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九 (7)
卷十九 (7)
1. 小兒瘡疹上四十七條
世有權貴自信,不任醫師忌冷熱汗下。病或不救,則責醫者謬誤。斯又可為傷嘆。小兒多染此患,故此方多用小湯劑。大人宜倍用之。
活人書:小兒大人瘡疹,已發未發,皆宜服升麻湯。
又曰:傷溫病,應發汗而不發汗,內有瘀血者;及鼻衄吐血不盡,內有餘瘀血,面黃大便黑者,並宜犀角地黃湯以消化瘀血。及瘡疹出得太盛,亦以此湯解之。
又曰:天行熱毒,生豌豆瘡,出不快,益煩躁昏憒;或雖出,身體尚熱者,宜麻黃黃芩湯以發其表。無汗者宜用之,有汗者非。
又曰:小兒時行,瘡豆出不快,煩躁不眠者,宜升麻黃芩湯加木香一錢半以殺其毒。有汗者尤宜服。
又曰:小兒瘡豆,已出未出,並宜服化毒湯、紫草木通湯。
又曰:豆瘡欲出,未透皮膚,熱氣攻咽喉,眼赤心煩,宜鼠黏子湯。
又曰:天行頭痛,壯熱一日二日;及瘡疱未出,煩躁;或出尚身體發熱者,宜水解散去大黃芍藥。只用四味。
又曰:瘡子不出,宜活血散。以白芍一錢,溫熱水調下。
又曰:瘡子倒靨,宜豬尾膏。小豬兒尾,鐵刀刺血一兩,入生龍腦少許,同研,和水調下。
又曰:疹瘡有一切惡候及黑陷,並宜服無比散。取下惡物便安。
又曰:豌豆瘡出未透,心煩狂躁,氣喘妄語,或見鬼神;或已發而陷伏,皆宜速治。宜龍腦膏子。
又曰:痘瘡入眼生翳,有決明散、撥雲散、密蒙花散、通聖散、蛤粉散。皆宜擇而用之。
龐氏曰:溫毒發斑,大疫難救,兼治豌豆瘡不出,宜地黃膏。
又曰:天行發斑瘡,須臾遍身皆戴白漿。皆惡物也。
又曰:凡覺冬溫,將來春夏必發斑豆。小兒輩於冬暖時,預服漏蘆湯下之。下後,逐日空心飲甘草汁,直候腹疼乃止。或下後飲羊血一盞,則不發。
雍曰:冬溫時,小兒逐日宜服鼠黏子湯,則斑豆喉痹赤目口瘡皆不發。下後,煎甘草黑豆竹葉湯亦好。三晉人不用黑豆,用槐豆尤勝。羊血,當依外臺法;若下後服之,非宜。
又曰:時行豌豆瘡,以槿皮二兩,細切,水一升,煮半升,去渣,分服之。此晉王中令方也。
又曰:初得病,便驚狂不眠,渾身熱,汗出;問之,身不憎寒,亦不惡風;其脈如數,以漏蘆根湯下之。甚數者,以大承氣湯下之。瘡豆傷寒亦然。
又曰:小兒時行瘡豆,恐相傳染,先服漏蘆湯下之。本治熱毒癰疽;赤白諸丹毒、瘡癤。雍曰:今依朱氏法,但存其說。
又曰:瘡豆毒氣不出,煩悶;熱毒氣攻腰,或脅腹疼不可忍;大便不通,五杏湯主之。
又曰:熱氣在表,已發汗未解;或吐下後,熱毒不散,煩躁譫語。此為表虛里實,熱氣燥於外,故身發斑如錦文。或不因汗下,始得病一日二日便發,皆由溫疫熱毒氣使然。甚則發豌豆瘡。其色白或赤,發於皮膚,頭作漿,戴白膿者,其毒則輕;其紫黑色者作根,隱隱在肌肉裡。
白話文:
有些有權有勢的人過於自信,不聽從醫師的建議,不注意飲食冷熱,也不適當排汗,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無法挽救,最後反而責怪醫師的診斷錯誤,實在令人感到惋惜。小孩子很容易感染這些瘡疹疾病,所以這裡提供的藥方大多使用小劑量的湯劑,如果是成人使用,劑量應該加倍。根據《活人書》記載,無論大人小孩,只要是出現瘡疹,無論是已經發作還是還沒發作,都適合服用升麻湯。
另外,如果因為感染溫熱病,應該要發汗卻沒有發汗,導致體內有瘀血,或是鼻出血、吐血沒有完全止住,體內殘留瘀血,導致臉色發黃、大便呈黑色,這些情況都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來化解瘀血。如果瘡疹發得太嚴重,也可以用這個藥方來緩解。
