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七 (3)
卷七 (3)
1. 少陰經證治四十七條
又曰:少陰病,四逆。其人或咳,或悸,或小便不利,或腹中痛,或泄利下重者,四逆散主之。
又曰:少陰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渴,心煩不得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
又曰: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乾者,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:少陰病,自利清水,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(一法用大柴胡)雍曰:惟口乾燥一證見熱,更當細詳其餘證,方敢用。
又曰:少陰病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者,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又曰:少陰病,脈沉者,急溫之。宜四逆湯。
又曰:少陰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;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不可下也。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,乾嘔者,不可吐也。急溫之。宜四逆湯。
又曰:少陰病,下利,脈微澀,嘔而汗出,必數更衣,反少者,當溫其上,灸之。《脈經》云:灸厥陰可五十壯。常氏云:可灸大沖穴。雍曰:仍灸太谿。
問曰:自利者,三陰證也。仲景以自利不渴者屬太陰,渴者屬少陰,何也?雍曰:太陰,脾之經也;其脈布胃中,與胃為表裡。脾本惡濕,加以胃中寒,故不渴也。少陰,腎之經也;腎屬水,故惡燥。經中有邪,則腎當大燥,於是引飲自救,故渴也。是以太陰無渴證,少陰有渴證也。
白話文:
又說,少陰病出現四肢冰冷,患者可能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順暢、腹痛,或腹瀉、裡急後重等症狀,可以用四逆散來治療。
又說,少陰病腹瀉六七天,同時有咳嗽、想吐、口渴、心煩睡不著等症狀,可以用豬苓湯來治療。
又說,少陰病發病二三天,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,應該立即用瀉藥攻下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少陰病腹瀉如清水,顏色呈純青色,胸口一定疼痛,而且口乾舌燥,應該立即用瀉藥攻下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(另有一種方法是用大柴胡湯)雍氏說,只有口乾舌燥這個症狀是熱證的表現,更應該仔細觀察其他症狀,才敢用瀉藥。
又說,少陰病六七天,腹部脹滿且無法排便,應該立即用瀉藥攻下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
又說,少陰病脈象沉伏,應該立即用溫熱藥來治療,適合用四逆湯。
又說,少陰病吃東西就吐,胸中覺得溫熱想吐,卻又吐不出來。剛發病時,手腳冰冷,脈象細弱而遲緩,這是胸中實邪的表現,不可以用瀉藥攻下,應該用吐法治療。如果膈上有寒飲導致乾嘔,就不適合用吐法,應該立即用溫熱藥來治療,適合用四逆湯。
又說,少陰病腹瀉,脈象微弱而澀滯,想吐又出汗,頻繁跑廁所,但排便量反而很少,應該溫補上焦,可以用灸法治療。《脈經》說,灸厥陰穴可以灸五十壯,常氏說,可以灸大沖穴。雍氏說,仍然灸太谿穴。
問:腹瀉是三陰經的病證,張仲景認為,腹瀉但不口渴是屬於太陰病,口渴是屬於少陰病,這是為什麼呢?雍氏說:太陰是脾經,它的脈氣分佈在胃中,與胃互為表裡。脾臟本來就討厭潮濕,加上胃中有寒,所以不會口渴。少陰是腎經,腎屬水,所以討厭乾燥。經脈中有邪氣,腎就會過於乾燥,因此會喝水自救,所以會口渴。因此太陰病沒有口渴的症狀,而少陰病有口渴的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