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1)

1. 發汗吐下後七十三條

仲景曰。脈微而澀者。此為醫所病也。大發其汗。又數大下之。其人亡血。病當惡寒。後乃發熱無休止時。夏月盛暑。欲著復衣。冬月盛寒。欲裸其身。所以然者。陽微則惡寒。陰弱則發熱。此醫發其汗。使陽氣微。又大下之。令陰氣弱。五月之時。陰氣在裡。胃中虛冷。以陽氣內微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脈搏微弱而澀滯的人,這是由醫生造成的疾病。讓他大量出汗,又多次用力地瀉下,這個人因此失去了血液。病情應當是怕冷,後來卻發熱而且沒有停止的時候。在炎熱的夏日,卻想穿復衣。在寒冷的冬日,卻想裸露身體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陽氣微弱就會怕冷,陰氣虛弱就會發熱。這是醫生讓他出汗,使陽氣微弱。又大力瀉下,使陰氣虛弱。在五月的時候,陰氣在裡頭,胃中空虛寒冷,由於陽氣內在微弱。

不能勝冷。故欲著復衣。十一月之時。陽氣在內。胃中煩熱。以陰氣內弱。不能勝熱。故欲裸其身。又陰脈遲澀。故知亡血也。龐氏曰。陽微。宜四逆湯。陰弱。宜苦酒艾之類。常氏云。宜小建中湯。雍日。陽微陰弱之症。其候至微。亦未易言。仲景初謂亡血之人。病當先寒。

白話文:

不能抵禦寒冷,所以想要穿上多層衣服。十一月的時節,陽氣在人體內部,胃中煩熱,由於陰氣在人體內部虛弱,不能抵禦熱,所以想要赤裸身體。而且陰脈遲緩澀滯,所以知道是氣血不足。龐氏說,陽氣虛微,應該服用四逆湯。陰氣虛弱,應該服用苦酒或艾之類的藥物。常氏說,應該服用小建中湯。雍氏說,陽氣虛微陰氣虛弱的症狀,病候極為細微,也不容易言語表達。仲景起初認為氣血不足的人,病情應該首先怕冷。

後乃發熱。則一病之內。陽微陰弱之症。先後俱見也。故言醫發汗。使陽氣微。又大下之。使陰氣弱。則知一病是二證也。夏月盛熱。欲著復衣。冬月盛寒。欲裸其身。謂暑月猶有寒。不必重言其熱。寒月猶有熱。不必重言其寒也。若如是。則暑月有寒熱。寒月亦有寒熱。非五月病者獨見寒。

白話文:

後來發熱。那麼在同一種疾病中,陽虛陰弱的症狀,先後都會出現。所以說,醫生發汗,使陽氣虛弱,又大下之,使陰氣虛弱,就可以知道一種疾病是兩種症狀。夏季炎熱,卻穿著裡衣。冬季寒冷,卻想脫光衣服。意思是說,炎熱的夏天仍然有寒冷,不必再強調它的炎熱。寒冷的冬天仍然有炎熱,不必再強調它的寒冷。如果這樣,那麼炎熱的夏天有寒也有熱,寒冷的冬天也有寒也有熱,不是隻有五月生病的人才會出現寒冷的症狀。

十月病者獨見熱也。故常氏用小建中湯。似得其意。令陰陽兩建之。雖藥證相得。第恐力微。此外亦無藥矣。龐氏分寒熱為兩證。則陽微用四逆。陰弱用酸苦。然疾證初不分。用藥又難分也。夫然。則當見寒時用四逆。又恐後乃發熱時。熱大甚不可制。若龐氏藥。用之於表熱裡寒。

白話文:

十月生病的人只見熱病。所以常氏用小建中湯。好像理解了其中道理。使陰陽兩建。雖然藥證相合。只是擔心藥力微弱。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藥了。龐氏將寒熱分為兩種症狀。如果是陽虛就用四逆湯。陰虛就用酸苦藥。但是疾病症狀起初無法區分。用藥也很難區分。如果是這樣。那麼應該見到寒證時用四逆湯。又擔心以後出現熱證時。熱勢很大無法控制。如果用龐氏之藥。用於表熱裡寒的疾病。

表寒裡熱之證則相宜。蓋表熱裡寒。表寒裡熱。是自兩病。非陽微陰弱同病之證也。粗工以表熱裡寒。表寒裡熱。便為陽微陰弱者。尤非是。此證雖甚希有。而前人論說。尚多失仲景之意。則後人用藥宜審矣。

白話文:

表寒裡熱的證狀就很恰當。因為表熱裡寒,表寒裡熱,都是由兩種疾病引起的,而不是陽微陰弱同病的證狀。粗心的人把表熱裡寒,表寒裡熱,當做是陽微陰弱,就更加不恰當了。這種證狀雖然很罕見,但前人的理論和說法,多數與仲景的思想不符。後人在用藥時,應該慎重考慮。

又曰。寸口脈浮大。而醫反下之。此為大逆。浮則無血。大則為寒。寒氣相搏。則為腹鳴。醫乃不知。而反飲冷水。令汗大出。水得寒氣。冷必相搏。其人則䭇。常氏云。宜甘草豆蔻散

白話文:

