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6)

1. 卷第十二

葛根黃芩黃連湯(二十八),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者。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。此主之。

葛根(四兩),黃芩(一兩半),黃連(六兩或作二兩半),甘草(二兩炙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日進二三服。

小柴胡湯。(二十九),太陽病十日以去。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。設胸滿痛。與服。脈但浮者。與麻黃湯。○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。胸脅苦痛。默默不欲食。心煩喜嘔。或胸煩而不嘔。或渴或腹中痛。或脅下痞硬。或心下悸。小便不利。或不渴。身有微熱。或咳者。此主之。○血弱氣盡。腠理開。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。結於脅下。邪正分爭。往來寒熱。休作有時。默默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。其痛必下。邪高痛下。故使嘔也。此主之。○服柴胡湯已。渴者屬陽明。以法治之。○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。此主之。○傷寒陽脈澀。陰脈弦。法當腹中急痛。先與小建中湯。不瘥者此主之。○太陽病。過經十餘日。發汗吐下之後。四五日柴胡湯證仍在者。先與小柴胡嘔不止。心下急。鬱郁微煩者。為未解也。與大柴胡湯下之即愈。○婦人中風七八日。續得寒熱。發作有時。經水適斷者。此為熱入血室。其血必結。故使如瘧狀。此主之。○傷寒五六日。頭汗出。微惡寒。手足冷。心下滿。不欲食。大便硬。脈細者為陽微結。必有表。復有里也。脈沉亦在裡也。汗出為陽微。假令純陰結。不得復有外證。悉入在裡。此為半在裡半在表也。脈雖沉緊。不得為少陰病。所以然者。陰不得有汗。令頭汗出。故知非少陰也。可與服此。設不了了者。得屎而解。○傷寒五六日。嘔而發熱者。柴胡湯證具。而以他藥下之。柴胡證仍在者。復與柴胡湯。此雖已下之。不為逆。必蒸蒸而振。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下滿而腹痛者。此為結胸也。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。此為痞。柴胡不中與之。宜半夏瀉心湯。(以上屬太陽)○陽明病發潮熱。大便溏。小便自可。胸脅滿不去者。與服之。○陽明病。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。舌上白苔者。可與服之。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因和。身濈然汗出而解。○陽明中風。脈弦浮大而短氣。腹都滿。脅下及心痛。久按之氣不通。鼻乾不得汗。嗜臥。一身及目悉黃。小便難。有潮熱。時時噦。身前後腫。刺之小瘥。外不解。病過十日。脈續浮者。與此藥主之。(以上屬陽明)○太陽病不解。轉入少陽。脅下硬滿。乾嘔不能食。往來寒熱。尚未吐下。脈沉緊者。此主之。若已吐下發汗。溫針譫語。小柴胡湯證罷。此為壞證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(以上屬少陽)○嘔而發熱者宜服。○傷寒瘥已。後更發熱。此主之。脈浮者。以汗解之。脈沉實者。以下解。(屬辨陰陽易瘥後勞復病脈證)

白話文:

葛根黃芩黃連湯(二十八)

太陽病(指表證)用桂枝湯治療的病人,如果反而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會導致腹瀉不止。如果脈搏跳動很快,表示表證還沒解除;如果出現喘氣和出汗的症狀,就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方劑組成:葛根(四兩)、黃芩(一兩半)、黃連(六兩或二兩半)、甘草(二兩,炙烤過)。

將以上藥材切成類似麻豆大小的顆粒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八分。去藥渣後溫服。每天可服用二到三次。

小柴胡湯(二十九)

太陽病(表證)經過十天以上,如果脈象變得微弱細小,而且病人喜歡躺著,表示表證已經解除。如果出現胸悶疼痛,可以服用此方。如果脈象只是浮在表面,則應使用麻黃湯。

另外,傷寒五六天,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,忽冷忽熱,胸部和脅肋(肋骨兩側)感到疼痛,沉默不想吃東西,心煩想吐,或者只有胸悶而不嘔吐,或者口渴,或者腹痛,或者脅肋下有硬塊,或者心悸,小便不順暢,或者不口渴,身上有輕微發熱,或者咳嗽,都可用此方治療。

