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四 (1)
卷第四 (1)
1. 卷第四
此一卷論陰陽。治傷寒須識陰陽二證。手足各有三陰三陽。合為十二經。在手背者為陽屬表為腑。在手掌里者為陰屬裡為臟。足經仿此。傷寒只傳足經不傳手經。素問熱論。亦只說足三陰三陽受病。巢氏言。一曰太陽屬小腸誤矣。足之陽者。陰中之少陽。足之陰者。陰中之太陰。
白話文:
這一部書討論陰陽。治療傷寒必須辨識陰陽兩種證候。手足各有三條陰經和三條陽經,合為十二條經絡。分佈在手背的是陽經,屬於表,主治腑。分佈在手掌的是陰經,屬於裡,主治臟。足經也同理。傷寒只傳播於足經,不傳播於手經。《素問·熱論》中也只提到足三陰三陽會發病。巢元方說:「小腸屬太陽」是錯誤的。足部的陽經是陰中之少陽,足部的陰經是陰中之太陰。
足之三陽從頭走足。足之三陰從足走腹。陽務於上。陰務於下。陽行也速。陰行也緩。陽之體輕。陰之體重。陰家脈重。陽家脈輕。陽候多語。陰證無聲。陽病則旦靜。陰病則夜寧。陽虛則暮亂。陰虛則夜爭。陰陽消息。證狀各異。然而物極則反。寒暑之變。重陽必陰。重陰必陽。
陰證似陽。陽證似陰。陰盛隔陽。似是而非。若同而異。明當消息以法治之。
(十八)問陰證
白話文:
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走到腳部。腳部的三條陰經從腳部走到腹部。陽經的氣血運行在上面,陰經的氣血運行在下面。陽經的氣血運行速度快,陰經的氣血運行速度慢。陽經的氣血質地輕,陰經的氣血質地重。陰經的脈搏較重,陽經的脈搏較輕。陽證的患者多話,陰證的患者無聲。陽證在白天症狀較輕,陰證在晚上症狀較輕。陽虛在傍晚症狀加重,陰虛在晚上症狀加劇。陰陽會相互轉化,證狀各不相同。但是,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會反轉。在寒暑轉換時,太過於陽熱必定會轉化為陰證,太過於陰寒必定會轉化為陽證。
太陰少陰厥陰。皆屬陰證也。太陰者。脾也。少陰者。腎也。厥陰者。肝也。○何謂太陰證。太陰脾之經。主胸膈䐜脹。甲乙經云。邪生於陽者。得之風雨寒暑。邪中於陰者。得之飲食居處。陰陽喜怒。又曰。賊風虛邪者。陽受之。飲食不節。起居不時者。陰受之。陽受之則入腑。
白話文:
太陰、少陰、厥陰這三種證候都屬於陰證。太陰指脾胃,少陰指腎,厥陰指肝。
太陰證 的症狀:太陰就是脾胃的經絡,主要掌管胸膈脹滿。根據《甲乙經》的記載,陽氣受損的病症是由風寒暑濕等自然環境因素引起。而陰氣受損的病症是由飲食起居、情緒喜怒不當等原因引起。還有記載說,邪風虛邪會侵犯陽氣,而飲食不節、作息不規律則會損害陰氣。陽氣受損則會侵犯臟腑。
陰受之則入臟。入六腑則身熱。不時上為喘呼。入五臟則䐜滿閉塞。下為飧泄。久為腸澼。○何謂少陰證。少陰腎之經。主脈微細心煩。但欲寐。或自利而渴。又問經云。一二日少陰病者何也。謂初中病時。腠理寒。便入陰經。不經三陽也。傷寒雖是三陰三陽。大抵發於陽則太陽也。
白話文:
寒邪由表侵入體內,會進入臟腑。進入六腑,會導致身體發熱,不時出現喘息和呼喊。進入五臟,會導致憋脹、閉塞。下行到腸胃,會引起腹瀉。時間久了,會導致腸道潰瘍。
什麼是少陰證?
少陰經是指腎經。其症狀包括脈搏微細、心煩,總想睡覺,或者自發性出汗並口渴。
有人問,經書上說「一二日少陰病」是什麼意思?
