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四 (3)
卷四 (3)
1. 六經統論二十二問
問曰:少陽經何如?朱氏曰:足少陽膽之經,起目外眥(外當作銳),絡於耳,分為四道,下缺盆,循於脅,並正別脈六道上下。主經營百節,流氣三部。故病人胸脅痛而耳聾,或口苦咽乾,或往來寒熱而嘔;其脈尺寸俱弦者,知少陽經受病也。
問曰:太陰經何如?朱氏曰:足太陰脾之經,為三陰之首。其脈布於脾胃,絡於嗌喉。故病人腹滿而嗌乾;其脈尺寸俱沉細者,知太陰經受病也。
問曰:少陰經何如?朱氏曰:足少陰腎之經。其脈起於足小趾之下,斜趣足心;別行者入跟中,上至股內後廉,貫腎絡膀胱。直行,從腎上貫肝膈,入肺中,系舌本。傷寒熱氣入於臟,流入於少陰之經。少陰主腎,腎惡燥,故渴而引飲。又經發汗吐下以後,臟腑空虛,津液枯竭,腎有餘熱亦渴。故病人口燥舌乾而渴;其脈尺寸俱沉者,少陰受病也。
問曰:厥陰何如?朱氏曰:足厥陰肝之經。厥者,盡也。《靈樞經》曰:亥為左足之厥陰,戌為右足之厥陰。兩陰俱盡,故曰厥陰。夫陰盡為晦,陰出為朔。厥陰者,以陰盡為義也。其脈循陰器而絡於舌本。脈弗營則筋急;筋急則引舌與卵。故唇青舌卷而囊縮。凡病人煩滿而囊縮,其脈尺寸俱微緩者,知厥陰經受病也。
問曰:六經之脈狀何如?仲景曰:尺寸俱浮者,太陽受病也;尺寸俱長者,陽明受病也;尺寸俱弦者,少陽受病也;尺寸俱沉細者,太陰受病也;尺寸俱沉者,少陰受病也;尺寸俱微緩者,厥陰受病也。
問曰:陽明、厥陰之義何也?《素問•七十四篇》曰:「陽明何謂也?」岐伯曰:「兩陽合明也。」「厥陰何謂也?」岐伯曰:「兩陰交盡也。」
白話文:
問:少陽經是什麼樣的? 答:少陽經是足少陽膽經,它起始於眼睛外側的眼角(應該是眼角尖端),聯絡到耳朵,分出四條路線,向下經過鎖骨上窩,沿著脅肋行走,並與其他經脈的六條分支上下交會,主要掌管身體的各個關節,運行全身的氣。所以,病人如果出現胸脅疼痛、耳聾、口苦咽乾、或者時冷時熱、想吐等症狀,而且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弦脈,就知道是少陽經生病了。
問:太陰經是什麼樣的? 答:太陰經是足太陰脾經,是三陰經的首領。它的脈絡分布在脾和胃,並聯絡到咽喉。所以,病人如果出現腹脹、咽喉乾燥等症狀,而且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沉細脈,就知道是太陰經生病了。
問:少陰經是什麼樣的? 答:少陰經是足少陰腎經,它的脈絡起始於腳小趾的下方,斜向腳心,其中一條分支進入腳跟,向上到大腿內側後邊,穿過腎臟並聯絡到膀胱,直行路線則從腎向上穿過肝臟和橫膈膜,進入肺部,最後聯繫到舌根。傷寒的熱氣如果進入臟腑,就會流入少陰經。少陰經主要掌管腎,腎不喜歡乾燥,所以會出現口渴而想喝水。而且,經過發汗、嘔吐、瀉下等治療後,臟腑會更加空虛,體內津液耗竭,腎臟如有餘熱也會口渴。所以,病人如果出現口乾舌燥而且口渴,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沉脈,就知道是少陰經生病了。
問:厥陰經是什麼樣的? 答:厥陰經是足厥陰肝經。「厥」的意思是窮盡。根據《靈樞經》,亥時對應左足厥陰,戌時對應右足厥陰,兩陰都到達盡頭,所以叫做厥陰。陰走到盡頭就代表昏暗,陰開始出現就代表光明。厥陰,就是以陰氣窮盡作為它的含義。它的脈絡沿著生殖器行走,並聯繫到舌根。如果脈氣不能順利運行,就會導致筋脈緊張,筋脈緊張就會牽引舌頭和睾丸。所以會出現嘴唇發青、舌頭捲曲、陰囊收縮等症狀。凡是病人出現煩躁、胸腹脹滿、陰囊收縮等症狀,而且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微緩脈,就知道是厥陰經生病了。
問:六經的脈象是怎樣的? 答:張仲景說: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浮脈,就是太陽經生病;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長脈,就是陽明經生病;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弦脈,就是少陽經生病;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沉細脈,就是太陰經生病;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沉脈,就是少陰經生病;如果脈象呈現兩手寸關尺都是微緩脈,就是厥陰經生病。
問:陽明和厥陰的含義是什麼? 答:《素問》第七十四篇說:什麼是陽明?岐伯說:是兩陽合在一起而光明。什麼是厥陰?岐伯說:是兩陰交會而窮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