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 (6)
卷第十 (6)
1. 卷第十
(正二十九)脈但浮者,麻黃湯主之(正二十)。病人尺寸脈俱沉細,但欲寐者,少陰證也,急作四逆湯,(正七十五)復其陽,不可緩也。若狀如傷寒,四肢沉重,忽忽喜眠,須看上下唇,上唇有瘡,蟲蝕五臟;下唇有瘡,蟲蝕下部,當作狐惑治之。(在第十一卷中第九十九問)
(八十六)問身涼汗出兩脅疼痛或乾嘔
此十棗湯證也。仲景云:太陽中風,下利嘔逆,表解者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發作有時,頭痛,心中痞硬滿,引脅下痛,乾嘔短氣,汗出不惡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,十棗湯主之。
(正八十九)大抵脅下痛者,此為有飲,須分表裡,乾嘔微利,發熱而咳,為表有水,小青龍湯加蕘花主之;(正三十六)身體涼,表證罷,乾嘔而脅下痛,為里有水,十棗湯主之。十棗湯非小青龍湯之比,須量人虛實,不可妄投。
白話文:
(第二十九條)如果脈象只呈現浮在表面的情況,就用麻黃湯來治療。(第二十條)病人寸脈和尺脈都呈現沉細的脈象,而且只想睡覺,這是少陰證,要趕緊用四逆湯來恢復陽氣,不能拖延。(第七十五條)如果症狀像傷寒,四肢沉重,精神恍惚想睡覺,要觀察上下嘴唇。上嘴唇有瘡,代表蟲子侵蝕五臟;下嘴唇有瘡,代表蟲子侵蝕下部,應該用治療狐惑病的方法來醫治。(在第十一卷中第九十九問)
(第八十六條)問:身體冰涼,流汗,兩邊脅肋疼痛,或者想吐。
這是十棗湯證。張仲景說:太陽中風,出現腹瀉、嘔吐,在表證解除後才可以攻下。這個人汗出不止,發作有時間性,頭痛,胸口覺得悶脹,牽引著脅肋下方疼痛,想吐、呼吸短促,汗出但不會怕冷,這是表證解除但裡證沒有調和,用十棗湯來治療。
(第八十九條)一般來說,脅肋下方疼痛,是因為體內有痰飲,要分辨是表證還是裡證。如果想吐、稍微腹瀉、發熱而咳嗽,這是表有水,用小青龍湯加蕘花來治療。(第三十六條)如果身體冰涼,表證已經消除,卻想吐且脅肋下方疼痛,這是裡有水,用十棗湯來治療。十棗湯不像小青龍湯那樣溫和,要衡量病人的虛實狀況,不能隨便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