這指的是疾病的早期階段,寒氣由皮膚侵入體表,直接進入陰經,不經過三陽經。傷寒雖然涉及三陰三陽,但總的來說,從陽經發病的屬於太陽病。
發於陰則少陰也。此二經為表裡。其受病最為多。陽明太陰受病頗稀。至於少陽厥陰肝膽之經。又加少焉。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。太陽證不罷者。但治太陽。有初得病便見。(去聲)少陰證者。直攻少陰。亦不必先自太陽次傳而至。蓋寒氣入太陽。即發熱而惡寒。入少陰經。
白話文:
發病於陰經,就是少陰經。這條經和太陽經互相表裡,受病的次數最多,陽明經和太陰經受病的次數較少。至於少陽經、厥陰經和肝膽經,得病的次數更少。一般病期從一天到十二、三天的,如果是太陽經證候未退的,只治療太陽經。有初得病就出現少陰證候的,直接治療少陰經,不必從太陽經開始依序傳變過來。因為寒氣進入太陽經,就會發熱惡寒;進入少陰經,即會出現寒熱錯雜的症狀。
只惡寒而不發熱也。三陰中寒。微則理中湯。(正七十四)稍厥或中寒下利。即乾薑甘草湯。(正五十五)手足指頭微寒冷謂之清。(音去聲)此未消吃四逆。蓋疾輕故也。只可服理中乾薑之類。大段重者。用四逆湯。(正七十五)無脈者用通脈四逆湯也。(正八一)○何謂厥陰證。
白話文:
-
只有怕冷,沒有發燒:這是三陰寒證。症狀輕微,用理中湯治療。(方劑編號:正74)
-
手腳指尖微冷,稱為「清」:這表明四逆寒證尚未消除,但病情較輕,只能服用理中湯、乾薑類藥物。病情嚴重者,使用四逆湯治療。(方劑編號:正75)
-
脈搏消失,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。(方劑編號:正81)
關於厥陰證的說明: 厥陰證是一種中醫證候,具體特徵尚未在此段古文中提及。
厥陰肝之經主消渴。氣上衝。心中疼。熱飢不欲食。食則吐蛔。下之利不止也。若陰氣獨盛。陽氣暴絕。則為陰毒。其證四肢逆冷。臍腹築痛。身如被杖。脈沉疾。或吐或利。當急灸臍下。服以辛熱之藥。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。古人云。辛甘發散為陽。謂桂枝甘草乾姜附子之類。
能復其陽氣也。微用辛甘。甚則用辛苦。陰極發躁。陰證似陽。學者當以脈別之。
(十九)問陽證
白話文:
肝經(厥陰)主治消渴症。氣向上衝,胸腹疼痛,發熱、飢餓卻沒有食慾。吃了東西會嘔吐蛔蟲,腹瀉不止。如果陰氣過盛,陽氣突然衰竭,就會導致陰毒。症狀是四肢冰涼,臍腹劇烈疼痛,渾身像被棍棒打過一樣。脈搏沉細而急,可能嘔吐或腹瀉。這時應立即灸臍下,服用心性溫熱的藥物,讓陽氣恢復,大汗淋漓就能解毒了。古人說過,辛甘發散的藥物屬陽,比如桂枝、甘草、乾薑、附子之類。
太陽陽明少陽。皆屬陽證也。太陽者。膀胱也。發熱惡寒頭疼腰痛而脈浮也。陽明者。胃也。不惡寒反惡熱。濈濈汗出。大便秘。潮熱而脈長也。少陽者。膽也。口苦咽乾脅下滿。發熱而嘔。或往來寒熱而脈弦也。麻黃(正二十)、大青龍湯(正三十五)、桂枝、治太陽經傷風寒也。
白話文:
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。這些都是屬於陽性的證候。
太陽經 :主掌膀胱,症狀有發燒、惡寒、頭痛、腰痛,脈象浮。
陽明經 :主掌胃,症狀有發熱、不惡寒,反惡熱,微微汗出,大便祕結,潮熱,脈象長。
少陽經 :主掌膽,症狀有口苦、咽喉乾燥、脅下脹滿,發燒、嘔吐,或寒熱交替,脈象弦緊。
治療藥方:
- 麻黃正二十:治療太陽經傷風寒。
- 大青龍湯正三十五:治療太陽經傷風寒。
- 桂枝:治療太陽經傷風寒。
大柴胡湯(正三十)、調胃承氣湯(正四十三)、小承氣湯(正四十二)、大承氣湯(正四一)、治陽明傷寒也。小柴胡湯(正二十九)、治少陽傷寒也。其他藥皆發汗吐下後證也。○若陽氣獨盛。陰氣暴絕。即為陽毒。必發躁狂走妄言。面赤咽痛。身斑斑如錦紋。或下利赤黃。
白話文:
**大柴胡湯(方劑 30)、調胃承氣湯(方劑 43)、小承氣湯(方劑 42)、大承氣湯(方劑 41)**用於治療陽明經傷寒。
小柴胡湯(方劑 29) 用於治療少陽經傷寒。
其他藥物則用於治療發汗或瀉下的後續症狀。
如果陽氣過盛、陰氣突然衰竭,就會變成「陽毒」。陽毒會導致狂躁、走動、胡言亂語、臉紅、喉嚨痛、身上出現像錦緞一樣的斑點,或者出現紅色或黃色的腹瀉。