又說,寸口脈浮大,而醫生反而給病人服用瀉藥,這是大大的錯誤。浮脈表示血虛,大脈表示寒證,寒氣互相搏擊,就會引起腹鳴。醫生不知道這些,反而讓病人喝冷水,導致大汗淋漓。冷水與寒氣相搏,必定導致病人更加虛弱。常氏說,應該給病人服用甘草豆蔻散。

又曰。太陽病三日。已發汗。若吐。若下。若溫針。仍不解者。此為壞病。桂枝不中與也。觀其脈證。知犯何逆。隨證治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太陽病三天。已經發汗。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,或者用溫針治療,仍未能緩解,這就是壞病。桂枝方不適用於這種情況。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,找出病情的阻逆原因,然後根據症狀進行治療。

又曰。脈浮數者。法當汗出而愈。若下之。身重心悸者。不可發汗。當自汗出而解。所以然者。尺中脈微。此裡虛。須表裡實。津液自和。即自汗出愈。常氏云。疑缺。雍曰。宜柴胡桂枝湯

白話文:

另有記載說,脈象浮數,應該使病人流汗才能痊癒。如果這時用瀉法,就會出現身體沉重,心悸的症狀,這時就不可以使病人發汗,而應讓病人自然出汗來解除病症。這是因為尺脈虛弱,這是因為內虛,需要表裡都充實,津液自行和調,自然就能出汗而痊癒。常氏認為這裡可能有缺失。雍氏認為應當使用柴胡桂枝湯。

又曰。凡病。若發汗。若吐。若下。若亡血。若亡津液。陰陽自和者。必自愈。

又曰。大下後。復發汗。小便不利者。亡津液故也。勿治之。得小便利。必自愈。

又曰。下之後。復發汗。必振寒。脈微細。所以然者。內外俱虛故也。常氏云。可耆參建中湯。

又曰。本發汗。而反下之。此為逆也。若先發汗。治不為逆。本先下之。而反汗之。為逆。若先下之。治不為逆。雍曰。此謂病當先汗而反先下之者。故為逆。若已汗而後下之。不為逆也。若病當先下而反先汗之。故為逆。若已下而後汗之。不為逆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,本來應該發汗,卻反而讓病人瀉下,這便是違背了正常的治療順序。如果先發汗,治療就不違背正常的治療順序。本來應該先瀉下,卻反而讓病人發汗,這是違背了正常的治療順序。如果先瀉下,治療就不違背正常的治療順序。雍氏說,這指的是本該先發汗,卻反而先瀉下的情況,所以違背了正常的治療順序。如果已經發汗以後再瀉下,就不違背正常的治療順序了。如果本該先瀉下,卻反而先發汗,這就是違背了正常的治療順序。如果已經瀉下以後再發汗,就不違背正常的治療順序了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先下之而不愈。因復發汗。以此表裡俱虛。其人因致冒。冒家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。汗出表和故也。得里未和。然後復下之。常氏云。可桂枝大柴胡湯。雍曰。大字誤。當是兩藥。先用柴胡桂枝和其表。復下之者。用大柴胡湯

白話文:

又說:太陽病,先用瀉法治療而不見好轉,於是又用發汗法治療。這樣就會使表裡都虛弱,病人因此而容易患上感冒。患感冒的人,應該用發汗法治療,才能自愈。這是因為,發汗能使表和解的原因。等裏虛弱的情況沒有調理好,才能再用瀉法治療。常氏說:可以用桂枝大柴胡湯。雍說:「大」字是錯誤的,應該是用兩種藥物。先用柴胡桂枝湯調理表虛,再用瀉法治療,可用大柴胡湯。

又曰。得病六七日。脈遲浮弱。惡風寒。手足溫。醫二三下之。不能食。而脅下滿痛。面目及身黃。頸項強。小便難者。與小柴胡湯。後必下重。本渴飲水而嘔者。柴胡不中與也。食谷者噦。常氏曰。可柴胡桂枝湯、乾薑湯。飲水嘔者。五苓散。噦者。小半夏湯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情況,得病六七天,脈搏遲緩浮弱,怕風寒,手腳溫暖。醫生給他服用了兩三次瀉藥,結果他吃不下東西,脅肋往下感覺疼痛,臉色和身體發黃,脖子僵硬,小便困難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給他服用小柴胡湯,之後肯定會大便通暢。如果病人本來就口渴想喝水,喝了水後又嘔吐,這時不適合再服用柴胡。如果病人吃穀物後會嘔吐,常氏說,這時可以服用柴胡桂枝湯或乾薑湯。如果病人喝水後嘔吐,可以服用五苓散。如果病人嘔吐,可以服用小半夏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二三日。不能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也。反下之。若利止。必作結胸。未止者。四五日復下之。此作協熱利也。常氏云。可理中湯。結胸者。大陷胸湯。協熱利。表不解者。桂枝人參湯

白話文:

