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8)

1. 可發汗五十八條

乃用溫粉撲止。移之上床即愈。如無蠶沙,則用麥麩之類亦得。雍曰:此即千金所載陳廩邱法,已見首篇敘論之後,不厭重出也。

又曰:傷寒瘥後,有不了了證者,謂至十日或半月二十日,終不惺惺,常昏沉似失精神,言語錯繆。或無寒熱,有似鬼祟;或朝夕潮熱頰赤;或有寒熱如瘧狀。此乃發汗不盡,餘毒氣在心胞絡間可致也。宜知母麻黃湯。

又曰:太陽病下之後,氣上衛,其脈必浮。可依證發汗;不與發汗,則成結胸也。凡發汗,脈浮大,雖大便秘小便少者,可發汗而解也。

又曰:當汗不汗,諸毛孔閉塞,悶絕而死。

白話文:

用溫熱的粉末撲在身上來止汗,然後移動到床上休息就會痊癒。如果沒有蠶沙,用麥麩之類的東西也可以。雍氏說,這就是《千金方》所記載的陳廩邱的方法,已經在首篇敘論之後提過了,但不怕重複提出。

又說,傷寒病癒後,有些人會有持續不清爽的症狀,像是過了十天、半個月甚至二十天,還是精神不振,常常昏沉好像失去精神,說話語無倫次,或者沒有忽冷忽熱的症狀,但又像被鬼怪纏身,或者早晚會有潮熱臉頰發紅,或者有時冷有時熱像瘧疾一樣。這都是因為發汗不徹底,殘留的毒氣在心包絡之間所導致的。應該服用知母麻黃湯。

又說,太陽病用瀉下法治療後,氣往上衝到衛分,脈象一定會浮起來,可以根據症狀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如果不用發汗的方法,就會形成結胸。凡是發汗後,脈象浮大,即使大便不通小便少,也可以用發汗來解決。

又說,應該發汗的時候沒有發汗,導致全身毛孔閉塞,會悶絕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