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二 (2)
卷二 (2)
1. 仲景辨脈法三十八條
又問曰:脈病欲知愈未愈者,何以別之? 答曰:寸口、關上、尺中三處,大、小、浮、沉、遲、數同等;雖有寒熱不解者,此脈陰陽為和平,雖劇當愈。
又曰:立夏得洪大脈(洪一作浮),是其本位。其人病身體苦疼重者,鬚髮其汗;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,不須發汗;若汗濈然自出者,明日便解矣。何以言之?立夏脈洪大,是其時脈,故使然也。四時仿此。
又問曰:凡病欲知何時得,何時愈? 答曰:假令夜半得病,明日日中愈;日中得病,夜半愈。何以言之?日中得病夜半愈者,以陽得陰則解也;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,以陰得陽則解也。
又曰:寸口脈浮為在表,沉為在裡,數為在腑,遲為在臟。假令脈遲,此為在臟也。
又曰:趺陽脈浮而澀,少陰脈如經者,其病在脾,法當下利。何以知之?若脈浮大者,氣實血虛也。今趺陽脈浮而澀,故知脾氣不足,胃氣虛也。以少陰脈弦而浮(一作沉)才見,此為調脈,故稱如經也。若反滑而數者,故知當屎膿也。
又曰:寸口脈浮而緊。浮則為風,緊則為寒;風則傷衛,寒則傷營;營衛俱病,骨節煩疼,可發其汗。
又曰:趺陽脈遲而緩,胃氣如經也。趺陽脈浮而數,浮則傷胃,數則動脾。此非本病,醫特下之所為也。營衛內陷,其數先微,脈反但浮;其人必大便硬,氣噫而除。何以言之?本以數脈動脾,其數先微,故知脾氣不治,大便硬,氣噫而除。今脈反浮,其數改微,邪氣獨留。
心中則飢,邪熱不殺穀,潮熱發渴。數脈當遲緩。脈因前後度數如法,病者則飢;數脈不時,則生惡瘡也。
又師曰:病人脈微而澀,此為醫所病也。大發其汗,又數大下之;其人亡血,病當惡寒,後乃發熱無休止時。夏月盛熱,欲著覆衣;冬月盛寒,欲裸其身。所以然者:陽微則惡寒,陰弱則發熱。此醫發其汗,使陽氣微;又大下之,令陰氣弱。五月之時,陽氣在表,胃中虛冷。
以陽氣內微,不能勝冷,故欲著覆衣;十一月之時,陽氣在裡,胃中煩熱,以陰氣內弱,不能勝熱,故欲裸其身。又陰脈遲澀,故知亡血也。
又曰:脈浮而大,心下反硬。有熱屬臟者,攻之,不令發汗;屬腑者,不令溲數。溲數則大便硬;汗多則熱愈,汗少則便難。脈遲尚未可攻。
又曰:脈浮而洪,身汗如油,喘而不休,水漿不下,形體不仁,乍靜乍亂;此命絕也。又未知何臟先受其災? 若汗出發潤,喘不休者,此為肺先絕也; 陽反獨留,形體如煙燻,直視搖頭者,此為心絕也; 唇吻反青,四肢漐習者,此為肝絕也; 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者,此為脾絕也。
溲便遺失,狂言,目反直視者,此為腎絕也。 又未知何臟陰陽前絕? 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,其人死,身色必青; 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,其人死,身色必赤,腋下溫,心下熱也。
白話文:
問:如果想知道疾病是快好了還是還沒好,要如何分辨? 答:把脈時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這三個部位,脈象的大小、浮沉、快慢都相同,即使有寒熱症狀還沒解除,這種脈象代表體內的陰陽已經調和,即使病情嚴重也會好轉。
又說:立夏時節出現洪大(或說浮)的脈象是正常的,如果這個人身體疼痛又感覺沉重,就應該讓他發汗。如果隔天身體不痛也不沉重,就不需要發汗。如果汗水自然流出,隔天就會痊癒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立夏時脈象本來就應該是洪大的,這是時令的脈象,其他季節也是一樣。
