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五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3)

1. 太陽經證治下九十一條

又曰:脈浮熱甚,而反灸之,此為實。實以虛治,因火而動,必咽燥唾血。常氏云:可依前救逆湯。

又曰:微數之脈,慎不可灸。因火為邪,則為煩逆,追虛逐實,血散脈中。火氣雖微,內攻有力,焦骨傷筋,血難復也。常氏云:可依前救逆湯;欲其有汗,宜柴胡桂枝湯。

又曰:脈浮,宜以汗解。用火灸之,邪無從出,因火而盛,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,名火逆也。欲自解者,必當先煩,乃有汗而解。何以知之?脈浮,故知汗出解也。雍曰:宜少與救逆湯。(活人書第十方)

又曰:燒針令其汗,針處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發奔豚。氣從少腹上衝心者,灸其核上各一壯,與桂枝加桂湯,更加桂二兩。

又曰:火逆下之,因燒針煩躁者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又曰:太陽傷寒者,加溫針,必驚也。常氏曰:可依前救逆湯。

又曰:太陽病,當惡寒發熱。今自汗出,反不惡寒發熱,關上脈細數者,以醫吐之過也。一二日吐之者,腹中飢,口不能食;三四日吐之者,不喜糜粥,欲食冷食,朝食暮吐,以醫吐之所致也。此為小逆。常氏曰:可與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;亦可與半夏乾薑湯。(出金匱方)雍曰:活人書大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半夏生薑湯,皆可選用。

又曰:太陽病,吐之。但太陽病當惡寒,今反不惡寒,不欲近衣,此為吐之內煩也。常氏曰:可與竹葉石膏湯。

又曰:病人脈數,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,而反吐者,此以發汗,令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也。數為客熱,不能消穀,以胃中虛冷,故吐也。常氏云:可與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。

又曰: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,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滿,鬱郁微煩。先此時自極吐下者,與調胃承氣湯;若不爾者,不可與。但欲嘔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證。以嘔,故知極吐下也。雍曰:與調胃承氣湯者,謂前證也。後證但欲嘔以下,非柴胡證,宜桔皮湯、大半夏加桔皮湯。

又曰:太陽病六七日,表證仍在,脈微而沉,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,以熱在下焦,少腹當硬滿;小便自利者,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,以太陽隨經,瘀熱在裡故也。抵當湯主之。

又曰:太陽病,身黃,脈沉結,少腹硬。小便不利者,為無血也;小便自利,其人如狂者,血證諦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常氏云:小便不利無血者,與五苓散。

又曰:傷寒有熱,少腹滿,應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為有血也。當下之,不可余藥,宜抵當丸。

又曰:太陽病。小便利者,以飲水多,必心下悸;小便少者,必苦裡急也。常氏曰:可茯苓桂枝甘草生薑湯、豬苓湯。雍曰:小便利,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;小便少,應用豬苓湯。

仲景問曰:病有結胸,有臟結,其狀何如?答曰:按之痛,寸脈浮,關脈沉,名曰結胸也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證治下九十一條

條文一

另外提到,脈象浮現,而且發熱嚴重,反而用艾灸來治療,這就變成是實證。把實證當虛證來治,因為艾灸的火熱而使病情加重,必定會出現咽喉乾燥、吐血的狀況。常氏說,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,用救逆湯來治療。

條文二

另外提到,脈象稍微快而細數,絕對不能用艾灸,因為火邪會導致煩躁不安。這樣是本來虛的更虛,把本來實的驅趕走,血液散在脈絡中。雖然火氣微小,但是向內攻擊的力量卻很強大,會使骨頭燒焦、筋脈損傷,血液難以恢復。常氏說,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,用救逆湯來治療。如果想要讓他發汗,適合用柴胡桂枝湯。

