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二十 (4)
卷二十 (4)
1. 小兒瘡疹下十八條
又曰。瘡疹初發。固不必用牛李膏。才見出得稠密。或大小便不快。或出不快。煩悶渴甚者。便與服之。牛李二種。稍大而黑紫者奇。微小而深黑者劣。微小者。即早李也。本草共為一物。
又曰。凡豌豆瘡根邊色紅活。瘡顆圓滿如珠者。大好。初生亦未便圓。日漸長也。瘡根色紅淡。瘡顆不圓好。便當表發。仍頻看覷。雍有一孫四五歲。患此已數日。背上瘡盛。而根色淡而不紅活。瘡顆已半平半陷。間有紫黑色者。急與牛李膏二服。不見色回。再取豬尾血滴研龍腦。
水調服。時已日暮。少頃。燈下視之。瘡根復紅活如初。次早陷瘡皆起。累日再長。圓滿焦痂而愈。但病身中痛異常。手不可觸。病後羸極。如兩次傷寒也。是歲一房同時患者。皆毒重稠密煩渴。皆用牛李膏下黑涎而愈。
又曰。牛李膏之上。惟豬尾膏奇。但豬尾膏非惡候不用。不若牛李膏可常用。雖惡候未出。使見熱盛。便先解之。豬尾膏如無龍腦。即用麝香。麝香大通小便。小便快則毒自衰。曾用之驗。
又曰。惡候。二膏不效。方可下。雍嘗見一病。醫者用無比散下之。立愈。惟百祥丸不親見用之者。雍以多用前二膏。故未嘗至於用大下藥。
又曰。活人等書諸方。如升麻湯。固必先用。瘡出不快。煩躁不眠者。用升麻湯、黃芩加木香湯。毒攻咽喉心煩者。用牛蒡子湯。咽喉腫者。如聖湯、牛李膏、豬尾膏。瘡毒入眼成翳者。用通聖乾柿。皆親經用。殊效。
又曰。瘡毒好攻人眼目。須預防之。方感此患。便以蟬蛻去土。入熱水放冷。乘溫日飲。至疾愈。毒氣永不入眼。溫冷任服。甚驗。
白話文:
又說,瘡疹剛開始發作時,其實不一定要使用牛李膏。但如果發現疹子長得又多又密,或是大小便不順暢,或是疹子發不出來,感到煩躁口渴時,就可以服用牛李膏。牛李這兩種藥材,稍微大顆、顏色呈現黑紫色的比較好,小顆而且顏色深黑的就比較差。小顆的通常是早李,本草學上認為牛李是同一種藥材。
又說,凡是豌豆瘡,如果根部顏色紅潤有生氣,瘡顆粒圓潤飽滿如珠子的,就是好現象。剛開始長出來的瘡疹,還不一定呈現圓形,會隨著時間慢慢長圓。如果瘡根顏色是淡紅色的,瘡顆粒不圓滿,就表示應該要幫助它往外發散,要頻繁地觀察。雍醫師有個四、五歲的孫子,得了這種病好幾天了,背上的疹子很多,但根部顏色淡而不紅潤有生氣,瘡顆粒半平半陷,中間還夾雜著紫黑色的。趕緊給他服用兩劑牛李膏,但顏色沒有恢復。又取豬尾巴的血,滴在研磨好的龍腦上,用水調和後給他服用。當時已經是傍晚了,過了一會兒,在燈下看,瘡根又恢復紅潤有生氣了。隔天早上,原本凹陷的瘡疹都鼓起來了,過幾天再長大,結痂後就痊癒了。但是生病的時候身體非常疼痛,連碰都不能碰,病後非常虛弱,就像得了兩次傷寒一樣。那一年,同一家族裡同時有其他人得了這個病,病情都很嚴重,疹子長得很密集,煩躁口渴,都用牛李膏治好了,排出了黑色的黏液後就好了。
又說,牛李膏的效果之上,以豬尾膏最好,但是豬尾膏通常不是病情嚴重時才用,不像牛李膏可以常用。即使還沒出現嚴重的症狀,但如果看到熱象很明顯,就可以先用牛李膏來緩解。豬尾膏如果沒有龍腦,可以用麝香代替。麝香可以幫助小便暢通,小便暢通毒素自然就會消退。曾經用過,效果很好。
又說,如果病情嚴重,兩種膏藥都無效,才可以考慮使用瀉藥。雍醫師曾經看過一個病人,醫生用無比散來攻下,病就立刻好了。但百祥丸他沒有親眼看過有人用。雍醫師因為常常使用前面兩種膏藥,所以從來沒有用到需要用強烈瀉藥的時候。
又說,像《活人》等醫書裡提到的藥方,如升麻湯,一定要先用。如果疹子發不出來,煩躁睡不著,就用升麻湯、黃芩加木香湯。如果毒氣攻到咽喉,心煩意亂,就用牛蒡子湯。咽喉腫脹時,就用如聖湯、牛李膏、豬尾膏。如果瘡毒跑到眼睛,造成眼睛有翳,就用通聖乾柿。這些都是他親身使用過,效果很好的。
又說,瘡毒很容易侵犯人的眼睛,一定要預防。剛感覺到得病時,就用蟬蛻去掉泥土,放入熱水泡一下,等水冷卻後,趁溫熱的時候每天喝,直到病好為止。這樣毒氣就永遠不會跑到眼睛。溫熱或冷飲都可以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