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三 (3)

1. 卷第十三

煎造膠飴法

糯米(一升揀淘淨),大麥柏末(六兩)

上米一如炊飯甑上至氣溜。取下傾入一盆子。入柏末一合。並湯一盞來許。拌和。再上甑至飯熟。卻入盆子內。都以柏末拌和。入一瓷罐子。可容五升許。冬月罐子熱。春秋夏溫。冬月用湯二升許入罐子內。約內面飯上湯三指許即得。布並紙三五重蓋定。更以綿或絮抱定近火。

春秋夏即溫和。至一宿。見米浮在水面上。即以布絞裂。取清汁。銀石器內煎。至面上有膜。即以木篦不住手攪。至稀糊。以瓷器收。夏月置井中。庶不酸。

大陷胸湯(三十八),太陽病脈浮而動。數浮則為風。數則為熱。動則為痛。數則為虛頭痛發熱。微盜汗出而反惡寒。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。動數變遲。膈內拒痛。胃中空虛。客氣動膈。短氣躁煩。心中懊憹。陽氣內陷。心下因硬。則為結胸。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不結胸。但頭汗出。余處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身必發黃。○傷寒六七日。結胸熱實。脈沉而緊。心下痛。按之石硬者。宜服。○傷寒十餘日。熱結在裡。復往來寒熱者。與大柴胡湯。但結胸無大熱者。此為小結在胸脅也。但頭微汗出者。此主之。○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。不大便五六日。舌上燥而渴。日晡所小有潮熱。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。不可近者。此主之。○傷寒五六日。嘔而發熱者。柴胡湯證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復與柴胡湯。此雖已下之不為逆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滿而硬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此主之。(以上屬太陽)

大黃(一兩半。去皮錦文者為末),甘遂(一字赤連珠者細羅為末),芒硝(五分)

上以水二盞。先煮大黃至一盞。去滓。下硝一沸。下甘遂末。溫服。得快利。止後服。

又大陷胸湯方

桂枝(一兩),甘遂(一兩或作半兩),大棗(一兩或作三枚),人參(一兩),栝蔞實(一枚去皮只用四分之一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。或作二盞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胸中無堅物勿服之。

大陷胸丸。(三十九),(又見辯誤)病發於陽而反下之。熱入因作結胸。病發於陰而反下之。(一作汗出)因作痞也。所以成結胸者。以下之太早故也。結胸者。項亦強。如柔痓狀。下之則和。宜此藥主之。(屬太陽)

大黃(二兩或作四兩),芒硝(三分),杏仁(三分去皮尖熬黑),苦葶藶子(三錢熬)

上搗羅二味。納杏仁芒硝合研。如脂丸如彈子大。每服一丸。抄甘遂末半錢匕。白蜜一合。水二盞。煮取一盞。頓服。一宿乃下。如不下。再服。(甘遂性猛宜斟量虛實服之)

小陷胸湯。(四十),(又見辯誤)小結胸病正在心。按之則痛。脈浮滑者。此主之。(屬太陽)

白話文:

卷第十三

製作膠飴的方法

將糯米(一升,挑選乾淨)和大麥麥芽粉(六兩)準備好。

先把米像煮飯一樣蒸到米粒上氣。然後取出,倒入盆子裡。加入一合麥芽粉,再倒入約一小杯熱水,攪拌均勻。再次放入鍋中蒸至飯熟。取出後,倒入盆子,把剩餘的麥芽粉也拌進去。將混合物放入一個容量約五升的瓷罐中。冬天的時候,要把罐子加熱。春秋和夏天則保持溫和就好。冬天的時候,往罐子裡倒入約兩升熱水,水量大概蓋過飯面三指寬即可。用多層布和紙蓋好,再用棉花或棉絮包住,放在靠近火的地方。

