效果,可以再服用一份。如果服用後有輕微通便效果,可以將一份藥劑分成兩份服用。如果不想通便,只想調理胃氣,可以將一份藥劑分成四或五份服用。
調胃承氣湯
甘草,大黃,芒硝(各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,分一半,用水一大盞,煎至半盞,絞去滓,納硝煎一、二沸熱服。不利再服。
十棗湯
芫花(慢火炒變色),大戟,甘遂(各等分)
上為散(細末),用水一盞、肥棗十枚切開,煮取汁半盞,調下半錢匕。強實人服一錢匕,以意加減快利為度。
桃仁承氣湯
白話文:
調胃承氣湯需要將甘草、大黃、芒硝各半兩,切碎成麻豆大小,取一半藥材,用一大盞水煎煮至半盞,過濾掉藥渣,再加入芒硝煎煮一、兩沸後趁熱服用。若效果不佳,可再服用一次。
十棗湯需要將芫花用慢火炒至變色,與大戟、甘遂等分混合研磨成細末,用一盞水煮沸,加入十枚切開的肥棗,煮至半盞,再加入半錢匕的藥粉服用。強壯體質的人可服用一錢匕,根據個人情況加減藥量,以快速見效為度。
桃仁承氣湯……
桃仁(湯去皮、尖、雙仁,用板錘碎原缺分量),芒硝(半兩),大黃(六錢),桂(去皴皮),甘草(各三錢)
白話文:
桃仁(將桃仁去除外皮、尖端和雙仁,用板錘搗碎,原缺分量),芒硝(半兩),大黃(六錢),桂皮(去除外表粗糙的皮),甘草(各三錢)
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三服,每服用水一盞,煎至半盞,下硝絞取汁熱服,日三。以微利為度。
抵當丸
白話文:
將藥材碾碎成像麻豆大小的顆粒,分成三份,每次用一碗水煎煮至半碗,加入硝石後絞取藥汁溫服,每日三次。以稍微通便為適度。
水蛭(炒),虻蟲(炒各七枚),桃仁(八粒),大黃(一錢)
白話文:
水蛭(炒至微焦),虻蟲(炒至微焦,各七隻),桃仁(八粒),大黃(一錢)
上為細末,蜜和作二丸,用水一小盞,煮一丸,至六分溫服。睟時,血未下者再服。
抵當湯
水蛭(炒),虻蟲(炒去翅、足,各十枚),桃仁(七枚),大黃(一錢)
白話文: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做成兩粒藥丸。取一小杯水,放入一粒藥丸煮沸,待水量剩下六分之四時,趁溫熱服用。若是在短時間內,血仍未排出,則可再次服用。
包括的藥材有:炒過的水蛭,去掉翅膀和腳並炒過的虻蟲,各十枚;桃仁七枚;大黃一錢。
上銼如麻豆大,分作二服,每用水一盞,煮半盞,絞去滓溫服。未下再服(蛭,之吉、丁結二切,水蟣也。虻,莫庚切)
茵陳湯
白話文:
藥丸大小像麻子,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用一杯水,煮成半杯,過濾掉渣滓後溫服。沒吃完前不可再吃(蛭,又稱之吉、丁結,為水蛭。虻,莫庚切,亦稱虻蟲。)
茵陳蒿(去莖一兩,一名山茵陳),川大黃(半兩),山梔子(七枚,小者十枚)
白話文:
茵陳蒿(去除莖後一兩,別名山茵陳),川大黃(半兩),山梔子(七枚,如果比較小的則十枚)
上銼如麻豆大,用水兩盞半,慢火煮至一盞,絞取汁溫服六分。未利再服四分,以利為度。勢甚者作一服,未利再作,以意加減,當下如爛魚肚及膿血膠膘等物,及小便多出金色如皂角汁。或見證將欲發黃者,此一劑分作四服,每服調下五苓散三錢。凡治發黃無越此法也。
白話文:
把上工銼成麻豆大小,用水兩盞半,用文火煮到還剩一盞,把它絞取汁液溫服六分。沒通便再服四分,直到通便為度。要是病情很嚴重,就做好一服藥,沒通便再做一服,可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量。服藥後,就會排出很多黃色像爛魚肚、膿血膠膘等東西,而且小便會增多,呈金黃色,像皁角汁。或者看到有黃疸症狀即將發作的,這一劑藥分成四服,每服加入五苓散三錢。凡是治療黃疸症,沒有比這個方法更有效的。
