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二十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 (3)

1. 小兒瘡疹下十八條

小兒疏轉,切忌用丸子藥,當以大黃、川芎等分,㕮咀作湯液,以盪滌蘊熱。此說甚良。雍謂宜加甘草,大黃倍之,此常器之所用也。盛冬初感未發之時,宜用此湯;及作疱癰之後,亦宜用此,但少加劑。未效,再服之。惟瘡作黑陷倒靨、發之不出者,須朱氏無比散,及錢氏百祥丸。

前所言大黃川芎藥,亦不可用也。此病原不見於仲景,故無定論。不免詳言之,庶無惑焉。

雍曰:東晉中書令王珉有傷寒身驗方云:「㯸樺木皮濃汁冷飲,主傷寒時行熱毒瘡,特良。」此即今之豌豆瘡,當時謂之時行熱毒瘡也。故龐氏方中載樺皮飲子者本之此。至巢氏論疫癘疱瘡候,曰:「熱毒盛則生豌豆瘡,周匝遍身,狀如火瘡。色赤頭白者毒輕,色黑紫黯者毒重。」

亦名為登豆,此即熱毒瘡。至巢氏而後,有疱瘡、豌豆之名,至今呼之。以二者考之,則瘡謂為溫毒瘡不謬也。凡冬感於寒,縱其病熱甚極,不過為斑為黃,終不成瘡。惟感冬溫非節之暖者則成瘡。故龐、朱皆言溫毒之為瘡,而王中令、巢氏皆以熱瘡為時行、為疫病。諸家雖異同,

其實一也。

雍曰:余家值小兒將作瘡疹,未辨傷寒時行,即依朱氏法,先服升麻葛根湯。服之瘡未出,而惡風發熱、頭痛諸症不罷者,即是藥性緩。次日更兼敗毒散服之。若是瘡子,一夕便出;或不成瘡,亦以汗解,仍能解瘡毒,重者便輕,屢驗。

又曰:瘡疹變出惡症者,多是豌豆,以其毒氣盛故也。其他唯服藥有誤,則有惡症;不誤服藥者,無惡症也。

又曰:麩疹雖不成瘡,亦頭焦皮起,如麩片然。若癮疹則暴發,初無表症,亦不退皮,愈後便消。故世謂疹子為麩瘡。其毒雖輕,若誤服涼藥,則盛出之際,一夕忽不見,便是倒靨,毒氣入里,亦能殺人,以牛李膏發之。

又曰:貧下之家養小兒,素無暖衣衾,亦無酒肉滋味。至其感病,只是時行所感,候其氣散,即便安愈。豪貴之家,溫燠太過,飲食無度。既感時行之氣,人事又為之助,是兩毒相攻,所以多生異症。遇冬溫時,小兒午間常服牛蒡消毒飲甚好。

又曰:瘡疹大畏大小便不快,惡症便生,急須通之。用牛李膏通大便,麝香膏通小便,大妙。

又曰:錢氏所謂「五七日痂不焦」,以內熱蒸皮中。此只是毒氣未盡,亦不須宣風散,但服牛李膏。

又曰:牛李膏亦是舊方,不止錢氏用,正是瘡疹本藥。如宣風散是外來,借功自不同。所以貴牛李膏者:以出未快者,可以出之;多者,可以解之;在表者,可因而越之;在裡者,可引而竭之。是瘡疹八面可用之藥,故凡瘡疹,皆先服之。

又曰:牛李膏奇處,正在能分毒氣。在表者使出,在裡使下。表裡並用,兩不為妨。同時供應,毒勢已衰。諸藥皆無是之妙。天生神物為人用,非只此一物,第人未能盡知之耳。

白話文:

小孩子剛開始生病,要避免使用藥丸類的藥物。應該用大黃和川芎等份,稍微搗碎後煮成湯藥,用來清洗體內積聚的熱毒,這個方法非常好。我認為應該加入甘草,並且將大黃的用量加倍,這是我常用的方法。在冬天剛開始,還沒發病的時候,適合服用這種湯藥。等到長出皰疹或癰瘡之後,也適合服用,只是要稍微減少藥量。如果效果不明顯,可以再次服用。只有當瘡疹出現黑色凹陷,並且難以發出來的時候,才需要使用朱氏的無比散和錢氏的百祥丸。