另外說,太陽病二、三天,不能躺臥,只想要起牀,心中必然感到結緊,脈搏微弱的人,這本來就帶有寒證,卻反而使用瀉下法,如果腹瀉停止,一定會形成胸中結滿積滯之證,若腹瀉不止。四、五天後再用下法,這是因為協熱而導致腹瀉。常醫師說,可以用理中湯。胸中結滿積滯之證,可以用大陷胸湯。協熱腹瀉,表證未解,可以用桂枝人參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。其脈促。(一作緩)不結胸者。此為欲解也。脈浮者。必結胸。脈緊者。必咽痛。脈弦者。必兩脅拘急。脈細數者。頭痛未止。脈沉緊者。必欲嘔。脈沉滑者。必協熱利。脈浮滑者。必下血。常氏云。結胸。陷胸湯。咽痛。豬膚湯。兩脅拘急。小建中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太陽病的病人,給予下法治療之後,脈搏急促(一種說法是緩慢)且沒有胸悶疼痛的,這是即將病癒的徵兆。脈搏浮起的,一定會胸悶疼痛。脈搏緊的,一定會咽喉疼痛。脈搏弦緊的,一定會兩脅拘急疼痛。脈搏細小數急的,頭痛沒有停止。脈搏沉緊的,一定想嘔吐。脈搏沉滑的,一定會協熱利。脈搏浮滑的,一定會下血。常氏認為:胸悶疼痛,給予陷胸湯。咽喉疼痛,豬膚湯。兩脅拘急,小建中湯。

頭痛未止。小柴胡湯。嘔者。小半夏湯。協熱利者。白頭翁湯。下血者。柏皮湯。雍曰。柏皮湯用梔子柏皮湯

白話文:

頭痛還沒有停止。小柴胡湯。嘔吐的人。小半夏湯。熱盛利便的人。用白頭翁湯。便血的人。柏皮湯。喻嘉言說。柏皮湯用梔子柏皮湯。

又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常氏云。可陷胸湯。雍曰。太少二陽。水木無負。因下傷胃。三陽俱病。輕者不成結胸。宜理中湯。或無效者。宜枳實理中丸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:太陽和少陽經同時有病,而反復瀉下,會導致胸部結實、心下堅硬、腹瀉不止、水和食物都不能正常嚥下,使人煩躁。常氏的意見是使用陷胸湯來治療。雍氏認為,太陽和少陽經水木相生,因為瀉下而損傷了胃,要治療三陽經的病,病情較輕的,可以使用理中湯。如果理中湯無效,可以使用枳實理中丸。

又曰。脈浮而緊。而復下之。緊反入里。則作痞。按之自濡。但氣痞耳。常氏曰。宜小陷胸湯增損理中丸。雍曰。先枳實理中湯。不解。用半夏瀉心湯

白話文:

還有說脈浮而緊,而且又反覆往下走,緊脈反而入裏,就會形成痞氣。用手按壓痞塊,能感到潮濕,這只是氣痞。常氏說:應該使用小陷胸湯,增減理中丸。雍氏說:先用枳實理中湯,如果不解,就用半夏瀉心湯。

又曰。傷寒。吐下發汗後。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。心下痞硬。脅下痛。氣上衝咽喉。眩冒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痿。常氏云。可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。成痿者。振痿湯。(甘草湯未見方。疑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)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情況,傷寒病人在嘔吐、腹瀉、發汗之後,出現虛煩的症狀,脈搏極其微弱。八九天後,心窩下面出現痞硬,脅肋下面疼痛,氣往上衝到咽喉,頭暈目眩,經脈跳動明顯。這種情況,如果長期下去,就會變成痿痺。常氏說,可以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來治療。如果已經變成痿痺的,可以用振痿湯來治療。(甘草湯沒有見到具體的藥方,懷疑是使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)

又曰。陽明病。不能食。若攻其熱。必噦。所以然者。胃中虛冷故也。以其人本虛。攻其熱必噦。常氏云。可溫中湯、小半夏湯。雍曰。宜理中湯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陽明病不能進食。如果攻克它的熱邪,必會嘔吐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胃中虛冷的緣故。因為這個人本就虛弱,攻克他的熱邪必定會嘔吐。常氏說,可以用溫中湯、小半夏湯。雍氏說,應該用理中湯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脈遲。食難用飽。飽則微煩頭眩。必小便難。此欲作谷疸。雖下之。腹滿如故。所以然者。脈遲故也。常氏云。可茵陳湯、五苓散。雍曰。此當煎茵陳湯一物調五苓散。作茵陳蒿湯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,陽明病,脈搏緩慢,吃東西難以吃飽,吃了飽後會稍微煩躁、頭暈,一定會小便困難。這是將要形成「谷疸」的徵兆。即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腹脹仍然如故。之所以這樣,是因為脈搏緩慢的緣故。常氏說,可以用茵陳湯和五苓散來治療。雍氏說,這種情況應該煎製茵陳湯,再加入五苓散一起服用,做成「茵陳蒿湯」服用。

又曰。夫病陽多者熱。下之則硬。汗多極。發其汗亦硬。常氏云。可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寸緩。關浮。尺弱。其人發熱汗出。復惡寒。不嘔。但心下痞者。此以醫下之也。常氏云。可生薑半夏二瀉心湯

白話文:

