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二 (1)
卷二 (1)
1. 卷二
2. 仲景辨脈法三十八條
雍曰:辨脈者,辨傷寒之脈也;平脈者,平眾脈也。今辨脈法中,雖有意相槎椏者,世以仲景之法,只此二篇,垂百世之師範。雖王叔和撰次,一字不敢妄易,仍舊次第錄之。其問答,皆仲景本文也。
仲景問曰:脈有陰陽,何謂也?答曰:凡脈大、浮、數、動、滑,此名陽也;脈沉、澀、弱、伏(一作弦)、微,此名陰也。凡陰病見陽脈者生;陽病見陰脈者死。雍曰:此謂陰脈陽脈,非謂脈之陰陽也。
又問曰:脈有陽結陰結者,何以別之?答曰:其脈浮而數,能食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也;期十七日當劇。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者,名曰陰結也;期十四日當劇。
又問曰: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?答曰:陰脈不足,陽往從之;陽脈不足,陰往乘之。曰:何謂陽不足?答曰:假令寸口脈微,名曰陽不足;陰氣上入陽中,則灑淅惡寒也。曰:何謂陰不足?答曰:尺脈弱,名曰陰不足;陽氣下陷入陰中,則發熱也。陽脈浮,陰脈弱(浮一作微)者,則血虛;血虛則筋急也。其脈沉者,營氣微也。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,衛氣衰也。營氣微者,加燒針,則血流不行,更發熱而躁煩也。
又曰:脈藹藹如車蓋者,名曰陽結也。(一云秋脈)
又曰:脈累累如循長竿者,名曰陰結也。(一云夏脈)
又曰:脈瞥瞥如羹上肥者,陽氣微也。
又曰:脈縈縈如蜘蛛絲者,陽氣衰也。(一云陰氣)
又曰: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,亡其血也。
又曰:脈來緩,時一止復來者,名曰結;脈來散,時一止復來者,名曰促(一作縱)。脈陽盛則促;陰盛則結。此皆病脈。
又曰:陰陽相搏,名曰動。陽動則汗出;陰動則發熱。形冷惡寒者,此三焦傷也。若數脈見於關上,上下無頭尾,如豆大,厥厥動搖者,名曰動也。
又曰:陽脈浮大而濡,陰脈浮大而濡,陰脈與陽脈同等者,名曰緩也。
又曰:脈浮而緊者,名曰弦也。弦者,狀如弓弦,按之不移也。脈緊者,如轉索無常也。
又曰:脈弦而大;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;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;寒虛相搏,此名為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;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又問曰:病有戰而汗出,因得解者,何也?答曰:脈浮而緊,按之反芤,此為本虛,是以發戰;以脈浮,故當汗出而解也。若脈浮而數,按之不芤,此人本不虛;若欲自解,但汗出耳,不發戰也。
又問曰:病有不戰而汗出解者,何也?答曰:脈大而浮數,故知不戰汗出而解也。雍曰:即前問不芤之證。
又問曰: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,何也?答曰:其脈自微;此以曾經發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血,以內無津液;此陰陽自和,必自愈,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。
又問曰:傷寒三日,脈浮數而微,病人身涼和者,何也?答曰:此為欲解也;解以夜半。脈浮而解者,濈然汗出也;脈數而解者,必能食也;脈微而解者,必大汗出也。
白話文:
仲景辨脈法三十八條
辨脈,是辨別傷寒病的脈象;平脈,是診察各種脈象。現今辨脈的方法中,雖然有些相互矛盾的地方,但世人還是以仲景的這兩篇方法作為百世師法。雖然是王叔和整理編排的,但不敢更改一個字,仍然按照原來的順序記載。其問答內容,都是仲景原文。
仲景問:脈有陰陽,這是什麼意思?
答:凡是脈象大、浮、數、動、滑的,稱為陽脈;脈象沉、澀、弱、伏、微的,稱為陰脈。凡是陰病出現陽脈的,能活;陽病出現陰脈的,會死。
注:這是指陰脈和陽脈的區別,並不是指脈象本身的陰陽屬性。
又問:脈有陽結和陰結,怎麼區分?
答:脈象浮而數,能吃但不大便的,這是實證,稱為陽結,大概十七天病情會加重。脈象沉而遲,不能吃,身體沉重,大便反而乾燥的,稱為陰結,大概十四天病情會加重。
又問:病人有灑淅惡寒又發熱的,是什麼原因?
答:陰脈不足,陽氣去幫助它;陽脈不足,陰氣來侵犯它。
問:什麼是陽氣不足?
答:比如寸口脈微弱,就叫做陽氣不足。陰氣上升進入陽氣之中,就會出現灑淅惡寒。
問:什麼是陰氣不足?
答:尺脈弱,就叫做陰氣不足。陽氣下降進入陰氣之中,就會發熱。陽脈浮,陰脈弱的,就是血虛,血虛則筋急。脈象沉的,是營氣虛弱。脈象浮而汗出如珠的,是衛氣衰弱。營氣虛弱的人,如果加用燒針療法,則血液運行不暢,反而會加重發熱和煩躁。
又說:脈象藹藹如車蓋的,叫做陽結。(也有人說是秋天的脈象)
又說:脈象累累如循長竿的,叫做陰結。(也有人說是夏天的脈象)
又說:脈象瞥瞥如羹上浮油的,是陽氣虛弱。
又說:脈象縈縈如蜘蛛絲的,是陽氣衰弱。(也有人說是陰氣衰弱)
又說:脈象綿綿如瀉漆斷絕的,是失血。
又說:脈來緩慢,時而停頓後又來的,叫做結;脈來散亂,時而停頓後又來的,叫做促(或作縱)。脈象陽盛則促,陰盛則結,這些都是病態脈象。
又說:陰陽互相搏擊,叫做動。陽動則汗出,陰動則發熱。身體冰冷惡寒的,是三焦受損。如果數脈出現在關上,上下沒有頭尾,像豆子一樣,微微顫動的,也叫做動。
又說:陽脈浮大而濡弱,陰脈浮大而濡弱,陰脈與陽脈相等的,叫做緩。
又說:脈象浮而緊的,叫做弦。弦脈,狀如弓弦,按壓它也不移動。脈象緊的,像絞索一樣不穩定。
又說: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。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。寒虛相搏,就稱為革脈。婦女則會出現半產漏下,男子則會出現失血、遺精。
又問:病人有戰慄並汗出的,因而痊癒的,是什麼原因?
答:脈象浮而緊,按壓反而芤的,這是本虛,所以會發戰;因為脈象浮,所以會汗出而痊癒。如果脈象浮而數,按壓不芤,這是人體本不虛弱,如果要痊癒,只要出汗就可以了,不會發戰。
又問:病人有不戰慄而汗出痊癒的,是什麼原因?
答:脈象大而浮數,所以知道不戰慄而汗出就會痊癒。
注:這就是前面提到的按壓不芤的情況。
又問:病人有不戰慄不汗出而痊癒的,是什麼原因?
答:脈象自身微弱,這是因為曾經發汗、吐瀉、下利或失血,導致體內津液不足,陰陽自然調和,就會自愈,所以不戰慄不汗出而痊癒。
又問:傷寒三日,脈象浮數而微,病人身體涼和的,是什麼原因?
答:這是將要痊癒的表現。痊癒在半夜,脈浮而痊癒的,會突然大量出汗;脈數而痊癒的,一定能吃東西;脈微而痊癒的,一定會大量出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