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仲景傷寒補亡論》~ 卷十七 (2)
卷十七 (2)
1. 痓痙二十六條
又曰。脈來。按之築築而弦。直上下行。巢氏曰。策策而弦。直上下行者。風痓脈也。伏堅直上下。痓而加痙之脈也。築築而弦。策策而弦。皆病脈。築策亦疑一字誤。
問曰。治痓如何。叔和曰。太陽病。無汗。而小便反少。氣上衝胸。口噤不得語。欲作剛痓。葛根湯主之。雍曰。叔和既論治剛痓。次當言柔痓。今乃不言。及再論剛痓為病。胸滿口噤。臥不著席。腳攣急。其人必齘齒。可與大承氣湯。雍以仲景傷寒本論。無此一症。故疑此亦非叔和之言。
誤從之殺人。大承氣湯的非治剛痓之藥。縱是諸痓。皆不可用。蓋痓太陽中風。再感寒濕之疾。太陽屬表。中風在表。及寒濕之疾。皆不可下。其脈沉細伏弦。亦不可下。今又言胸滿。非寒則虛痞。口噤。臥不著席。又太陽中風之症。腳攣急者。腳蜷也。胞中有寒也。皆不當行承氣湯。
用之必死。龐朱二氏不明改之去之者。意其是叔和之言。不敢削也。朱氏之言。加審之二字。蓋亦有疑矣。嘗見庸愚下此以殺人。知而不言。不為無罪。然則柔痓用何藥以治之。曰。龐氏治剛柔痓。加減葛根麻黃湯。痓無汗者。加麻黃。痓自汗者。去麻黃加葛根。朱氏治柔痓。
以桂枝加葛根湯。皆其藥治切當者也。王叔和曰。太陽病。其症備。身體強𠘧𠘧。然脈反沉遲。此為痓。栝蔞桂枝湯主之。龐氏曰。栝蔞不主項強𠘧𠘧。其意以治肺熱。令不移於腎也。桂枝湯內加栝蔞四兩。雍曰。審如龐言。則移熱之痓。乃柔痓也。獨未知瘡家風家二痓亦同治乎。
更當審其症而用之。常見太陽傷寒。出汗多致痓。服此亦愈。
千金曰。其重者。患耳中策策痛。此風入腎經中也。不治。流入腎。喜卒然體痙直。如此。皆服小續命湯兩三劑。雍曰。亦須無汗。乃可服。
又曰。針耳前動脈及風府神良。雍曰。二穴亦難取。動脈在客主人之下。誤刺陷脈。則為內漏為聾。風府在腦戶喑門之間。誤刺亦死。一喑門風府。又禁不可刺。能者互審之。
又曰。剛柔痓。宜加減葛根麻黃湯。痓自汗者。去麻黃。更加葛根。雍曰。此湯諸家未見。惟龐氏載之。
又曰。痓病不宜大發汗及針灸。宜小汗之。叔和曰。痓病有灸瘡。難療。雍曰。大抵瘡家忌灸。惟孫真人云。若耳痛腫生汁作癰癤者。乃無害也。惟風宜防耳。此定為耳能泄腎氣故也。痙亦同。
活人書云。柔痓。桂枝加葛根湯主之。雍曰。此即仲景治太陽病有汗之藥。朱氏以叔和缺治痓藥。故取而用之。若然。則剛痓正宜用龐氏葛根麻黃也。又朱氏論二痓。取千金說云。並宜服小續命湯。此皆可為定法。其熱甚而欲移於腎者。必加痙。宜以叔和桂枝加栝蔞湯主之。
叔和曰。痓病。發其汗已。其脈浛浛如蛇。暴腹脹大者。為欲解也。其脈如故。反伏弦者。必痓。既曰痓病。又曰必痓。何也。雍曰。必痓當作必痙。則義通也。此謂痓病加痙者也。
白話文:
再說,如果把脈時,感覺脈搏按下去像有東西在敲擊,而且是直直地上下跳動,就像琴弦一樣繃緊,巢氏說,脈搏跳動時感覺急促而繃緊,也是直直上下跳動,這就是風痓的脈象。如果脈搏深沉而堅硬,又直直上下跳動,那就是痓病又加上痙攣的脈象。脈搏像敲擊一樣跳動且繃緊,或是急促而繃緊,都是不正常的脈象。這裡說的「築策」兩個字,可能其中一個字是錯的。
有人問,要怎麼治療痓病?王叔和說,太陽病如果沒有出汗,而且小便反而減少,氣向上衝到胸口,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這是要變成剛痓的症狀,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。雍氏說,王叔和既然說了治療剛痓的方法,接下來應該要說柔痓,但他卻沒說,又再次提到剛痓的症狀是胸悶、嘴巴緊閉、躺不住、腳抽筋,而且會磨牙,這時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雍氏認為,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裡沒有這樣的病症,所以懷疑這並非王叔和說的。
