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5)

1. 卷第十二

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。(二十一),發汗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汗出而喘。無大熱者。可與此服之。(屬太陽)

甘草(一兩炙),石膏(四兩碎綿裹),杏仁(二十五個去皮尖),麻黃(二兩。去節。湯泡。去黃汁。焙乾秤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

麻黃附子甘草湯。(二十二),少陰病得之二三日。可與此藥微發汗。(以二三日無證。故微發汗也。屬少陰)

麻黃(二兩。去節。湯泡。去黃汁。焙乾秤),甘草(二兩炙),附子(一枚。炮去皮破八片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相次三兩服。以身微汗為度。

麻黃細辛附子湯(二十三),少陰病始得之。反發熱。脈沉者。此主之。(屬少陰)

麻黃(二兩。去節。湯炮去黃汁。焙乾秤),細辛(二兩),附子(一枚。炮去皮破八片),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

麻黃連翹赤小豆湯。(二十四),傷寒瘀熱在裡。身必黃。此主之。(屬陽明)

麻黃(一兩。去節。湯泡去黃汁。焙乾秤),甘草(一兩炙),赤小豆(半升),杏仁(二十枚去皮尖),生梓白皮(切二兩),連翹(一兩。或作半兩連翹根是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

麻黃升麻湯。(二十五),傷寒六七日。大下後。寸脈沉而遲。手足厥逆。下部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唾膿血。泄利不止者。為難治。此主之。(屬厥陰)

麻黃(二兩半。去節。湯泡去黃汁,焙乾秤),升麻,當歸(各一兩一分),知母,黃芩,葳蕤(各三分),芍藥,麥門冬(去心),桂枝(去皮),茯苓,甘草(炙),乾薑(炮),石膏(碎綿裹),白朮(各一分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相次一炊久。進一服。汗出愈。

葛根湯。(二十六),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。又太陽與陽明合病者。必自利。此並主之。(屬太陽)

葛根(二兩),桂枝(去皮),甘草(炙),芍藥(各一兩),麻黃(一兩半。去節。湯泡去黃汁。焙乾秤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覆取汗為度。

葛根加半夏湯(二十七),太陽與陽明合病。不下利。但嘔者。此主之。(屬太陽)

葛根(四兩或作一兩),半夏(六錢一字),麻黃(三分。去節。湯泡。去黃汁。焙乾秤)甘草(炙),桂枝(去皮),芍藥(各半兩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覆取微汗。

白話文:

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,這個方子適合在發汗之後,如果再用桂枝湯會不適宜。當出現汗出但伴隨喘氣,且沒有明顯發熱時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(屬於太陽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炙甘草(一兩)、石膏(四兩,搗碎用棉布包好)、杏仁(二十五個,去皮尖)、麻黃(二兩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(古代量具)的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麻黃附子甘草湯,適用於少陰病發病兩三天的時候,可以用這個藥方微微發汗。(因為兩三天沒有其他症狀,所以可以用微發汗的方法。屬於少陰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麻黃(二兩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、炙甘草(二兩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去皮,切成八片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可以連續服用二到三次,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。

麻黃細辛附子湯,適用於少陰病剛開始發病,反而出現發熱,且脈象沉在裡面的情況。(屬於少陰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麻黃(二兩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、細辛(二兩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去皮,切成八片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麻黃連翹赤小豆湯,適用於傷寒病,體內有瘀熱,導致身體出現黃疸的情況。(屬於陽明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麻黃(一兩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、炙甘草(一兩)、赤小豆(半升)、杏仁(二十個,去皮尖)、生梓白皮(切二兩)、連翹(一兩,或可用半兩連翹根代替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生薑四片、紅棗一枚,再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

麻黃升麻湯,適用於傷寒病六七天後,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之後,脈象沉而遲緩,手腳冰冷,下肢脈搏摸不到,咽喉不利,吐出膿血,腹瀉不止等難以治療的狀況。(屬於厥陰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麻黃(二兩半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、升麻、當歸(各一兩一分)、知母、黃芩、葳蕤(各三分)、芍藥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桂枝(去皮)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乾薑(炮製)、石膏(搗碎用棉布包好)、白朮(各一分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大約隔一頓飯的時間再服一次,出汗後病就會好轉。

葛根湯,適用於太陽病,出現頸背僵硬、沒有汗、怕風的症狀。也適用於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,出現腹瀉的情況。(屬於太陽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葛根(二兩)、桂枝(去皮)、炙甘草、芍藥(各一兩)、麻黃(一兩半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生薑四片、紅棗一枚,再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服藥後蓋被子取汗為度。

葛根加半夏湯,適用於太陽病和陽明病合併,但沒有腹瀉,反而出現嘔吐的情況。(屬於太陽病範疇)

藥材組成:葛根(四兩或可用一兩代替)、半夏(六錢一字)、麻黃(三分,去除莖節,用熱水浸泡後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秤重)、炙甘草、桂枝(去皮)、芍藥(各半兩)。

製備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成如麻豆大小的顆粒,每次取五錢匕的藥材,加入生薑四片、紅棗一枚,再加入一碗半水,煮至剩八分,去除藥渣後溫服。服藥後蓋被子取微微出汗為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