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1)

1. 瘀血圊血便血十一條

仲景曰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其外。屬桂枝湯。外解已。血未下。但少腹急結者。乃可攻之。宜桃核承氣湯。雍曰。小便不利。不可攻也。

又曰。太陽病六七日。表症仍在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小腹當硬滿。而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。瘀熱在裡故也。宜下之。以抵當湯主之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身黃。脈沉結。小腹硬滿。小便不利者。為無血也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證諦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常氏云。小便不利。無血者。與五苓散

又曰。傷寒有熱。小腹滿。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。為有血也。當下之。不可余藥。宜抵當丸

又曰。陽明症。其人喜忘者。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。本有久瘀血。故令喜忘。屎雖硬。大便反易。其色必黑者。宜抵當湯下之。

又曰。病人無表裡症。發熱七八日。雖脈浮數者。可下之。假令已下。脈數不解。合熱則消穀善飢。至六七日。不大便者。有瘀血。宜抵當湯。脈經云。若脈數不解。而下不止。必協熱而便膿血也。

又曰。少陰病八九日。一身手足盡熱者。此熱在膀胱。必便血也。常氏曰。宜用桃核承氣湯芍藥地黃湯。雍曰。宜先犀角地黃湯

又曰。傷寒。熱少厥微。指頭寒。默默不欲食。煩躁數日。小便利色白者。此熱除也。欲得食。其病可愈。若厥而嘔。胸脅煩滿者。其後必便血。常氏云。便血者。可黃芩湯。雍曰。熱已除者。畏黃芩

又曰。淋家不可發汗。發汗必便血。常氏云。可柏皮湯

又曰。太陽病。以火熏之。不得汗。其人必躁。到經不解。必圊血也。

雍曰。凡病各有輕重。治病用藥。亦有輕重。且如瘀血一症。用抵當湯。依法如此。不可易也。若其血症輕。或治之早者。亦不須用。只服犀角地黃湯。血症稍重。及治之瘥遲者。則用桃核承氣湯。其重及治之遲者。方用抵當湯丸。抵當湯丸是十分之藥。輕病不宜用也。用他藥仿此。

2. 衄血吐血十條

仲景曰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發熱身無汗。自衄者愈。

又曰。傷寒。脈浮緊。不發汗。因致衄者。麻黃主之。雍曰。麻黃湯發其汗。則熱越而出。其衄必輕。(怡雲子云。若依時發汗。則不衄矣。脈浮緊。當用麻黃湯發汗。非致衄後用也。衄則愈矣。)

又曰。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無汗。發熱。身疼痛。八九日不解。表症仍在。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。微除。其人發煩目瞑。劇者必衄。衄乃解。所以然者。陽氣重故也。麻黃湯主之。

又曰。傷寒不大便六七日。頭痛有熱者。與承氣湯。其小便清者。知不在裡。仍在表也。當鬚髮汗。若頭痛者必衄。宜桂枝。常氏云。疑字誤也。設鬚髮汗。當用麻黃湯。不然。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取其小汗出而已。雍曰。此症不言有汗無汗。故後人用藥有疑。然反復詳讀。

似無可疑者。衄家固當用麻黃湯。仲景以病仍在表。雖當發汗。而里症不大便六七日。既不敢用承氣攻裡。亦不敢用麻黃大發汗。故止用桂枝逐表邪。表解若見里症。待其可下。復用承氣攻之也。此不用麻黃之意。若頭痛者必衄六字。是此症中一小變症。仲景不言治衄法。蓋此症其初里症似重。

故仲景初欲與承氣湯。後言仍在表者。是表症亦輕也。表輕則衄。衄則表當解。不必用藥。雖桂枝亦不當服。當移宜桂枝湯四字於當鬚髮汗之下看。則意亦明矣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口鼻燥。但欲漱水不欲咽者。此必衄。常氏云。宜黃芩芍藥湯

又曰。脈浮發熱。口乾鼻燥。能食者。則衄。常氏曰。可黃芩湯

又曰。動氣在右。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衄而渴。心苦煩。飲則吐水。雍曰。此有衄渴吐水三症。故龐氏先五苓散以止渴。次用竹葉湯以止煩。煩止則衄退矣。

問曰。仲景言衄家不可發汗。亡血家不可發汗。此皆用麻黃湯。何也。雍曰。王仲弓言久衄之家。既已亡血。故不可汗。今緣失發其汗致衄。當分其津液乃愈。此論固已當。又龐氏之言為甚明。其言曰。脈浮緊無汗。服湯未中病。其人發煩目瞑。劇者必衄。小衄而脈尚浮者。

宜麻黃湯。衄已脈微者。不可再行也。此分有汗無汗。麻黃桂枝。脈浮脈微。最為當理。以是論之。則小衄者。有發汗分津液之理。大衄者。病必自解。當聽之。惟慮其衄不肯止。則依活人書以藥止之。若小衄發汗無汗。則反成大衄也。

仲景曰。少陰病。但厥無汗。而強發之。必動其血。未知從何道出。或從口鼻。或從目出者。是名下厥上竭。為難治。雍曰。常氏用芍藥地黃湯。以治上竭。而不治下厥。雍謂下不厥。則上不竭。必先以當歸四逆湯治下厥。仍灸太谿穴、三陰交、湧泉穴。以止少陰之厥。或三陰交難取。則太谿湧泉尤奇。

又曰。咽喉閉塞。不可發汗。發汗則吐血。氣微絕。手足厥冷。欲得蜷臥。不能自溫。龐氏曰。乾薑甘草湯主之。常氏曰。咽中閉塞。可小柴胡湯。發汗吐衄者。柏葉艾葉湯。氣微厥逆蜷臥者。當歸四逆湯。雍曰。亦宜灸三陰交、湧泉穴。以止厥逆蜷臥。切勿服小柴胡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