脈洪實。或滑促。當以酸苦之藥。令陰氣復而大汗解矣。古人云。酸苦湧泄為陰。謂苦參大青葶藶苦酒之類。(雜十六)能復其陰氣也。微用苦。甚則兼用酸苦。折熱復陰。若熱極發厥。陽證似陰。學者當以脈別之。
(二十)問手足逆冷。臍腹築痛。咽喉疼。嘔吐下利。身體如被杖。或冷汗。煩渴。脈細欲絕。
白話文:
脈搏震動有力,或滑動快速。應使用酸苦味的藥物,使陰氣恢復而大汗淋漓以解熱。古人說「酸苦湧泄為陰」,指的是苦參、大青葉、葶藶、苦酒等類的藥物,能夠恢復陰氣。輕微的熱證用苦味藥,嚴重的熱證同時使用酸苦味藥,以減輕熱氣、恢復陰氣。如果熱證嚴重導致暈厥,陽證類似陰證,學醫者應通過脈搏來區別。
此名陰毒也。陰毒之為病。初得病手足冷。背強嚥痛。糜粥不下。毒氣攻心。心腹痛。短氣。四肢厥逆。嘔吐下利。體如被杖。宜服陰毒甘草湯(雜七)、白朮散(雜八)、附子散(雜九)、正陽散(雜十)、肉桂散(雜十一)、回陽丹(雜十二)、返陰丹(雜十三)、天雄散、正元散、退陰散(並雜十四)之類。可選用之。
白話文:
這是一種陰寒之毒。
陰毒之毒發作時,症狀包括:手腳冰冷,背部僵硬痠痛,連稀粥都吞不下去,毒氣攻心,導致心腹疼痛,呼吸困難,四肢冰冷發麻,嘔吐、腹瀉,身體就像被打了一頓似的。
此時應服用以下藥方:
- 陰毒甘草湯(方劑雜七)
- 白朮散(方劑雜八)
- 附子散(方劑雜九)
- 正陽散(方劑雜十)
- 肉桂散(方劑雜十一)
- 回陽丹(方劑雜十二)
- 返陰丹(方劑雜十三)
- 天雄散
- 正元散
- 退陰散(以上方劑皆為方劑雜十四)
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使用。
○大抵陰毒。本因腎氣虛寒。或因冷物傷脾。外感風寒。內既伏陰。外又感寒。或先感外寒而內伏陰。內外皆陰。則陽氣不守。遂發頭疼腰重腹痛。眼睛疼。身體倦怠。四肢逆冷。額上手背冷汗不止。或多煩渴。精神恍惚。如有所失。三二日間。或可起行。不甚覺重。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。
白話文:
總體上來說,陰寒之毒是由於腎氣虛寒或因飲食生冷傷脾,引發外感風寒。內有陰邪潛伏,外受寒邪侵襲。或者先感外寒,後內伏陰邪。內外皆受陰邪所困,陽氣無法固守,於是出現頭疼、腰重、腹痛、眼睛疼痛、身體疲倦、四肢發冷、額頭和手背冷汗不止。有的還會煩渴,精神恍惚,似乎丟失了什麼。三五天後,可能可以起身行走,但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適。此時診脈,會發現六脈脈象均沉細而急促。
尺部短小。寸口脈或大。(六脈俱浮大。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。非陰證也。大抵陽毒傷寒。其脈多弦而洪數。陰毒傷寒。其脈沉細而弦疾。不可不知也)若誤服涼藥。則渴轉甚。躁轉急。有此病證者。便須急服辛熱之藥。一日或二日便安。○若陰毒漸深。其候沉重。四肢逆冷。
白話文:
尺部脈搏短小。寸口脈可能強勁。(六部脈搏都漂浮而強勁。或沉取之後脈搏強勁但不特別快速者。不是陰證。一般來說,陽毒傷寒。脈搏多數緊而洪數。陰毒傷寒。脈搏沉細而緊疾。不可不知。)如果誤服涼藥。那麼口渴會更加嚴重。煩躁會更加急促。有這種病症者。必須立即服用辛熱的藥物。一到兩天就會好。○如果陰毒逐漸加重。其症狀沉重。四肢冰冷。
腹痛轉甚。或咽喉不利。心下脹滿結硬。躁渴。虛汗不止。(陽盛則身熱而無汗。陰盛則身冷而有汗。岐伯云。陽勝則身熱。腠理閉。喘粗。為之。俯仰。汗不出而熱。陰勝則身寒汗出。身常清。數慄而寒。寒則厥)或時鄭聲。指甲面色青黑。六脈沉細而疾。一息七至已來。
白話文:
腹痛持續加劇,甚至咽喉不適。心腹脹脹滿滿,結塊變硬。口渴煩躁,虛汗冒不停。
(陽盛時,身體發熱但不出汗。陰盛時,身體發冷而出汗。岐伯說,陽氣盛,身體發熱,毛孔閉塞,呼吸急促,導致趴下起來都出不了汗,但體溫卻很高。陰氣盛,身體發冷出汗,感到身體很清爽,不停發抖和發冷。發冷時,會出現虛脫症狀。)
有時出現心悸氣急,指甲和麪色發青發黑。六脈沉細,脈搏跳動快。一分鐘脈搏達到七次以上。
