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 (1)

1. 太陽經證治下九十一條

仲景曰。傷寒。醫下之。續得下利清穀不止。身疼痛者。急當救里。後身疼痛。清便自調。急當救表。救里。宜四逆湯。救表。宜桂枝。雍曰。此謂太陽證誤下之者。

白話文:

仲景說:傷寒病,醫生用了瀉法治療,繼續腹瀉大便清稀不止,身疼痛的,應趕緊救治體內的陽氣。如果後來身疼痛,大便自然調整,應趕緊救治體表的陽氣。救治體內的陽氣,應該用四逆湯。救治體表的陽氣,應該用桂枝湯。雍氏說:仲景所說的是太陽病證誤用了瀉法治療的治法。

又曰。病發熱頭痛。脈反沉。若不瘥。身體疼痛。當救其里。宜四逆湯。雍曰。此太陽病而得少陰脈。故急當救里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,病發燒頭痛,脈象卻沉伏。如果不治療,則身體疼痛。應該搶救其裡。應該服用四逆湯。雍說,這是太陽病而獲得少陰脈,所以必須急救其裡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先下之而不愈。因復發汗。以此表裡俱虛。其人因致冒。冒家汗出自愈。所以然者。汗出表和故也。得里未和。然後復下之。常氏云。和表。用小柴胡湯。復下。用調胃承氣湯。雍曰。汗出表和。則不必復下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,先用下法治療而沒有好轉,於是又用發汗法治療。因此表和裡都虛了,病人就得了冒病。冒病後出汗而自愈。這是因為汗出表和了。等裡和後再用下法治療。常氏說,和表,用小柴胡湯。再下,用調胃承氣湯。雍說,汗出表和,就不必再用下法治療了。

又曰。太陽病未解。脈陰陽俱停。(一作微)必先振慄。汗出而解。但陽脈微者。先汗出而解。千金云。宜桂枝湯。但陰脈微(一有而尺脈實四字)者。下之而解。若欲下之。宜調胃承氣湯。(一云宜大柴胡湯)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發熱汗出者。此為營弱衛強。故使汗出。欲救邪風者。宜桂枝湯。雍曰。邪風。在衛之風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沒有解除,脈搏不跳了,一定是先畏寒戰慄,然後出汗而病解。但陽脈微弱的人,先出汗而病解。《千金要方》中說,應該服用桂枝湯。但陰脈微弱(另一種說法是:但尺脈實大)的人,採用瀉下的方法而病解。如果想瀉下,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(一種說法是應該服用大柴胡湯)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中風。往來寒熱。胸脅苦滿。默默不欲飲食。心煩喜嘔。或胸中煩而不嘔。或渴。或腹中痛。或脅下痞硬。或心下悸小便不利。或不渴身有微熱。或咳者。與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傷寒五、六天,感受中風,來往寒熱交替,胸脅感到苦悶、脹滿,悶悶不樂,不想吃東西,心煩想吐,或胸中煩悶但不吐,或口渴,或腹中疼痛,或脅部以下感到痞硬,或心下悸動,小便不利,或不口渴而身體有微熱,或咳嗽。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血弱氣盡。腠理開。邪氣因入。與正氣相搏。結於脅下。正邪分爭。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默默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。其痛必下。邪高痛下。故使嘔也。(一云臟腑相連其病必脅膈中痛)小柴胡湯主之。服柴胡湯已。渴者。屬陽明也。以法治之。常器之云。亦與小柴胡湯。待其便堅。方可用調胃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:血弱氣竭,腠理開,邪氣因此侵入,與正氣相交戰,聚集在脅肋之下,正邪互相爭鬥,就會出現反覆的寒熱、時而發作、時而停止,神疲倦怠,不思飲食。臟腑相互連通,疼痛就會向下降,邪在上痛在下,所以會嘔吐。(另一種說法是,臟腑相互連通,疾病一定會在脅膈中疼痛。)小柴胡湯主治。如果喝了小柴胡湯之後感到口渴,那是屬於陽明經的,要按照陽明經的治療方法來治。而且普遍的文章都提到,也要配合小柴胡湯,等到大便硬結的時候,才能使用調胃承氣湯。

又曰。得病六七日。脈遲浮弱。惡風寒。手足溫。醫二三下之。不能食而脅下滿痛。面目及身黃。頸項強。小便難者。與柴胡湯。後必下重。本渴而飲水嘔者。柴胡不中與也。食谷者噦。常氏云。可五苓散、小半夏橘皮湯。雍曰。出千金十八卷痰飲門。若證象陽旦小便難者。屬桂枝加附子湯。(見前卷)

白話文:

又說,得病六七天,脈搏遲緩浮弱,怕風寒,手腳溫暖,醫生給予二、三次瀉下,不能吃東西,脅部下方感到疼痛,面色及身體發黃,頸項強硬,小便艱難,給予柴胡湯。之後一定會大便失禁,本來口渴喝水但會嘔吐,柴胡湯並不適合。吃食物會嘔吐,常氏說可以給予五苓散、小半夏橘皮湯。雍說,出自《千金方》第十八卷痰飲門。如果證象是陽天時小便困難,應給予桂枝加附子湯。(見前一卷)

又曰。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又曰。傷寒陽脈澀。陰脈弦。法當腹中急痛。先與奔豚。不瘥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,感冒發燒四、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脖子和後頸僵硬,兩肋脹滿,手腳溫暖並且口渴的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又說,感冒時陽脈滯澀,陰脈呈弦象,按照規律應當會有腹部急痛的情況。首先可以使用治療奔豚的藥方,如果沒有痊癒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中風。有柴胡證。但見一證便是。不必悉具。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。若柴胡證不罷者。復與柴胡湯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雍曰。柴胡湯證。誤以他藥下之者也。

又曰。傷寒二三日。心中悸而煩者。小建中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還有人說,傷寒中風如果有柴胡證,只要出現其中一個症狀就可以確認,不必所有症狀都出現。凡是柴胡湯適合的病症,如果服用後出現腹瀉,如果柴胡證沒有消退,可以再服用柴胡湯,一定會出現蒸蒸發熱、發汗解表的現象。雍氏說,柴胡湯證,誤用其他藥物治療而導致腹瀉的。

