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七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七 (1)

1. 卷第十七

五味子湯(二十五),治傷寒喘促,脈伏而厥。

人參(一分),五味子(半兩),麥門冬(去心一分),杏仁(去皮尖一分),橘皮(去白一分)

上銼如麻豆大。入生薑十片、棗子三枚,以水三大白盞,煎至一盞半,去滓,分二服。

豭鼠糞湯(二十六),療傷寒病後,男子陰易方。

韭根(一大把),豭鼠糞(十四枚。鼠屎兩頭尖者是也),

上二味,以水二升,煎取半升,去滓再煎。三沸溫溫盡服,必有黏汗出為效;未汗再作服。亦治諸般勞復。

竹皮湯(二十七),療傷寒後交接勞復,卵腫,腹中絞痛欲絕。

刮竹青皮(一升)

上一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絞去滓,分服立愈。

續添乾薑湯(出百問方)

療婦人得溫病,雖瘥平復,未滿一百日,不可與交合,交合為陰易之病,病必拘急,手足拳,皆死。丈夫病以傷婦人名為陽易,速當療之可瘥,滿一百日不可療也,宜令服此藥。

乾薑(一分炮),

上銼如麻豆大。水二盞,煎六分,溫服,汗出得解止,手足伸遂愈。

續添青竹茹湯(出百問方)

婦人病未平復,因有所動,致熱氣上衝胸,手足拘急搐搦,如中風狀方。

栝蔞根(無黃根者二兩),青竹茹(刮半升淡竹者)

上以水二升半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溫。溫作二三服吃,立有效。

續添當歸白朮湯(出百問方)

婦人未平復,因有所動,小腹急痛,腰胯疼,四肢不任舉,身無熱發者。

白朮(一分),當歸(一分),桂枝(一分去皮),附子(一枚破分八片,去皮),生薑(半兩),甘草(一分炙),芍藥(一分),人參(一分),黃耆(一分蜜炙)

上銼如麻豆大。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,去滓,通口服一湯盞,食頃再服一湯盞,溫服,微汗便瘥。

知母麻黃湯(二十八),傷寒瘥後,或十數日,或半月二十日,終不惺惺,常昏沉似失精神,言語錯謬,又無寒熱。醫或作鬼祟,或作風疾,多般治不瘥;或朝夕潮熱頰赤,或有寒熱似瘧,都是發汗不盡,餘毒在心胞絡之間所致。

知母(一兩半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),芍藥,黃芩(各半兩),桂枝(去皮半兩。盛暑可減作一分),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,以水一盞半,煎八分,去滓溫服,半日可相次二三服,溫服令微汗;若心煩不眠,欲飲水,當稍稍與之,令胃中和即愈,未汗須再服之,以汗為度。

鱉甲散(二十九),傷寒八九日不瘥,名曰壞傷寒,不能治者,宜此療之。

升麻,前胡(去蘆),烏梅(去核),枳實(麩炒去白),犀角(鎊),黃芩(各半兩),生地黃(切兩合),甘草(一分炙),鱉甲(去裙,米醋炙赤黃,杵碎用半兩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湯(二十五)

治療因為傷寒引起的喘促、脈搏微弱摸不出來,以及手腳冰冷的症狀。

藥材:人參(少量),五味子(半兩),麥門冬(去心,少量),杏仁(去皮尖,少量),橘皮(去白色部分,少量)

製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大小像麻豆。加入生薑十片、紅棗三枚,用三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,去除藥渣,分兩次服用。

豭鼠糞湯(二十六)

治療傷寒病癒後,男性出現陰囊部位不適的狀況。

藥材:韭菜根(一大把),豭鼠糞(十四枚,選擇鼠屎兩頭尖的)。

製法:將上述兩種藥材,加入二升水,煎煮至剩半升,去除藥渣後再次煎煮,煮沸三次後,溫熱服用。服用後,若有黏膩的汗液排出,表示有效;若未出汗,則再次服用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各種勞累過度後的復發。

竹皮湯(二十七)

治療傷寒病癒後,因性行為導致勞累復發,出現陰囊腫大、腹部絞痛等症狀。

藥材:刮下來的竹子青色外皮(一升)

製法:將上述藥材,加入三升水,煮至剩下一升半,過濾去除藥渣,分次服用,可立即見效。

續添乾薑湯(出自百問方)

治療婦女罹患溫病(類似感冒發燒),即使痊癒後,未滿一百天內,不可發生性行為,否則會導致陰道不適,病情會變得嚴重、手腳捲曲,甚至死亡。男性若因性行為導致婦女病情加重,稱為陽易,應及時治療,可以痊癒,超過一百天則無法治療。應服用此藥。

藥材:乾薑(少量,炮製過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大小像麻豆。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剩下六分,溫熱服用,出汗後病情可解除,手腳能伸展開來即可痊癒。

續添青竹茹湯(出自百問方)

婦女在病情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,因過度活動而導致熱氣上衝胸口,手腳抽搐,類似中風的症狀。

藥材:栝蔞根(選擇沒有黃色的根,二兩),青竹茹(刮取淡竹的內層,半升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,加入二升半水,煮至剩下一升二合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分兩三次服用,可立即見效。

續添當歸白朮湯(出自百問方)

婦女在病情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,因過度活動而導致小腹疼痛、腰胯疼痛、四肢無力,身體沒有發熱的症狀。

藥材:白朮(少量),當歸(少量),桂枝(去皮,少量),附子(一顆,切成八片,去皮),生薑(半兩),甘草(少量,炙),芍藥(少量),人參(少量),黃耆(少量,蜜炙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大小像麻豆。加入三升水,煮至剩下一升半,去除藥渣,一次性服用一湯匙,飯後再次服用一湯匙,溫熱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痊癒。

知母麻黃湯(二十八)

治療傷寒痊癒後,可能過了十幾天或半個月二十天,患者仍然昏昏沉沉,精神恍惚,說話顛三倒四,又沒有發冷發熱的症狀。醫生可能誤認為是鬼怪作祟,或是風邪引起的疾病,用很多方法治療都無法痊癒。或者患者時而早晚潮熱臉頰發紅,時而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症狀,這些都是因為發汗不徹底,殘餘毒素在心包絡之間導致的。

藥材:知母(一兩半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),芍藥,黃芩(各半兩),桂枝(去皮,半兩,盛夏可減至少量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大小像麻豆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半天內可連續服用兩三次,溫熱服用並讓身體微微出汗;若出現心煩失眠,想喝水,可少量多次給予,讓腸胃舒服即可痊癒。若未出汗,須再次服用,直到出汗為止。

鱉甲散(二十九)

治療傷寒八九天沒有痊癒,這種情況稱為「壞傷寒」,一般的治療方法無效,應使用此方。

藥材:升麻,前胡(去蘆),烏梅(去核),枳實(麩炒,去白色部分),犀角(磨成粉),黃芩(各半兩),生地黃(切兩合),甘草(少量,炙),鱉甲(去除邊緣,用米醋炙烤至赤黃色,搗碎後使用半兩)。

製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,大小像麻豆。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