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雍

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3)

1. 溫病六條

又曰。春應暖而涼氣折之。則責邪在肝。升麻解肌湯主之。夏應暑而寒氣折之。則責邪在心。射干湯、半夏桂枝甘草湯選用之。秋應涼而反大熱抑之。則責邪在肺。溫熱相搏。民多病瘧。宜白虎加蒼朮湯。煎茵陳湯調五苓散。冬應寒而反大溫抑之。則伏寒變為溫。宜葳蕤湯。土無正名。因火而名。當隨其經而取之。此又治四時溫氣之法。溫疫皆同治也。

白話文:

又說,春天應該溫暖卻被涼氣侵襲,這就責怪邪氣在肝臟,用升麻解肌湯來治療。夏天應該炎熱卻被寒氣侵襲,這就責怪邪氣在心臟,可以選用射干湯、半夏桂枝甘草湯來治療。秋天應該涼爽反而被大熱抑制,這就責怪邪氣在肺臟,溫熱相互搏擊,人民大多生瘧疾,應該用白虎加蒼朮湯,或是用煎好的茵陳湯調和五苓散來治療。冬天應該寒冷反而被大溫抑制,這樣潛伏的寒氣就會轉變成溫熱病,應該用葳蕤湯來治療。土沒有固定的名稱,是因應火的特性而命名,應當根據它所影響的經脈來選擇治療方法。這又是治療四時溫病的法則,溫疫也都可以這樣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