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九 (1)

1. 卷十九

2. 婦人傷寒十八條

問曰。婦人傷寒何如。活人書曰。男子調其氣。婦人調其血。血室不蓄。則二氣和諧。血氣凝結。則水火相刑。傷寒氣口緊盛則宜下。人迎緊盛則宜汗。婦人左關脈浮緊。不可下。當發其汗。以救血室。營衛得和。津液自通。浹然汗出而解。

問曰。熱入血室何如。活人書曰。仲景云。婦人傷寒。經水適斷。晝日明瞭。暮則譫語。如見鬼狀。此為熱入血室。無犯胃氣及上二焦。無犯胃氣者。言不可下也。小柴胡湯主之。若行湯遲。則熱入胃。令津液枯燥中焦。上焦不榮。成血結胸狀。須當針期門。

問曰。譫語即下症。而前症不可下。何也。活人書曰。傷寒胃實譫語。則宜下。婦人熱入血室譫語。不可下也。

問曰。犯胃氣者何如。活人書曰。五行相剋以生。相扶以出。平居之日。水常養木。水木相生。則榮養血室。血室不蓄。則脾無蘊積。脾無蘊積。則剛燥不生。若犯胃氣。則晝夜譫語。喜忘。小腹滿。小便利者。屬抵當湯。

問曰。婦人先調血。男子先調氣。何如。活人書曰。此大略之言耳。要之脈緊無汗為傷寒。脈緩有汗為傷風。熱病脈洪大。中暑脈細弱。其症一也。假如中暍者用白虎。胃實用承氣。豈必調血而後行湯哉。仲景傷寒所以不分婦人。良亦由此。學者皆可隨病。於男子藥症中以意選用也。

活人書曰。婦人傷寒。發熱惡寒。四肢拘急。口燥舌乾。經脈凝滯。不得往來。宜桂枝紅花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口燥咽乾。腹滿。不思飲食。宜黃芩芍藥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喘息煩躁。或戰而作寒。陰陽俱虛。不可下。宜柴胡當歸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經脈方來初斷。寒熱如瘧。狂言見鬼。宜乾薑柴胡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血結胸膈。揉而痛不可近。海蛤散。

朱氏又言。婦人血結胸證。法當刺期門。仲景無藥。此方疑非仲景意。又云。婦人傷寒發熱。經水適來。晝日明瞭。暮則譫語。如見鬼狀者。此為熱入血室。無犯胃氣及上二焦。宜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七八日。續得寒熱。發作有時。經水適斷。此為熱入血室。其血必結。故使如瘧狀。宜小柴胡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發熱惡寒。經水適來。得之七八日。熱除脈遲。身涼和。胸脅下滿。如結胸狀。譫語者。此為熱入血室也。當刺期門。隨其實而取之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六七日。胃中有燥糞。大便難。煩躁譫語。目赤。毒氣閉塞不得通。宜三黃瀉心湯。(原本是瀉心三黃湯)

又曰。婦人傷寒。瘥後。猶有餘熱不去。謂之遺熱。宜乾地黃湯。

又曰。婦人傷寒未平復。因交合裡急。腰胯連腹內痛。名陰陽易。宜燒裩散。

又曰。婦人病未平復。因有所動。致熱氣上衝胸。手足拘急搐搦。如中風狀。宜青竹茹湯。

白話文:

婦人傷寒十八條

問:婦女傷寒如何治療?

答:男子治氣,女子治血。血室充盈,則氣血調和;血氣凝滯,則陰陽失衡。傷寒若表症(氣口)緊實,宜瀉下;若頸部(人迎)脈緊實,宜發汗。若婦女左關脈浮緊,不可瀉下,應發汗以救治血室,使營衛調和,津液自然暢通,汗出而病癒。

問:熱入血室如何治療?

答:仲景說,婦女傷寒,月經剛停,白天清醒,晚上卻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像看見鬼一樣,這是熱入血室。若未傷及胃氣和上焦,不可瀉下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若服藥緩慢,熱入胃,則津液枯竭,中焦、上焦受損,形成血結胸的症狀,需針刺期門穴。

問:為什麼神志不清(譫語)有時該瀉下,有時卻不該瀉下?

答:傷寒若胃實而神志不清,則宜瀉下;婦女若熱入血室而神志不清,則不可瀉下。

問:傷及胃氣如何治療?

答:五行相生相剋,平時水滋養木,水木相生,則滋養血室。血室充盈,則脾不受損。脾不受損,則燥熱之氣不會產生。若傷及胃氣,則晝夜神志不清,健忘,小腹脹滿,小便不利,需用抵當湯。

問:為什麼婦女先調血,男子先調氣?

答:這只是大概的說法。總之,脈緊無汗是傷寒,脈緩有汗是傷風;熱病脈洪大,中暑脈細弱,症狀各異。例如中暑用白虎湯,胃實用承氣湯,並非一定要先調血再用其他藥物。仲景傷寒論不區分男女,就是這個道理。學習者可根據病情,從男子用的藥方中選擇適合的藥物。

答:婦女傷寒,發熱惡寒,四肢拘緊,口乾舌燥,經脈凝滯,宜用桂枝紅花湯。

答:婦女傷寒,口乾咽燥,腹脹,不想吃東西,宜用黃芩芍藥湯。

答:婦女傷寒,呼吸困難,煩躁不安,或顫抖畏寒,陰陽俱虛,不可瀉下,宜用柴胡當歸湯。

答:婦女傷寒,經脈剛停,寒熱像瘧疾一樣發作,胡言亂語,像看見鬼一樣,宜用乾薑柴胡湯。

答:婦女傷寒,血結胸膈,按壓疼痛,不能靠近,用海蛤散。

朱氏又說,婦女血結胸證,應針刺期門穴,仲景無此藥方,此方可能非仲景之意。又說,婦女傷寒發熱,月經剛來,白天清醒,晚上卻神志不清,像看見鬼一樣,這是熱入血室,未傷及胃氣和上焦,宜用小柴胡湯。

答:婦女傷寒七八天,接著寒熱交替發作,月經剛停,這是熱入血室,血必凝滯,所以像瘧疾一樣,宜用小柴胡湯。

答:婦女傷寒,發熱惡寒,月經剛來,得病七八天,熱退脈遲,身體涼爽,胸脅下脹滿,像血結胸一樣,神志不清,這是熱入血室,應針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穴位。

答:婦女傷寒六七天,胃中有乾硬糞便,大便困難,煩躁不安,神志不清,眼睛紅腫,毒氣阻塞不通,宜用三黃瀉心湯。

答:婦女傷寒痊癒後,仍有餘熱未退,稱為遺熱,宜用生地黃湯。

答:婦女傷寒未癒,因房事而裡急,腰胯及腹部疼痛,稱為陰陽易,宜用燒裩散。

答:婦女傷寒未癒,因活動而熱氣上衝胸部,手腳拘緊抽搐,像中風一樣,宜用青竹茹湯。

答:婦女傷寒未癒,因活動而小腹急痛,腰胯疼痛,四肢無力,舉動困難,發熱,宜用當歸白朮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