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八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5)

1. 可發汗五十八條

又曰:病人臟無他病,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,此衛氣不和也。先其時發汗則愈,屬桂枝湯證。 雍曰:前證言營氣和而反不及衛,此證言衛氣不和而不及營,其實一證也。但前證謂常發熱而汗出者,此證謂發熱汗出有時者。故論言先其時發汗則愈。其用桂枝,則二證皆同。

又曰:脈浮而緊。浮則為風;緊則為寒。風則傷衛;寒則傷營。營衛俱病,骨節煩疼,可發其汗,宜麻黃湯。 雍曰:此營衛俱傷之證,所以不用桂枝。

又曰: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,尚未可攻;當先解外,屬桂枝湯。外解已,血未下,少腹急結,乃可攻之,宜桃核承氣湯。

又曰:太陽病微喘者,表未解也,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湯。

又曰:傷寒脈浮緊,不發汗,因致衄者,屬麻黃湯證。

又曰:陽明病脈浮,無汗而喘者,發汗則愈,屬麻黃湯證。

又曰:太陽病,脈浮者,可發汗,屬桂枝湯證。

又曰:太陽病脈浮緊,無汗,發熱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證仍在,當復發汗。服湯已,微除。其人發煩目瞑;劇者必衄,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陽氣重故也,屬麻黃湯證。 雍曰:服湯已者,謂服麻黃湯已也。衄家不可發汗,而此用麻黃湯;蓋久衄之家,既已亡血,故不可汗。今緣失發其汗致衄,故當泄其毒氣也。

又曰:脈浮者,病在表,可發汗,屬麻黃湯。(一云用桂枝湯) 雍曰:亦分中風傷寒有汗無汗二證,而用桂枝麻黃二湯也。

又曰:傷寒不大便六七日,頭痛有熱者,與承氣湯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裡,仍在表也,當鬚髮汗。若頭痛者,必衄,屬桂枝湯。 常氏云:疑其誤也。設鬚髮汗,當用麻黃湯。不然,用桂枝麻黃各半湯取小小汗出而已。 雍曰:亦當分有汗無汗二證而用湯也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裡,故不用承氣湯而用二湯也。

又曰:下利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其里,乃攻其表。溫里宜四逆湯;攻表宜桂枝湯。 雍曰:下利,里證;身疼痛,表證也。

又曰:下利後,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,宜桂枝湯。 雍曰:可與前證相續。

又曰:太陽病,頭痛發熱,汗出惡風者,屬桂枝湯。

又曰:太陽中風,陽浮而陰弱。陽浮者,熱自發;陰弱者,汗自出。嗇嗇惡寒,淅淅惡風,翕翕發熱,鼻鳴乾嘔者,屬桂枝湯證。

又曰:太陽病,發熱汗出者,此為營弱衛強,故使汗出。欲救邪風,宜桂枝湯證。 雍曰:營弱者,自和也;衛強者,風邪乘之也。欲逐風邪,須令桂枝入衛,則不動營也。

又曰:太陽病下之後,其氣上衝者,屬桂枝湯。 脈經云:氣不上衝者,不可與服。

又曰:太陽病,初服桂枝湯,反煩不解者,先刺風池風府,卻與桂枝湯則愈。 龐氏曰:風池,足少陽之經,陽維之會。不針天柱而取風池者,陽維維諸陽;巨陽為諸陽主氣故也。

白話文:

可發汗五十八條

還有一種情況是,病人本身臟腑沒有其他疾病,卻時常發熱,自己出汗卻好不了,這是因為衛氣不調和的緣故。如果能在發熱時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病就會好。這種情況屬於桂枝湯證。有人說,前面提到的是營氣調和卻不及衛氣的情況,這裡說的是衛氣不調和卻不及營氣。其實說的是同一種情況。只是前者說的是常常發熱而汗出,後者說的是發熱汗出有時。所以說要提前用發汗治療,兩者都可以用桂枝湯。