在太陽病症中,寸脈緩弱,關脈浮浮,尺脈虛弱,患者發熱盜汗,伴有惡寒,沒有嘔吐,只有心下痞塞的,這是將陽氣逼出去,應當使用瀉法治療。常姓醫家說,可用生薑、半夏二味藥組成瀉心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陰之為病。腹滿而吐。食不下。自利益甚。時腹自痛。若下之。必胸下結硬。常氏云。可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。雍曰。本太陽病。反下之。因腹滿痛。轉屬太陰者。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大實痛者。用桂枝加大黃湯。今證吐而食不下。自利。腹滿自痛。皆無實證。不可便用桂枝加大黃湯。有微寒者。當宜桂枝加附子湯。存芍藥而不去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陰病候。症狀肚子飽滿、想吐、吃不下東西、常常腹瀉得很厲害、時常肚子疼痛。如果這時服用瀉藥,必定會在胸口以下結出硬塊。常氏認為,可以使用桂枝加芍藥湯、桂枝加大黃湯。雍氏認為,本是太陽病症,反而用瀉藥治療,由於肚子飽滿疼痛的關係,轉變成了太陰病候症。這時,應該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。如果有嚴重的疼痛,則使用桂枝加大黃湯。現在的病症是嘔吐、吃不下東西、腹瀉、肚子飽滿、疼痛,這些症狀都並非實證,所以不能夠立即使用桂枝加大黃湯。如果有輕微感冒,應該服用桂枝加附子湯,並保留芍藥的成分不再去除。

又曰。傷寒。大吐大下之。極虛。復極出汗者。其人外氣怫鬱。復與之水。以發其汗。因得噦。所以然者。胃中寒冷故也。常氏云。可小溫中湯。雍曰。胃寒甚者。理中湯。噦者。小半夏湯、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另說,傷寒的人,大吐大下,極度虛脫,又極度出汗的人,此人外邪氣鬱結於體內,再給他喝水,以發出他的汗,因此而嘔吐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胃中寒冷的緣故。常氏說,可以用小溫中湯方。雍氏說,胃寒很嚴重的人,可以用理中湯方。嘔吐的人,可以用小半夏湯方、五苓散方。

又曰。吐利。發汗後。脈平。小煩者。以新虛不勝穀氣故也。常氏曰。可調胃承氣湯。雍曰。勿服藥。奪其食則愈。以脈平。不可再損也。

白話文:

素問又說:病人吐瀉後,脈搏平穩,精神爽利,可能因是胃氣虛弱,不能消化食物引起的。常氏說:這時候服用調胃承氣湯可能會好轉。雍氏不同意,認為這種情況下服用藥物只能加重病情,減少病人飲食才能治癒,因為脈搏平穩,損傷的話病情可能會加重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醫發汗。遂發熱惡寒。因復下之。心下痞。表裡俱虛。陰陽氣並竭。無陽則陰獨。復加燒針。因胸煩。面色青黃。膚瞤者。難治。今色微黃。手足溫者。易愈。常氏云。可小柴胡湯、桂枝龍骨牲蠣湯。雍曰。心下痞者。枳實理中丸。燒針胸煩。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。外證未除者。桂枝加人參湯

白話文:

又說:太陽病,醫生發汗,隨即發熱惡寒,於是再用下法治療,結果心下痞滿,表裡虛弱,陰陽二氣都已竭盡。沒有陽氣,只有陰氣,再用燒針,導致胸中煩悶,面色青黃,皮膚乾燥者,難以治癒。現在病情輕微,手足溫暖,比較容易治癒。常氏說: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、桂枝龍骨牲蠣湯治療。雍氏說:心下痞滿者,可以用枳實理中丸治療。燒針後胸中煩悶,可以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。外證沒有消除的,可以用桂枝加人參湯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得之八九日。如瘧狀。發熱惡寒。熱多寒少。其人不嘔。清便欲自可。一日二三度發。脈微(一作浮)緩者。為欲愈也。脈微而惡寒者。此陰陽俱虛。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。面色反有熱色者。未欲解也。以其不能得小汗出。身必癢。屬桂枝麻黃各半湯

白話文:

又說:太陽病,得到八九天之後。類似瘧疾的症狀。發熱,惡寒。發熱多,惡寒少。病人不嘔吐。大便時,大便清稀,便後就想要解大便。一天發作兩三次。脈搏微弱(一種說法是浮脈)緩慢的,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。脈搏微弱,而惡寒的,這是陰陽都虛弱。不能再發汗,再瀉下,再吐了。臉色還有發熱的顏色,沒有要痊癒的徵兆。因為不能出點小汗,身體必定發癢。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

又曰。服桂枝湯。或下之。仍頭項強痛。翕翕發熱。無汗。心下滿。微痛。小便不利者。屬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

白話文:

另有四種情況,藥方採用桂枝湯治療,或使用瀉下的治療法,仍然發生頭痛、頸部僵硬疼痛的狀況,合併有輕微發熱、沒有汗水,心中感到飽滿、輕微疼痛,小便不順暢,這種情況的處方是桂枝湯減去桂枝,加入茯苓和白朮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先發汗不解。而下之。脈浮者。為不愈。浮為在外。而反下之。故令不愈。今脈浮。故知在外。當須解外則愈。宜桂枝湯。雍曰。此證本當先汗。所謂若先發汗。治不為逆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,太陽病證,已經發汗治療,但熱邪尚未解除,卻又再進行瀉下的治療,如果脈象仍然浮表,說明病邪沒有好轉。浮脈表示病邪在體表,卻用瀉下法,所以病情不會好轉。現在脈象浮表,所以知道病邪在體表,應該先解表,病就會好。應該使用桂枝湯。雍某說,這個證本應該先發汗治療,所以說如果先發汗,治療就不會與病情相違背。