問:想知道疾病是什麼時候發生的,又會什麼時候痊癒,要如何判斷? 答:假設晚上半夜得病,隔天中午就會痊癒;如果是中午得病,晚上半夜就會痊癒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中午得病,晚上半夜痊癒,是因為陽氣遇到陰氣就會解開;而晚上半夜得病,隔天中午痊癒,是因為陰氣遇到陽氣就會解開。
又說:寸口脈象浮在表面,代表病在表;脈象沉在裡面,代表病在裡;脈象跳動很快,代表病在腑;脈象跳動很慢,代表病在臟。如果脈象很慢,就代表病在臟。
又說:趺陽脈浮而且澀,少陰脈像正常一樣,代表病在脾,應該要讓他腹瀉。為什麼這樣判斷呢?如果脈象浮而且大,代表氣盛但血虛。現在趺陽脈浮而且澀,所以知道脾氣不足,胃氣也虛弱。少陰脈如果呈現弦而且浮(或說沉)的樣子,這代表脈象正在調和,所以才說像正常一樣。如果反而變得滑而且快,就代表應該拉出膿便。
又說:寸口脈象浮而且緊,浮代表有風邪,緊代表有寒邪。風邪會傷害衛氣,寒邪會傷害營氣。如果營氣和衛氣都生病,就會骨節煩疼,可以讓他發汗。
又說:趺陽脈慢而且緩和,代表胃氣正常。如果趺陽脈浮而且快,浮代表傷害了胃,快代表影響了脾。這並不是原本的疾病,而是醫生濫用瀉法造成的。營氣和衛氣內陷,脈象原本應該先變得微弱,但現在反而浮在表面。這個人一定會大便乾硬,而且會打嗝後症狀解除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原本因為脈快而影響到脾,脈象應該先變得微弱,所以知道脾氣沒有恢復正常,才會大便乾硬,打嗝後症狀才解除。現在脈象反而浮在表面,而且快的脈象也變微弱,代表邪氣還停留在體內。
心中會覺得飢餓,是因為邪熱沒有把胃裡的食物消化掉,所以會發潮熱而且口渴。快的脈象應該要變慢而且緩和。脈象如果按時按節律地變化,病人就會感到飢餓;如果脈象不按時按節律地跳動,就會長出惡瘡。
又說:病人脈象微弱而且澀,這是因為醫生的治療錯誤造成的。過度發汗,又多次使用瀉法,病人會因此失血,接著會怕冷,然後會發熱且沒有停止的時候。夏天很熱的時候,會想要穿厚衣服;冬天很冷的時候,會想要脫光衣服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陽氣虛弱就會怕冷,陰氣虛弱就會發熱。這是因為醫生過度發汗,讓陽氣虛弱,又過度使用瀉法,讓陰氣也虛弱。在五月的時候,陽氣在體表,胃中虛冷,因為體內的陽氣不足,無法抵擋寒冷,所以想要穿厚衣服。在十一月的時候,陽氣在體內,胃中煩熱,因為體內的陰氣虛弱,無法抵擋熱,所以想要脫光衣服。而且陰脈遲澀,所以知道是失血造成的。
又說:脈象浮而且大,但心下卻覺得硬,如果有熱而且在臟的,就要用攻法來治療,不要發汗。如果是腑的,不要讓他頻尿,頻尿會導致大便乾硬。如果汗多,熱就會退;汗少,大便就會困難。如果脈象慢,還不能用攻法。
又說:脈象浮而且洪大,身體出汗像油一樣,喘氣不停,喝不下水,身體麻木不仁,時而安靜時而煩躁。這是生命即將終結的徵兆。還不知道哪個臟腑會先出問題。如果汗出得很多而且皮膚濕潤,喘氣不止,這是肺先衰竭了。如果體內的陽氣獨留,身體像被煙燻過一樣,眼睛直視而且頭部搖晃,這是心衰竭了。如果嘴唇發青,四肢冰冷,這是肝衰竭了。如果嘴巴周圍發黑,出汗而且汗是黃色的,這是脾衰竭了。
大小便失禁,胡言亂語,眼睛直視,這是腎衰竭了。還不知道哪個臟腑的陰陽之氣先衰竭。如果陽氣先衰竭,陰氣後衰竭,這個人會死,身體的顏色一定是青色的;如果陰氣先衰竭,陽氣後衰竭,這個人會死,身體的顏色一定是紅色的。腋下溫熱,心下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