另外,如果脈象浮而緊,浮代表有風邪,緊代表有寒邪。風邪會傷到衛氣,寒邪會傷到營氣。營氣和衛氣都生病,就會骨節煩疼,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適合用麻黃湯。這表示營衛都受到損傷,所以不適合用桂枝湯。

還有一種情況,太陽病沒有痊癒,熱邪結在膀胱,這個人會像發狂一樣,並且會流血。流血之後病就會好轉。如果身體表面的病症還沒好,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,要先解除表面的病症,適合用桂枝湯。表面病症解除後,血還沒流下來,只是少腹急迫的脹結,這時才能用攻下的方法,適合用桃核承氣湯。

還有一種情況,太陽病出現輕微的喘,是因為表邪還沒解除,適合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。

另外,傷寒脈象浮緊,沒有發汗,結果導致流鼻血,這種情況屬於麻黃湯證。

陽明病脈象浮,沒有汗還喘,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會好,屬於麻黃湯證。

太陽病脈象浮,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適合用桂枝湯。

太陽病脈象浮緊,沒有汗,發熱全身疼痛,八九天都沒好轉,表證還在,應該再用發汗的方式治療。吃藥後病症稍微減輕,但病人會煩躁,眼睛閉著,嚴重者會流鼻血,流鼻血後病就會好轉。這是因為陽氣過盛的緣故,屬於麻黃湯證。這裡說的吃藥,指的是吃麻黃湯。一般來說,流鼻血的人不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但這裡卻用麻黃湯。這是因為長期流鼻血的人,已經失血過多,所以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。但現在是因為沒有及時發汗才導致流鼻血,所以應該用麻黃湯來宣泄體內的邪毒。

如果脈象浮,代表病在表,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適合用麻黃湯。(有人認為也可以用桂枝湯)。這要根據中風傷寒時有無出汗兩種情況,來分別使用桂枝湯和麻黃湯。

還有一種情況,傷寒六七天都沒大便,頭痛發熱,可以用承氣湯。如果小便清澈,表示病不在裡,還在表,應該要用發汗的方式治療。如果頭痛,可能會流鼻血,適合用桂枝湯。有人認為這個說法有誤,如果需要發汗,應該用麻黃湯。不然就用桂枝湯和麻黃湯各一半,使身體稍微出汗就好了。這也要根據有無出汗兩種情況來用藥。小便清澈,表示病不在裡,所以不用承氣湯,而用桂枝湯或麻黃湯。

還有一種情況,拉肚子腹脹,身體疼痛,要先溫暖體內,再解除表面病症。溫暖體內適合用四逆湯,解除表面病症適合用桂枝湯。拉肚子是屬於體內的病症,身體疼痛屬於體表的病症。

還有一種情況,拉肚子後,身體疼痛,大便恢復正常,這時要趕快解除表面的病症,適合用桂枝湯。這跟前面的狀況是連續的。

太陽病,頭痛發熱,出汗怕風,屬於桂枝湯證。

太陽中風,陽氣浮盛,陰氣虛弱。陽氣浮盛就會發熱,陰氣虛弱就會出汗。身體會微微怕冷,微微怕風,發熱,鼻塞乾嘔,屬於桂枝湯證。

太陽病,發熱出汗,這是因為營氣虛弱,衛氣強盛,所以才會出汗。想要解除風邪,適合用桂枝湯。營氣虛弱是自己造成的,衛氣強盛是因為受到風邪侵襲。想要驅逐風邪,必須讓桂枝進入衛氣,這樣才不會影響到營氣。

太陽病用攻下的方法後,氣往上衝,屬於桂枝湯證。《脈經》說,如果氣不往上衝,就不適合用桂枝湯。

太陽病,剛開始吃桂枝湯,反而煩躁沒有好轉,要先針刺風池和風府兩個穴位,再吃桂枝湯就會好。有人說,風池穴是足少陽經,也是陽維脈交會的地方。不針刺天柱穴而取風池穴,是因為陽維脈主導陽氣,而巨陽經是所有陽氣的主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