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三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10)

1. 心下痞二十五條

又曰。太陽病。外證未除。而數下之。遂協熱而利。利下不止。心下痞硬。表裡不解者。桂枝人參湯主之。

又曰。傷寒吐下後。發汗。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。心下痞硬。脅下痛。氣上衝咽喉。眩冒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痿。常氏云。可服茯苓甘草白朮生薑湯、振痿湯。(此湯未見方。恐是誤寫。)

又曰。太陽中風。下利嘔逆。表解者。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。發作有時。頭痛。心下痞硬。滿引脅下痛。乾嘔短氣。汗出不惡寒者。此表解里未和也。十棗湯主之。朱氏曰。此湯尤難用。須是表證罷。身涼不惡寒者。乃可用。若表未解者。切不可用也。雍曰。十棗湯乃攻裡大峻藥也。

非和里藥也。設或誤用。殺人過於承氣。常氏言。此證傳寫之誤。故朱氏亦畏而戒之。宜代用檳榔散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醫發汗。遂發熱惡寒。因復下之。心下痞。表裡俱虛。陰陽氣並竭。無陽則陰獨。復加燒針。因胸煩。面色青黃。膚瞤者。難治。今色微黃。手足溫者。易愈。常氏云。痞者。可生薑瀉心湯。發熱惡寒。可小柴胡湯。火逆。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。

又曰。病如桂枝證。頭不痛。項不強。寸脈微浮。胸中痞硬。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。此為胸有寒也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。

又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心下硬。頸項強而眩者。當刺大椎肺俞肝俞。慎勿下之。雍曰。其詳見並病中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寸緩。關浮。尺弱。其人發熱。汗出。復惡寒。不嘔吐。但心下痞者。此以醫下之也。常氏云。可生薑半夏二瀉心湯。雍曰。此證汗出。發熱惡寒。表證不罷。宜先服柴胡桂枝湯。次服枳實理中丸。

又曰。太陰之為病。腹滿而吐。食不下。自利益甚。時腹自痛。若下之。必心下結硬。常氏云。可增損理中丸、桂枝加芍藥湯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心下硬滿者。不可攻之。攻之。遂利不止者。死。常氏云。可半夏瀉心湯也。已攻而利者。四逆湯。

又曰。脈雙弦而遲者。必心下硬。脈大而緊者。陽中有陰也。可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活人書曰。已痞。服瀉心湯不愈。然後可用陷胸湯下之。

又曰。外證未解。而心下妨悶者。非痞也。謂之支結。柴胡桂枝湯主之。脅胸滿。微結。小柴胡加乾薑牡蠣湯主之。

王仲弓曰。生薑瀉心半夏瀉心二陽和平。宜常用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,外表的症狀還沒解除,就多次用瀉下的藥物,於是邪熱與藥力相合而導致腹瀉,腹瀉不止,心下部位覺得痞塞、硬結,這是表證與裡證都沒有解除,這種情況要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。

又說,傷寒病用過嘔吐和瀉下的方法後,又發汗,出現虛煩、脈搏非常微弱,到了八九天,心下部位痞塞、硬結,脅肋部疼痛,氣向上衝到咽喉,感到眩暈、昏冒,經脈出現跳動,這樣久了就會成為肌肉萎軟無力的痿病。常氏說,可以服用茯苓甘草白朮生薑湯或振痿湯(這個方子沒見到,可能是寫錯了)。

又說,太陽中風,出現腹瀉、嘔吐等症狀,如果表證解除了,才可以攻裡。這個人流著汗,但汗出的時間不固定,會有頭痛、心下痞塞、硬結、脹滿,牽引到脅肋部位疼痛,有乾嘔、呼吸短促、汗出但不怕冷的症狀,這是表證解除了但裡證還沒調和好,要用十棗湯來治療。朱氏說,這個方子很難使用,必須是表證已經解除,身體涼爽不害怕寒冷的時候才可以用,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,千萬不能使用。雍氏說,十棗湯是攻裡很猛烈的藥,不是調和脾胃的藥,如果用錯了,殺傷力比大承氣湯還大。常氏說,這個症狀是抄寫時寫錯了,所以朱氏也感到害怕而告誡大家要小心,應該改用檳榔散。

又說,太陽病,醫生用了發汗的方法,導致發熱、怕冷的症狀,又用了瀉下的方法,心下部位痞塞,這是表裡都虛弱,陰陽二氣都快耗盡,沒有陽氣就會陰氣獨盛,如果又加上燒針的治療,就會胸中煩悶、面色青黃、皮膚顫動,這是很難治療的。現在如果面色只是稍微黃,手腳溫暖,就比較容易治好。常氏說,心下痞塞可以用生薑瀉心湯,發熱怕冷可以用小柴胡湯,火逆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。

又說,病情像桂枝證,但頭不痛、脖子不僵硬,寸脈稍微浮,胸中痞塞、硬結,氣向上衝到咽喉,喘不上氣,這是胸中有寒,應該用吐的方法治療,可以用瓜蒂散。

又說,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,心下部位硬結,脖子僵硬,感到眩暈,應該針刺大椎穴、肺俞穴、肝俞穴,不要用瀉下的方法。雍氏說,詳細情況在並病篇中。

又說,太陽病,寸脈緩慢,關脈浮盛,尺脈虛弱,這個人發熱、出汗,又怕冷,不嘔吐,只是心下部位痞塞,這是因為醫生用了瀉下的方法。常氏說,可以用生薑半夏二瀉心湯。雍氏說,這種症狀有汗出、發熱、怕冷的表證,表證還沒有解除,應該先服用柴胡桂枝湯,再服用枳實理中丸。

又說,太陰病的症狀是腹脹滿、嘔吐、吃不下東西,自己腹瀉很嚴重,有時肚子自己會痛,如果用瀉下的方法,一定會導致心下部位結硬。常氏說,可以用加減理中丸或桂枝加芍藥湯。

又說,陽明病,心下部位硬滿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,如果用瀉下,會導致腹瀉不止,就會死亡。常氏說,可以用半夏瀉心湯治療,如果已經瀉下而導致腹瀉,可以用四逆湯。

又說,脈象雙弦又遲緩,必定是心下部位硬結,脈象大而緊張,是陽中有陰的表現,可以用瀉下的方法,應該用大承氣湯。

《活人書》說,如果已經出現痞塞,服用瀉心湯沒有好轉,然後才可以用陷胸湯來瀉下。

又說,外表的症狀還沒解除,而心下部位感到妨悶,這不是痞,叫做支結,要用柴胡桂枝湯治療。如果脅肋和胸部脹滿,稍微有結塊,要用小柴胡加乾薑牡蠣湯治療。

王仲弓說,生薑瀉心湯和半夏瀉心湯能使陰陽和平,應該經常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