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3)

1. 結胸二十二條

雍曰。結胸。痞氣。陽毒。陰毒。狐惑。百合六證。雖有見於前證中者。而龐氏皆以其異證。故別列於後。今依龐氏之法。益以斑黃血衄證。為十證。

白話文:

雍氏說:結胸、痞氣、陽毒、陰毒、狐惑、百合六種證候,雖然在前面的證候中都可見,但龐氏都當作它們有特殊的證候,所以另列在後。現在按照龐氏的方法,再加上斑黃血衄證,總共有十種。

仲景曰。問病有結胸。有臟結。其狀何如。曰。按之痛。寸脈浮。關脈沉。名曰結胸。龐氏曰。寸口脈浮。關上尺中皆沉。或沉緊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,詢問病人的病情,有結胸,有臟結,它們的癥狀是怎麼樣的?回答說,按壓疼痛,寸脈浮起,關脈沉伏,這叫做結胸。龐氏說,寸口脈浮起,關脈、尺脈都沉伏,或沉伏緊硬。

又曰。何為臟結。答曰。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滑者。難治。常氏云。可刺關元。在臍下。

白話文:

又問:什麼是「臟結」呢?

答:就像「結胸」一樣,飲食一切正常,時常拉肚子,寸脈浮起,關脈細小沉緊,叫做臟結。舌頭上有白色苔滑的,難以治好。常氏說:可以用針刺關元穴,這個穴位在肚臍下方。

又曰。臟結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(一云寒而不熱)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常氏云。可刺關元穴。

又曰。病人脅下素有痞。連在臍旁。痛引小腹。入陰筋者。此名臟結。死。常氏云。可刺大赫。在腹部第二行。

白話文:

又說,臟結沒有陽證的情況,不會出現往來的寒熱症狀。(另一種說法是只有寒而無熱)病人反而會表現得比較安靜,舌頭上有滑苔的,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。常氏說,可以針刺關元穴。

又說,病人平時就有脅下痞塊,且這個痞塊連接到肚臍旁邊,疼痛會牽引到小腹,甚至影響到阴部的筋絡,這種情況稱為臟結,預後不良。常氏說,可以針刺大赫穴,在腹部的第二行位置。

又曰。發病於陽。而反下之。熱入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。而反下之。因作痞也。所以成結胸者。此下之太早故也。朱氏曰。傷寒本無結胸。以其熱下之早。熱氣乘虛而入。痞結不散。變成結胸。王仲弓曰。杜壬云。傷寒在表誤下者。宜急頻與理中湯丸。更加人參。多得解。不作結胸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,疾病發生在外陽面(即傷寒),卻反過來瀉下,熱氣趁虛進入,因此形成「結胸」。疾病發生在內陰面(即傷寒),卻反過來瀉下,因此形成「痞症」。之所以形成結胸,是因為瀉得太早了。朱氏說,傷寒本來沒有結胸。由於發熱時瀉得太早,熱氣乘虛而入,痞結不散,變成結胸。王仲弓說,杜壬說,傷寒在表,誤下者,應立即頻頻服用理中湯丸,再加入人參,多能解除,不生結胸。

若大腹轉損發厥者。愚與四逆湯便安。若胃中雖和。而病不退。候再有里證再下之。朱氏云。以前來下湯未是故也。

白話文:

如果大肚子腹脹轉爲脫症發厥的,愚與四逆湯便可安穩。如果胃中雖然和緩,而疾病不退,要觀察是否有裏證,再下藥治療。朱氏說以前的治療已經過時了。

又曰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。此為痞。宜半夏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如果心窩以下就飽滿,感到疼痛的人,這是因為胸腔有積結;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。可是隻有滿飽而不痛的人,這是因為胃氣積滯;應當選用半夏瀉心湯。

又曰。結胸證。其脈浮大者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死。朱氏云。尚宜發汗也。脈浮是表證。兼以小柴胡湯等先發表。表證罷。後以結胸藥下之。常氏云。用巴豆黃連餅子。封臍中灸之。即諸方中所謂聖餅子灸法也。

又曰。結胸證悉具。煩躁者亦死。

白話文:

又說,結胸證。脈搏浮大。不可服用瀉藥。服了瀉藥就會死。朱氏說,尚且應該發汗。脈搏浮是表證,可以先服用小柴胡湯等發汗藥。表證沒有了,之後再服用結胸藥治療。常氏說,可以使用巴豆、黃連做成的藥餅,敷在肚臍上灸。這也是諸多藥方中提到的聖餅子灸法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脈浮而動數。浮則為風。數則為熱。動則為痛。數則為虛。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。而反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。動數變遲。膈內拒痛。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煩躁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大陷胸湯主之。雍曰。此即病發於陽而反下之之證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到太陽病,脈象浮起而急促有力。浮象代表著風邪,急促有力則代表著熱。脈象急促有力就代表著疼痛。急促有力則代表著身體虛弱。頭痛發熱,輕微盜汗,但又怕冷,這是因為表邪未解。如果醫生反而瀉下,急促有力的脈象就會變成遲緩,隔內拒按而疼痛,胃中空虛,客氣衝擊隔膜,導致呼吸短促,煩躁不安,心中煩悶。陽氣內陷,心下因此而硬,就會形成結胸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雍說,這正是病從陽發而反而用瀉下的證據。

若不結胸。但頭汗出。余處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身必發黃者。可茵陳蒿湯。雍曰。若單服茵陳濃汁。調五苓散。亦可。

又曰。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若不結胸,正僅頭部出汗,其他地方不汗,從頸部起紅疹,而且小便不利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這時可以使用茵陳蒿湯。雍說:如果單服用茵陳濃汁,再調和五苓散也非常可以。

又曰。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往來寒熱者。與大柴胡湯。但結胸。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膈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雍曰。可下證中。自但結胸下。分別為二證。故用二藥不同。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說法是,傷寒已經十幾日,熱邪鬱結在體內,體溫忽冷忽熱的病人,給予大柴胡湯。如果單純胸中結滿了熱邪,而沒有發熱的現象,這是水邪凝結在胸膈的位置,只要頭部微微出汗的病人,大陷胸湯主治。雍曰:可治療本證,但是不能混為一談,胸中結滿熱邪和水分凝聚在胸膈部位,應分別治療,所以用藥不同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重發汗。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(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)從心下至少腹。硬滿而痛者。大陷胸湯。或以大陷胸丸下之。

又曰。小結胸證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小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說法。太陽病症,已經大量發汗之後,又再服下瀉藥。五、六天沒有大便,舌頭乾燥並且口渴。下午所排的小便有潮熱。(另一種說法是:下午出現心臟、胸部煩躁,從心中往小腹。小腹硬滿並且疼痛的。)可以使用大陷胸湯。或者用大陷胸丸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二三日。不得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。反下之。若利止。必作結胸。未止者。四日復下之。此作協熱利也。常氏云。脈微弱有寒者。可增損理中丸。作結胸者。大小陷胸湯。協熱利者。白頭翁湯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已經兩三天,無法躺下睡覺,只想要起身,心臟下方一定會感覺疼痛,並且出現脈搏虛弱的症狀。這類病人本來就已經有了寒症,卻反而使用了瀉下的方法治療,如果腹瀉停止了,必定會形成胸悶氣短的症狀。如果腹瀉還沒停止,在第四天再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這是治療因腹瀉而導致的協熱症。常氏說脈搏虛弱有寒症的人,可以增加或減少理中丸的用量。出現胸悶氣短症狀的人,可以使用大小陷胸湯。出現協熱症狀的人,可以使用白頭翁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後。其脈數促。(一作縱)不結胸者。此為欲解也。脈浮者。必結胸。(常氏云可增損理中丸)脈緊者。必咽痛。(常氏云可桔梗甘草湯)脈弦者。必兩脅拘急。(常氏云可小柴胡湯)脈細數者。頭痛未止。(常氏云可蔥須湯)脈沉緊者。必欲嘔。(常氏云可七物黃連湯)脈沉滑者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在服藥後,脈搏數促不結胸者,這表示快痊癒了。脈臟浮者常會結胸。脈搏緊者,必定咽喉疼痛。脈搏弦者,必定脅部急痛。脈搏細數者,必定頭痛不除。脈搏沉緊者,必定常想嘔吐。脈搏沉緩者,必定大便溏洩。

協熱利。(常氏云可白頭翁湯)脈浮滑者。必下血。(常氏云可柏皮湯)

白話文:

協熱利。(常氏說可以用白頭翁湯)脈搏浮滑的人,必定會下血。(常氏說可以用柏皮湯)

又曰。病在陽。應以汗解之。反以冷水灌之噀之。其熱被卻不得去。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飲水。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瘥者。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與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亦可服。龐氏云。無熱證者。與三物白散。(小陷胸湯非也)愚以為熱者。小陷胸湯。寒者。三物白散。

