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三 (8)
卷十三 (8)
1. 結胸二十二條
又曰:太陽病二三日,不得臥,但欲起,心下必結,脈微弱者,此本有寒分;反下之,若利止,必作結胸;未止者,四日復下之,此作協熱利也。常氏云:脈微弱有寒者,可增損理中丸;作結胸者,大小陷胸湯;協熱利者,白頭翁湯。
又曰:太陽病,下之後,其脈數促(一作縱),不結胸者,此為欲解也。脈浮者,必結胸。(常氏云可增損理中丸)脈緊者,必咽痛。(常氏云可桔梗甘草湯)脈弦者,必兩脅拘急。(常氏云可小柴胡湯)脈細數者,頭痛未止。(常氏云可蔥須湯)脈沉緊者,必欲嘔。(常氏云可七物黃連湯)脈沉滑者,協熱利。(常氏云可白頭翁湯)脈浮滑者,必下血。(常氏云可柏皮湯)
又曰: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;反以冷水灌之噽之,其熱被卻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。若不瘥者,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,與三物小陷胸湯;白散亦可服。龐氏云:無熱證者,與三物白散。(小陷胸湯非也)愚以為:熱者,小陷胸湯;寒者,三物白散。
又曰:結胸者,項亦強,如柔痓狀;下之則和。龐氏云:宜服大陷胸湯。
又曰:太陽少陽並病,而反下之,成結胸,心下硬,下利不止,水漿不下,其人心煩。常氏云:可半夏生薑二瀉心湯。
活人書云:西晉崔行功云:傷寒,結胸欲絕,心膈高起,手不得近,大小陷胸皆不瘥者,此是下後虛逆,氣已不理,而毒復上攻,氣毒相搏,結於胸中。當用枳實理中丸先理其氣,次療諸疾。古今用之如神,應手而愈。今常氏謂增損理中丸,即是也。龐氏曰:近世治結胸,多用針頭丸,用硫黃陽起石者;若病熱毒甚者,必死,惟治冷結寒實耳。
活人書云:結胸三種:有大結胸,不按而痛,胸連腹堅硬,大陷胸湯主之。有小結胸,接之心下痛,小陷胸湯主之。有水結胸,在膈間,亦名結胸,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柴胡去棗加牡蠣湯主之。又有寒熱二證:有熱實結胸者,胸中煩躁,心內懊憹,舌上燥渴,脈沉滑者,皆熱證也,大陷胸湯主之。有寒實結胸,無熱證者,三物白散、枳實理中丸主之。
王仲弓曰:治結胸,當用小陷胸湯,甚佳。大陷胸湯太峻;如不得已,則用大陷胸湯丸。脈浮者,不得用大陷胸丸;宜用小陷胸、枳實理中丸。結胸,用黃連巴豆灸法,得解。心下痞硬,宜旋覆代赭湯。若外尚未解,胸滿脅痛者,宜小柴胡湯。雍曰:凡用仲景藥,皆當準此為式。
蓋今古不同;病人血氣不能勝藥力,醫工不能精於診視,非古人比;故用藥可不及,不可太過。如脈浮者,尤宜從朱氏用發表藥;表證罷,以結胸藥治之。
白話文:
另外一種說法是,太陽病發作兩三天,病人無法躺臥,只想坐起來,這時心下部位一定會結硬。如果脈象微弱無力,表示體內原本就有寒氣,如果反而用瀉下的藥物治療,如果腹瀉停止,就一定會形成結胸;如果腹瀉沒有停止,到第四天又用瀉下藥,這樣會造成協熱利(腹瀉帶有熱象)。常氏認為,脈象微弱且有寒氣的,可以使用加減過的理中丸;如果形成結胸,可以使用大陷胸湯或小陷胸湯;如果是協熱利,可以使用白頭翁湯。
另外一種說法是,太陽病,用瀉下藥之後,如果脈搏變快且急促(或鬆緩),沒有形成結胸,這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如果脈象浮,一定會形成結胸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加減過的理中丸)。如果脈象緊,一定會咽喉疼痛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桔梗甘草湯)。如果脈象弦,一定會兩側脅肋拘急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小柴胡湯)。如果脈象細數,頭痛一定還沒有停止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蔥鬚湯)。如果脈象沉緊,一定會想嘔吐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七物黃連湯)。如果脈象沉滑,就會發生協熱利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白頭翁湯)。如果脈象浮滑,一定會下血(常氏認為可以使用柏皮湯)。
另外一種說法是,病在陽經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決。如果反而用冷水澆淋病人,熱氣會被壓住無法散發,反而會更加煩躁,皮膚會起雞皮疙瘩,想喝水,但反而不覺得口渴。可以服用文蛤散,如果沒有效果,就服用五苓散。如果結胸是屬於寒實的,沒有發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三物小陷胸湯或白散。龐氏認為,沒有發熱症狀的,應該使用三物白散(小陷胸湯不適合)。我認為,有發熱症狀的,使用小陷胸湯;沒有發熱症狀的,使用三物白散。
另外一種說法是,形成結胸的人,脖子也會僵硬,像柔痓(一種抽搐疾病)的樣子。用瀉下藥治療就會好轉。龐氏認為,應該服用大陷胸湯。
另外一種說法是,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病,反而用瀉下藥治療,會形成結胸,心下部位會感覺硬,腹瀉不止,無法進食水漿,病人會感到心煩。常氏認為,可以使用半夏生薑二瀉心湯。
《活人書》記載,西晉的崔行功說,傷寒病,結胸病勢危急,心膈部位高起,手無法靠近。使用大小陷胸湯都無法治癒,這是因為用瀉下藥之後,身體虛弱導致氣機逆亂,而且毒氣又向上攻,氣和毒互相搏擊,結在胸中。應該先用枳實理中丸來調理氣機,然後再治療其他疾病。這個方法古今使用都非常有效,用藥之後病就痊癒了。現在常氏所說的加減理中丸,就是這個意思。龐氏說,近代治療結胸,大多使用針頭丸,裡面含有硫黃、陽起石等藥物。如果病人是熱毒很嚴重,一定會死亡,這些藥物只能治療寒冷的結胸。
《活人書》記載,結胸有三種:大結胸,按壓會疼痛,胸部連著腹部都堅硬,要用大陷胸湯治療;小結胸,按壓心下會疼痛,要用小陷胸湯治療;水結胸,在橫膈膜之間,也叫結胸,要用小半夏加茯苓湯或小柴胡去棗加牡蠣湯治療。另外還有寒熱兩種症狀。有熱實結胸的,胸中煩躁,心裡感到懊惱,舌頭乾燥口渴,脈象沉滑,這些都是屬於熱證,要用大陷胸湯治療。有寒實結胸的,沒有發熱症狀,要用三物白散或枳實理中丸治療。
王仲弓說,治療結胸,應該使用小陷胸湯,效果很好。大陷胸湯藥力太猛。如果不得已,才使用大陷胸湯丸。脈象浮的病人,不能使用大陷胸丸,應該使用小陷胸湯或枳實理中丸。結胸,可以使用黃連巴豆灸法來治療。如果心下痞硬,應該使用旋覆代赭湯。如果表證還沒解除,又感到胸悶脅痛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。雍氏說,凡是使用張仲景的藥方,都應該以此為標準。
現在和古代不一樣,病人的血氣承受不住藥力,醫生又不能精確診斷,不能和古人相比。所以用藥寧可藥力不足,也不能過猛。如果脈象浮,尤其應該按照朱氏的方法,先用發表的藥物,等表證解除,再用治療結胸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