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 (6)
卷十 (6)
1. 可下四十八條
又曰。下利。不欲食者。以有宿食故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下利瘥。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。以病不盡故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病腹中滿痛者。此為實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。
又曰。下利。脈反滑。當有所去。下之乃愈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腹滿不減。減不足言。當下之。宜大柴胡湯、大承氣湯。雍曰。減不足言者。言不甚減也。論言太陽發汗不徹。不足言。與此同意。俗語所謂不濟事者是也。
又曰。傷寒後脈沉。沉者。內實也。下之解。宜大柴胡湯。雍曰。須沉數有力。可下之。雖沉而微弱遲。皆不可下也。
又曰。傷寒六七日。目中不了了。睛不和。無表裡證。大便難。身微熱者。此為實也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。
又曰。太陽病未解。脈陰陽俱停。必先振慄。汗出而解。但陰脈微(一作尺脈實)者。下之而解。宜大柴胡湯。(一法用調胃承氣湯)脈經云。但陰微者。先下之而解。(龐作陰實)雍曰。文當從脈經及龐氏。當作但陰脈微而尺脈實者。先下之而解。
又曰。脈雙弦而遲者。必心下硬。脈大而緊者。陽中有陰也。可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結胸者。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龐氏云。宜大陷胸丸。
又曰。病人無表裡證。發熱七八日。雖脈浮數者。可下之。宜大柴胡湯。
又曰。太陽病六七日。表證仍在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而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。宜下之以抵當湯。
又曰。太陽病。身黃。脈沉結。少腹硬滿。小便不利者。為無血也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證諦也。屬抵當湯。
又曰。傷寒有熱。少腹滿。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。為有血也。當下之。宜抵當丸。
又曰。陽明病。發熱汗出者。此為熱越。不能發黃也。但頭汗出。身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渴飲水漿者。以瘀熱在裡。身必發黃。宜下之以茵陳蒿湯。雍曰。先服茵陳五苓散。黃退則不須更下。
又曰。陽明證。其人喜忘者。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。本有久瘀血。故令喜忘。屎雖硬。大便反易。其色必黑。宜抵當湯。
又曰。汗出而譫語者。以有燥屎在胃中。此為風也。須下者。過經乃可下之。下之若早。語言必亂。以表虛里實故也。下之愈。宜大柴胡湯、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病人煩熱。汗出則解。復如瘧狀。日晡所發熱者。屬陽明也。脈實者。可下之。宜大柴胡湯、大承氣湯。
又曰。陽明病。譫語。有潮熱。反不能食者。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若能食者。但硬耳。屬大承氣證。
又曰。下利譫語者。有燥屎也。屬小承氣湯。初一服。譫語止。若更衣者。停後服。不爾。盡與之。
白話文:
可用瀉藥的四十八種情況
又說,拉肚子卻不想吃東西,是因為腸胃裡有積存的食物,應該用瀉藥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拉肚子好了,到了某年某月某日又復發,是因為病沒有完全好,應該用瀉藥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肚子脹滿疼痛,這是體內有實邪,應該用瀉藥,適合用大承氣湯或大柴胡湯。
又說,拉肚子,脈象反而滑數,表示體內有東西需要排除,用瀉藥才能好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肚子脹滿沒有減輕,即使減輕也很少,應該用瀉藥,適合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。有人說,減輕很少,就是指沒有明顯減輕。就像前面說太陽病發汗沒發透,效果不明顯,和這個意思一樣,俗話說的「沒啥用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又說,傷寒病後脈象沉,沉表示體內有實邪,用瀉藥可以解除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有人說,必須是脈象沉且有力才能用瀉藥,如果脈沉卻微弱遲緩,都不能用瀉藥。
又說,傷寒六七天,眼睛看不清楚,眼睛不協調,沒有表證和裡證,大便困難,身體稍微發熱,這是體內有實邪,要趕快用瀉藥,適合用大承氣湯或大柴胡湯。
又說,太陽病沒有好,脈象陰陽都停滯,一定先發抖,然後出汗就解除了。但是如果陰脈微弱(或說尺脈實),用瀉藥可以解除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(也有人用調胃承氣湯)脈經上說,陰脈微弱的,先用瀉藥來解除。有人認為應該是陰脈微弱,尺脈實的,才先用瀉藥來解除。
又說,脈象兩條都像琴弦而且遲緩,一定是心下發硬;脈象大而緊,是陽中有陰的表現,可以用瀉藥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胸部結硬,脖子也僵硬,像柔痙一樣,用瀉藥就能和緩。有人說,適合用大陷胸丸。
又說,病人沒有表證和裡證,發燒七八天,即使脈象浮數,也可以用瀉藥,適合用大柴胡湯。
又說,太陽病六七天,表證還在,脈象微弱而沉,反而沒有胸部結硬,這個人卻發狂,是因為熱邪在下焦,小腹會發硬脹滿,而且小便順暢的,會拉血才能好,原因是太陽經脈的瘀熱進入裡部。適合用瀉藥,可以用抵當湯。
又說,太陽病,身體發黃,脈象沉結,小腹發硬脹滿,小便不順暢,表示體內沒有血;如果小便順暢,這個人像發狂一樣,就是體內有瘀血,屬於抵當湯證。
又說,傷寒有發熱,小腹脹滿,應該小便不順暢,現在反而順暢,表示體內有血,應該用瀉藥,適合用抵當丸。
又說,陽明病,發熱出汗,這是熱邪向外發散,不會引起黃疸。但是如果只有頭部出汗,身體沒有汗,汗水到脖子就停止,小便不順暢,口渴想喝水,是因為瘀熱在體內,身體一定會發黃,適合用瀉藥,可以用茵陳蒿湯。有人說,先吃茵陳五苓散,黃疸退了就不用再用瀉藥。
又說,陽明病,這個人容易健忘,一定是有瘀血積存,原因是本來就有很久的瘀血,所以才容易健忘。大便雖然硬,但是容易排出,顏色一定是黑色的,適合用抵當湯。
又說,出汗卻說胡話,是因為胃裡有乾燥的大便,這是風邪引起的,要用瀉藥,但是要過了經絡時間才能用,如果太早用瀉藥,語言一定會錯亂,因為表面虛弱裡面實在。用瀉藥會好轉,適合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。
又說,病人煩躁發熱,出汗就減輕,又像瘧疾一樣,傍晚發熱,屬於陽明病,脈象強實,可以用瀉藥,適合用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。
又說,陽明病,說胡話,有潮熱,反而不能吃東西,表示胃裡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大便,如果能吃東西,只是大便比較硬而已,屬於大承氣湯證。
又說,拉肚子卻說胡話,是有乾燥的大便,屬於小承氣湯證。第一次吃藥,說胡話就停止了,如果排出大便,就停止後續的藥,如果沒有,就把藥全部吃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