如果誤用大承氣湯會害死人,因為大承氣湯不是治療剛痓的藥。即使是各種痓病,都不可以用大承氣湯。因為痓病是太陽經受到風邪侵襲,又感染寒濕之邪引起的。太陽經在身體表面,風邪侵襲也在表面,寒濕之邪也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脈象是沉、細、伏而弦,更不能用瀉下的方法。現在又說胸悶,如果不是寒邪引起的,就是虛弱導致的阻塞。嘴巴緊閉、躺不住,也是太陽經受風邪侵襲的症狀。腳抽筋,其實是腳蜷縮,是因為膀胱裡面有寒氣。這些都不適合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
用了大承氣湯一定會死人。龐、朱兩位醫師不明白,把這些話改掉或是刪掉,可能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王叔和說的,所以不敢刪改。朱氏的文字中加了「加審之」三個字,代表他也有疑慮。我曾經看過庸醫用這個方法害死人,知道卻不說,也是有罪的。那麼,柔痓應該用什麼藥來治療呢?龐氏認為,治療剛痓和柔痓,可以用加減葛根麻黃湯,痓病沒有出汗的,就加麻黃,有出汗的,就去掉麻黃,加入葛根。朱氏治療柔痓,
用桂枝加葛根湯,這些藥都是對症下藥。王叔和說,太陽病的症狀都出現了,身體僵硬,但脈搏反而沉而遲緩,這是痓病,可以用栝蔞桂枝湯來治療。龐氏說,栝蔞並不是用來治療脖子僵硬的,他的意思是說用來治療肺熱,讓肺熱不會影響到腎。在桂枝湯裡面加入四兩栝蔞。雍氏說,如果像龐氏說的那樣,那麼熱邪轉移的痓病,應該是柔痓。只是不知道瘡家和風家這兩種原因引起的痓病,是不是也用相同的方法治療。
應該要仔細觀察症狀來用藥。常常看到太陽傷寒,出汗過多導致痓病,用這個方法也可以治好。
《千金方》說,病情嚴重的,耳朵裡面會有聲音像東西在敲擊,這是風邪進入腎經的症狀。如果不治療,風邪會進入腎臟,會突然全身痙攣僵直。遇到這種情況,都要服用小續命湯兩三劑。雍氏說,必須在沒有出汗的情況下才能服用。
又說,針灸耳朵前面的動脈和風府穴,效果很好。雍氏說,這兩個穴位不好找。動脈在客主人穴的下面,如果誤刺傷動脈,會造成內出血或耳聾。風府穴在腦戶穴和瘖門穴之間,誤刺也會死人。瘖門穴和風府穴是禁止針刺的,施術者要仔細判斷。
又說,剛痓和柔痓,可以用加減葛根麻黃湯來治療。痓病有自汗的,要去掉麻黃,加入更多葛根。雍氏說,這個方子其他醫書沒有記載,只有龐氏的醫書有記載。
又說,痓病不適合用大發汗和針灸的方法治療,適合用微微出汗的方法。王叔和說,痓病如果出現灸瘡,很難治療。雍氏說,一般來說,身上有瘡的人忌諱針灸。只有孫真人說,如果耳朵疼痛腫脹,流出膿液,長出癰癤,就沒有關係。只有風邪引起的疾病要注意耳朵,因為耳朵可以洩出腎氣。痙攣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《活人書》說,柔痓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。雍氏說,這其實是張仲景治療太陽病有汗的藥方。朱氏認為王叔和沒有記載治療痓病的藥方,所以就拿這個藥方來用。如果這樣說,那麼剛痓就應該用龐氏的葛根麻黃湯才對。朱氏說,治療兩種痓病,可以採用《千金方》的說法,都應該服用小續命湯。這可以作為治療痓病的依據。如果熱邪很嚴重,而且有轉移到腎臟的趨勢,一定會加上痙攣,應該用王叔和的桂枝加栝蔞湯來治療。
王叔和說,痓病如果已經發汗,脈象變得像蛇一樣緩慢游動,而且肚子突然脹大,這是快要痊癒的跡象。如果脈象還是和以前一樣,反而是沉伏而弦,那就是痓病。這裡既然說了是痓病,又說一定是痓病,是什麼意思呢?雍氏說,這裡的「必痓」應該是「必痙」,這樣就說得通了。這裡指的是痓病又加上痙攣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