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3)

1. 陽明經證治八十七條

又曰:夫實則譫語,虛則鄭聲。鄭聲者,重語也。直視譫語,喘滿者死;下利者亦死。

又曰:發汗多,若重發汗者,亡其陽,譫語。脈短者死;脈自和者不死。

又曰:傷寒,若吐若下後,不解,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,日晡所發潮熱,不惡寒,獨語如見鬼狀。若劇者,發則不識人,循衣摸床,惕而不安,微喘直視。脈弦者生;澀者死。微者但發熱譫語者,大承氣湯主之。若一服利,止後服。

又曰:陽明病,其人多汗,以津液外出,胃中燥,大便必硬。硬則譫語。小承氣湯主之。若一服譫語止者,更莫復服。

又曰:陽明病,譫語,發潮熱,脈滑而疾者,小承氣湯主之。因與承氣湯一升,腹中轉失氣者,更服一升。若不轉失氣者,勿更與之。明日又不大便,脈反微澀者,裡虛也,為難治,不可更與承氣湯也。常氏云:可用黃耆人參建中湯。

又曰:陽明病,譫語,有潮熱,反不能食者,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。若能食者,但硬耳。宜大承氣湯下之。

又曰:陽明病,下血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。但頭汗出者,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濿然汗出則愈。雍曰:此是婦人證。

又曰:汗出譫語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。此為風也,須下之。過經乃可下之。下之若早,語言必亂,以表虛里實故也。下之則愈,宜大承氣湯。

又曰:傷寒四五日,脈沉而喘滿。沉為在裡,而反發其汗,津液越出,大便為難,表虛里實,久則譫語。常氏云:喘滿無大熱者,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;裡實譫語者,調胃承氣湯。

又曰:三陽合病:腹滿身重,難以轉側,口不仁面垢,譫語遺尿。發汗則譫語;下之則額上生汗,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,白虎湯主之。(龐氏在少陽證)

又曰:二陽並病,太陽證罷,但發潮熱,手足漐漐汗出,大便難而譫語者,下之則愈。宜大承氣湯。

又曰:陽明病,脈浮而緊,咽燥口苦,腹滿而喘,發熱汗出,不惡寒,反惡熱,身重。若發汗則躁,心憒憒,反譫語。若加燒針,必怵惕煩躁,不得眠。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苔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(龐氏云:脈浮緊,當無汗,反有汗,咽燥腹滿惡熱,法當下之,而反脈浮緊,不可下,此恐變風濕,宜細詳之。)

又曰:若渴欲飲水,口乾舌燥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
又曰:若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豬苓湯主之。

又曰:陽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與豬苓湯。以汗多,胃中燥,豬苓湯複利其小便故也。常氏云:可與白虎加人參湯。雍曰:宜柴胡桂枝湯和營衛,通津液也。

又曰:脈浮而遲,表熱裡寒,下利清穀者,四逆湯主之。

又曰:若胃中虛冷,不能食者,飲水則噦。常氏云:可溫中湯。(金匱方二物)

白話文:

另外說,如果身體是實證,就會胡言亂語;如果身體是虛證,就會重複說話。重複說話就是指不斷重複同樣的話。如果眼睛直視且胡言亂語,又加上氣喘胸悶,就會死亡;如果又加上腹瀉,也會死亡。

另外說,如果發汗過多,或重複發汗,就會耗損陽氣,導致胡言亂語。如果脈搏短促,就會死亡;如果脈搏恢復正常,就不會死。

另外說,傷寒病,如果吐過或瀉過後,病情沒有好轉,大便五六天甚至十幾天都沒排,在午後開始發潮熱,但不怕冷,會自言自語好像見到鬼一樣。如果病情嚴重,發作時會不認得人,手會摸索衣服或床邊,驚恐不安,稍微喘氣,眼睛直視。如果脈象弦硬,表示能活;如果脈象遲澀,表示會死。如果病情輕微,只有發熱和胡言亂語,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。如果吃一服藥後就排便,就停止服用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患者常常出汗,是因為津液外洩,導致胃中乾燥,大便一定會變硬。大便硬就會導致胡言亂語,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。如果吃一服藥後胡言亂語就停止,就不要再服藥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胡言亂語,發潮熱,脈象滑而快,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。如果吃了承氣湯一升後,肚子裡有排氣的感覺,就再吃一升。如果沒有排氣的感覺,就不要再吃。如果隔天仍然沒有排便,而且脈象反而變得微弱遲澀,表示是裡虛,很難治療,不可再用承氣湯。常氏說,可以用黃耆人參建中湯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胡言亂語,有潮熱,卻無法進食,表示胃裡一定有五六枚乾燥的糞便。如果能進食,只是大便硬而已,可以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大便出血且胡言亂語,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,如果只有頭部出汗,就針刺期門穴,隨著實證的情況瀉出熱邪,如果汗水大量排出就會痊癒。雍氏說,這是婦女的病症。

另外說,出汗且胡言亂語,是因為胃裡有乾燥的糞便,這是一種風邪的表現,必須瀉下。必須等到病邪過經後才能瀉下,如果太早瀉下,說話一定會錯亂,因為是表虛裡實的緣故。瀉下後就會痊癒,應該用大承氣湯。

另外說,傷寒病四五天,脈象沉而喘滿,沉表示病在裡,如果反而發汗,津液會外洩,導致大便困難。這就是表虛裡實,時間久了就會胡言亂語。常氏說,喘滿但沒有大熱,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裡實導致胡言亂語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。

另外說,三陽合併生病,腹部脹滿,身體沉重,難以翻身,口中麻木,臉上污垢,胡言亂語,小便失禁。如果發汗,就會胡言亂語。如果瀉下,額頭會出汗,手腳會冰冷。如果自己出汗,可以用白虎湯治療。(龐氏認為這是在少陽病證)

另外說,二陽合併生病,太陽病證消失,只剩下發潮熱,手腳微出汗,大便困難且胡言亂語,瀉下後就會痊癒,應該用大承氣湯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脈象浮而緊,咽喉乾燥,口苦,腹部脹滿而且喘氣,發熱出汗,不怕冷,反而怕熱,身體沉重。如果發汗就會煩躁,心神混亂,反而會胡言亂語。如果用燒針治療,一定會驚恐煩躁,無法入睡。如果瀉下,胃裡會空虛,外來的邪氣會擾動橫膈膜,導致心中煩悶,舌苔也會出現,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。(龐氏說,脈浮而緊,應該沒有汗,反而有汗,咽喉乾燥,腹部脹滿,怕熱,按照道理應該瀉下,但脈象是浮而緊,不能瀉下,這可能是要轉變成風濕病,應該仔細辨別。)

另外說,如果口渴想喝水,口乾舌燥,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。

另外說,如果脈象浮,發熱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暢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

另外說,陽明病,出汗很多而且口渴,不能用豬苓湯,因為出汗多導致胃中乾燥,豬苓湯反而會利小便。常氏說,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。雍氏說,應該用柴胡桂枝湯來調和營衛,疏通津液。

另外說,脈象浮而遲緩,是表熱裡寒,腹瀉且排泄物是未消化的食物,可以用四逆湯治療。

另外說,如果胃中虛寒,無法進食,喝水就會嘔吐。常氏說,可以用溫中湯。(金匱要略中的二味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