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七 (3)
卷第十七 (3)
1. 卷第十七
梔子升麻湯(三十六),治晚發傷寒。三月至夏為晚發。
梔子(十枚切碎),升麻(一兩半),生地黃(半斤切碎用)柴胡(去蘆),石膏(各二兩半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頻服;病不解更作。若頭面赤,去石膏,用乾葛二兩;無地黃,用豉代之。
橘皮湯(三十七),治傷暑痰逆惡寒。
甘草(半兩),人參(一分),陳橘皮(去白二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,用青新季竹,輕輕刮上面青茹一團,姜四片,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熱服;如不惡寒,即宜竹葉湯。
解肌湯(三十八),治傷寒溫病。天行頭痛。壯熱。
葛根(一兩),黃芩(半兩),芍藥(半兩),甘草(一分炙),桂心(一分),麻黃(三分去節湯泡一二沸,焙乾用),
上六味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棗子一枚,煮取八分,去滓,日三服。三四日不解,脈浮者宜重服發汗,脈沉實者宜下之。
小柴胡加桂湯(三十九),治瘧疾先寒後熱,兼治支結。
柴胡(八兩),人參,甘草(炙),半夏(湯浸七次,切)黃芩,桂(去皮。以上各三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生薑七片,棗二枚,煎至八分,去滓,取六分清汁,溫服,日三夜二;若渴者,去半夏,加人參、栝蔞根同煎服之。
白虎加桂湯(四十),治瘧疾但熱不寒者。
知母(六兩),甘草(炙二兩),石膏(一斤),粳米(二合),桂(去皮秤三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八分,去滓服。
柴胡桂薑湯(四十一),治寒多微有熱,或但寒不熱。亦治勞瘧之證。
柴胡(四兩),黃芩(一兩半),桂枝(一兩半去皮),栝蔞根(二兩),牡蠣(杵碎,炒),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兩)
上七味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溫服。初服微煩汗出愈。
瘧母煎(四十二),治久瘧不愈,結為癥瘕寒熱。
鱉甲(十二分炙),黃芩(三分),烏扇(三分燒存性用)柴胡(三分),鼠婦(三分炒),乾薑(炮三分),大黃(三分),芍藥(五分),肉桂(三分去皮),葶藶(二分炒),石葦(二分去毛),紫葳(三分),人參(一分),厚朴(三分炙),牡丹皮(五分),瞿麥(二分),虻蟲(五分炒),阿膠(炒),蜂窠(各四分炒),朴硝(十二分),蜣螂(六分炙),半夏(湯洗一分),桃仁(二分去皮尖)
上搗羅為末,鍛灶下灰一斗,清酒一斗五升,浸灰候酒盡一半,著鱉甲於中,煮令泛爛如膠漆,絞取汁,納諸藥煎,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服七丸,日三服。有一方無鼠婦、朴硝,加海藻三分、大戟一分。
白話文:
卷第十七
梔子升麻湯(三十六),治療晚發的傷寒。這裡說的晚發,指的是三月到夏天之間才發病的傷寒。
藥方組成:梔子(十枚,切碎),升麻(一兩半),生地黃(半斤,切碎用),柴胡(去除蘆頭),石膏(各二兩半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,頻繁服用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就再煎服。如果出現頭面發紅的情況,去除石膏,改用乾葛二兩;如果沒有生地黃,就用豆豉代替。
橘皮湯(三十七),治療因為中暑引起的痰多逆氣、怕冷症狀。
藥方組成:甘草(半兩),人參(一分),陳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,二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末,加入新鮮嫩竹刮下來的青色薄膜一小團,生薑四片,紅棗一枚,以及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趁熱服用。如果沒有怕冷症狀,就應該改用竹葉湯。
解肌湯(三十八),治療傷寒、溫病,以及因為時疫引起的頭痛、高燒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葛根(一兩),黃芩(半兩),芍藥(半兩),炙甘草(一分),桂心(一分),麻黃(三分,去除莖節後用熱水稍煮一下,再烘乾使用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六味藥材切成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和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三四天病情沒有好轉,而且脈象浮盛,就應該加重劑量發汗;如果脈象沉實有力,就應該考慮使用瀉下的藥物。
小柴胡加桂湯(三十九),治療瘧疾發作時先感到寒冷後發熱的情況,同時也能治療胸腹脹滿的症狀。
藥方組成:柴胡(八兩),人參,炙甘草,半夏(用熱水浸泡七次後切片),黃芩,桂枝(去除外皮,以上各三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生薑七片,紅棗兩枚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,取六分清液溫服,一天服用三次,晚上服用兩次。如果出現口渴症狀,去除半夏,加入人參、栝蔞根一同煎服。
白虎加桂湯(四十),治療瘧疾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症狀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知母(六兩),炙甘草(二兩),石膏(一斤),粳米(二合),桂枝(去除外皮,三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服用。
柴胡桂薑湯(四十一),治療寒冷症狀明顯,只有輕微發熱,或者只有寒冷而沒有發熱的情況。也可以治療因為勞累引起的瘧疾。
藥方組成:柴胡(四兩),黃芩(一兩半),桂枝(一兩半,去除外皮),栝蔞根(二兩),牡蠣(搗碎後炒),炙甘草,乾薑(各二兩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七味藥材切成豆子大小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一碗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第一次服用後,如果微微感到煩躁,並且出汗,病情就會好轉。
瘧母煎(四十二),治療長期瘧疾沒有治好,導致腹內產生腫塊,同時出現發冷發熱的情況。
藥方組成:鱉甲(十二分,炙),黃芩(三分),烏扇(三分,燒成炭用),柴胡(三分),鼠婦(三分,炒),乾薑(三分,炮製),大黃(三分),芍藥(五分),肉桂(三分,去除外皮),葶藶子(二分,炒),石葦(二分,去除毛),紫葳(三分),人參(一分),厚朴(三分,炙),牡丹皮(五分),瞿麥(二分),虻蟲(五分,炒),阿膠(炒),蜂窩(各四分,炒),朴硝(十二分),蜣螂(六分,炙),半夏(用熱水洗過,一分),桃仁(二分,去除外皮和尖)。
使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鍛造爐底下的灰燼一斗,加入清酒一斗五升浸泡,等酒被灰吸收一半時,放入鱉甲在其中煮,直到鱉甲變得像膠漆一樣爛,過濾取出汁液,將剩餘的藥末加入汁液中煎煮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空腹服用七丸,一天服用三次。有一個藥方沒有鼠婦和朴硝,而是加入了海藻三分、大戟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