有此證者。速於氣海或關元二穴灸三二百壯。以手足和暖為效。仍兼服正陽散、肉桂散、回陽丹、返陰丹、天雄散、白朮散。內外通逐。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。(陰獨盛而陽氣暴絕。則為陰毒。若陽獨盛而陰氣暴絕。則為陽毒。大凡陰陽離絕。非大汗不能復其正氣也)○若陰毒已深。
白話文:
出現這種症狀的病人,應在氣海穴或關元穴快速施灸三到五百壯,直到手腳溫暖為止。同時服用正陽散、肉桂散、回陽丹、返陰丹、天雄散、白朮散。內外同時施治,幫助陽氣恢復,並發出大量汗水以解除病情。(如果陰氣過盛而陽氣突然衰竭,就會形成陰毒。如果陽氣過盛而陰氣突然衰竭,就會形成陽毒。總的來說,陰陽離散,如果不大量發汗,就無法恢復體內的正氣。)○如果陰毒已經很嚴重。
疾勢困重。六脈附骨。取之方有。按之即無。一息八至以上。或不可數至。此則藥耳難為攻矣。但於臍中用蔥熨法(雜十五)、或灼艾三五百以來。手足不溫者。不可治也。如得手足溫。更服前熱藥以助之。若陰氣散。陽氣來。即漸減熱藥而調治之。(陽氣乍復。往往卻煩躁。
白話文:
病情危重。六條脈搏緊貼骨頭,輕按時感覺不到,每分鐘超過八次,甚至無法準確測量。在這種情況下,藥物很難起作用。只能在肚臍部位使用蔥灸法(見《雜病十五》),或者燒灼艾灸300-500壯。如果手腳不溫暖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手腳變溫暖了,可以繼續服用之前的溫熱藥物輔助治療。當陰氣消散,陽氣出現時,就要逐漸減少溫熱藥物的用量並調整治療方案。(陽氣突然恢復,有時會出現煩躁不安。)
慎不可投涼藥。煩躁甚者。再與返陰丹即定。常須識此。勿令誤也)
(二十一)問發躁狂走。妄言面赤。咽痛。身斑。斑若錦文。或下利赤黃。而脈洪實。
白話文:
一定要小心,不要亂用寒涼的藥物。如果病人非常煩躁,可以再給他們服用返陰丹,這樣就能安定下來。這一點必須要記住,不要弄錯了。
有人問到,病人出現狂躁、亂說話、面色紅赤、喉嚨痛、身上有斑點,斑點像錦繡的花紋,或者有下痢且便中帶有赤黃色,同時脈象洪大且實。
此名陽毒也。傷寒病。若陽氣獨盛。陰氣暴絕。必發躁狂走。妄言面赤。咽痛身斑。斑若錦文。或下利赤黃。脈洪實。或滑促。宜用酸苦之藥。令陰氣復而大汗解矣。葶藶苦酒湯(雜十六)、陽毒升麻湯(雜十七)、大黃散(雜十八)、梔子仁湯(雜十九)、黑奴丸(雜二十)、可選而用之。○近人治傷寒脈洪大。
白話文:
這是陽毒造成的病症。傷寒時,如果陽氣特別旺盛,陰氣突然衰竭,必定會出現發狂亂走、胡言亂語、面紅、咽喉痛、身上長斑點。斑點像錦緞上的花紋一樣。或者腹瀉,便便呈紅色或黃色。脈搏又洪又實,或者滑而快。應該使用酸苦的藥物,使陰氣恢復,大汗淋漓後就能解毒了。葶藶苦酒湯(《雜病方》卷十六)、陽毒升麻湯(《雜病方》卷十七)、大黃散(《雜病方》卷十八)、梔子仁湯(《雜病方》卷十九)、黑奴丸(《雜病方》卷二十)可以根據情況選用。○近來的人治療傷寒,脈象洪大。
內外結熱。舌卷焦黑。鼻中如煙煤。則宜以水漬布薄之。疊布數重。新水漬之。稍捩去水。搭於胸上。須臾蒸熱。又漬令冷如前薄之。仍數換新水。日數十易。熱甚者。置病人於水中。熱勢才退則已。亦良法也。
(二十二)問病人潮熱獨語。如見鬼狀。發則不識人。尋衣撮空。直視微喘。
白話文:
當身體內外發熱嚴重時,患者的舌頭會卷縮發黑,鼻中會有如煙灰一樣的氣味。這時,可以用水浸濕一塊薄布,疊上好幾層後,再用新的水浸濕,稍微擰乾水分後,敷在患者的胸部上。過一會兒,布會被患者的體溫蒸熱,再用冷水浸濕,像之前一樣擰乾後敷上,多換幾次新的水。一天可以換好幾十次。如果患者發熱特別嚴重的話,也可以直接把患者放在水中。等到體熱稍微退了就可以放出來。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
仲景云。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。不大便。五六日。上至十餘日。日晡所發潮熱。不惡寒獨語。如見鬼狀。若劇者發則不識人。循衣摸床。惕而不安。微喘直視。但發熱譫語者。大承氣湯主之(正四一)。若一服利則止後服。脈弦者生。澀者死。(弦者陽也。澀者陰也。陽證見陰脈者死。病人有陽證而脈澀者。慎不可下)