還有人說,傷寒病發病二三天,心裡感到悸動煩躁,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反二三下之。後四五日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也。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雍曰。嘔止小安者。勿服大柴胡也。

白話文:

再說太陽病,症狀持續超過十天。曾多次服用瀉下了藥,之後四、五天左右,還出現柴胡證的症狀,應優先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病人不止嘔吐、心下急躁、鬱悶、微煩,是因為病症還未解除;此時應服用大柴胡湯將病症瀉下,就會痊癒了。張雍說:「如果嘔吐停止、病情略有好轉,就不要服用大柴胡湯了。」

又曰。傷寒十三日不解。胸脅滿而嘔。日晡所發潮熱。已而微利。此本柴胡證。下之而不得利。今反利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非其治也。潮熱者實也。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。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千金曰。柴胡加大黃芒硝桑螵蛸湯也。

白話文:

而且說:傷寒13天仍未好。胸脅滿痛而且嘔吐。下午傍晚發潮熱。過一陣子有點拉肚子。這原本是柴胡的證候。用下法治療卻不能拉肚子。現在反而拉肚子,就知道醫生用丸藥治療了。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法。發潮熱是實證。首先應該用小柴胡湯來解表,然後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。千金方說:柴胡加大黃、芒硝、桑螵蛸湯。

又曰。傷寒十三日不解。過經譫語者。以內有熱也。當以湯下之。若小便利者。大便當硬。而反下利。其脈調和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。脈當微厥。今反和者。此為內實也。調胃承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說法,傷寒十三天不解,過後又開始胡言亂語的,是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。應該用湯劑來治療。如果小便順暢,但大便卻又變硬,反而又出現腹瀉的症狀,脈搏卻很調和,就知道醫生用丸藥來治療,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是自己出現腹瀉的症狀,脈搏應該會很微弱,現在卻很調和,這是因為體內有實證。應該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不解。熱結膀胱。其人如狂。血自下。下者愈。其外不解者。尚未可攻。當先解其外。外解已。但少腹急結者。乃可攻之。宜桃核承氣湯。雍曰。外不解者。未可攻。先解其外。千金用桂枝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,太陽病如果沒有好轉,熱氣鬱結在膀胱,病人會像發狂一樣,大出血,拉肚子就可能會好。如果外感未解,還不能攻伐病邪,應當先解表。外感解除後,如果只有小腹部急結,纔可以攻伐病邪。應該服用桃核承氣湯。雍說,外感未解,還不能攻伐病邪,應當先解表,千金方用桂枝湯。

又曰。傷寒八九日。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。譫語。一身盡重。不可轉側者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又說。傷寒八九天,腹瀉,胸中滿漲煩躁驚恐,小便不利,說胡話,全身都感覺沉重,不能翻身。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腹滿。譫語。寸口脈浮而緊。此肝乘脾也。名曰縱。刺期門。傷寒發熱。嗇嗇惡寒。大渴欲飲水。其腹必滿。自汗出。小便利。其病欲解。此肝乘肺也。名曰橫。刺期門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說法。傷寒腹中滿脹,神志昏亂,胡言亂語,寸口脈象浮起而緊,這是肝乘犯脾的病症,被稱為「縱」。針刺期門穴。傷寒發熱,汗毛孔閉塞,怕冷,非常口渴想喝水,腹部一定很脹滿,自己出汗,小便通暢,病情將要好轉。這是肝乘犯肺的病症,被稱為「橫」。針刺期門穴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二日反躁。反熨其背而大汗出。火氣入胃。胃中水竭躁煩。必發譫語。十餘日。振慄自下利者。此為欲解也。(後不可火證中曰振而反汗出為欲解)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。欲小便不得。反嘔。欲失溲。足下惡風。大便硬。小便當數。而反不數及多。大便已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,太陽病(指感冒發燒初期),如果在第二天突然煩躁不安,反覆用熱水袋在背部熨燙,導致大量出汗,這時火熱之氣就會進入胃中,導致胃中津液枯竭,從而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,並且很有可能會胡言亂語。十幾天後,如果出現全身顫抖並伴隨腹瀉的症狀,這就表示病情即將好轉。(但要注意,如果在火證中出現顫抖並伴隨出汗,則不是好轉的跡象)因此,如果汗出只到腰部以下,且小便困難,甚至出現反胃,想要小便卻排不出來,腳底怕冷,大便乾燥,小便次數應該頻繁,但實際上卻減少或增多,大便後仍有便意。

頭卓然而痛。其人足心必熱。穀氣下流故也。常云。可與白虎加人參湯、五苓散、調胃承氣湯。雍曰。常氏之意。謂火氣入胃。胃中枯燥。故用白虎加人參湯解之。然須無表證。渴飲水者可服。有表證者不可服。以白虎解裡熱故也。小便不利者。固當用五苓散。然渴飲水者宜服。

白話文:

頭部突然感到疼痛,這種情況下,患者的腳心一定會發熱。這是因為谷氣向下流動所致。常氏說,可以給患者服用白虎加人參湯、五苓散、調胃承氣湯。雍氏評論道,常氏的意思是,火氣侵入胃部,導致胃中乾燥,因此要用白虎加人參湯來解除。但是必須沒有表證,而且患者感到口渴想喝水纔可以服用。如果有表證的話,就不能服用,因為白虎湯是用來解除裡熱的。如果小便不利,就應該服用五苓散。但是患者口渴想喝水才適合服用。