條文三

另外提到,脈象浮現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解除病邪。如果用艾灸,病邪就沒有辦法排出,反而會因為火熱而使病情更加嚴重,疾病會從腰部以下變得沉重麻木,這叫做火逆。如果想要自行痊癒,必定會先出現煩躁,然後才會有汗出來而痊癒。要怎麼知道是這樣呢?因為脈象浮現,所以知道會出汗而痊癒。雍氏說,適合稍微給予救逆湯。(出自《活人書》第十方)

條文四

另外提到,用燒紅的針去刺,讓病人出汗,但是針刺的地方受到寒冷,出現紅腫隆起的硬塊,必定會引發奔豚,氣從下腹向上衝到心口。這種情況,在隆起的硬塊上各灸一壯,並給予桂枝加桂湯,桂枝要再多加二兩。

條文五

另外提到,因為火逆而導致腹瀉,又因為用燒紅的針刺而產生煩躁的,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

條文六

另外提到,太陽傷寒的病人,如果用溫針,必定會引起驚恐。常氏說,可以按照之前的方法,用救逆湯來治療。

條文七

另外提到,太陽病應該出現怕冷發熱,但是現在反而自己出汗,而且不覺得怕冷發熱,關脈的脈象細數,這是因為醫生用吐法過度造成的。一兩天內用吐法的,腹中會感到飢餓,嘴巴吃不下東西。三四天內用吐法的,不喜歡吃稀飯,反而想吃冷的食物,早上吃下去,晚上就會吐出來,這也是因為醫生用吐法造成的。這叫做小逆。常氏說,可以用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來治療,也可以用半夏乾薑湯。(出自《金匱方》)雍氏說,《活人書》中的大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半夏生薑湯,都可以選擇使用。

條文八

另外提到,太陽病,用吐法治療後,本來太陽病應該怕冷,現在反而不怕冷,而且不想穿衣服,這是因為用吐法導致內煩。常氏說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。

條文九

另外提到,病人的脈象快而數,數代表有熱,應該會消化食物,想要吃東西。結果反而吐了,這是因為用了發汗的方法,導致陽氣衰弱,膈氣虛弱,所以脈象才變快。這種快數是外來的熱,不能消化食物,是因為胃中虛冷,所以才會嘔吐。常氏說,可以用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來治療。

條文十

另外提到,太陽病超過十幾天,感覺心下溫溫的,想吐,而且胸部疼痛,大便反而稀溏,腹部稍微脹滿,心情鬱悶煩躁。如果在這之前自己就用過極度的吐法或瀉法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不是這種情況,就不能用。如果只是想吐,胸部疼痛,稍微腹瀉,這不是柴胡證。因為想吐,所以知道之前用過極度的吐法或瀉法。雍氏說,用調胃承氣湯,是指前面所說的情況。後面說的只是想吐的情況,不是柴胡證,應該用桔皮湯、大半夏加桔皮湯。

條文十一

另外提到,太陽病六七天,表證還在,脈象微弱而且沉在裡層,反而沒有結胸的症狀,這個人卻發狂了,這是因為熱在下焦。小腹應該硬滿,小便可以自行解出,如果排出血,病就會好。會這樣的原因,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,熱瘀在體內。可以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
條文十二

另外提到,太陽病,全身發黃,脈象沉而澀,小腹硬,小便不順暢,這是因為沒有瘀血。如果小便順暢,這個人卻像發狂一樣,這是因為有瘀血的鐵證。可以用抵當湯來治療。常氏說,小便不順暢而且沒有瘀血的,可以用五苓散。

條文十三

另外提到,傷寒有發熱,小腹脹滿,應該小便不順暢,現在反而小便順暢,這是因為有瘀血。應該用瀉法來排除,不能用其他的藥,適合用抵當丸。

條文十四

另外提到,太陽病,小便順暢的,是因為喝水太多,必定會心悸。小便少的,必定會感覺到裡急。常氏說,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生薑湯、豬苓湯。雍氏說,小便順暢的,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小便少的,應該用豬苓湯。

條文十五

仲景問說:疾病有結胸,也有臟結,它們的症狀如何?回答說:按下去會痛,寸脈浮現,關脈沉在裡面,這就叫做結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