(二十三)問胸膈不快。䐜滿閉塞。唇青手足冷。脈沉細。少情緒。或腹痛。
白話文:
仲景說:傷寒如果嘔吐或腹瀉後,症狀不緩解,不排便,持續五六天到十幾天。下午出現潮熱,不畏寒,自言自語,好像看見鬼一樣。如果是嚴重患者,發作時不認識人,沿著衣服尋找牀位,焦躁不安。輕微喘氣,眼神直視。如果只發燒說胡話,可用大承氣湯治療(《傷寒論》第41條)。服用一劑後腹瀉症狀停止,後續服用。脈搏弦緊的可以生還,脈搏澀滯的會死亡。(弦脈屬陽,澀脈屬陰。陽證出現陰脈,則會死亡。病人有陽證但脈搏澀滯,應謹慎通便治療。)
此名太陰也。近人多不識陰證。才見胸膈不快。便投食藥。非其治也。大抵陰證者。由冷物傷脾胃。陰經受之也。主胸膈䐜滿。面色及唇皆無色澤。手足冷。脈沉細。少情緒。亦不因嗜欲。但內傷冷物。或損動胃氣。遂成陰證。復投巴豆之類。胸膈愈不快。或吐而利。經一二日遂致不救。
白話文:
這指太陰證。現代人多不懂陰證的症狀。只要看到胸悶不舒服,就用補藥和食療,這不是治療的方法。一般出現陰證是因為寒涼的東西損傷了脾胃,陰經接收了這些寒氣。主要表現為胸悶脹滿,面色和嘴脣都沒有顏色,手腳冰冷,脈搏微弱,沒有精神,也不因貪吃或其他慾望而發病。只是因為內傷寒涼或損傷了胃氣,才導致陰證。如果再吃巴豆之類的瀉藥,胸悶會更嚴重。或者會吐瀉,經過一兩天就會導致死亡。
蓋不知寒中太陰也。太陰者。脾之經也。○又問萬一飲食不節、胸膈不快、寒中陰經、何法以治之。答云。急作理中湯、加青橘陳橘銼如麻豆大。服一二劑。胸膈即快。枳實理中丸(雜八一)、五積散、(雜二十一)尤良。
(二十四)問脈微細。欲吐不吐。心煩。但欲寐。五六日自利而渴。
白話文:
不知道寒邪侵襲的是太陰經。太陰經就是脾臟的經絡。
又問:如果飲食不節制,胸膈不適,寒邪侵襲陰經,該如何治療?回答說:趕快用理中湯,加入青橘和陳橘,切成麻豆般大小。服用一兩劑,胸膈就會暢快。枳實理中丸和五積散的效果尤其好。
此名少陰也。少陰之為病。欲吐不吐。心煩但欲寐。五六日自利而渴者虛。故引水自救。若小便色白者。少陰病形悉具。小便白者。以下焦虛有寒。不能制水。故令色白也。四逆湯主之(正七五)。○少陰病。若口燥舌乾而渴者。須急下之。不可緩也。大承氣湯主之。(正四一)若脈沉而遲者。
白話文:
這叫做少陰病。少陰病的症狀是想要吐卻吐不出來,心煩意亂但又很想睡覺。如果連續五、六天拉肚子並且口渴,那是因為身體虛弱。因此需要喝水來緩解。如果小便顏色發白,就代表少陰病的症狀都出現了。小便發白是因為下焦虛寒,無法控制水液,所以導致顏色發白。可以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如果少陰病患者出現口乾舌燥、口渴的症狀,必須馬上瀉下,不能拖延。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。如果脈象沉而遲,…
須溫之。四逆湯主之。蓋以口燥而渴者。知其熱。脈沉而遲者。別其寒也。少陰屬腎。古人謂之腎傷寒也。腎傷寒。口燥舌乾而渴。固當急下。大抵腎傷寒。亦多表里無熱。但苦煩憒。默默而極。不欲見光明。有時腹痛。其脈沉細。舊用四順湯。古人恨其熱不堪用云。腎病而體猶有熱者。
白話文:
需要溫補。四逆湯可以治療。口乾舌燥的人,知道是熱證。脈搏沉細而緩慢的人,可以區別出是寒證。少陰經屬於腎,古人稱之為腎傷寒。腎傷寒會導致口乾舌燥而口渴,應當急下。一般而言,腎傷寒也多無表裏熱證,只會感到煩躁不安,默默承受痛苦,不願意見光。有時會腹痛。其脈象沉細。古人常使用四逆湯治療,但後人認為其過於溫熱,不堪使用。患有腎病但體內仍有熱的人,
可服仲景四逆散(正七六)。若已十餘日。下利不止。手足徹冷。乃無熱候。可增損四順湯。(雜百十九)○少陰病若惡寒而踡。時時自煩。不欲厚衣者。用去大黃大柴胡湯(正三十)。○少陰病始得之。反發熱。脈沉者。麻黃細辛附子湯(正二十三)微汗之。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。
白話文:
可以服用仲景的四逆散。如果已經十多天了,拉肚子不止,手腳冰冷,沒有發熱症狀,就可以用增損四順湯。少陰病症狀是怕冷蜷縮起來,時不時感到煩躁,不想要穿厚衣服,可以用去大黃的大柴胡湯。少陰病剛發作時,反而發熱,脈象沉的,可以用麻黃細辛附子湯,微微出汗。少陰病發作兩三天後,...
