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九 (3)
卷九 (3)
1. 汗後四十四條
問曰。何以謂之盛躁。雍曰。靈樞九篇所謂人迎一盛、二盛、三盛。脈口一盛、二盛、三盛者。此之謂盛也。一盛而躁、二盛而躁、三盛而躁。此之謂躁也。極者何也。人迎脈口四盛。皆為極矣。人迎四盛。名曰溢陽。為外格。脈口四盛。名曰溢陰。為內關。內關外格。死不治。即陰陽交也。人迎不為衰。陽交也。脈口不為衰。陰交也。脈口即氣口也。
問曰。有躁而不盛者何如。雍曰。靈樞二十三篇曰。熱病已得汗出。而脈尚躁。喘。且復熱。勿膚刺。喘甚者死是也。此雖不盛而喘。亦非其宜。故喘甚則死也。
問曰。有煩滿不為汗解者何也。雍曰。素問三十三篇曰。有熱病身熱汗出。煩滿不為汗解。岐伯曰。汗出而身熱者。風也。汗出而煩滿不解者。厥也。病名曰風厥。巨陽主氣。故先受邪。少陰與其為表裡也。得熱則上從之。從之則厥也。治之者表裡刺之。飲之湯劑。雍曰。仲景言傷寒感異氣。
變為壞病。如風溫溫毒之類。則此風厥。亦其類也。宜刺太谿崑崙。服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
問曰。汗後脈洪者。何也。雍曰。洪大者。非不為汗衰。衰而未得盡去。非若躁盛。全不為汗衰也。故仲景以為可治之疾。然洪大亦有輕重。如一盛二盛之說。若洪大而無他證者。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是也。洪大而大煩渴不解者。白虎加人參湯除其裡熱也。其餘逐證不同者。皆依仲景之法治之。
問曰。汗後飲水多者必喘。而治熱病飲之寒水。何也。雍曰。素問三十二篇曰。諸治熱病。以飲之寒水。乃刺之。必寒衣之。居止寒處。身寒而止也。此謂治五臟熱病。各刺手足諸經。證治與傷寒有異。詳刺熱終篇可見。故傷寒不可多飲水。
問曰。素問言熱病已愈。時有所遺。何也。雍曰。此謂勞復。非汗後證。勞複本證詳之。
問曰。汗後之證。或治或不治。何也。雍曰。汗後之證多矣。動於脈者重。見於證者輕。如汗後脈盛躁。是邪之曾不退也。脈洪大者刺之。如汗後尚發熱。心下痞。喘滿吐利。小便或利或不利之類。皆正病已衰。餘毒未退。依仲景隨證治之。則愈。
千金翼曰。發汗後身熱。又重發其汗。胃中虛冷。必反吐也。雍曰。宜小建中湯、四味橘皮湯。
又曰。發汗後。重發其汗。亡陽譫語。其脈反和者。不死。服桂枝湯。汗出。大煩渴不解。若脈洪大者。與白虎湯。
白話文:
問:什麼叫做「盛躁」?
答:根據《靈樞經》的說法,人迎脈搏跳動的強度分為一盛、二盛、三盛,寸口脈(手腕脈)也是一樣。這就是所謂的「盛」。如果脈搏跳動一盛就出現躁動,二盛也躁動,三盛也躁動,這就叫做「躁」。那什麼是「極」呢?如果人迎脈和寸口脈都跳動到四盛,就叫做「極」。人迎脈跳動四盛,叫做「陽氣外溢」,是陽氣被阻隔在外的表現;寸口脈跳動四盛,叫做「陰氣外溢」,是陰氣被阻隔在內的表現。陰陽氣都外溢,是危重之症,無法醫治,這就表示陰陽交錯了。如果人迎脈沒有衰弱,是陽氣交錯;如果寸口脈沒有衰弱,是陰氣交錯。寸口脈就是氣口脈。
問:有躁動卻沒有脈象盛大的情況,是怎麼回事呢?
答:根據《靈樞經》的說法,熱病已經出汗後,脈象仍然躁動、呼吸急促,而且又發熱,不要用針刺皮膚,如果呼吸急促嚴重,就會死亡。這種情況雖然脈象不盛大,但呼吸急促也是不正常的,所以呼吸急促嚴重就會死亡。
問:為什麼有些人發熱煩躁,出汗後卻沒有解除呢?
答:根據《素問》的說法,有些熱病患者,身體發熱並且出汗,但煩躁難受的症狀沒有因為出汗而緩解。岐伯說,出汗後仍然發熱,這是因為風邪的侵襲;出汗後煩躁難解,這是因為氣血逆亂。這種病叫做「風厥」。巨陽經掌管人體的陽氣,所以最先受到邪氣的侵襲;少陰經與巨陽經互為表裡,得到熱邪後就向上竄,向上竄就會導致氣血逆亂。治療這種情況,要針刺表裡的經脈,並服用湯藥。仲景說,傷寒感冒後,如果感冒的邪氣性質發生變化,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,如風溫、溫毒之類的,這種風厥也是這種類型。應該針刺太谿穴、崑崙穴,服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
問:出汗後脈象洪大,是怎麼回事呢?
答:脈象洪大,並不是說出汗後脈象沒有減弱,只是減弱的程度不夠,邪氣沒有完全散去,和脈象躁盛、完全沒有因為出汗而減弱的情況不同。所以仲景認為這是可以治療的疾病。但是洪大也有輕重之分,就像之前說的一盛二盛那樣。如果脈象洪大,但沒有其他症狀,可以針刺風池穴、風府穴,然後服用桂枝湯。如果脈象洪大,同時伴有嚴重的口渴,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清除體內的熱邪。其他根據不同情況出現的症狀,都應該按照仲景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問:出汗後如果喝很多水,一定會呼吸急促,但為什麼治療熱病時卻要飲用冷水呢?
答:《素問》中說,治療熱病,要給患者飲用冷水,並且用針刺治療,還要讓患者穿上厚衣服,居住在寒冷的地方,讓身體寒冷下來。這是治療五臟熱病的治療方法,要針刺手足的各個經脈,治療方法和傷寒不同,詳細情況可以參考《刺熱論》這篇文章。所以傷寒不能多喝水。
問:素問說,熱病已經痊癒,但有時還會遺留一些症狀,這是怎麼回事呢?
答:這是指勞復,不是出汗後的症狀,勞復的詳細情況可以查閱相關內容。
問:出汗後的症狀,有些可以治癒,有些不能治癒,這是怎麼回事呢?
答:出汗後的症狀有很多種,如果脈象出現異常,情況比較嚴重,如果只是症狀表現出來,情況比較輕微。例如,出汗後如果脈象盛大而且躁動,說明邪氣沒有消退。脈象洪大可以針刺治療。出汗後如果仍然發熱,心下脹滿,呼吸急促,嘔吐腹瀉,小便不順暢等,都說明正氣已經衰弱,邪氣的餘毒還沒完全清除,根據仲景的辨證論治原則,就能治癒。
《千金翼方》說,發汗後如果身體又發熱,再次發汗,會導致胃中虛冷,一定會反胃嘔吐。這種情況適合服用小建中湯、四味橘皮湯。
還說,發汗後如果再次發汗,導致陽氣耗盡,出現胡言亂語,但脈象反而平和,這種情況不會死。服用桂枝湯,如果仍然出汗,而且非常口渴,或者脈象洪大,就要服用白虎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