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七 (7)

1. 卷第十七

桂心白朮湯(五十九),治傷寒陰痙,手足厥冷,筋脈拘急,汗出不止者。

白朮,桂心,附子(炮,去皮臍),防風(去蘆頭),芎藭,甘草(炙微赤。各一兩五錢)

上銼如麻豆大。以水二盞,藥五錢,生薑四片,棗三枚,同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附子防風散(六十),治傷寒陰痙,閉目合面,手足厥逆,筋脈拘急,汗出不止者。

白朮(一兩),白茯苓(三分),柴胡(一兩半去苗),五味子(一兩),乾薑(三分炮裂,切),甘草(三分炙微赤,切),附子(三分炮裂,去皮臍),桂心(半兩),防風(三分去蘆頭),

上件藥,搗篩粗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盞,入生薑四片,煎至六分,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八物白朮散(六十一),治傷寒陰痙,三日不瘥,手足厥冷,筋脈拘急,汗不出,恐陰氣內傷。

白朮(半兩),白茯苓(半兩),麻黃(半兩去節泡三沸,焙),五味子(半兩),桂心(三分),高良薑(一分),羌活(半兩),附子(三分炮裂,去皮臍),

上件藥,搗篩粗散。每服四錢,以水一大盞,入生薑四片,煎至五分去滓,不計時候溫服。

柴胡半夏湯(六十二),治痰熱頭疼,利膈除煩悶,手足煩熱,營衛不調,肢節拘倦,身體疼痛,嗜臥少力,飲食無味。兼治五飲,消痰癖。

柴胡(八兩),人參(三兩),半夏(二兩半洗),甘草(三兩炙)黃芩(三兩),白朮(二兩),麥門冬(三兩去心),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,棗子一枚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金沸草散(六十三),治傷寒中脘有痰,令人壯熱。頭痛,項筋緊急,時發寒熱,皆類傷風,但不頭痛為異耳。

前胡(三兩),荊芥(四兩),半夏(一兩淨洗,薑汁浸),赤芍藥(二兩),細辛(一兩),甘草(一兩炙),旋覆花(三兩)

上件搗羅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五片,棗子一枚,同煎至六分,去滓熱服;未知再服。

白話文:

桂心白朮湯(五十九)

這個方子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陰痙,症狀是手腳冰冷、筋脈抽搐緊張、汗流不止。

藥材組成:白朮、桂心、炮製過的附子(去除皮和臍)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芎藭、炙甘草,每種藥材各一兩五錢。

製作方法:將藥材切碎成如麻豆般大小。每次取藥五錢,加入兩碗水、四片生薑和三枚紅棗,一起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附子防風散(六十)

這個方子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陰痙,症狀是眼睛緊閉、臉色蒼白、手腳冰冷、筋脈抽搐緊張、汗流不止。

藥材組成:白朮一兩、白茯苓三分、柴胡(去除苗)一兩半、五味子一兩、炮裂並切開的乾薑三分、炙甘草(切開)三分、炮裂並去除皮臍的附子三分、桂心半兩、防風(去除蘆頭)三分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粗散劑。每次取藥四錢,加入一碗水和四片生薑,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不拘時溫服。

八物白朮散(六十一)

這個方子治療因傷寒引起的陰痙,三天沒有好轉,症狀是手腳冰冷、筋脈抽搐緊張、不出汗,可能是因為體內陰氣受損。

藥材組成:白朮半兩、白茯苓半兩、麻黃(去除節,用熱水燙三次後烘乾)半兩、五味子半兩、桂心三分、高良薑一分、羌活半兩、炮裂並去除皮臍的附子三分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粗散劑。每次取藥四錢,加入一大碗水和四片生薑,煎煮至剩五分,去除藥渣後不拘時溫服。

柴胡半夏湯(六十二)

這個方子治療因痰熱引起的頭痛,能夠疏通胸膈、消除煩悶,症狀還有手腳煩熱、營衛失調、肢體關節疲倦、身體疼痛、喜歡躺臥、身體乏力、食慾不佳。同時也能治療五飲和痰積。

藥材組成:柴胡八兩、人參三兩、半夏(洗淨)二兩半、炙甘草三兩、黃芩三兩、白朮二兩、麥門冬(去除心)三兩。

製作方法:將藥材切碎成如麻豆般大小。每次取藥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、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金沸草散(六十三)

這個方子治療因傷寒引起的胃脘部有痰,導致發熱、頭痛、頸部肌肉緊張、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這些症狀都類似於感冒,但沒有頭痛這一點是不同的。

藥材組成:前胡三兩、荊芥四兩、半夏(洗淨後用薑汁浸泡)一兩、赤芍藥二兩、細辛一兩、炙甘草一兩、旋覆花三兩。

製作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。每次取藥二錢,加入一碗水、五片生薑和一枚紅棗,一同煎煮至剩六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;如果沒有見效,可以再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