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4)

1. 卷第十二

桂枝甘草湯。(十五),發汗過多。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。欲得按者。此主之。(屬太陽)

桂枝(二兩去皮),甘草(一兩炙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

桂枝人參湯。(十六),太陽病外證未除。而數下之。遂協熱而利。利下不止。心下痞硬。表裡不解者。此主之。

桂枝(一兩三錢),甘草(一兩三錢炙),乾薑(炮),人參,白朮(各一兩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日再、夜一服。

桂附湯。(十七),傷寒八九日。風濕相搏。身體疼煩。不能自轉側。不嘔不渴。脈浮虛而澀者。此主之。若其人大便硬。小便自利者。去桂加白朮湯主之。(屬太陽)

桂枝(一兩三錢。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。去桂加白朮一兩三錢),附子(一個炮去皮)甘草(三分炙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日三服。

桂枝加葛根湯。(十八),太陽病。項強𠘧𠘧。反汗出惡風者。此主之。(伊尹湯液論。桂枝湯中加葛根。今監本用麻黃誤矣)

桂枝,甘草(炙),芍藥(各六錢三字),葛根(一兩三錢),麻黃(一兩一錢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服。覆取微汗。

桂枝加厚朴杏子湯。(十九),太陽病下之微喘者。表未解故也。此主之。(屬太陽)

桂枝(去皮),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六錢三字炙),杏仁(去皮尖。十七個),厚朴(去皮。薑汁炙。六錢三字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生薑四片。棗子一枚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覆取微汗。

麻黃湯。(二十),太陽病頭痛發熱。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宜服。○太陽陽明合病。喘而胸滿。不可下宜服。○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者。與小柴胡湯。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之。○太陽病脈浮緊無汗。發熱身疼痛。八九日不解。表證仍在。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微除。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。衄乃解。所以然者。陽氣重故也。此主之。○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衄。此主之。(以上屬太陽)○陽明病。脈浮無汗而喘。發汗則愈。宜服。○脈但浮無餘證者與服。若不溺腹滿加噦者。不治。(以上屬陽明)

甘草(半兩炙),桂枝(一兩),杏仁(三十五個去皮尖),麻黃(一兩半。去節。百沸湯泡去黃汁。焙乾秤)
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煮至八分。去滓溫服。覆取微汗。不須啜粥。(加減法)傷寒熱病。藥性須涼。不可太溫。夏至後麻黃湯須加知母半兩。石膏一兩。黃芩一分。蓋麻黃湯性熱。夏月服之。有發黃斑出之失。唯冬及春。與病人素虛寒者。乃用正方。不在加減。

白話文:

桂枝甘草湯: 因為發汗過多,導致患者出現兩手交叉放在胸口、自覺心慌,而且想要按壓才會覺得舒服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(這屬於太陽病)

藥方組成:桂枝(二兩,去皮),甘草(一兩,炙烤過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溫服。

桂枝人參湯: 太陽病的外部症狀還沒解除,卻多次使用瀉下的藥物,導致體內邪熱和瀉下藥物的藥性相互影響而腹瀉不止,同時出現心下痞硬、表裡症狀都沒解決的情況,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

藥方組成:桂枝(一兩三錢),甘草(一兩三錢,炙烤過),乾薑(炮製過),人參,白朮(各一兩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溫服,每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

桂附湯: 傷寒病發病八九天,風邪和濕邪相互搏擊,導致身體疼痛煩躁、無法自行翻身,沒有嘔吐和口渴的症狀,脈象呈現浮虛而且澀滯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如果病人出現大便乾硬、小便正常的情況,則應該去除方中的桂枝,加入白朮來治療。(這屬於太陽病)

藥方組成:桂枝(一兩三錢,如果大便乾硬小便正常,則去除桂枝,加入白朮一兩三錢),附子(一個,炮製過、去皮),甘草(三分,炙烤過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四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用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溫服,每天服用三次。

桂枝加葛根湯: 太陽病,出現脖子僵硬、難以轉動,反而有汗出、怕風的情況,可以使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(古代醫書認為,這個方子是桂枝湯中加入葛根,現在的版本用麻黃是錯誤的)

藥方組成:桂枝,甘草(炙烤過),芍藥(各六錢三字),葛根(一兩三錢),麻黃(一兩一錢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四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用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服用,覆蓋被子幫助微微出汗。

桂枝加厚朴杏子湯: 太陽病,使用瀉下藥後出現輕微的喘氣,這是因為體表病邪還沒解除的緣故,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。(這屬於太陽病)

藥方組成:桂枝(去皮),芍藥(各一兩),甘草(六錢三字,炙烤過),杏仁(去皮尖,十七個),厚朴(去皮,用薑汁炙烤過,六錢三字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四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用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溫服,覆蓋被子幫助微微出汗。

麻黃湯: 太陽病,出現頭痛發熱、身體疼痛、怕風而且無汗、喘氣等症狀,適合服用這個藥方。 太陽和陽明合併的疾病,出現喘氣而且胸悶,不能使用瀉下藥,適合服用這個藥方。 太陽病經過十天左右,脈象呈現浮細而且嗜睡,表示體表病邪已經解除,如果出現胸悶,則應該使用小柴胡湯治療,如果只是脈浮而沒有其他症狀,則可以使用麻黃湯治療。 太陽病,脈象呈現浮緊而且無汗,發熱身體疼痛,八九天沒有解除,體表症狀依然存在,這時應該發汗,如果服用藥物後症狀稍有緩解,但病人卻出現煩躁、眼睛閉合的情況,這時一定會流鼻血,流鼻血後病就好了,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的緣故,可以使用麻黃湯治療。 傷寒病脈象浮緊,沒有發汗而是直接流鼻血,這時可以使用麻黃湯來治療。(以上屬於太陽病) 陽明病,脈象呈現浮而無汗而且喘氣,發汗後就會痊癒,適合服用麻黃湯。 如果只是脈浮而沒有其他症狀,則可以使用麻黃湯。如果小便不暢而出現腹脹、打嗝等情況,就無法治療。(以上屬於陽明病)

藥方組成:甘草(半兩,炙烤過),桂枝(一兩),杏仁(三十五個,去皮尖),麻黃(一兩半,去節,用開水燙過去除黃色汁液,烘乾後稱重)

用法:將藥材切成黃豆大小,每次取五錢匕,加入一碗半水煮到剩下八分,去渣後溫服,覆蓋被子幫助微微出汗,不需要喝粥。(加減法)傷寒等熱病,藥性應該偏涼,不宜太溫熱。夏至之後使用麻黃湯,必須加入知母半兩、石膏一兩、黃芩一分,因為麻黃湯藥性偏熱,夏季服用容易出現發黃斑疹的副作用。只有在冬天和春天,以及病人體質虛寒時,才可以直接使用原方,不需要加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