還有,身體虛弱,氣血耗盡,皮膚毛孔張開,邪氣乘虛而入,與正氣搏鬥,結聚在脅肋下。正邪交戰,就會忽冷忽熱,發病時間不固定,沉默不想吃東西。五臟六腑相互關聯,疼痛必定向下延伸,邪氣位置高,疼痛部位低,所以會引起嘔吐。可用此方治療。

如果服用柴胡湯後,出現口渴,這表示病邪轉移到陽明經,要用治療陽明病的方法來處理。

傷寒四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脖子僵硬,脅肋下脹滿,手腳溫熱但口渴,可用此方治療。

傷寒,陽脈呈現澀滯,陰脈呈現弦急,按照道理應該會有腹部絞痛。先給予小建中湯,如果沒好轉,就用小柴胡湯。

太陽病,經過十多天,發汗、嘔吐、瀉下之後,過了四五天,柴胡湯證狀還存在,先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嘔吐不止,心下急迫,感到煩躁,表示病邪未解,可以用大柴胡湯來瀉下,就會好轉。

婦人患中風七八天,持續出現忽冷忽熱,發病時間不固定,經期剛好結束,這是熱邪進入血室,血一定會凝結,所以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。此時可用本方治療。

傷寒五六天,頭部出汗,稍微怕冷,手腳冰冷,心下脹滿,不想吃東西,大便乾硬,脈象細弱,這是陽氣微弱的表現。必定同時有表證和里證。如果脈象沉在裡面,也是里證。出汗表示陽氣虛弱。如果純粹是陰證結聚,就不會有表證,所有的症狀都會在體內。這屬於半表半里證。脈象雖然沉而緊,但不能說是少陰病,因為少陰病不會出汗,既然頭部出汗,就表示不是少陰病。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病情沒有完全好轉,等排便後就會痊癒。

傷寒五六天,出現嘔吐和發熱,表示柴胡湯的證狀都具備,如果使用了其他瀉下藥,但柴胡湯證狀還在,可以再次使用柴胡湯。雖然之前用了瀉下藥,也不算用錯藥,病情會經歷一段短暫的加重,然後發熱、出汗而好轉。如果出現心下脹滿而腹痛,這表示結胸,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只是脹滿而不痛,則表示是痞,不適用柴胡湯,應該用半夏瀉心湯。 (以上屬於太陽病)

陽明病出現潮熱,大便稀溏,小便正常,胸脅脹滿不消退,可服用此方。

陽明病,脅肋下堅硬脹滿,不大便而嘔吐,舌苔白膩,可以用本方治療。服用後上焦暢通,津液下行,胃氣調和,全身會出汗而痊癒。

陽明中風,脈象弦浮而大,呼吸短促,腹部脹滿,脅肋下和心窩痛,按壓很久氣血都不通暢,鼻子乾燥不出汗,喜歡睡覺,全身和眼睛都發黃,小便困難,有潮熱,時常打嗝,身體前後都腫脹,用針刺可以稍微緩解,但表證還沒有解除,病程超過十天,脈象持續浮在表面,用此方來治療。(以上屬於陽明病)

太陽病沒有痊癒,轉移到少陽,出現脅肋下堅硬脹滿,乾嘔不能進食,忽冷忽熱,還沒有嘔吐或瀉下,脈象沉而緊,這時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已經嘔吐、瀉下、發汗、用溫針,出現胡言亂語,表示柴胡湯證狀已經消失,這是病情惡化的表現,要了解之前犯了什麼錯誤,然後根據情況來治療。(以上屬於少陽病)

出現嘔吐和發熱,適合服用小柴胡湯。

傷寒病癒後,再次發熱,也可用本方治療。如果脈象浮在表面,可以通過發汗來解除;如果脈象沉實,則需要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。 (以上屬於辨別陰陽和病癒後復發的脈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