其大便硬者。用調胃承氣湯。亦小便不利則可服。小便利者反不可服。振慄反汗出者。若自下利。皆不宜服。若無上諸證而大便硬。或不通。譫語仍在者。然後可服。此一論證多。宜審之。若欲解諸證未生時勢。須先去火邪。宜救逆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大便乾燥,可以服用調胃承氣湯。小便不利也可以服用。小便通暢的人反而不能服用。發抖又出汗,如果腹瀉,都不適合服用。如果不是上述症狀但大便乾燥,或者不通暢,神智不清還在的話,纔可以服用。這段論證有很多,應該仔細斟酌。如果想在症狀還沒出現的時候就能解除,必須先去除火邪。應該服用救逆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中風。以火劫發汗。邪風被火熱。血氣流溢。失其常度。兩陽相熏灼。其身發黃。陽盛則欲衄。陰虛則小便難。陰陽俱虛竭。身體則枯燥。但頭汗出。劑頸而還。腹滿微喘。口乾咽爛。或不大便。久則譫語。甚者至噦。手足躁擾。捻衣摸床。小便利者。其人可治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太陽病,中風。用發汗法,熱病伴隨瘡癤。邪熱被火熱逼迫。血氣溢出,失去常態。兩陽相燻灼,全身發黃。陽盛,想要鼻血。陰虛,小便困難。陰陽俱虛竭,身體枯燥。只有頭部出汗,頸部以下出汗少。腹脹微喘,口乾咽痛。或者不大便。時間久了,胡言亂語。嚴重的甚至嘔吐。手腳不安,抓衣服,摸牀。小便通暢的人,病情可治。

常氏云。可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救逆湯、五苓散、大承氣湯。雍曰。救逆則可。陰陽俱虛。身體枯燥。大承氣不敢用。小便不利。與五苓散。發黃者。茵陳蒿湯。

白話文:

常氏說:可以用桂枝湯去除芍藥,加入龍骨、牡蠣,變成救逆湯;也可以用五苓散,大承氣湯。

雍氏說:救逆可以。陰陽都很虛,身體枯燥,大承氣湯不敢用。小便不利,就給予五苓散。發黃者,給茵陳蒿湯。

又曰。傷寒脈浮。醫以火迫劫之。亡陽。必驚狂。起臥不安者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傷寒脈浮,醫生用火逼迫劫制治療。這可能會耗傷陽氣,導致驚狂、起臥不安。此時應該使用桂枝去芍藥、加上蜀漆、龍骨、牡蠣的救逆湯,來治療。

又曰。形作傷寒。其脈不弦緊而弱。弱者必渴。被火者必譫語。弱者發熱脈浮。解之。當汗出愈。常氏云。可依前救逆湯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還有另一種情況。病人出現傷寒的症狀,但脈搏卻不弦緊,反而很弱。脈搏弱的人,一定會口渴。被火邪侵襲的人,一定會說胡話。脈搏弱的人,會發熱,脈搏浮。治療的方法是,讓病人發汗,病就會好。常氏說,可以參考前面的救逆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以火熏之。不得汗。其人必躁。到經不解。必圊血。名為火邪。常氏云。可依前救逆湯、黃芩芍藥湯。

又曰。脈浮熱甚。而反灸之。此為實。實以虛治。因火而動。必咽燥唾血。常氏云。可依前救逆湯。

白話文:

還說,太陽病,用火炙烤他,不得汗,這個人就會煩躁,到了經脈不通解,必定吐血,這叫做火邪。常氏說,可以依照上面說的救逆湯和黃芩芍藥湯。

又曰。微數之脈。慎不可灸。因火為邪。則為煩逆。追虛逐實。血散脈中。火氣雖微。內攻有力。焦骨傷筋。血難復也。常氏云。可依前救逆湯。欲其有汗。宜柴胡桂枝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微弱的脈搏,慎不可用灸法治療。因為火是邪氣,會引起煩躁和嘔吐。追逐虛弱的脈搏而攻伐實證,導致血脈散亂。雖然灸火的火力微弱,但內部攻伐的力量卻很強,會灼傷骨骼和筋脈,血液難以恢復正常。常氏說,可以用前述的救逆湯來治療,如果想要發汗,則可以使用柴胡桂枝湯。

又曰。脈浮。宜以汗解。用火灸之。邪無從出。因火而盛。病從腰以下必重而痹。名火逆也。欲自解者。必當先煩。乃有汗而解。何以知之。脈浮。故知汗出解也。雍曰。宜少與救逆湯。(活人書第十方)

白話文:

又說:如果脈相浮起,宜用汗來解熱。可以用艾灸來治療。邪氣無從排出,因火而盛。病從腰部以下必定嚴重而麻痺,這種情況稱為火逆。想要自行解除火逆,必定先感到煩躁,然後出汗而解。怎麼知道呢?因為脈相浮起,所以知道出汗可以解除。雍先生說:應該少喝一點救逆湯。(活人書第十方)

又曰。燒針令其汗。針處被寒。核起而赤者。必發奔豚。氣從少腹上衝心者。灸其核上各一壯。與桂枝加桂湯。更加桂二兩。

白話文:

另有說法是用燒紅的針讓患者出汗。針灸的部位被寒氣侵襲,出現了核狀的腫塊並發紅,這種情況很可能會導致奔豚病(一種嚴重的胸悶、腹脹疾病)。如果是氣從少腹向上衝到心臟,則灸患者腫塊上方的穴位各一次,同時服用桂枝加桂湯,並額外添加二兩桂皮。

又曰。火逆下之。因燒針煩躁者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又曰。太陽傷寒者。加溫針。必驚也。常氏曰。可依前救逆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如果因為火氣逆亂而使用了下法治療,之後因為使用燒針導致病人出現煩躁的症狀,應該使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來治療。

又說,對於太陽傷寒的病人,如果使用了溫針療法,會引起驚悸的反應。常氏說,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救逆湯來處理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當惡寒發熱。今自汗出。反不惡寒發熱。關上脈細數者。以醫吐之過也。一二日吐之者。腹中飢。口不能食。三四日吐之者。不喜糜粥。欲食冷食。朝食暮吐。以醫吐之所致也。此為小逆。常氏曰。可與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。亦可與半夏乾薑湯。(出金匱方)雍曰。活人書大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半夏生薑湯。皆可選用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應該出現惡寒發熱的症狀。現在自汗 出現,反而不惡寒發熱,關上脈絡細數者,這是因為醫生 催吐的緣故。一兩天催吐的,腹部飢餓,口中不能吃 東西。三四天催吐的,不喜歡稀粥。想吃冷食。早飯後 晚上吐,這是因為醫生催吐所引起的。這叫做小逆。常 氏說:可以服用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。也可以服用半夏 乾薑湯。(出《金匱方》)雍氏說:傳世的治療小逆的 醫書中大半夏湯、小半夏加茯苓湯、半夏生薑湯,都 可以選擇使用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吐之。但太陽病當惡寒。今反不惡寒。不欲近衣。此為吐之內煩也。常氏曰。可與竹葉石膏湯。

