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一 (3)

1. 卷第十一

葛根橘皮湯。(雜九十四)屢用之驗。黃連橘皮湯亦佳。(雜一百二十五)(廣州褚倅子斑如壞梨靨)熱病發斑者。與時氣發斑同。或未汗下。或已汗下。熱毒不散。表虛里實。熱毒乘虛出於皮膚。遂發斑瘡。癮疹如錦紋。俗呼瘡麩。素問謂之疹。(發斑者。下之太早。熱氣乘虛故也。

下之太遲。熱留胃中。亦發斑。服熱藥過多。亦發斑。微者赤斑出。五死一生。劇者黑斑出。十死一生)大抵發斑不可用表藥。表虛里實。若發汗開泄。更增斑爛也。皆當用化斑湯、(雜百二十)玄參升麻湯、(雜九十五)阿膠大青湯、(雜九十六)豬膽梔子湯。(雜四十四)或與紫雪大妙。

可下者。與調胃承氣湯。(正四十三)(暑月陽氣重者。常宜體候。才有赤點如蚊蚤咬。卻急治之)○又有陽毒發斑。見十九問。二十一問。宜參酌之。

(九十一)問譫語

病人有譫語。有鄭聲二證。鄭聲為虛。當用溫藥。白通湯主之。(正九十七)譫語為實。當須調胃承氣湯主之。(正四十三)服調胃承氣而譫語止。或更衣者。停後服。不爾再與之。仲景云。實則譫語。虛則鄭聲。鄭重也。重語也。世多不別。然譫語鄭聲。亦相似難辨。須更用外證與脈別之。

若大小便利。手足冷。脈微細者。必鄭聲也。大便秘。小便赤。手足溫。脈洪數者。必譫語也。以此相參。然後用藥萬全矣。大抵傷寒不應發汗。即譫語。(仲景云。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。沉為在裡。反發其汗。津液越出。大便為難。表虛里實。實則譫語)譫語屬胃。和中則愈。

不和則煩而躁。宜調胃承氣湯。然亦有三陽合病譫語者。三陽合病。腹滿身重。難以轉側。口中不仁。面垢譫語遺溺。其脈必滑實。不可汗下。宜白虎湯。(正六十四)有胃實譫語者。病人身熱汗出。大便硬為胃實。宜調胃承氣湯。(正四十三)大承氣。(正四十一)外臺承氣湯。

無芒硝尤穩或發汗多。亡陽譫語者。(仲景云。發汗多亡陽譫語者。不可下。此為津液不和。與柴胡桂枝湯)(正三十一)(和其營衛。以通津液後自愈。恐人作燥屎攻之。慎不可攻也)有下利譫語者。(下利譫語。有燥屎也。調胃承氣湯)(正方四十三)(小承氣湯主之)(正四十二)有下後譫語者。

(傷寒八九日下之。胸滿煩驚。小便不利。譫語身重不可轉側者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)(正三十三)有婦人熱入血室譫語者。(婦人傷寒發熱。經水適來。晝日明瞭。暮則譫語。如見鬼狀者。此為熱入血室。無犯胃氣。及上二焦。速用小柴胡湯主之)(正二十九)(若行湯遲熱入胃。

令津燥。中焦上焦不榮。成血結胸狀。須當針期門也。婦人中風。發熱惡寒。經水適來。入血室也。當刺期門。隨其實而取之,已上二焦。熱結在期門也。若犯胃氣。晝夜譫語喜忘。小腹滿。小便利。屬抵當湯證中)(正九十一)○又問。仲景云。無犯胃氣何也。答曰。熱因經水適來。

白話文:

卷第十一

葛根橘皮湯:這個方子屢次使用都有效。黃連橘皮湯也很好用。(廣州有個姓褚的官員,長了像爛梨子一樣的斑點)熱病發斑,跟一般時疫發斑的情況相同,可能是沒有發汗或瀉下,也可能是發汗或瀉下後熱毒還沒散去。這是因為體表虛弱,體內實熱,熱毒趁虛跑到皮膚表面,就出現了斑疹,像是錦緞花紋一樣,俗稱「瘡麩」。《素問》裡稱這種情況為「疹」。(發斑是因為太早使用瀉藥,導致熱氣趁虛而出;太晚使用瀉藥,熱氣滯留在胃裡,也會發斑;服用過多熱性藥物也會發斑。輕微的會出現紅色斑點,十個人裡可能只有一個人能活下來;嚴重的會出現黑色斑點,十個人裡可能只有一個能活下來。)總之,發斑這種情況不能用發散的藥,因為體表虛弱,體內實熱,如果發汗開泄,反而會加重斑疹。應該使用化斑湯、玄參升麻湯、阿膠大青湯、豬膽梔子湯,或者配合紫雪使用,效果非常好。

如果可以瀉下,就用調胃承氣湯。(夏天陽氣旺盛時,要時常注意身體狀況,如果出現像蚊子咬的紅色小點,要趕快治療。)此外,還有陽毒發斑的情況,可以參考第十九問和第二十一問的內容。

問譫語

病人有譫語和鄭聲兩種情況。鄭聲屬於虛證,應該使用溫補藥物,可以用白通湯治療;譫語屬於實證,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服用調胃承氣湯後譫語停止,或者排便了,就停止服藥,否則就繼續服用。仲景說過,實證就會出現譫語,虛證就會出現鄭聲。鄭聲就是重複說話的意思,但很多人分不清楚。譫語和鄭聲的確很像,難以分辨,需要結合其他症狀和脈象來區分。

如果大小便正常,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細小,那一定是鄭聲;如果大便秘結,小便赤黃,手腳溫熱,脈象洪大且數,那一定是譫語。這樣相互參照,然後用藥才能萬無一失。總之,傷寒如果沒有適當發汗,就會出現譫語。(仲景說過,傷寒四五天,脈象沉而喘滿,沉脈表示病在裡面,如果反而發汗,津液會往外散失,導致大便困難,這就是體表虛弱,體內實熱,實熱就會出現譫語。)譫語這種情況跟胃有關,調和胃氣就能痊癒,胃氣不調和就會煩躁不安,應該用調胃承氣湯。但是,也有三陽合病導致的譫語,這種情況會腹部脹滿、身體沉重、難以翻身、口中麻木、面色污垢、譫語、遺尿,脈象一定是滑實的,不能發汗或瀉下,應該使用白虎湯。還有胃實導致的譫語,這種病人會發熱、出汗、大便硬結,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、大承氣湯或外台承氣湯,不用芒硝效果更好。

此外,發汗過多,導致陽氣耗損也會出現譫語。(仲景說過,發汗過多耗損陽氣出現譫語,不能瀉下,這是因為津液不調,應該用柴胡桂枝湯來調和營衛,使津液暢通後自然會好。有些人可能會當作是燥屎而使用攻下藥,這是絕對不可以的。)還有拉肚子導致的譫語。(拉肚子導致的譫語,也是因為有燥屎,要用調胃承氣湯或小承氣湯來治療。)還有瀉下後出現的譫語。(傷寒八九天瀉下後,如果出現胸悶、煩躁驚恐、小便不利、譫語、身體沉重難以翻身的情況,要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)還有婦女熱入血室導致的譫語。(婦女傷寒發熱,月經剛來時,白天意識清楚,晚上則出現譫語,像是看到鬼一樣,這是因為熱邪進入血室,不要傷到胃氣和上、中二焦,應該趕快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如果用藥太晚,熱邪進入胃,導致津液枯燥,中焦和上焦失養,可能會形成血結胸的情況,需要針刺期門穴。婦女中風,發熱惡寒,月經剛來時,也會導致熱邪進入血室,應該針刺期門穴,根據實際情況來取穴,以上是針對上、中二焦有熱結在期門穴的情況。如果傷到胃氣,就會出現晝夜譫語、健忘、小腹脹滿、小便通暢,這屬於抵當湯證。)

**問:**仲景說「不要傷到胃氣」是什麼意思? **答:**因為熱邪是從月經剛來時進入的,所以不要傷到胃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