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一 (7)
卷第十一 (7)
1. 卷第十一
其脈浮,發熱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。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渴,心煩不得眠者,宜與豬苓湯。 其大病瘥後,從腰以下有水氣者,牡蠣澤瀉散。(正九十四)此利水道滲泄之義也。 大抵中濕與發黃,以利小便為先;陽明汗多,以利小便為戒。 又問小便難何也?陰虛故也。
陰虛者陽必湊之,為陽所湊也。故小便黃者,中有熱也,宜瞿麥滑石之類瀉之。 太陽病發汗,遂漏不止,其人惡風,小便難,四肢微急,難以屈伸者,桂枝加附子湯主之。(正方六) 陽明中風,脈弦浮大,短氣腹滿,脅下及心痛,鼻乾不得汗,嗜臥身黃,小便難,潮熱而噦者,小柴胡加茯苓主之。(正二十九)
(九十七)問小便自利、小便數
太陽證,下焦有熱,小腹必滿,應小便不利而小便反利者,下血證也,抵當湯主之。(正九十一) 陽明證自汗出,應小便少而小便自利者,津液內竭也;屎雖硬不可攻也,當用蜜煎導之。(正百十二) 少陰證四逆而小便自利者,虛寒證也;四逆湯(正七十五)、真武湯去茯苓主之。(正百五) 又問小便數者何也?腎與膀胱俱虛而有客熱乘之也。二經既虛,致受於客熱,虛則不能制水,故令數;小便熱則水行澀,澀則小便不快,故令數起也。 診其趺陽脈數,胃中熱,即消穀引飲,大便必硬,小便即數也。 太陽病自汗,四肢拘急,難以屈伸,心煩微惡寒,腳攣急,若小便數者,慎不可行桂枝也;宜與甘草乾薑湯(正五十五)、芍藥甘草湯也。(正五十七) 大抵溲數則大便難。仲景云:「趺陽脈浮而澀,浮則胃氣強,澀即小便數;浮澀相搏,大便則硬,其脾為約,麻子仁丸主之。」(正九十二) 太陽病若汗若吐若下後微煩,小便數,大便因硬者,與小承氣湯(正四十二)和之愈。 又云:傷寒脈浮自汗,小便數,若胃中不和譫語者,少與調胃承氣湯。(正四十三)
(九十八)問有數日不大便、有大便難、有大便硬、有燥屎、有大便溏。
傷寒數日不大便、大便硬及有燥屎者,皆知用大柴胡(正方三十)、大承氣(正四十一)、小承氣(正四十二)攻之。 然仲景論大便不通,亦有數種不可攻者。(在第三卷十五問中詳言之矣。) 仲景又有陽結、陰結之論,不可不別也。 其脈浮而數,能食不大便,此為實,名曰陽結,宜用小柴胡湯。(正二十九)所謂和其營衛,以通津液,縱不了了,得屎而解也。 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,名曰陰結,宜用金液丹。所謂陽盛則促,陰盛則結,促結同也。 又問大便溏者何也?古人云:「歲火不及,寒乃大行,民病騖溏。」大率病人腸中有寒,即大便鴨溏;蓋溏者,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。 華佗云:「寒即溏,熱即垢。」仲景說初硬後溏有二證:小便不利、小便少,皆水穀不分耳。
白話文:
脈象浮現,發熱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暢。少陰病下痢六七天,又咳嗽、嘔吐、口渴,心中煩躁無法入睡,適合用豬苓湯。大病痊癒後,如果腰部以下有水腫現象,適合用牡蠣澤瀉散。這都是利用利尿的方式來排除體內濕氣的道理。一般來說,治療濕氣和黃疸,應該先從利小便著手。陽明病汗多,則要避免過度利小便。有人問小便困難是什麼原因?是因為陰虛的緣故。
陰虛會導致陽氣靠近,所以才會小便黃,表示體內有熱。應該使用瞿麥、滑石之類的藥材來瀉熱。太陽病發汗後,汗水不止,病人怕風,小便困難,四肢稍微僵硬,難以彎曲伸展,適合用桂枝加附子湯。陽明病中風,脈象弦浮而大,呼吸短促、腹脹、胸脅及心口疼痛,鼻子乾燥不出汗,喜歡躺臥,身體發黃,小便困難,出現潮熱和呃逆,適合用小柴胡加茯苓湯。
有人問,小便自己順暢排出,小便次數頻繁是什麼原因?
太陽病,下焦有熱,小腹一定會脹滿,應該小便不順暢,但反而小便順暢,這表示有下血的情況,應該用抵當湯治療。陽明病會自己出汗,應該小便量少,但反而小便順暢,表示體內津液已經耗竭,大便雖然硬結,也不能用瀉下的藥,應該用蜜煎導法來幫助排便。少陰病四肢冰冷且小便自己順暢排出,表示是虛寒證,應該用四逆湯或去除茯苓的真武湯來治療。
有人問,小便次數頻繁是什麼原因?是因為腎和膀胱都虛弱,同時有外來的熱邪侵入。這兩個臟腑虛弱,才會受到外來熱邪的影響,虛弱就無法控制水分,所以導致小便次數頻繁。小便時有熱感,會讓小便排出的過程不順暢,不順暢就容易頻頻想要小便。如果診斷時發現趺陽脈搏快速,表示胃中有熱,就會容易消化很快且飲水過多,大便一定會硬結,小便也會頻繁。太陽病自己出汗,四肢拘攣僵硬,難以彎曲伸展,心中煩躁微微怕冷,腳部抽筋,如果又小便次數頻繁,絕對不能使用桂枝湯,應該用甘草乾薑湯或芍藥甘草湯來治療。一般來說,小便次數頻繁,大便就會困難。張仲景說,趺陽脈象浮而澀,浮表示胃氣強盛,澀表示小便次數頻繁,如果浮澀兩種脈象同時出現,大便就會硬結,這是因為脾的約束功能失調,應該用麻子仁丸來治療。太陽病如果經過發汗、嘔吐或瀉下後,出現輕微煩躁,小便次數頻繁,大便因此硬結,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調和。有人又說,傷寒脈象浮現且自己出汗,小便次數頻繁,如果胃氣不和導致胡言亂語,稍微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
有人問,有幾天沒有大便,有大便困難,有大便硬結,有乾燥大便,有大便溏稀等情況是什麼原因?
傷寒幾天沒有大便,大便硬結,或是出現乾燥大便,都知道要用大柴胡湯、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來瀉下。但是張仲景認為,大便不通也有好幾種情況不能用瀉下藥治療。(在第三卷十五問中有詳細說明。)張仲景還有陽結和陰結的說法,必須要區分清楚。脈象浮而快速,能夠吃東西卻不大便,這是實證,稱為陽結,適合用小柴胡湯,所謂調和營衛,使其津液暢通,即使無法完全痊癒,也能夠藉由排便而得到緩解。脈象沉而遲緩,不能吃東西,身體沉重,大便反而硬結,這稱為陰結,適合用金液丹,所謂陽氣旺盛會加速,陰氣旺盛會導致阻滯,加速和阻滯是相同的道理。有人問,大便溏稀是什麼原因?古人說,如果火氣不足,寒氣就會盛行,人民就會容易罹患腹瀉,大體上來說,病人腸中有寒氣,就會造成大便像鴨子的大便一樣稀溏。這是因為腸胃虛寒,水穀無法充分消化吸收的緣故。華佗說,寒氣會導致大便溏稀,熱氣會導致大便乾結。張仲景說,大便開始硬結後來又溏稀,有兩種原因,一是小便不順暢,二是小便量少,這都是因為水穀無法充分分離的緣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