白話文:

另有記載說,太陽病。腹中有很多水。但是,水汽流注在筋肉之間,又造成寒熱往來。所謂吐法,就是將體內積水向外引,然後腹中虛空但寒冷的狀況就會停止。太陽病應當畏寒,現在卻相反畏熱,不喜歡穿衣服。這是吐法造成體內的煩熱。通常的做法是,可以讓病人服用竹葉石膏湯。

又曰。病人脈數。數為熱。當消穀引食。而反吐者。此以發汗。令陽氣微。膈氣虛。脈乃數也。數為客熱。不能消穀。以胃中虛冷。故吐也。常氏云。可與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。

白話文:

另說,病人的脈搏數度。數是因為病熱,應該讓消化好的穀物引出胃中的食物,卻反而嘔吐,這是因為發汗、令陽氣微弱、膈氣虛弱,所以脈搏才數。數是因為客熱,不能消化穀物,胃中虛冷,所以嘔吐。常氏說,可以服用小半夏湯、小溫中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。大便反溏。腹微滿。鬱郁微煩。先此時自極吐下者。與調胃承氣湯。若不爾者。不可與。但欲嘔。胸中痛。微溏者。此非柴胡證。以嘔。故知極吐下也。雍曰。與調胃承氣湯者。謂前證也。後證但欲嘔以下。非柴胡證。宜桔皮湯、大半夏加桔皮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,經過十多天,心下溫暖想嘔吐,胸中疼痛,大便反而稀溏,腹部稍微脹滿,鬱悶微煩。在這種情況下,如果患者之前曾劇烈嘔吐或腹瀉,則可服用調胃承氣湯。否則,不能服用。如果只是想嘔吐,胸中疼痛,大便微溏,這不是柴胡證,而是因為嘔吐,所以知道患者曾劇烈嘔吐過。雍氏說,服用調胃承氣湯是指前面的證候。後面的證候只是想嘔吐以下,不是柴胡證,應該服用桔皮湯或大半夏加桔皮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六七日。表證仍在。脈微而沉。反不結胸。其人發狂者。以熱在下焦。少腹當硬滿。小便自利者。下血乃愈。所以然者。以太陽隨經。瘀熱在裡故也。抵當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有這樣一種情況:太陽病已經發病六七天了,表證仍然存在,脈搏微弱而沉細,反而沒有胸悶、結胸等癥狀,這時如果病人突然發狂,那是因為熱邪在少腹下焦,少腹應該堅硬而脹滿,小便自利,下血後才會好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太陽經與少腹相表裡,瘀熱在裏造成的。這種情況應該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身黃。脈沉結。少腹硬。小便不利者。為無血也。小便自利。其人如狂者。血證諦也。抵當湯主之。常氏云。小便不利無血者。與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,太陽病患者,身黃,脈象沉細而結實,少腹部硬,小便不利,這是因為血虧所致。小便自動通暢,且患者像瘋狂一樣,這是血證的審證依據。應使用抵當湯來治療。常氏說,小便不利而無血證的,應使用五苓散。

又曰。傷寒有熱。少腹滿。應小便不利。今反利者。為有血也。當下之。不可余藥。宜抵當丸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還有說傷寒的人會發熱,小腹飽滿,應該出現小便不利的情況。但現在反而小便通暢,這是因為有血。應當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不要使用其他藥物。合適使用抵當丸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小便利者。以飲水多。必心下悸。小便少者。必苦裡急也。常氏曰。可茯苓桂枝甘草生薑湯、豬苓湯。雍曰。小便利。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小便少。應用豬苓湯。

仲景問曰。病有結胸。有臟結。其狀何如。答曰。按之痛。寸脈浮。關脈沉。名曰結胸也。

白話文:

古文:又說太陽病的病人裡,小便多的,是因飲水太多。這樣的病人必定會出現心下悸動。小便少的人,必定苦於裡急。

常氏說:可以服用茯苓、桂枝、甘草、生薑湯或者豬苓湯治療。

雍說:小便多的人,服用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湯。小便少的人,應服用豬苓湯。

又曰。何謂臟結。答曰。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口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滑者。難治。常氏曰。可刺關元穴。

白話文:

又問道:什麼是「臟結」?

答道:類似結胸的癥狀。飲食沒有什麼異常,但時常腹瀉,寸口的脈浮,關脈細小沉緊,這種情形叫做「臟結」。舌苔白滑的,難以治癒。常氏說:可以針刺關元穴。

又曰。臟結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(一云寒而不熱)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常氏云。可刺關元穴。雍曰。宜灸。

白話文:

又說,臟腑出現瘀結,不會出現陽氣不足的症狀,不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(一種說法是寒而不熱),這個人反而會安靜下來。舌苔潤滑的人,不能進行攻伐治療。常氏說,可以針刺關元穴。雍氏說,應該艾灸。

又曰。十棗湯而反下之。熱入。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而反下之。(一作汗之千金方同)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者。以下之太早故也。

又曰。結胸者。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宜大陷胸丸。

白話文:

又說到。吃了十棗湯而瀉肚子。熱氣進入。所以形成結胸。疾病發作在陰分,卻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(另一種說法是發汗治療,出自《千金方》相同)所以形成痞塊。形成結胸的原因,是因為太早使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