又曰。下之後。復發汗。晝日煩躁不得眠。夜而安靜。不嘔不渴。無表證。脈沉遲。身無大熱者。屬乾薑附子湯。雍曰。此證本當先下。所謂若先下之。治不為逆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又說,發汗後,白天精神煩躁,無法入眠,夜裡卻很安靜,沒有嘔吐、口渴、外感症狀,脈搏沉緩遲,身上沒有大熱的症狀,這屬於乾薑附子湯的證候。雍氏說,這個證候本來應該先下法治療,所謂的“若先下之,治不為逆”,就是這個意思。

又曰。傷寒。若吐若下後。心下逆滿。氣上衝胸。起則頭眩。脈沉緊。發汗則動經。身為振振搖者。屬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

白話文:

還有說,傷寒病人的嘔吐或腹瀉後,出現心下逆滿、氣上衝胸的症狀,站起來感到頭暈,脈象沉緊。如果發汗治療,則會損傷經氣,導致身體振振顫動、搖晃。這類病人適合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治療。

又曰。發汗。若下之後。病仍不解。煩躁者。茯苓四逆湯

又曰。發汗吐下後。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。必反復顛倒。心中懊憹。屬梔子豉湯。若少氣者。梔子甘草豉湯。若吐者。梔子生薑豉湯

白話文:

又說:發汗吐下的治療後,出現虛煩不得入眠的症狀,若是嚴重者,必定反復顛倒、心中懊惱,可用梔子豉湯。若是少氣者,可用梔子甘草豉湯。若是嘔吐者,可用梔子生薑豉湯。

又曰。發汗。若下之。而煩熱。胸中窒者。屬梔子豉湯證。

白話文:

又說,發汗。如果拉肚子,而煩躁發熱,胸中鬱悶的,這是梔子豉湯的證狀。

又曰。太陽證。過經十餘日。心下溫溫欲吐。胸中痛。大便反溏。腹微滿。鬱郁微煩。先此時自極吐下者。當調胃承氣湯。若不爾者。不可與。但欲嘔。胸中痛。微溏者。此非柴胡證。以嘔。故知極吐下也。雍曰。龐氏云。屬調胃承氣湯。誤也。本論原無屬字。不可妄加。此一論當分作二證。

白話文:

另外有種情況,得了太陽病,超過十幾天,心窩裡溫溫熱熱,想吐,胸部疼痛,大便反而稀溏,肚子稍有脹滿感,鬱鬱悶悶,稍微煩躁。在此之前曾經劇烈嘔吐、瀉肚子的,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不屬於這種情況,就不可以服用此藥。只是想嘔吐、胸部疼痛、大便稍稍稀溏的,這不是柴胡證,因為有嘔吐的現象,所以知道病人曾經劇烈嘔吐、瀉肚子。雍氏說:「龐安時說:『屬於調胃承氣湯證。』,是錯的,本論原本沒有『屬於』這個字,不可以擅自加上去。這一論述應分為兩種證型。」

所以本論繼之以承氣方者。謂前證當用之方。非後證所屬也。自若不爾之下。非柴胡湯證。為後證本論門治法。宜生薑橘皮湯、大半夏加橘皮湯。

白話文:

因此,本篇論述緊接著提出承氣湯,那是因為前面證候所應當使用的方劑,並不是後面證候所屬的方劑,從「自若不爾」以下的內容,就不是柴胡湯證,而是後證本論門的治療方法,適宜使用生薑橘皮湯、大半夏加橘皮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重發汗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(一云日晡所發心胸大煩)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。屬大陷胸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這樣一種情況,太陽病。反覆發汗又反覆下泄的,五、六天大便不通,舌面乾燥,口渴,下午小便後會潮熱。(還有一種說法是下午心胸大煩)從心口以下到小腹堅硬飽滿,疼痛得無法靠近的病人,應該服用大陷胸湯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而後下之。胸脅滿。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者。此為未解也。屬柴胡桂枝幹薑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,傷寒在五天或六天後,發汗後又瀉下,胸脅部位感到飽滿,微微有結塊,小便不利,口渴但沒有嘔吐,只有頭部出汗,反覆感到寒冷發熱,心煩的,這是由於病邪沒有完全解除造成的。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發汗。若吐。若下。解後。心下痞硬。噫氣不除者。屬旋覆代赭石湯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是傷寒發汗治療之後,出現嘔吐、腹瀉的症狀,在治療好之後,心窩部位有硬塊,並且伴有噯氣的症狀,這屬於旋覆代赭石湯證。

又曰。傷寒大下之後。復發汗。心下痞。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不可攻痞。當先解表。表解。乃可攻痞。解表。宜桂枝湯。攻痞。宜大黃黃連瀉心湯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情況是,傷寒病人在大量瀉下之後,又發汗,心下痞滿,惡寒,這是因為表證沒有解除,不可以治療痞滿,應該先解除表證。表證解除後,纔可以治療痞滿。解除表證,可以使用桂枝湯。治療痞滿,可以使用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又曰。傷寒。若吐下後。七八日不解。結熱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時時惡風。大渴。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者。白虎加人參湯