之前說的大黃川芎湯藥,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應該使用。這種病在《傷寒論》中沒有記載,所以沒有固定的治療方法。我不得不詳細說明,希望能消除大家的疑惑。

雍說,東晉的中書令王珉,有一個治療傷寒的有效驗方,用㯸樺木皮的濃汁冷飲,對於治療傷寒引起的時行熱毒瘡特別有效。這就是現在的豌豆瘡,當時被稱為時行熱毒瘡。所以龐氏的方子中,記載的樺皮飲就是源於這個。到了巢氏論述疫病引起的疱瘡時,說道:「熱毒過盛就會長出豌豆瘡,遍布全身,形狀像火燒傷一樣,顏色發紅,頂端是白色的,說明毒性比較輕;如果顏色發黑發紫,說明毒性很重。」

這種病也叫做「登豆」,也就是熱毒瘡。到了巢氏之後,才有了疱瘡、豌豆瘡的名稱,並且一直沿用至今。將這兩種說法進行比較,可以知道說瘡是溫毒瘡並沒有錯。凡是冬天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,即使熱度很高,也只會出現斑疹或黃疸,最終不會形成瘡。只有感受冬天不合時令的暖氣才會長瘡。所以龐、朱兩位都認為瘡是溫毒所致,而王中令、巢氏則都認為熱瘡是時行病、是疫病。雖然各家說法不同,但實際上說的是同一種病。

雍說,我家裡的小孩,如果將要長瘡疹,還沒辨別出是傷寒還是時行病時,就按照朱氏的方法,先服用升麻葛根湯。如果服藥後瘡還沒發出來,而且出現怕風、發燒、頭痛等症狀,就說明藥性比較緩慢,第二天再配合敗毒散一起服用。如果是瘡疹,一晚上就會發出來,或者不長瘡,也會通過發汗來痊癒,同時也能夠解除瘡毒。重的病症也會減輕,屢試不爽。

又說,瘡疹變化出現嚴重症狀,大多是豌豆瘡,因為它的毒性很強。其他情況都是因為用藥錯誤才導致出現嚴重症狀。如果用藥沒有錯誤,就不會出現嚴重症狀。

又說,麩疹雖然不會長成瘡,但頭皮會焦黃起皮,像麩皮一樣。如果是癮疹,則會突然發作,開始時沒有明顯的症狀,也不會脫皮,痊癒後就會消退。所以世人將疹子稱為麩瘡,它的毒性雖然比較輕,但如果誤服寒涼的藥物,則可能在盛發的時候,一晚上就突然消失,這就是倒靨,毒氣進入體內,也可能會致命。可以用牛李膏來幫助發出。

又說,貧窮人家養小孩,平時沒有保暖的衣服被子,也沒有酒肉的滋味,他們生病,只是感受了時行病的病邪。等病邪散去,就會自然痊癒。而富貴人家,生活過於溫暖舒適,飲食無度,既感受了時行病的病邪,人為因素又加重了病情,這是兩種毒邪相互攻擊,所以容易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。在冬天比較溫暖的時候,小孩中午經常服用牛蒡消毒飲很好。

又說,瘡疹最怕大小便不通暢,容易產生嚴重症狀,必須要立即疏通。用牛李膏來疏通大便,用麝香膏來疏通小便,效果非常好。

又說,錢氏所說的五七天結痂還不焦,是因為體內有熱氣蒸發皮膚,這只是毒氣還沒完全散去,也不需要用宣風散,只需要服用牛李膏。

又說,牛李膏也是古老的方子,不只是錢氏在用。它是治療瘡疹的主要藥物,而宣風散是外來的,效果自然不同。所以重視牛李膏,是因為對於沒有發出來的瘡疹,可以幫助發出來,對於已經發出來的可以幫助消散,在表面的,可以幫助從表面發散出去,在裡面的,可以引導從內部排出。它是治療瘡疹各方面都能用的藥物,所以凡是患有瘡疹,都應該先服用它。

又說,牛李膏的神奇之處,就在於它能夠區分毒氣的位置。在表面的毒氣,可以讓它發出來,在裡面的毒氣,可以讓它從下方排出,表裡兼顧,兩不耽誤,同時作用,毒邪就會衰退。其他藥物都沒有這樣的功效。這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神奇藥物,不只這一種,只是人們還沒有完全了解它們的功效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