又曰。結胸證。其脈浮大者。不可不。下之則死。常氏云。可與增損理中丸並蜜丸服。如未效。用黃連七寸。巴豆七粒。二味搗如泥。封臍上。灼艾灸熱。漸效。

又曰。結胸證悉具。煩躁者亦死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說法,叫做結胸證。它的脈象浮大。這種情況下,絕對不能下藥。如果服用了下藥,就會死亡。常氏說,可以服用增損理中丸和蜜丸。如果沒有效果,可以使用黃連7寸、巴豆7粒,將這兩種藥搗成泥狀,敷在肚臍上,然後用艾灸灼燒,直到藥物漸漸產生效果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脈浮而動數。浮則為風。數則為熱。動則為痛。數則為虛。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。而反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。動數變遲。膈內拒痛。(一雲頭痛則眩千金方同)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躁煩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太陽病的脈象浮動而次數多,浮表示有風,數則表示有熱,動則表示疼痛,次數多則表示虛弱。患有頭痛、發熱以及微微出汗,而且反而惡寒的症狀,表明表症還未解除。醫生如果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就會使脈象由浮動而次數多改變為沉遲,膈肌裡面感到疼痛反抗。另一種說法是頭痛的話會感到眩暈(《千金方》裡面的說法相同),胃中空虛,外來的邪氣會推動膈肌,造成呼吸短促、煩躁,心中感到懊惱鬱悶。陽氣向內陷入,心下因此變得堅硬,就會形成結胸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

若不結胸。但頭汗出。余處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身必發黃也。常氏云。發黃者。與茵陳蒿湯。煎茵陳濃汁調五苓散亦可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沒有胸悶,只有頭部出汗,其餘部位不流汗,汗水從頸部還流,小便也不通暢,身體一定會出現發黃的症狀。常氏說,出現發黃症狀的,用茵陳湯,將茵陳煮成濃汁,調和五苓散服用也可以。

又曰。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還有一種情況,傷寒過了六七天,胸部鬱結,熱勢實盛,脈搏沉伏而緊迫,心窩疼痛,按壓胸部有石塊般堅硬感,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與大柴胡湯。但結胸。無大熱者。此為水結在胸脅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古文:又曰,傷寒十餘日,熱氣積聚在身體裡,反覆出現寒熱症狀,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。但如果只是胸部鬱結,沒有明顯高熱,那就可能是水氣積聚在胸脅。如果只是頭部微微出汗,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
傷寒十幾天了,熱氣積聚在身體裡面,反覆出現寒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。但是如果只是胸部鬱悶,沒有特別嚴重的發燒,那可能是水氣積聚在胸脅部位。如果只是頭部微微出汗,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重發汗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哺所小有潮熱。(一云日哺所發心胸大煩)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。大陷胸湯主之。

又曰。小結胸病。正在心下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小陷胸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有一種情況,太陽病重用汗法,並且又使用瀉法治療,結果沒有大便五六天,舌頭乾燥並且口渴,下午發熱。(另一種說法是下午時出現煩躁不安)從心臟以下到腹部發硬、脹滿並且疼痛,疼痛劇烈、無法靠近的。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。

又曰。太陽病二三日。不能臥。但欲起。心下必結。其脈微弱者。此本有寒分也。常云。可增損理中丸。反下之。若利止。必作結胸。常云。可大小陷胸湯主之。利未止者。四日復下之。此作協熱利也。常云。白頭翁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太陽病二、三天,不能躺下,只想起來,心下肯定有鬱結,他的脈搏微弱的話,這是本病原來就有寒邪分佈的原因。中醫常常說,應該添加、減少理中丸的藥量,反而會導致腹瀉。如果腹瀉停止了,一定會形成胸中鬱結。中醫常常說,可以用大小陷胸湯來治療。腹瀉沒有停止的,四天後再次讓他腹瀉。這叫協熱腹瀉。中醫常常說,應該用白頭翁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下之。其脈促。(一作縱)不結胸者。此為欲解也。脈浮者。必結胸。常云。可增損理中丸。脈緊者。必咽痛。常云。可桔梗甘草湯。脈弦者。必兩脅拘急。常云。小柴胡湯。脈細數者。頭痛未止。常云。可蔥須湯。脈沉緊者。必欲嘔。常云。可七物黃連湯。脈沉滑者。協熱利。常云。可白頭翁湯。脈浮滑者。必下血。常云。可與類要柏皮湯。

白話文:

  1. 又說,太陽病,大便後,脈搏促迫而且不結胸的人,這是要痊癒的徵兆。

  2. 脈浮的人,一定會結胸。通常說可以用增損理中丸來治療。

  3. 脈緊的人,一定會咽喉疼痛。通常說可以用桔梗甘草湯來治療。

  4. 脈弦的人,一定兩脅拘急。通常說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  5. 脈細而數的人,頭痛未止。通常說可以用蔥須湯來治療。

  6. 脈沉緊的人,一定會想嘔吐。通常說可以用七物黃連湯來治療。

  7. 脈沉滑的人,邪熱而瀉利。通常說可以用白頭翁湯來治療。

  8. 脈浮滑的人,一定會下血。通常說可以用類要柏皮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病在陽。應以汗解之。反以冷水噀之。若灌之。其熱被劫不得去。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飲水。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瘥者。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與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亦可服。

白話文:

另外也有人說,疾病在陽,應該用汗水來解。卻反而用冷水澆灌。如同澆灌水一樣,其熱被壓制無法散去,令病況變得更加煩躁。肉上長出像粟米狀的小疹子,想喝水但又沒有口渴的症狀,可以服用文蛤散。如果病況沒有好轉,再服用五苓散。寒氣實結在胸中,沒有熱的症狀,則服用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也可以服用。

又曰。太陽與少陽並病。頭項強痛。或眩冒。時如結胸。心下痞硬者。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肝俞。慎不可發汗。發汗則譫語。脈弦。五六日譫語不止。當刺期門。

白話文:

另一種情況是: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生,頭頸強直疼痛,或者眩暈、昏迷,有時像胸悶,心下痞悶堅硬的,應該針刺大椎穴的第一個間隙,肺俞穴和肝俞穴。要注意不能發汗,發汗則會譫妄胡言亂語。脈象為弦脈,五、六天後譫妄胡言亂語不止,應該針刺期門穴。

