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四 (3)

1. 卷第十四

知母(三兩),甘草(一兩炙),石膏(八兩碎綿裹),粳米(三合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取米熟為度。去滓溫服。

白虎加人參湯(六十五),服桂枝湯。大汗出。大煩渴不解。脈洪大者。○傷寒若吐若下。後七八日不解。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時時惡寒。大渴。舌上乾燥而煩。欲飲水數升者。○傷寒無大熱。口燥渴。心煩。背微惡寒者。並主之。

人參(二分),知母(一兩半),甘草(炙二兩或作半兩),粳米(一合半),石膏(四兩碎綿裹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分。取米熟為度。去滓溫服。

五苓散(六十六),太陽病發汗後。大汗出。胃中干。煩燥不得眠。欲得飲水者。少少與飲之。令胃氣和則愈。若脈浮小便不利。微熱消渴者。○發汗已。脈浮數煩渴者。○傷寒汗出而渴者。(不渴者與茯苓甘草湯)○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。有表裡證。渴欲飲水。水入則吐。名曰水逆者。○本以下之。故心下痞。與瀉心湯。痞不解。其人渴而口燥煩。小便不利者。○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。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。不嘔。但心下痞者。此以醫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。病人不惡寒而渴者。此轉屬陽明也。小便數者。大便必硬。不更衣十日。無所苦也。欲飲水。少少與之。但以法救之。或渴者。○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熱多。飲水者並主之。

澤瀉(一兩一分),豬苓(去黑皮秤),茯苓(去皮秤),白朮(各三分),桂枝(去皮半兩不見火)

上搗篩為散拌和。每服抄三錢。白湯調下。此藥須各自事持秤見分兩。然後合。

豬苓湯。(六十七),陽明病脈浮發熱。渴欲飲水。小便不利者。○少陰病下利六七日。咳而嘔渴。心煩不得眠者。並主之。

豬苓(去皮),茯苓,阿膠(炙過),澤瀉,滑石(各一兩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
附子湯。(六十八),少陰病得之一二日。口中和。背惡寒者。當灸之。○少陰病身體痛。手足寒。骨節痛。脈沉者並宜服之。

茯苓,芍藥(各一兩半),人參(一兩),白朮(二兩),附子(一枚炮去皮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日三服。

桂枝附子湯。(六十九),治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(屬太陽)

桂枝(二兩),甘草(一兩),附子(一枚半炮去皮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

朮附湯。(七十),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。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桂枝附子湯主之。若其人大便堅。小便自利者。此主之。(屬太陽)

白話文:

卷第十四

知母湯(白虎湯的變方)

  • **組成:**知母三兩、炙甘草一兩、石膏八兩(搗碎後用棉布包好)、粳米三合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五錢匕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,等到米熟後,去藥渣溫服。
  • 適應症:
  • 服用桂枝湯後,大量出汗,但仍然感到極度煩躁口渴,脈搏洪大。
  • 傷寒病若嘔吐或腹瀉後,七八天仍未痊癒,體內有熱結聚,呈現表裡俱熱,時常怕冷,極度口渴,舌頭乾燥而煩躁,想喝大量的水。
  • 傷寒病沒有明顯高熱,但口乾口渴,心中煩躁,背部微微怕冷。

人參知母湯(白虎加人參湯的變方)

  • **組成:**人參二分、知母一兩半、炙甘草二兩(或半兩)、粳米一合半、石膏四兩(搗碎後用棉布包好)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五錢匕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,等到米熟後,去藥渣溫服。
  • **適應症:**與知母湯相同。

五苓散

  • **組成:**澤瀉一兩一分、豬苓(去黑皮)秤、茯苓(去皮)秤、白朮各三分、桂枝(去皮)半兩(不見火)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混合均勻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三錢,用白開水調服。 此藥需要各自秤好分量後再混合。
  • 適應症:
  • 太陽病發汗後,大量出汗,胃中乾燥,煩躁難以入眠,想喝水,應該少量多次給予飲用,使胃氣調和則痊癒。
  • 若脈浮,小便不利,有輕微發熱和消渴。
  • 發汗後,脈搏浮數,感到煩躁口渴。
  • 傷寒病出汗後感到口渴。(若不渴則用茯苓甘草湯)
  • 中風發熱六七天不退,感到煩躁,有表證或裡證,想喝水,但喝水就吐,稱為水逆。
  • 本來用下法治療,導致心下痞滿,給予瀉心湯後痞滿未解,患者感到口渴、口乾煩躁,小便不利。
  • 太陽病出現寸脈緩、關脈浮、尺脈弱,患者發熱出汗又怕冷,不嘔吐,但心下痞滿,這是因為醫生用下法治療。
  • 如果不是用下法治療,患者不畏寒但口渴,這就轉屬陽明病。小便次數多,大便必然堅硬,十天沒有排便也不感到痛苦。想喝水,少量多次給予,只需用正確的方法治療。
  • 霍亂引起頭痛、發熱、身體疼痛、熱感明顯,並想喝水。

豬苓湯

  • **組成:**豬苓(去皮)、茯苓、阿膠(炙過)、澤瀉、滑石各一兩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五錢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,去藥渣溫服。
  • 適應症:
  • 陽明病脈搏浮、發熱、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利。
  • 少陰病腹瀉六七天,咳嗽、嘔吐、口渴,心中煩躁難以入眠。

附子湯

  • **組成:**茯苓、芍藥各一兩半、人參一兩、白朮二兩、附子一枚(炮製去皮)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五錢匕,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七分,去藥渣溫服。每日服用三次。
  • 適應症:
  •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,口中正常,但背部怕冷,應該用艾灸。
  • 少陰病身體疼痛,手腳冰冷,關節疼痛,脈搏沉。

桂枝附子湯

  • **組成:**桂枝二兩、甘草一兩、附子一枚半(炮製去皮)。
  • **製法:**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  • **用法:**每次取五錢匕,用水一碗半,加生薑四片、棗子一枚,煎煮至剩八分,去藥渣溫服。
  • **適應症:**治療傷寒病八九天,風濕相搏,身體疼痛煩躁,不能自行翻身,不嘔吐,不口渴,脈搏浮虛而澀。(屬於太陽病)

朮附湯

  • **組成:**和桂枝附子湯一樣。
  • **製法:**和桂枝附子湯一樣。
  • **用法:**和桂枝附子湯一樣。
  • **適應症:**傷寒八九天,風濕相搏,身體疼痛煩躁,不能自行翻身,不嘔吐,不口渴,脈搏浮虛而澀。如果病人大便堅硬,小便正常,適用此方。(屬於太陽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