世俗有傳烙黃而或愈者。此強實之人,素本中氣不衰;而及濕勢郁之微者,烙之,而誤中強劫,開發得開,氣血宣通,即作汗而愈。或體質本虛,濕熱結甚,則劫發不開,而反致死者,不為少矣。莫若仲景法,對證以藥致之,則免致強劫不開,而反誤人生命也。及夫近世妄傳,有寒極陰黃,而內、外極救其陽,為害多矣。
白話文:
一般民間有流傳說火烙療法可以治療黃疸病,但這只適用於體質強壯,中氣旺盛的人。對於體質虛弱、濕熱鬱積嚴重的人來說,火烙療法可能會適得其反,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死亡。因此,不可盲目使用火烙療法,而是應該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,對症下藥,才能避免出現不良後果。
如今,一些人誤傳說寒極陰黃的患者,應該用內外補陽的療法來治療。這種做法也是非常有害的。因為寒極陰黃的患者,往往是體質虛弱,陽氣不足,如果再用補陽的藥物,就會進一步耗傷元氣,加重病情。因此,對於寒極陰黃的患者,應該採用溫陽益氣的方法,而不是一味地補陽。
設若病微,而誤中開發得愈,亦已鮮矣。而傷生者,不可勝言也。大抵凡諸黃者有二:一則濕熱氣而黃,萬物皆然。又如麥秀而霒雨濕熱過極,則黃疸者也;及水澇而天氣濕熱,則草木將死,而色變黃者也;或病血液衰則虛,燥熱太甚,而身面痿黃者,猶亢旱而草木萎黃也。夫病燥熱而黃者,當退熱、潤燥而已。
此傷寒濕熱極甚,而發黃者,開結退熱,雙利大、小腑以除水濕,則利和而愈也。(霒,於林切,今作陰)
白話文:
如果病情輕微,卻誤用發散藥物治療而痊癒,這種情況也比較少見。但因誤用發散藥物而傷身甚至死亡的,卻多不可勝數。大體而言,凡是呈現黃色的,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濕熱之氣導致發黃,萬物皆如此。又如小麥成熟後,遇到連續的大雨,濕熱太過,就會出現黃疸;還有,水澇之後,天氣濕熱,草木即將死亡,顏色也會變成黃色;或者因疾病、血液衰竭,虛弱,燥熱過於嚴重,而身體和麪部發黃,就像天氣乾旱而草木枯萎發黃一樣。凡是患有燥熱而發黃的疾病,應當以治療熱症、潤燥為原則。
結胸而發黃者,同陷胸湯各半服,下之。或誤服巴豆熱毒丸藥下之,反損陰氣,遂協熱利不止而發黃者,同大承氣各半服,下之。亦有協熱利不止,更或結胸而發黃者,用茵陳五分,同陷胸湯三分、大承氣二分以下之。或兩感發黃者,本方加黃連解毒湯一服急下之。或頭微汗、小便利而微黃者,濕熱微也,宜此。
白話文:
- 如果患有胸悶、發黃的症狀,可以服用同陷胸湯和下藥,各服用一半的劑量。
- 或者如果誤服了巴豆熱毒丸藥,導致下利不止,損傷陰氣,繼而出現發黃症狀,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和下藥,各服用一半的劑量。
- 如果下利不止,並且合併胸悶、發黃的症狀,可以使用茵陳五分、同陷胸湯三分、大承氣湯二分,混合服用,以達到瀉下的目的。
- 如果是兩種不同的病因導致發黃,可以在基本方中加入黃連解毒湯,立即服用,以達到急下之效。
- 如果頭部微微出汗、小便通暢,但仍然有輕微發黃的症狀,這可能是濕熱較輕微引起的,可以服用此方。
梔子柏皮湯
大山梔子(十五枚),甘草(一錢),黃柏(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,此劑則作二服,每服水三盞,煮至一盞,取絞汁,分三次作一日服。
大陷胸湯
大黃,芒硝(各三錢),甘遂末(三字匕)
白話文:
如果誤食巴豆導致腹瀉不止,損傷陰氣,出現發黃,可以服用大承氣湯和下藥,各取一半劑量。如果腹瀉不止,同時伴隨胸悶、發黃,可以使用茵陳五分、同陷胸湯三分、大承氣湯二分,混合服用,達到瀉下的目的。若兩種不同病因導致發黃,可以在基本方中加入黃連解毒湯,立即服用,以達到快速瀉下的效果。如果頭部微微出汗、小便通暢,但仍有輕微發黃,可能是濕熱較輕引起的,可以使用梔子柏皮湯。梔子柏皮湯的組成是:大山梔子十五枚、甘草一錢、黃柏半兩,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分成兩劑,每劑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,取汁分三次服用。大陷胸湯的組成是大黃、芒硝各三錢,甘遂末三字匕。