白話文:

又說傷寒病:如果在經過吐、下之後,病症仍然沒有減輕的跡象,七八天都在發燒,體內體外都發熱,時常怕風、口渴,舌頭乾燥而煩躁,想要喝很多水的人。這時可以服用白虎湯加人參。

又曰。傷寒。若吐若下後。不解。不大便。五六日上至十餘日。其人日晡所發潮熱。不惡寒。獨語如見鬼狀。若劇者。發則不識人。循衣摸床。惕而不安。(一作循衣妄撮怵惕不安)微喘直視。脈弦者生。澀者死。微者。但發熱譫語者。屬大承氣湯

白話文:

又說,傷寒疾病發作後,即使嘔吐或者腹瀉後不停止,也不解大便,五六天後,甚至十幾天才解便。患者每到傍晚就會發燒熱度升高,但卻不畏寒,言語錯亂,神志不清,好像看見鬼魂一樣。如果病情嚴重,患者就完全失去知覺,沿著衣服亂摸,在牀上坐立不安。(另有一種說法是:沿著衣服亂抓,心慌意亂,坐立不安)呼吸微弱,眼睛直視。脈象呈現弦狀的人就能生存,呈現澀狀的人就會死亡。病情較輕的,只是發熱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這種情況適用大承氣湯。

又曰。三陽合病。腹重身重。難以轉側。口不仁面垢。譫語遺尿。發汗則譫語。下之。則額上生汗。手足逆冷。若自汗出者。屬白虎湯

白話文:

另外說,三陽合病。肚子重、身體沉重,很難翻動身體側臥,口齒不清、臉色黑青,說胡話、小便失禁,發汗就會說胡話,瀉下就會額頭冒汗,手腳冰冷。如果是自然出汗的,屬於《白虎湯》證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脈浮而緊。咽燥口苦。腹滿而喘。發熱汗出而不惡寒。反惡熱。身重。若發汗則躁。心憒憒而反譫語。若加溫針。必怵惕煩躁不得眠。若下之。則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心下懊憹。舌上苔者。屬梔子豉湯。龐氏依論云。凡用梔子湯得效。即止後服。病人舊微溏者。不可與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,陽明病。脈浮而緊。咽喉乾燥口苦。腹滿喘息。發熱出汗而不畏寒。反而厭惡熱。身體沉重。如果發汗,就會煩躁不安。心神恍惚而胡言亂語。如果加服溫針,必定感到驚恐不安煩躁不得入睡。如果攻下,則胃中空虛。外邪入胃中膈,心下懊惱不安。舌苔厚的。治宜用梔子豉湯。龐安時依照本論說。凡服用梔子湯見效的,就停止服用。病人素有輕微溏泄的。不可服用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下之。心中懊憹而煩。胃中有燥屎者。可攻。其人腹微滿。初頭硬。後必溏者。不可攻之。若有燥屎者。宜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陽明病,用瀉下法治療後,心中懊悔煩悶,胃裡面有乾燥的大便,可以攻下。這個人腹部微滿,先開始是硬的,之後一定會轉為腹瀉,不可攻下。如果有乾燥大便,應該用大承氣湯。

又曰。陽明病。下之。其外有熱。手足溫。不結胸。心中懊憹。飢不能食。但頭汗出者。屬梔子豉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若吐。若下。若發汗後。微煩。小便數。大便因硬者。與小承氣湯和之愈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,太陽病,如果嘔吐、腹瀉,或者發汗後,感到輕微煩躁,小便次數增多,大便乾燥堅硬的人,服用小承氣湯可以治癒。

又曰。大汗。若大下利。而厥冷者。屬四逆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後。其氣上衝者。可與桂枝湯。若不上衝。不得與之。雍曰。不上衝者。依後三證。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葛根黃芩黃連湯

白話文:

再說,太陽病,在汗(下)後,其氣向上衝逆的,可以用桂枝湯。如果沒有向上衝逆,就不可以使用桂枝湯。雍叔說,沒有向上衝逆的,應分別辨證參考以下三個方劑: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、桂枝加厚朴杏子湯、葛根黃芩黃連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後。脈促胸滿者。(促一作縱)屬桂枝去芍藥湯。若微惡寒者。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。(本論二證脈經合為一)

白話文:

傷寒病下之後,脈搏促急,胸中滿悶的人,屬於桂枝去芍藥湯證;如果還有輕微怕冷的人,則屬於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。(本論中的兩個證,脈經合為一個證)

又曰。太陽病。桂枝證。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(一作縱)者。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。屬葛根黃芩黃連湯

白話文:

另外也說到,太陽病,屬於桂枝證。醫生反而用下法來治療,結果腹瀉不止。脈搏快速而有力的人,代表表證沒有解除。喘氣且出汗的人,應使用葛根、黃芩、黃連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微喘。表未解也。屬桂枝加厚朴杏子湯

白話文:

又說太陽病,服用瀉藥後有輕微喘息,這是因為表證沒有解除所致。應當使用桂枝湯加厚朴、杏仁。

又曰。傷寒。不大便六七日。頭痛有熱者。與承氣湯。其小便清者。知不在裡。仍在表也。當鬚髮汗。若頭痛者。必衄。宜桂枝湯。常氏云。疑其誤。當用麻黃及各半湯取大汗。雍曰。有汗當用桂枝。無汗當用麻黃也。詳見衄血門中。

