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五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五 (4)

1. 卷第十五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四錢,入糯米一撮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滓,再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,日進三服;若一服愈,勿再服。

吳茱萸湯(一百),食谷欲嘔,屬陽明也,吳茱萸湯主之;得湯反劇者,屬上焦也(屬陽明)。少陰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茱萸湯主之。乾嘔吐涎沫,頭痛者,吳茱萸湯主之(屬少陰)。

人參(一兩去蘆),吳茱萸(一兩六錢五分,湯洗三遍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四錢,生薑四片,棗子一枚,以水二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分二服。

豬膚湯(一百一),少陰,下利咽痛,胸滿心煩,豬膚湯(屬少陰)。

豬膚(二兩六錢半)

上一味,以水二大白盞半,煮取一盞許,去滓,加白蜜一合半、白粉一合。相和溫服。

桔梗湯(一百二),少陰病二三日,咽痛,與甘草湯;不瘥,與桔梗湯(屬少陰)。
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炙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,溫分再服。

半夏散及湯(一百三),少陰病,咽中痛,半夏散及湯(屬少陰)。

半夏(湯洗),桂枝(去皮),甘草(炙)

上等分。各別搗篩已,令和治之。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,煎至八分,令冷,少少咽之。

苦酒湯(一百四),少陰病,咽中傷,生瘡,不能語言,聲不出者,苦酒湯主之(屬少陰)。

半夏(洗碎如棗核十四枚),雞子(一枚去黃,納苦酒,著雞子殼中),

上二味,內半夏著苦酒中,以雞子殼置刀環中,安火上,令二三沸,去滓,少少含咽之;不瘥再服。

真武湯(一百五),太陽病發汗,汗出不解,其人仍發熱,心下悸,頭眩,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主之(屬太陽)。少陰病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滿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為有水氣,其人或咳,或小便利,或下利,或嘔者,真武湯主之(屬少陰)。

茯苓(三分,小便利者去茯苓),白朮(二分),芍藥(三分,下利者去芍藥,加乾薑二分),附子(一枚炮去皮,破八片,用二片。嘔者去附子,加入生薑三兩)

若咳者,加五味子三分,細辛一分,乾薑一分。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,生薑四片,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,去滓溫服,日進三服。

烏梅丸(一百六),傷寒脈微而厥,至七八日,膚冷,其人躁無暫安時者,此為臟厥,非蛔厥也。蛔厥者,其人當吐蛔,令病者靜而復時煩者,此為臟寒,蛔上入其膈,故煩,須臾復止,得食而嘔,又煩者,蛔聞食臭出,其人常自吐蛔。蛔厥者,以烏梅丸主之(屬厥陰)。

烏梅(七十五枚),細辛(一兩半),乾薑(二兩半),黃連(四兩),當歸(一兩),附子(一兩半炮去皮),蜀椒(出汗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,桂枝(一兩半去皮),黃柏(一兩半)

白話文:

將藥材切成如同麻豆般大小的碎塊。每次服用四錢(約15克),加入一小撮糯米,用水一杯半(約300毫升)煎煮至一杯(約200毫升),去除藥渣,再加入赤石脂粉末一小匙(約3克)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;如果服用一次就痊癒,就不要再服用。

吳茱萸湯(第100方),吃下東西就想嘔吐,這是屬於陽明經的病症,用吳茱萸湯來治療;如果喝下湯藥反而病情加重,這是屬於上焦的病症(也是屬於陽明經)。少陰病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手腳冰冷、煩躁不安、快要死去的感覺,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乾嘔、吐出清稀的口水,伴隨頭痛,用吳茱萸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人參(一兩,去除蘆頭),吳茱萸(一兩六錢五分,用熱水清洗三次)

將藥材切成如同麻豆般大小的碎塊。每次服用四錢(約15克),加入生薑四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兩杯半(約500毫升)煎煮至八分(約400毫升),去除藥渣,分兩次服用。

豬膚湯(第101方),少陰病,出現腹瀉、咽喉疼痛、胸部脹滿、心中煩悶,用豬膚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豬皮(二兩六錢半)

將豬皮放入水中,用兩大白瓷碗半(約750毫升)的水煮至剩下一碗(約200毫升),去除藥渣,加入白蜂蜜一合半(約30毫升)、白米粉一合(約20克)。攪拌均勻,溫熱服用。

桔梗湯(第102方),少陰病,病發二三天,出現咽喉疼痛,先用甘草湯治療;如果沒好,就用桔梗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,炙烤過)

將藥材切成如同麻豆般大小的碎塊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20克),用水一杯半(約300毫升)煎煮至八分(約200毫升),去除藥渣,溫熱分兩次服用。

半夏散及湯(第103方),少陰病,咽喉疼痛,用半夏散及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半夏(用熱水洗過),桂枝(去除外皮),甘草(炙烤過)

將以上藥材等份分開搗成粉末,再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三錢(約12克),用水一大碗(約250毫升)煎煮至八分(約200毫升),放涼一點,慢慢吞嚥。

苦酒湯(第104方),少陰病,咽喉受傷,長出瘡口,無法說話,發不出聲音,用苦酒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半夏(洗過,搗碎成棗核大小的十四枚),雞蛋(一枚,去除蛋黃,將苦酒倒入,放回雞蛋殼中)

將半夏放入苦酒中,把裝著苦酒的雞蛋殼放置在刀環上,放在火上加熱,煮至沸騰兩三次,去除藥渣,少量慢慢含在口中吞嚥;如果沒好,就再次服用。

真武湯(第105方),太陽病,發汗後沒有好轉,仍然發熱,心中悸動,頭暈目眩,身體肌肉跳動,顫抖的快要倒在地上,用真武湯來治療(屬於太陽經)。少陰病,病發二三天沒有好轉,到了四五天,腹部脹滿,小便不暢,四肢沉重疼痛,自己腹瀉,這是體內有水氣,患者可能出現咳嗽、小便順暢、腹瀉或嘔吐,用真武湯來治療(屬於少陰經)。

茯苓(三分,小便順暢者去掉茯苓),白朮(二分),芍藥(三分,腹瀉者去掉芍藥,加入乾薑二分),附子(一枚,炮製過,去皮,切成八片,用兩片。嘔吐者去掉附子,加入生薑三兩)

如果咳嗽,加入五味子三分,細辛一分,乾薑一分。將藥材切成如同麻豆般大小的碎塊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20克),加入生薑四片,用水一杯半(約300毫升)煎煮至八分(約200毫升)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

烏梅丸(第106方),傷寒,脈象微弱且四肢厥冷,病發七八天,皮膚冰冷,病人焦躁不安,沒有一刻安寧的時候,這是內臟虛寒所致,不是蛔蟲引起的厥逆。蛔蟲引起的厥逆,病人會吐蛔蟲,讓病人靜下來,如果還時常煩躁,這是內臟虛寒,蛔蟲向上進入膈膜所致,所以煩躁,過一會兒又會停止,如果聞到食物就嘔吐,又會煩躁,這是蛔蟲聞到食物氣味跑出來,病人常常會自己吐出蛔蟲。蛔蟲引起的厥逆,用烏梅丸來治療(屬於厥陰經)。

烏梅(七十五枚),細辛(一兩半),乾薑(二兩半),黃連(四兩),當歸(一兩),附子(一兩半,炮製過,去皮),蜀椒(出汗一兩),人參(一兩半),桂枝(一兩半,去皮),黃柏(一兩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