常見少陰無陽證者。亦須微發汗。宜麻黃附子甘草湯(正二十二)。此學者不可不知也。
(二十五)問身微熱煩躁。面赤脈沉而微。
白話文:
經常遇到少陰陽氣不足的病證。也需要微微發汗。宜用麻黃附子甘草湯(正方二十二)。這一點是學習者不可不知的。
此名陰證似陽也。陰發躁熱發厥。物極則反也。大率以脈為主。諸數為熱。諸遲為寒。無如此最驗也。假令身體微熱。煩躁面赤。其脈沉而微者。皆陰證也。身微熱者。裡寒故也。煩躁者。陰盛故也。面戴陽者。下虛故也。若醫者不看脈。以虛陽上膈躁。誤以為實熱。反與涼藥。
白話文:
這種陰證看似陽證,陰氣發動導致燥熱發作。事物發展到極致時就會逆轉。總的來說,要以脈象為判斷依據。脈數多且快表示熱證,脈遲緩表示寒證,沒有比這個更驗證的了。比如,身體略微發熱,煩躁不安,面色發紅,但脈象沉細微弱的,都是陰證。身體略微發熱,是因為內部有寒;煩躁不安,是因為陰氣旺盛;面色潮紅,是因為下焦虛寒。如果醫生不看脈象,誤以為是虛陽上衝導致煩躁,而誤認為是實熱證,反而給病人服用寒涼藥物。
則氣消成大病矣。外臺秘要云。陰盛發躁。名曰陰躁。欲坐井中。宜以熱藥治之。仲景少陰證面赤者。四逆加蔥白主之。
(二十六)問手足逆冷。而大便秘。小便赤。或大便黑色。脈沉而滑。
白話文:
那麼他體內的氣就會衰弱而釀成大病。外臺祕要說:陰盛的人會發作煩躁,稱為陰躁,會想要坐在井中,應該用熱藥來治療。仲景的少陰證中,如果患者面色發紅的,可以用四逆湯加蔥白來治療。
此名陽證似陰也。重陽必陰。重陰必陽。寒暑之變也。假令手足逆冷而大便秘。小便赤。或大便黑色。其脈沉而滑者。皆陽證也。輕者白虎湯(正六四)。甚者承氣湯(正四二)。傷寒失下。血氣不通。令四肢逆冷。此是伏熱深。故厥亦深。速用大承氣(正四一)加分劑下之。
白話文:
這個陽性症狀表現得像陰性症狀。很陽的症狀一定會轉陰。很陰的症狀一定會轉陽。這是寒暑的變化。假設手腳冰涼而大便便祕,小便呈紅色,或者大便成黑色,脈搏沉緩而滑動的,都屬於陽性症狀。較輕的用白虎湯(處方六)治療,較嚴重的用承氣湯(處方四二)治療。傷寒沒有及時下瀉,導致氣血不通暢,就會導致四肢冰涼,這是因為體內潛伏的熱氣很深,所以手腳的冰涼也比較嚴重。要儘快使用大承氣湯(處方四一)加上分劑進行下泄治療。
汗出立瘥。(仲景所謂厥應下之者此也)○兼熱厥與陰厥自不同。熱厥者。微厥即發熱。若陰厥即不發熱。四肢逆冷。惡寒脈沉而細。大小便滑泄矣。
(二十七)問身冷脈細沉疾。煩躁而不飲水。
白話文:
出汗後疾病就停止了。(仲景所說的「厥」應該以此為準) ○熱厥和陰厥不同。熱厥的人,稍微厥逆就會發燒。而陰厥的人不會發燒。四肢冰冷,怕冷,脈搏細弱。大小便鬆軟。
此名陰盛隔陽也。傷寒陰盛隔陽者。病人身冷。脈細沉疾。煩躁而不飲水者是也。若欲引飲者非也。不欲飲水者。宜服霹靂散(雜二十二)。須臾躁止。得睡汗出即瘥。此藥通散寒氣。然後熱氣上行。汗出乃愈。火焰散(雜二十二)、丹砂丸(雜二十四)、並主之。
(二十八)問手足逆冷
白話文:
這就是所謂的「陰盛隔陽」。患有傷寒陰盛隔陽的人,身體會發冷,脈搏細弱,沉穩而快速,煩躁不安,卻不喝水。想要引誘他喝水是錯誤的。不喝水的人,應該服用「霹靂散」(記載於《雜方二十二》)。很快就能停止煩躁,得到睡眠,出汗後就會痊癒。這種藥物可以疏散寒氣。然後熱氣向上運行,出汗後就會好轉。另外,「火焰散」(記載於《雜方二十二》)和「丹砂丸」(記載於《雜方二十四》)也都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此名厥也。厥者。逆也。陰陽不相順接。手足逆冷也。陽氣衰。陰氣盛。陰勝於陽。故陽脈為之逆。不通於手足。所以逆冷也。傷寒熱多厥少者。其病當愈。厥多熱少者。其病為進。○然有冷厥。有熱厥。當仔細辯認。○冷厥者。初得病日。便四肢逆冷。脈沉微而不數。足多攣臥而惡寒。
白話文:
這是厥證。厥,就是逆,陰陽不能順暢接通。手腳冰冷,陽氣衰弱,陰氣旺盛,陰勝於陽,因此陽脈逆行,不能通達手腳,所以會手腳冰冷。傷寒發熱,厥證輕微的,病情應該會好轉;厥證嚴重,發熱輕微的,病情會加重。○不過有寒厥和熱厥,要仔細辨別。○寒厥是指發病之初,四肢就逆冷,脈搏深微而緩慢,腳常抽筋蜷臥,並且怕冷。
或自引衣覆蓋。不飲水。或下利清穀。或清便自調。(清便自調。即是大便如常)或小便數。外證多惺惺而靜。脈雖沉實。按之遲而弱者。知其冷厥也。四逆湯(正七五)理中湯(正七四)。通脈四逆湯。(正八一)當歸四逆湯。(正七八)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(正八十)。
白話文:
可以用衣物蓋住自己,不喝水。有的會拉肚子,排泄物清稀。有的則大便恢復正常。有的會尿頻。外在表現大多清醒但不發熱。脈象沉穩有力,但按壓時感到遲緩無力。這是寒厥的表現。可以使用四逆湯(正七五)、理中湯(正七四)、通脈四逆湯(正八一)、當歸四逆湯(正七八)、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(正八十)等。