又曰。結胸者。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龐氏云。宜服大陷胸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疾病在陽,應該用汗來解開症狀,反而用冷水灌洗、嘔吐等方法來治療,使體內的熱氣反被壓制住而無法散去,這樣反而更加煩躁不安。肉上起粟粒狀的疹子,想要喝水,反而不覺得口渴的症狀。可以服用文蛤散。如果沒有好轉,則給予五苓散。胸中寒實凝聚,沒有熱症的,給予三物小陷胸湯,或者白散也可以服用。龐氏說,沒有熱症的,就給予三物白散。(小陷胸湯是不對的。)我認為,有熱症的給予三物小陷胸湯,有寒症的給予三物白散。

又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常氏云。可半夏生薑二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出現,治療錯誤,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就會導致胸部結塊,心臟以下腹部堅硬,腹瀉不止,水和食物不能下嚥,患者感到心煩意亂。常氏說,可以服用半夏生薑二瀉心湯來治療。

活人書云。西晉崔行功云。傷寒。結胸欲絕。心膈高起。手不得近。大小陷胸皆不瘥者。此是下後虛逆。氣已不理。而毒復上攻。氣毒相搏。結於胸中。當用枳實理中丸先理其氣。次療諸疾。古今用之如神。應手而愈。今常氏謂增損理中丸。即是也。龐氏曰。近世治結胸。多用針頭丸。用硫黃陽起石者。若病熱毒甚者。必死。惟治冷結寒實耳。

白話文:

《活人書》中記載的西晉崔行功說:傷寒病人,胸中結硬阻塞,想死。心和隔膜位置高起,手不能靠近。無論是大陷胸還是小陷胸,都不能治癒的病,這是人的下部虛寒,真氣不能通暢,毒邪再攻犯上去,真氣與毒邪互相搏擊,在胸中結聚成實。此時應該使用枳實理中丸,先理順病人的真氣,然後再治療其他的疾病。古往今來,用此藥如神明般靈驗,應手而愈。如今常姓醫生認為增損理中丸就是此方。龐姓醫生說:現在治療結胸的病,大多使用針頭丸,裡面用了硫磺和陽起石。如果服藥的人病熱毒很盛,那麼他一定會死。此藥只能治療冷結寒實的病。

活人書云。結胸三種。有大結胸。不按而痛。胸連腹堅硬。大陷胸湯主之。有小結胸。接之心下痛。小陷胸湯主之。有水結胸。在膈間。亦名結胸。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柴胡去棗加牡蠣湯主之。又有寒熱二證。有熱實結胸者。胸中煩躁。心內懊憹。舌上燥渴。脈沉滑者。皆熱證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有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三物白散。枳實理中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《活人書》上說,結胸有三大類。

第一大結胸,不按壓也會疼痛,胸部和腹部連結起來是堅硬的。服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
第二小結胸,用手按壓心下疼痛。服用小陷胸湯治療。

第三淋巴結胸,在膈肌之間結胸,也叫做結胸。服用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小柴胡去棗加牡蠣湯治療。

還分寒熱兩種證狀。

  1. 熱實結胸:胸中煩躁,心裡懊惱,舌頭乾燥並且口渴,脈象是深沉而滑的。都是熱證。服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
  2. 寒實結胸:沒有熱證的三物白散、枳實理中丸治療。

王仲弓曰。治結胸。當用小陷胸湯。甚佳。大陷胸湯太峻。如不得已。則用大陷胸湯丸。脈浮者。不得用大陷胸丸。宜用小陷胸、枳實理中丸。結胸。用黃連巴豆灸法。得解。心下痞硬。宜旋覆代赭湯。若外尚未解。胸滿脅痛者。宜小柴胡湯。雍曰。凡用仲景藥。皆當準此為式。

白話文:

王仲弓說:治療胸悶憋氣,應該使用小陷胸湯。效果非常好。大陷胸湯太猛烈了。如果不得已,可以使用大陷胸湯丸。脈象浮的人,不能使用大陷胸丸。應該使用小陷胸湯、枳實理中丸。治療胸悶,可以使用黃連巴豆灸的方法。效果很好。心下痞硬,應該使用旋覆代赭湯。如果外面沒有消散,胸悶脇痛的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。雍說:凡是用仲景藥的,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來做。

蓋今古不同。病人血氣不能勝藥力。醫工不能精於診視。非古人比。故用藥可不及。不可太過。如脈浮者。尤宜從朱氏用發表藥。表證罷。以結胸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現在的情況與古時候不同。病人的血氣不能勝過藥物的藥力,醫生們的技術也沒古時候的人精湛。所以用藥不能太少,但也不能太多。比如脈象浮的人,尤應按照朱氏治療法用發表藥,將表證治癒了,再用主治胸痺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