還有,如果感染了時疫,出現像豌豆一樣的瘡,疹子發不出來,導致煩躁、意識不清,或是疹子雖然發出來了,但身體仍然發熱,這種情況應該服用麻黃黃芩湯來幫助發汗,將病邪從體表排出。沒有流汗的人適合服用這個藥方,有流汗的人則不適合。
再者,如果小孩子感染時疫,瘡疹發不出來,煩躁不安、難以入睡,應該服用升麻黃芩湯,並加入木香一錢半來殺毒。有流汗的人尤其適合服用。
另外,無論小孩子的瘡疹是已經發出來還是還沒發出來,都適合服用化毒湯和紫草木通湯。
如果瘡疹要發出來,但還沒完全透出皮膚,熱氣攻到咽喉,眼睛發紅、心煩意亂,應該服用鼠黏子湯。
如果感染時疫出現頭痛、高燒一到兩天,或是瘡疹還沒發出來,感到煩躁,或是疹子發出來後身體仍然發熱,可以用水解散這個藥方,但要去掉裡面的大黃和芍藥,只用剩餘的四味藥。
如果瘡疹發不出來,可以服用活血散,用白芍一錢,用溫熱水調和服用。
如果瘡疹呈現倒伏的情況,可以用豬尾膏來治療。取小豬的尾巴,用鐵刀刺出血一兩,加入少量生龍腦,一起研磨,用水調和服用。
如果疹瘡出現各種不好的症狀,或是出現黑陷的情況,可以服用無比散,將體內的惡物排出,病情就會好轉。
如果豌豆瘡發不出來,導致心煩、狂躁、氣喘、胡言亂語,或是出現幻覺,或是已經發出來又陷下去的情況,都要趕快治療。可以使用龍腦膏子。
如果痘瘡影響到眼睛,導致眼睛長翳,可以使用決明散、撥雲散、密蒙花散、通聖散、蛤粉散,選擇其中一種來使用。
龐氏認為,溫毒引起的發斑疾病難以治療,同時也可用來治療豌豆瘡發不出來的情況,可以使用地黃膏。
另外,時疫引起的發斑瘡,很快就會遍布全身,表面有白色的漿液,這些都是不好的東西。
一般來說,如果感覺冬天比較溫暖,那麼來年的春夏一定會發斑疹。小孩子在冬天溫暖的時候,可以預先服用漏蘆湯來通便,通便後,每天早上空腹喝甘草汁,直到肚子疼才停止。或者通便後喝一碗羊血,就能夠預防發斑疹。
雍氏認為,在冬天溫暖的時候,小孩子每天應該服用鼠黏子湯,這樣就能預防斑疹、喉嚨痛、眼睛紅腫、口瘡等疾病。通便後,煎服甘草、黑豆、竹葉湯也很好。三晉地區的人不用黑豆,用槐豆效果更好。羊血應該按照《外臺秘要》的方法使用,如果在通便後服用,則不合適。
另外,如果時疫引起的豌豆瘡,可以用槿皮二兩,切細,用水一升煮成半升,去除藥渣,分次服用。這是晉王中令提供的藥方。
如果剛開始得病,就出現驚恐、狂躁、失眠、全身發熱、出汗等症狀,但不會怕冷也不會怕風,脈搏跳動很快,可以用漏蘆根湯來通便。如果脈搏跳動非常快,可以用大承氣湯來通便。瘡疹和傷寒都適用這個方法。
小孩子感染時疫引起的瘡疹,擔心相互傳染,可以先服用漏蘆湯來通便。這個藥方本來是治療熱毒引起的癰疽、赤白丹毒、瘡癤等疾病的。雍氏說,現在按照朱氏的方法,只是保留他的說法。
如果瘡疹毒氣不能排出,感到煩悶、熱毒攻到腰部,或是胸脅腹部疼痛難忍、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五杏湯來治療。
如果熱氣在表,已經發汗但沒有解決,或是吐瀉後,熱毒仍然沒有散去,導致煩躁、胡言亂語,這是屬於表虛裡實的情況。熱氣向外發散,所以身上會出現像錦緞一樣的斑紋,或者沒有發汗、吐瀉,剛得病一兩天就出現這種情況,都是因為溫疫熱毒引起的。嚴重的話會發豌豆瘡,顏色可能是白色或紅色。發在皮膚表面,頭部有漿液,表面有白色膿液的毒性比較輕。如果是紫黑色,而且在肌肉深處有根,毒性就比較嚴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