白通加豬膽湯(正九八)。皆可選用也。○熱厥者。初中病。必身熱頭痛外。別有陽證。至二三日乃至四五日。方發厥兼熱厥者。厥至半日卻身熱。蓋熱氣深。則方能發厥。須在二三日後也。若微厥即發熱者。熱微故也。其脈雖沉伏。按之而滑。為里有熱。其人或畏熱。或飲水。
白話文:
白通加豬膽湯(正九八)
都可以選擇使用。
熱厥
這是傷寒病的早期。除了全身發熱、頭痛外,還伴有陽性的症狀。大約二、三天,甚至四、五天後,才會出現厥證,同時還有發熱。厥證發作大約半天時間,然後身體又發熱。這是因為熱氣較深,所以才會出現厥證。通常在二、三天後才會發作。如果稍微出現厥證就發熱,這是因為熱氣較輕微所致。雖然脈象深沉隱伏,但是按壓起來很滑,說明體內有熱。患者可能怕熱,或者喝水。
或揚手擲足。煩躁不得眠。大便秘。小便赤。外證多昏憒者。知其熱厥也。白虎湯(正六四)。承氣湯(正四二)。隨證用之。仲景云。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。必發熱。前熱者後必厥。厥深者熱亦深。厥微者熱亦微。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。必口傷爛赤。(熱厥當下。故云厥應下之者。
白話文:
四肢發抖,煩躁不安,無法入睡。大便乾結,小便呈紅色。神志昏沉的症狀明顯。這表示有發熱昏厥的症狀。
可以使用白虎湯(正方四條)或承氣湯(正方二條)。根據症狀不同,選擇合適的藥方。
仲景說:傷寒發病後一至四五天出現昏厥的,一定會發熱。前一天發熱的,後一天一定會昏厥。昏厥嚴重的,發熱也嚴重。昏厥輕微的,發熱也輕微。
如果昏厥需要治療,而反而使用發汗法,一定會導致口腔潰爛和發紅。(治療發熱昏厥時應使用瀉法,所以說「昏厥需要治療」)
若反發汗。必口傷爛赤也)又有下證悉具而見四逆者。是失下後。血氣不通。四肢便厥。醫人不識。卻疑是陰厥。復進熱藥禍如反掌。大抵熱厥須脈沉伏而滑。頭上有汗。其手雖冷。時復指爪溫。須便用承氣湯下之。不可拘忌也。(諸手足逆冷。皆屬厥陰。不可下。不可汗。
白話文:
如果逆行發汗,患者必定發生口脣潰爛發紅的情況。
但出現下痢的症狀,同時還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,這是因為失下後氣血不通暢,四肢因此而厥冷。醫生不瞭解,卻誤認為是陰厥,繼續使用熱藥治療,後果如同反手般迅速。
總體而言,熱厥的徵兆是脈搏深沉無力而滑動,頭部出汗,手部雖然冰冷,但有時手指和指甲會溫暖。遇到這種情況,需要立即使用「承氣湯」來瀉火,不能有所顧忌。
(所有手足厥冷的情況,都屬厥陰證。不適合瀉下、發汗。)
然有須下、有須汗證者。謂手足雖逆冷。時有溫時。手足掌心必暖。非正厥逆也。當消息之)○若病人寒熱而厥。面色不澤。冒昧而兩手忽無脈。或一手無脈者。必是有正汗也。多用綿衣包手足令溫暖。急服五味子湯(雜二十五)。或兼與麻黃細辛甘草湯之類。服之晬時。必大汗而解矣。
白話文:
不過有些病人同時有需要下氣和發汗的情況。也就是手腳雖然冰冷,但有時會溫熱,而且手腳掌心一定溫暖,這並非真正的四肢厥冷。應該採取溫補的方式治療。
如果病人同時有寒熱和四肢厥冷,面色暗淡,兩手忽然脈搏消失,或只有一隻手沒有脈搏,這肯定是需要發汗治療。應多用棉衣包裹手腳使其溫暖,並趕緊喝五味子湯。或同時服用麻黃細辛甘草湯之類的藥。到了傍晚,一定能大汗淋漓而緩解症狀。
○或傷寒厥逆而心下怔忪者。宜先治水。當服茯苓甘草湯(正五三)。卻治厥。不爾。水漬入胃必下利也。○又有病人手足厥冷。脈乍結者。邪氣結在胸也。心下滿而煩。飢不能食者。病在胸中。當吐之。宜瓜蒂散(正百十一)。蓋病在胸中。亦能令人手足厥。但認脈乍結者是也。
白話文:
- 如果傷寒導致昏厥,心下煩悶不安,應先治療水氣。應服用茯苓甘草湯(方劑編號53)。然後再治療昏厥。如果不這樣做,水氣浸入胃中必定會導致腹瀉。
- 還有病人手足冰冷,脈搏時有時無。這是邪氣積結在胸部。心中煩悶,飢餓卻不能吃東西,這是胸中疾病。應進行催吐治療。應服用瓜蒂散(方劑編號111)。因為胸中疾病,也會導致手足冰冷。只要能辨別脈搏時有時無,就能做出判斷。
(陰虛則結。脈來緩時一止復來曰結。主胸滿煩躁)○若傷寒發厥至七八日。膚冷而躁。無時暫安者。為臟厥。此為難治。○又問仲景少陰四逆湯。又有四逆散。何也。答曰。大抵少陰病不可便用熱藥。且如少陰病亦有表熱者。仲景謂之晚發熱。用麻黃細辛之類以發汗。終不成少陰證。
白話文:
陰虛的話,脈搏會出現結脈。脈搏跳動緩慢,有時會停頓一下,然後再繼續跳動,稱為結脈。這表示胸悶煩躁。
如果傷寒發作,到了七八天,皮膚冷卻但卻心煩意亂,找不到片刻安寧的時候,就稱為臟厥。這種情況較難治療。
有人問,仲景的「少陰四逆湯」和「四逆散」有什麼區別?