又曰。婦人中風。發熱惡寒。經水適來。得之七八日。熱除。而脈遲身涼。胸脅下滿如結胸狀。譫語者。此為熱入血室也。當刺期門。隨其實而瀉之。常氏云。隨其實而瀉。謂針家當行瀉法也。亦可用小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另有說法是,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月經恰好來潮,經過七到八天,熱退了,但是脈搏遲緩、身體冰涼,胸脅以下脹滿好像結胸的樣子,並且譫語,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所致。應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病情而放血治療。常氏說,根據實際病情而放血,是指針灸醫師應採用放血的治療方法。也可以使用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婦人中風七八日。續得寒熱。發作有時。經水適斷者。此為熱入血室。其血必結。故使如瘧狀。發作有時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再說還有這樣的,一個患有中風的婦女,七、八天後又得了寒熱的疾病,發作時有固定時間。她的經水剛剛斷絕,這是因為熱邪侵入了血室,血室中的血液一定會凝結,所以使她出現像瘧疾一樣的證狀。發作時間有一定的規律。應該給她吃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發熱。經水適來。晝日明瞭。暮則譫語。如見鬼狀。此為熱入血室。無犯胃氣。及上二焦。必自愈。雍曰。上焦中焦。營衛所出也。如不自愈者。服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傷寒六七日。發熱微惡寒。支節煩疼。微嘔。心下支結。外證未去者。柴胡桂枝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又有一種說法,婦女傷寒而發熱,正碰上經期來潮,白天頭腦還清醒,到了晚上就開始胡言亂語,如同看見鬼怪的樣子。這是因為熱邪侵犯了血室,但是沒有犯到胃氣和上、中二焦,所以一定會自然痊癒。雍氏曰,上焦、中焦是營衛之氣的出處,如果不能自然痊癒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而復下之。胸脅滿。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。心煩者。為未解也。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也有人說,傷寒發病五到六天,已經發過汗,又服用瀉藥,結果胸脅脹滿,略微結實,小便不順暢,口渴但不嘔吐,只有頭上出汗,反覆發冷發熱,心煩意亂,這說明病情尚未完全解除,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頭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口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細者。此為陽微結。必有表復有里也。脈沉亦在裡也。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。不得復有外證。悉入在裡。此為半在裡。半在外也。脈雖沉緊。不得為少陰病。所以然者。陰不得有汗。今頭汗出。

故知非少陰也。可與小柴胡湯。設不了了者。得屎而解。雍曰。實者。大柴胡。虛者。蜜煎導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說法,傷寒病到了五六天,頭部出汗,微微怕冷,手腳冰涼,心下滿悶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結,脈搏細微的。這是陽氣微弱,表證和裡證都有的症狀。脈搏沉伏也是在裡證的表現。頭部出汗是陽氣微弱的緣故。假設純粹是陰證,就會沒有外證,全部都是裡證。這是表裡兼有的症狀,雖然脈搏沉緊,不能認為是少陰病,原因是陰證不應該出汗,現在頭部卻出汗了。

又曰。傷寒五六日。嘔而發熱者。柴胡湯證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復與柴胡湯。此雖已下之。不為逆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。此為痞。柴胡不中與之。宜半夏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患了傷寒五六天,嘔吐並發熱的,是柴胡湯的證狀齊全,但服用了其他藥物導致腹瀉,柴胡湯的證狀仍然存在的話,就再服柴胡湯。這雖然已經腹瀉了,但不算違背。一定會蒸蒸搖動,然後發熱出汗而痊癒。如果心下滿而硬痛的,這是患了結胸病。用大陷胸湯為主藥。但只是滿而不痛的,這是患了痞病。柴胡湯不適宜服用,宜用半夏瀉心湯。

又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而反下之。成結胸。心下硬。下利不止。水漿不下。其人心煩。常氏曰。可半夏生薑二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另外一種說法是,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發病,反而使用瀉下之法來治療,就會形成結胸的症狀,胸悶心下硬,腹瀉不止,不能喝水吃飯,而且還伴有煩躁不安的情緒。常氏說,可以用半夏、生薑、甘草、大棗等藥物組成的「二瀉心湯」進行治療。

又曰。脈浮而緊。而復下之。緊反入里。則作痞。按之自濡。但氣痞耳。常氏曰。可小陷胸湯、生薑瀉心湯。雍曰。宜半夏瀉心湯、枳實理中丸。

白話文:

古書還說,脈浮而緊,而後又下沉,緊脈反入裏,就會生成痞證。用手按壓,按壓後會感覺濕潤,這種情況多為氣痞。常氏說,可服用小陷胸湯、生薑瀉心湯。雍氏說,應服用半夏瀉心湯、枳實理中丸。

又曰。太陽中風。下利嘔逆。表解者。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。發作有時。頭痛。心下痞硬。滿引脅下痛。乾嘔短氣。汗出不惡寒者。此表解里未和也。十棗湯主之。雍曰。十棗湯太峻。後人未易用。當以檳榔湯代之。

白話文:

太陽中風。上吐下瀉,出現表證好轉的症狀,就可以攻治了。如果患者自汗淋漓,發作時間不定,頭痛,心下痞滿硬,腹痛滿痛到脅下,乾嘔,氣短,出汗不畏寒等,這是表證好轉,但裡證還沒有和解,可以用十棗湯治療。雍認為十棗湯太過峻烈,後人不易掌握用法,應當以檳榔湯來代替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醫發汗。遂發熱惡寒。因復下之。心下痞。表裡俱虛。陰陽氣並竭。無陽則陰獨。復加燒針。因胸煩。面色青黃。膚瞤者。難治。今色微黃。手足溫者。易愈。常氏曰。可生薑瀉心湯、小柴胡湯、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救逆湯。雍曰。此難治之證。一言不可盡。

白話文:

又說到,太陽病的人經醫師發汗治療後,汗雖發出來了,卻出現了怕冷的症狀。醫生又給他服用使大便變稀的藥,結果導致他的心口以下積聚了一些脹悶之氣,造成外表和內在都虛弱的現象。由於陰陽之氣同時衰竭,陽氣不足,則陰氣獨盛。再給他用針扎法治療。因此,病人胸口煩悶,面色發青發黃,皮膚幹枯粗糙的。很難治癒。現在病人的面色略微發黃,手腳溫和的,比較容易治癒。常氏說,可用生薑瀉心湯、小柴胡湯、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救逆湯。雍氏說,這是難以治癒的症狀,一言難盡。

臨時更詳輕重。痞甚則先瀉心。發熱惡寒甚。則先柴胡。火逆甚。則先救逆。從所重治之。

又曰。心下痞。按之濡。其脈關上浮者。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。

又曰。心下痞。而復惡寒汗出者。附子瀉心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病情变化时要仔细判断轻重缓急,如果胸闷痞满严重,就应该先泻心火;如果发热恶寒明显,就应该先用柴胡;如果火逆上炎严重,就应该先救逆。总之,要根据病情最重的方面进行治疗。

另外,如果胸闷痞满,按压腹部感觉柔软,脉象沉细浮于关上,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。

如果胸闷痞满,同时伴有恶寒汗出,可以用附子泻心汤治疗。

又曰。本以下之。故心下痞。與瀉心湯。痞不解。其人渴而口燥煩。小便不利者。五苓散主之。一方云。忍之一日乃愈。

又曰。傷寒汗出。解之後。胃中不和。心下痞硬。乾噫食臭。脅下有水氣。腹中雷鳴下利者。生薑瀉心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說。人的心和腎是相通的。所以心下痞滿,用瀉心湯也不能解除痞滿。患者感到口渴,煩躁不安,小便不通暢的。可用五苓散治療。也有人說。忍耐一天就可以痊癒了。

又曰。傷寒中風。醫反下之。其人下利日數十行。穀不化。腹中雷鳴。心下痞硬而滿。乾嘔。心煩不得安。醫見心下痞。謂病不盡。復下之。其痞益甚。此非結熱。但以胃中虛。客氣上逆。故使硬也。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,傷寒中風,醫生反而用下法治療。患者一天拉肚子數十次,食物沒有消化,肚子裡雷鳴般咕嚕作響,胸口悶硬而且感覺很飽,乾嘔,心煩意亂,不得安寧。醫生見到胸口悶硬,認為病沒有完全治好,又用下法治療,結果症狀反而更嚴重。這不是熱結引起的,而只是因為胃中虛弱,客氣上逆,所以導致胸口硬悶。用甘草瀉心湯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服湯藥。下利不止。心下痞硬。服瀉心湯已。復以他藥下之。利不止。醫以理中與之。利益甚。理中者。理中焦。此利在下焦。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。複利不止者。當利者小便。常氏云。可五苓散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得了傷寒之後,服用湯藥。腹瀉不止,心中感到痞硬。服用了瀉心湯之後,腹瀉得到緩解,但又用了其他瀉下的藥物,腹瀉又不止。醫生給他服用理中湯,腹瀉的症狀大為好轉。理中湯是調理中焦的藥物,而這種腹瀉是屬於下焦的,所以要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。如果腹瀉仍然不止,就應該利小便。常氏說,可用五苓散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吐下後。發汗。虛煩。脈甚微。八九日。心下痞硬。脅下痛。氣上衝咽喉。眩冒。經脈動惕者。久而成痿。常氏云。可茯苓甘草白朮生薑湯。成痿者。振痿湯。雍曰。當作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説:傷寒病癒後又吐又瀉,之後發汗,虛煩,脈搏微弱。八九天後,心下痞滿硬痛,脅下疼痛,氣往上衝到咽喉,頭暈目眩,經脈跳動不安的,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痿症。常氏説:可以用茯苓、甘草、白朮、生薑湯治療。若是真的得了痿症的話,就用振痿湯。雍氏説:應該用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發汗。若吐。若下。解後。心下痞硬。噫氣不除者。旋覆代赭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,傷寒發汗後。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的現象,或者是在解便後,心下有痞塊、硬結,並且有呃逆、吐氣的症狀,且久治不癒者。可以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下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若汗出而喘。無大熱者。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,用完桂枝湯後,不可再服用。如果出汗而喘,沒有明顯發熱的症狀,可以服用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湯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外證未除。而數下之。遂協熱而利。利下不止。心下痞硬。表裡不解者。桂枝人參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有一種情況,太陽病的外部症狀還沒有消除,卻連續多次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結果出現熱盛而泄瀉的狀況,泄瀉不止,心下痞硬,表裡都沒有得到緩解,這種情況可以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大下後。復發汗。心下痞。惡寒者。表未解也。不可攻痞。當先解表。表解。乃可攻痞。解表。宜桂枝湯。攻痞。宜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又曰。傷寒發熱。汗出不解。心下痞硬。嘔吐而下利者。大柴胡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如果是傷寒病人在大量攻下之後,又再次發汗,而且心下痞塞,怕冷的話,表示外感還沒解除,不能攻治痞塞,應該先解表。表證解除之後,再攻治痞塞。解表可以用桂枝湯;攻治痞塞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又曰。病如桂枝證。頭不痛。項不強。寸脈微浮。胸中痞硬。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。此為胸有寒也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。

又曰。病人脅下素有痞。連在臍旁。痛引少腹入陰筋者。此名臟結。死。常氏云。可刺大赫。在腹部第二行。

白話文:

又說,如果病症像是桂枝證,但是頭痛、頸項不僵硬,寸脈微弱而浮,胸口痞硬,氣往上衝到咽喉而不能休息,這叫做胸口有寒氣,應該讓病人嘔吐,可以用瓜蒂散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病。若吐若下後。七八日不解。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時時惡風。大渴。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
又曰。傷寒無大熱。口燥渴。心煩。背微惡寒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,傷寒病,如果在嘔吐、腹瀉之後,七八天沒有好轉,癥狀是熱結在體內,表裡都熱,經常怕吹風,很口渴,舌頭乾燥,煩躁不安,想喝好幾升水,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