白話文:

另說:傷寒,六、七天不大便,頭痛發燒的,給予承氣湯。如果小便清澈,知道病症不在體內,仍在體表,應該發汗。如果頭痛的,一定會流鼻血,宜給予桂枝湯。常氏說,懷疑記載有誤,應該使用麻黃湯及各半湯來大量發汗。雍氏說,有汗就用桂枝湯,沒有汗就用麻黃湯。詳見流鼻血條目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大下之後。身熱不去。心中結痛者。未欲解也。屬梔子豉湯。

又曰。傷寒下後。心煩腹滿。臥起不安者。屬梔子厚朴湯

又曰。傷寒。醫以丸藥大下之。身熱不去。微煩者。屬梔子乾薑湯

又曰。傷寒。下之。續得下利清穀不止。身疼痛者。急當救里。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。急當救表。救里。宜四逆湯。救表。宜桂枝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說,得了傷寒,連續腹瀉,清谷不反。身體疼痛的,應該迅速救治裡。後來身體疼痛,排便自動恢復正常的,應該迅速補救表。補救裡,應該服用四逆湯;補救表,應該服用桂枝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反二三下之。後四五日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。心下急。其人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。可與大柴胡湯下之愈。雍曰。與小柴胡湯。嘔止小安者。勿服大柴胡也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太陽病(病程)經過十多天。反覆瀉下了兩三次。之後四五天,柴胡證仍然存在的患者。先給他喝小柴胡湯。嘔吐不止,心窩煩悶,患者鬱鬱寡歡、煩躁不安的。這是因為病邪還沒有完全解除的緣故。可以給他喝大柴胡湯來瀉下,就會痊癒。雍(醫生)說,給他喝了小柴胡湯,嘔吐停止,病情稍微好轉了的。就不要再給他喝大柴胡湯了。

又曰。傷寒十三日。不解。胸脅滿而嘔。日晡所發潮熱。已而微利。此本柴胡證。下之不得利。今反利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非其治也。潮熱者。實也。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。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這裡還有一種情況,傷寒在患病十三天後,症狀不解。胸脅脹滿而嘔吐,傍晚發潮熱,然後腹瀉。這本來是適合用柴胡湯醫治的證候,但是,醫生給予丸藥瀉下後,反而瀉肚子了。這種情況是知道醫生給他服丸藥瀉下來了,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潮熱是實症。開始的時候,應該服用小柴胡湯來緩解外感,然後改用柴胡加芒硝湯為主方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十三日。過經譫語者。以有熱也。當以湯下之。若小便利者。大便當硬。而反下利。脈調和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。脈當微厥。今反和者。此為內實也。屬調胃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傷寒十三天,超過病程出現胡言亂語的症狀,這是因為有熱引起的。應以湯藥服用。如果小便量少,大便應堅硬,但反而是腹瀉,脈搏調和,就知道醫生用丸藥瀉下,不是適當的治療方法。如果自己腹瀉,脈搏應微弱而微弱。現在反而調和,這是內部(體內)實證。屬於調胃承氣湯的證型。

又曰。傷寒八九日。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。譫語。一身盡重。不得轉側者。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

白話文:

此外,得了傷寒八九天後,使病情加重的是:胸部滿脹、煩躁不安、小便不利、說胡話、全身沉重僵硬,不能翻身。這些症狀,屬於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主治範圍。

又曰。火逆下之。因燒針。煩躁者。屬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

又曰。太陽病。脈浮而動數。浮則為風。數則為熱。動則為痛。數則為虛。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。而更惡寒。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。動數變遲。膈內拒痛。(一作頭痛即眩)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煩躁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屬大陷胸證。若不結胸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還有太陽病。脈浮而動數。脈浮則為風。脈數則為熱。脈動則為痛。脈數則為虛。出現頭痛發熱的症狀。微微盜汗,卻更加怕冷。說明外感表證還沒有完全解除。醫師反而給予瀉下治療。動脈的脈數脈動逐漸變成緩慢。橫膈膜內感到隱痛。(另一種說法是頭痛立即頭暈)胃中感到空虛。客氣衝擊橫膈膜。感到氣短煩躁。心中鬱悶難受。陽氣向內陷落。心下因而變得堅硬。就形成了結胸。屬於大陷胸證。如果不屬於結胸。

但頭汗出。余處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身必發黃。常氏云。可茵陳蒿湯、調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只有頭部有汗,身上其他部位無汗,脈象遲緩。小便排泄不通暢,體內必發黃。常氏說:可用茵陳蒿湯、調五苓散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嘔而發熱者。柴胡湯證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復與柴胡湯。此雖已下之。不為逆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但滿而不痛。此為痞。柴胡不中與之。屬半夏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傷寒五、六天,嘔吐而發燒的,這是柴胡湯的證候。而用其他藥物來瀉下,柴胡證候仍然存在,就再給予柴胡湯。這雖已經瀉下,不算逆轉,患者會蒸蒸發熱而振動,很快就會發熱出汗而痊癒。如果心窩部位滿脹而硬痛,這是結胸的證候,用大陷胸湯治療。如果只是滿脹而不疼痛,這是痞證,不適宜用柴胡,可以用半夏瀉心湯。