回答說,基本上少陰病不能馬上用熱性藥。比如少陰病也會有表熱表現。仲景把這種情況稱為「晚發熱」,可以使用麻黃細辛等藥物來發汗。這些藥物並不會轉化為少陰證。
便不得發汗耶。今少陰病四肢冷。亦有內熱者。仲景用四逆散。(正七六)是也。四逆湯用附子乾薑。而四逆散主四逆。而其人或咳或悸。或小便不利。或腹中痛。或泄利下重。以上病皆熱證耳。
(二十九)問吐長蟲
白話文:
不能發汗嗎?現在的少陰病,四肢寒冷。但也有內熱的情況。仲景使用「四逆散」治療(《傷寒論》卷七第76條)就是這種情況。四逆湯使用附子、乾薑。而四逆散能治療四逆。而有的人還會咳嗽、心悸、小便不利、腹痛、腹瀉、裡急後重。以上症狀都是熱證。
此名蛔厥也。蛔厥者。臟寒蛔上入膈。其人吐蛔也。此是厥陰證。或病人有寒。復發其汗。胃中冷。及因發汗後身熱。重發其汗。胃中虛冷。故長蟲逆上。先服理中丸(正七四)次用烏梅丸(正百六)。
白話文:
這種情況叫蛔厥。蛔厥是臟腑受寒,蛔蟲往上進入隔膜,因此吐出蛔蟲。這是厥陰證的表現。或者病人受寒後,又發汗,導致胃中寒冷;或者發汗後身體發熱,再次發汗,導致胃中虛寒。因此,長蟲會逆向上侵犯。先服用理中丸(中醫書《景嶽全書》卷七十四記載),然後使用烏梅丸(中醫書《景嶽全書》卷一百六記載)。
(三十)問身體重少氣。陰腫入里。腹內絞痛。熱上衝胸。頭重不欲舉。眼中生花。婦人則裡急。腰胯連腹內痛。
白話文:
(三十)問到身體沉重、氣短。陰部腫脹且病情深入體內。腹部絞痛。熱氣上沖到胸部。頭部沉重得不想抬起。眼睛看東西有幻影。婦女會感到裡急後重,腰部和胯部連著腹部疼痛。
此名陰陽易也。傷寒病新瘥。陰陽氣未和。因合房室。則令人陰腫入腹絞痛。婦人則裡急。腰胯連腹內痛。名為陰陽易也。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復。而婦人與之交接得病。名曰陽易其婦人病新瘥未平復。男子與之交接得病。名曰陰易。所以呼為易者。陰陽相感動。其毒疫著於人。
白話文:
如果是這種症狀,身體沉重。熱氣上衝到胸部。頭重得抬不起來。眼睛裡出現幻象。四肢痙攣。小腹絞痛。手腳僵硬,那麼都會死亡。也有些人不會馬上死亡。症狀是:腹痛難忍。熱氣上衝到胸部。頭重不想抬起。全身關節鬆動。經脈虛弱。氣血不足。骨髓枯竭。因此精神恍惚,氣力越來越小。上牀後無法動彈。起身和坐臥都需要人攙扶。可能拖延幾個月或幾年才會死亡。 如換易然。其病狀身體重。熱上衝胸。頭重不能舉。眼中生花。四肢拘急。小腹絞痛。手足拳。則皆死。其亦有不即死者。病苦小腹裡急。熱上衝胸。頭重不欲舉。百節解離。經脈緩弱。血氣虛。骨髓枯竭。便恍恍翕翕。氣力轉小。著床而不能搖動。起止仰人。或引歲月方死。
燒裩散(正百十三)豭(音加)。鼠糞湯(雜二十六)、竹皮湯、乾薑湯、青竹茹湯、當歸白朮湯(並雜二十七)、可選用之。
白話文:
燒裩散(正方論113)、豭(音加)。鼠糞湯(雜方論26)、竹皮湯、乾薑湯、青竹茹湯、當歸白朮湯(以上均見雜方論27),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