上銼如麻豆大,一劑分作二服,每服用水一盞,煮大黃至六分,內硝,煎一、二沸絞汁,內甘遂末一字匕半,溫服。未快利再服。熱惡不利者,以意加服。
白話文:
將藥材藥磨丸,如綠豆般大小,共一劑分二次服用,每次服用前,用一杯水煮大黃,直到藥液剩下六分之一時,放入硝石,煮滾沸騰個一兩次後,將藥汁過濾出來,加入甘遂粉末半茶匙,溫熱後服用,如果服後還未有效果,可以再服用第二次。對於覺得太過燥熱、不適者,可以自行減少用量。
大陷胸丸
大黃(半兩),葶藶(三錢微炒),芒硝(一分),杏仁(十二個,草灰炒色變。)
白話文:
大陷胸丸
大黃(八錢),葶苈子(三錢,稍微炒過),芒硝(三分),杏仁(十二個,用草灰炒至顏色改變)
上大黃為細末,下葶藶杵,再羅,研杏仁、硝如泥,和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入甘遂末三字匕、白蜜半匙、水一盞,煮至半盞溫服。當一宿許乃下。未利再服。
小陷胸湯
白話文:
將大黃上等品搗成細末,下等品葶藶搗碎後,再過篩,研磨杏仁和硝石直至如泥狀,混合後做成跟彈子一般大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丸,加入甘遂末三字匕、白蜜半匙、水一盞,煮到剩下一半杯時溫服。大約一夜的時間就會起效。若還未見效,可再服用一丸。
半夏(四錢,湯洗,全用,不銼。),生薑(二錢切),黃連(二錢銼),栝蔞實(大者半個,惟銼其殼,子則不銼。或但用其中子者非也。)
白話文:
半夏(四錢,用熱水洗乾淨,全株使用,不切碎。)
生薑(二錢切碎)
黃連(二錢切碎)
栝蔞實(大個的半個,只切碎它的殼,裡面的籽不切碎。或者只用裡面的籽也是不對的。)
上以水三盞,煮栝蔞取汁一盞半,內余藥煮至一盞,絞取汁,分兩次溫服,以效為度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
大黃,黃連,黃芩(各一分)一法加生薑一分甚良。
梔子湯
大梔子(七枚銼碎),豆豉(半合)
上以水兩盞,煮梔子至一盞半,內豉煮至半盞,絞汁溫服。
凡加者,皆用梔子先煮。
白話文:
先用三碗水,煮栝蔞至剩下半碗,取汁备用。再加入其他药材,煮至剩下约一碗水,过滤取汁,分两次温服,观察疗效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:
大黃、黃連、黃芩各一份,可加生薑一份效果更佳。
梔子湯:
大梔子七枚,切碎;豆豉半合。
先用两碗水煮梔子至剩下一碗半,再加入豆豉,煮至剩下半碗,过滤取汁温服。
所有添加的药物,都需要先用梔子煮。
或吐者,止後服。凡諸梔子湯,皆非吐人之藥,以其燥熱鬱結之甚,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,則鬱發而吐。因其嘔吐,發開鬱結,則氣通、津液寬行而已,故不須再服也。
白話文:
嘔吐病的人,在嘔吐停止之後,服用梔子湯。凡是梔子湯,都不是針對嘔吐的人的藥,因為梔子湯燥熱,鬱結嚴重,所以藥物突然攻伐,不能疏通,就會鬱結發散而嘔吐。由於嘔吐,發散鬱結,那麼氣就通暢、津液就會寬行,所以不需要再服用了。
梔子厚朴湯
大梔子(七枚),厚朴(半兩,炙去粗皮),枳實(二錢)
上銼如麻豆大,以水一盞半煮,絞汁半盞,溫服。
白話文:
栀子厚朴湯:
大栀子七個,厚朴半兩(炒去粗皮),枳實二錢。
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,用一碗半的水煎煮,煎至剩下半年碗的汁液,溫熱時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