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8)

1. 發黃三十條

雍曰。巢氏黃病一論。未為該通。而諸家傷寒論中多從之。夫致黃之由非一。或誤下。或火熏。皆能成黃。非止寒熱穀氣而已。大抵寒邪中人。久不能去。變為熱毒。假春風發動表為可出之時。既動則不可復回。而腠理不開。無由作汗而出。鬱而在裡。終不能散。淫邪泮衍。

血脈傳流。其毒之重者。遇血相搏不能勝。為之變結。或如豚肝。或如墨色。此為邪氣所敗之血也。無以泄其邪。則血枯而人死。其輕者鼓血而上。隨衄可出。澀者因促滑氣而下。隨溺可去。既不能與血相搏。又不能開腠理而生汗。上不可出。下不可去。乃散於毛竅之際。已失所舍。

而無可定止。進退不能。郁為至黃之色。以待汗與溺而後通。此毒非不欲出也。猶人之行及門而無路也。醫者疏通其道而指示之。不為汗。則為溺。未有不去之理。然毒在腠理之內。與正氣爭持。正邪相窒。毛孔亦不可開。是以不能作汗。必從開竅利小便而出。此所以毒氣在裡不能出者。

必成黃血二證。雖輕重上下不同。其理一也。有可汗而出者乎。曰。脈浮甚者。其表必疏。可汗而出之也。

龐氏曰。孫真人云。凡遇天行熱病。多內熱發黃。但用瓜丁散納鼻中。黃水出乃愈。即後不復病患黃矣。常須謹候病人。四肢身面。微似有黃氣。即速行瓜丁散。不可令散漫失候。必大危矣。特忌酒面色欲。犯者不治。(瓜丁細辛含水搐一字許千金方三味不同)

白話文:

雍先生說,巢元方的《黃病論》觀點並不夠全面,但許多醫家在傷寒論中卻大多遵循他的說法。其實,導致黃疸的原因有很多,不只有受寒或發熱、飲食失調這些。像是誤用瀉藥、或用火烤都可能引起黃疸。大致來說,寒邪侵入人體,若久久無法去除,就會轉變成熱毒。這時如果恰逢春天,陽氣生發,身體想把毒素從體表排出,但一旦開始活動就無法回頭,而皮膚毛孔又沒有打開,無法通過流汗將毒素排出,毒素便鬱積在體內無法散去。毒邪四處流竄,在血液中傳播。毒性較強的,與血液搏鬥,無法戰勝,就會導致血液凝結,形成的瘀血可能像豬肝一樣,也可能像墨汁一樣黑。這是被邪氣打敗的血液,如果無法將毒邪排出,血液就會枯竭,人就會死亡。病情較輕的,瘀血會往上衝,可以藉由流鼻血排出;阻塞的,則會因促進滑利之氣而往下,從小便排出。如果瘀血既不能與血液搏鬥,又不能打開毛孔發汗,往上無法排出,往下又去不了,就會散佈在皮膚毛孔之間,已經失去了應有的歸宿,無法固定下來,進退兩難,鬱積而呈現黃疸的顏色,等待流汗或排尿後才能排出。這些毒素並不是不想出來,而是像人走到門口卻發現沒有路可以出去。醫生要做的就是疏通這些通道並引導它們出去,不流汗就從小便排出,沒有排不出去的道理。然而,毒素在皮膚毛孔之內,與正氣互相抗爭,正邪之氣互相阻礙,毛孔也無法打開,所以才無法發汗,必須從開啟毛竅、利小便來排出。這就是毒氣在體內無法排出的原因,必定會形成黃疸和血瘀這兩種病症。雖然病情輕重、上下部位不同,但道理都是一樣的。那麼,有沒有可以通過發汗來排出毒素的呢?答案是:如果脈象浮而有力,表示體表較疏鬆,就可以通過發汗來排出毒素。

龐先生說,孫思邈曾說過,凡是遇到流行性熱病,大多是體內發熱而引起黃疸,只要用瓜蒂散吹入鼻中,排出黃水就會痊癒,以後也不會再得黃疸。平常必須仔細觀察病人,如果四肢、臉面稍微有黃色的徵兆,就要立刻使用瓜蒂散,不能延誤時機,否則病情會非常危險。特別要忌諱喝酒、房事、接觸美色,犯了這些禁忌就無法治好。(瓜蒂、細辛加水搗碎後取一點點,與《千金方》記載的略有不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