春秋和夏天只要保持溫和即可。經過一晚,會看到米浮在水面上。這時用布絞擠,取出清澈的汁液。放在銀或石製器皿中煎煮。當汁液表面出現薄膜時,就用木製攪拌棒不停攪拌,直到變成稀糊狀。然後用瓷器裝好。夏天的時候可以放在井中,防止變酸。

大陷胸湯(第三十八)

太陽病,脈象浮而跳動。浮代表有風,數(頻數)代表有熱,動(跳動)代表疼痛。脈數代表體虛而有頭痛發熱。輕微盜汗卻又怕冷,這是表證還沒解除的表現。醫生反而用了瀉下的藥物,導致脈象從跳動頻數變為遲緩。胸膈內出現拒絕按壓的疼痛,胃中空虛,外邪侵犯膈膜,導致呼吸短促,煩躁不安,心中煩悶。陽氣內陷,心下部位因為積滯而變得堅硬,這就形成了結胸,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不是結胸,只是頭部出汗,其他地方沒有汗,汗水只到脖子就停了,而且小便不暢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傷寒病六七天,出現結胸而且有熱實證,脈象沉而緊,心下部位疼痛,按下去堅硬如石頭,適合服用此藥。傷寒病十幾天,熱邪鬱結在體內,又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,這時要用大柴胡湯。如果只是結胸而沒有明顯發熱,這屬於小結在胸脅,只要頭部微微出汗,就適合用此方治療。太陽病,多次發汗後又用了瀉下的方法,導致五六天不大便,舌頭乾燥而且口渴,傍晚時分稍微有點潮熱,從心下到小腹部位都覺得硬滿而且疼痛,不能碰觸,適合用此方治療。傷寒病五六天,出現嘔吐而且發熱,符合柴胡湯的證狀,卻用了其他瀉下的藥物,但柴胡湯的證狀仍然存在,要再次用柴胡湯。雖然已經瀉過,但不會有副作用。病人會感到發熱後又發冷顫抖,然後出汗而病癒。如果心下部位脹滿而且硬痛,這就形成了結胸,適合用此方治療。(以上都是屬於太陽病)

大黃(一兩半,要去皮,挑選有錦紋的,磨成粉末)、甘遂(一字形如紅色連珠的,仔細篩成粉末)、芒硝(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加水兩碗,先煮大黃至剩下一碗,去掉藥渣。再加入芒硝煮沸後,加入甘遂粉末。溫服,如果能順利排便,就停止服用。

另一個大陷胸湯的配方

桂枝(一兩)、甘遂(一兩,或用半兩)、大棗(一兩,或用三枚)、人參(一兩)、栝蔞實(一枚,去皮只用四分之一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塊狀。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水一碗,或兩碗,煮至剩八分,去掉藥渣後溫服。如果胸中沒有堅硬的積塊,就不要服用此藥。

大陷胸丸(第三十九) (另見辯誤)

病在陽經卻用了瀉下的藥物,導致熱邪內陷而形成結胸。病在陰經卻用了瀉下的藥物(一說發汗),導致產生痞證。之所以形成結胸,是因為瀉下的太早的緣故。結胸的症狀,包括脖子僵硬,像柔痓一樣。如果用了瀉下的藥物就會好轉,應該用這個藥方治療。(屬於太陽病)

大黃(二兩,或用四兩)、芒硝(三分)、杏仁(三分,去皮尖後炒黑)、苦葶藶子(三錢,炒過)。

將大黃、苦葶藶子搗爛,然後加入杏仁和芒硝一起研磨。做成如油脂般光滑的藥丸,大小如彈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半錢匕的甘遂粉和一合白蜜,加水兩碗,煮至剩下一碗。一次性喝下,如果一晚都沒排便,就再服一次。(甘遂藥性猛烈,服用時要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酌量)

小陷胸湯(第四十) (另見辯誤)

小結胸的病症,主要在心下部位,按壓會感到疼痛。脈象浮而滑,適合用此方治療。(屬於太陽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