又曰。本以下之。故心下痞。與瀉心湯。痞不解。其人渴而口燥煩。小便不利者。屬五苓散。(脈經云。一方言忍之一日乃愈。)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說法是,應從下焦開始治療。因此,如果患者有心下痞堵的症狀,使用瀉心湯治療卻不見好轉,同時患者感到口渴、口乾舌燥、煩躁不安,小便不利等症狀,則可使用五苓散治療。(《脈經》中有一種說法,認為忍耐一天就會痊癒。)

又曰。傷寒中風。醫反下之。其人下利日數十行。穀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硬而滿。乾嘔。心煩不得安。醫見心下痞。謂病不盡。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。但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硬也。屬甘草瀉心湯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說法,傷寒中風的病人,醫生反而讓他拉肚子。病人每天拉肚子好幾十次,吃進去的食物都不能消化,肚子裡雷鳴般作響,心窩以下的地方又硬又脹,乾嘔,心裡煩躁不安寧。醫生看到心窩以下的地方又硬又脹,認為病人體內的病邪沒有完全祛除,於是又讓他拉肚子。結果病人又硬又脹的部位更加嚴重了。這並不是因為體內有熱邪的作用,而是因為胃裡虛弱,客氣上逆所致。因此,應該使用《甘草瀉心湯》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。服湯藥。下利不止。心下痞硬。服瀉心湯已。復以他藥下之。利不止。醫以理中與之。利益甚。理中者。理中焦。此利在下焦。服赤石脂禹餘糧湯。複利不止者。當利其小便。龐氏云。可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醫書上又說,傷寒病服用了湯藥後,腹瀉不止,心腹悶硬。服瀉心湯就好。又用其他藥物攻下,腹瀉依然不 止。醫生給他服用理中湯,腹瀉嚴重有所好轉。理中湯的藥性是調和中焦。現在這種腹瀉的部位,在下焦,應服赤石脂禹餘糧湯。再度腹瀉不止的話,應利小便。龐安時說,可用五苓散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外證未除而數下之。遂協熱而利。利下不止。心下痞硬。表裡不解者。屬桂枝人參湯。

白話文:

同時也提到:太陽病(風寒表證)的患者。外在的病症尚未清除就連續多次下利(腹瀉)。於是裡熱與外寒一同發作,腹瀉不止,心窩處痞悶堅硬(或隱痛),表證與裡證沒有得到解除的情況下。應使用桂枝人參湯。

又曰。下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汗出而喘。無大熱者。屬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

白話文:

另外說,服用桂枝湯後,不可以再服用桂枝湯。如果出汗伴有喘息,沒有明顯發熱的,屬於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的證候。

又曰。病人無表裡證。發熱七八日。脈雖浮數者。可下之。假令已下。脈數不解。合熱則消穀善飢。至六七日不大便者。有瘀血也。屬抵當湯

白話文:

又說。病人沒有表裡證。發燒七、八天。脈象雖浮數的。可以服瀉藥。假使已經服瀉藥。脈數不解。兼有發熱,則消穀善飢。等到六、七天不大便的。有瘀血。屬於抵當湯證。

又曰。若脈數不解。而下不止。必協熱。便膿血。

又曰。本太陽病。醫反下之。因而腹滿時痛者。屬太陰也。桂枝加芍藥湯主之。大實痛者。屬桂枝加大黃湯。

又曰。傷寒六七日。大下後。寸脈沉而遲。手足厥冷。下部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吐膿血。泄利不止者。為難治。屬麻黃升麻湯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說法,傷寒六、七天後,使用了強烈瀉藥後,寸脈沉而緩慢,手腳冰涼,下部脈搏摸不到,咽喉不利,吐膿血,腹瀉不止的人,屬於難治之症。適用麻黃升麻湯。

又曰。傷寒本是自寒下。醫復吐下之。寒格。更逆吐下。若食入口即出。屬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。此證依脈經定。

白話文:

另外有一種說法,傷寒本質上是寒邪從上而下侵襲體內。醫生卻反復讓病人嘔吐、腹瀉,這樣一來寒邪阻滯更加嚴重,於是出現嚴重的嘔吐、腹瀉。如果病人吃進去東西,馬上就吐出來,這時應該服用乾薑、黃芩、黃連、人參湯。這個證狀的診斷依據脈經。

千金翼曰。大下後。口燥者。裡虛故也。

龐氏曰。因發汗時。汗出如水漏下。還復汗少。喘促不止。脈促而按之濡者。合當汗而解。脈促而按之實者死。若脈浮。手足微厥。面垢唇青。昏憒而喘者。陰陽未和。氣阻升降。宜服順陰陽五味子湯

白話文:

龐氏說:由於發汗時,汗水像水漏下來一樣地流,後來又變得汗少,呼吸急促不止,脈搏急促而且按上去濕潤的人,應該出汗而解除症狀。脈搏急促,按上去紮實的人會死。如果脈搏浮起,手足稍微冰冷,臉色晦暗,嘴脣青紫,昏迷糊塗,呼吸急促的人,是陰陽不調和,氣阻升降。應該服用順陰陽五味子湯。

又曰。發汗。或下後。痞滿。或成結胸。氣塞不通。宜檳榔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