又曰。傷寒脈浮。發熱無汗。其表不解者。不可與白虎湯。渴欲飲水。無表證者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
又曰。太陽少陽並病。心下硬。頸項強而眩者。當刺大椎肺俞肝俞。慎勿下之。

白話文:

此外,傷寒脈象浮起,發燒無汗,表邪沒有疏解的人,不能服用白虎湯。口渴想喝水,沒有表證的人,服用白虎加人參湯為主。

又曰。太陽與少陽合病。自下利者。與黃芩湯。若嘔者。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。

又曰。傷寒。胸中有熱。胃中有邪氣。腹中痛。欲嘔吐者。黃連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另一個說法是,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併發,從下部開始瀉利,用黃芩湯治療。如果出現嘔吐,用黃芩加上半夏和生薑煮成的湯劑治療。

又曰。風濕相搏。骨節煩疼。掣痛不得屈伸。近之則痛劇。汗出短氣。小便不利。惡風不欲去衣。或身微腫者。甘草附子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還有人說。風濕相搏擊。骨節煩疼。掣痛不得屈伸。靠近它就疼痛劇烈。汗出短氣。小便不利。怕風不想脫衣。或身體微腫者。甘草附子湯主治。

又曰。傷寒脈浮滑。此表有熱。里有寒。白虎湯主之。雍曰。此一證傳寫之誤。校正者謂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此即仲景吐下後。欲飲水數升。白虎加人參湯之證。又非此也。仲景別條云。傷寒脈浮。發熱無汗。其表不解。不可與白虎。表不解者。尚不可服。況里有寒者乎。

白話文:

另外有人說,傷寒時脈搏浮滑,這是表症有熱、裡症有寒的徵兆,應服用白虎湯治療。劉雍說,這個論述是傳寫中的錯誤。校正者認為,熱氣積聚在體內,表裡俱有熱。這是仲景在吐下後,想要喝幾升水時開出的白虎加人參湯的證候。但這也不是正確的。仲景在另一條條文中說,傷寒時脈搏浮,發熱、沒有汗,表症尚未解除,不可服用白虎湯。既然表症未解,更何況體內有寒氣呢。

詳此證。當作傷寒脈浮滑。此表裡有熱。白虎湯主之。是亦仲景之言。故仲景厥陰論中。脈滑而厥。亦為里有熱。亦用白虎也。

又曰。傷寒脈結代。心動悸。炙甘草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仔細研究這個病例。症狀與傷寒脈浮滑相同。這是表裡都有熱。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。這也是仲景的說法。所以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的厥陰篇中說,脈滑而厥,也是裡有熱的病症。也用白虎湯。

又曰。脈。按之來緩。時一止。復來者。名曰結。又脈來動而中止。更來小數。中有遠者反動。名曰結。陰也。脈來動而中止。不能自還。因而復動。名曰代。陰也。得此脈者。必難治。雍曰。宜炙甘草湯。難治者。謂代陰脈也。金匱要略云。脈結心悸。炙甘草湯是也。仲景曰。

白話文:

另外說到脈象,按壓脈搏,來脈緩慢,時而停止,又繼續來脈的,叫做「結脈」。還有脈來跳動而中止,又來脈小而數,其中遠遠地又跳動一下的,叫做「結脈」,都是陰脈的表現。脈來跳動而中止,不能自己恢復,於是又跳動的,叫做「代脈」,也是陰脈的表現。得到這種脈象的,一定難以治療。雍說明:應該炙甘草湯。難以治療的是指代陰脈。金匱要略上說:脈結心悸,炙甘草湯是適用的。仲景說:

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桂枝附子湯主之。若其人大便硬。小便自利者。去桂枝。加白朮湯主之。雍曰。桂枝附子湯。非桂枝加附子湯也。朱氏名曰桂附湯者是也。所主不同。而世多誤用。故朱氏少辨其名。今桂枝加附子湯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已經有八九天了,風濕之邪相互搏擊,全身疼痛煩躁,病人不能自己轉身側臥。不嘔吐,不口渴。脈象浮而虛,同時澀滯的,應該用桂枝附子湯治療。如果這個病人大便乾燥,小便卻很通暢,那麼就要去掉處方中的桂枝,加白朮,用白朮湯來治療。雍認為:桂枝附子湯並非是桂枝加附子湯,朱氏所寫的名稱桂附湯纔是桂枝加附子湯。這兩種藥方的主治不同,但世人多誤用。因此,朱氏才特地辨析了它們的名稱。現在的桂枝加附子湯。

系桂枝第六方。桂枝附子湯。系桂枝第十七方。去桂加白朮者。謂自桂枝附子湯中去桂枝加白朮。非謂桂枝加附子湯中加減也。宜詳之。

又曰。病欲吐者不可下。常氏云。可小半夏加橘皮湯。

白話文:

這是桂枝湯的第六種方劑。桂枝附子湯。這是桂枝湯的第十七種方劑。去掉桂枝,加上白朮。指從桂枝附子湯中去掉桂枝,加上白朮。並不是指在桂枝加附子湯中增減。應該詳細地加以辨別。

又曰。太陽病。有外證未解。不可下。下之為逆。常氏云。可桂枝麻黃各半湯。雍曰。依可汗證中。用桂枝二麻黃一湯。

白話文:

又說:太陽病,有外證沒有消除,不可下。下之就成了相反的做法。常氏說: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劉雍說:根據可汗的病情,採用桂枝二,麻黃一的比例煎湯。

又曰。病發於陽。而反下之。熱入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。而反下之。(官本及脈經汗之皆作下之)因作痞。脈浮而緊。而復下之。緊反入里。則作痞。常氏云。可小陷胸湯、瀉心湯。雍曰。宜用半夏瀉心湯。

白話文:

中醫又說,疾病的病因發生在人體的陽部,反而用瀉法來治療,就會出現熱入人裡結成胸中痞結的病變。疾病的病因發生在人體的陰部,反而用瀉法來治療,就會出現痞滿的病變。病人的脈象浮緊,反而用泄法來治療,緊脈就會反復入裡,就會出現痞滿的病症。常氏說可以選用小陷胸湯、瀉心湯來治療。雍氏說應該選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