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肱

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 (4)

1. 卷第十

寒多不飲水而吐者,理中湯去朮加生薑主之(正七十四)。少陰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不可下也,當吐之;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,不可吐也,當溫之,宜四逆湯。(正方七五)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甚者,吳茱萸湯主之(正方一百)。

若傷寒解後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,竹葉石膏湯主之(正方九十五)。

(七十九)問嘔吐而利

嘔吐而下利,有兩證。仲景云: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中痞硬,嘔吐而下利者,大柴胡湯下之。(正方三十)又有霍亂證,霍亂嘔吐而利,熱多而渴者,五苓散(正方六十六);寒多不飲水者,理中丸(正七十四)(或有寒,腹滿痛,或四肢拘急,下利,腳轉筋,理中湯加附子一枚生用,並粗末作湯服之)。(正方七十四)

吐利汗出,發熱惡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湯主之。(正七十五)少陰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,吳茱萸湯主之。(正方一百)吐利止而身體痛不休者,當消息和解其外,宜桂枝湯(正方一)(仲景大柴胡一證云:傷寒發熱,汗出不解,心中痞,嘔吐而下利者,大柴胡主之,即非霍亂也)。吐利已汗出而厥,四肢拘急不解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加豬膽湯。

(正八十二)若夏月中暑霍亂,上吐下利,心腹撮痛,大渴煩躁,四肢逆冷,冷汗自出,兩腳轉筋,宜服香薷散(雜八十五)。須井中沉令極冷,頓服之乃效(香薷散,夏月預宜合下,以備此證,其他藥不能救,仍須極冷並服之)。

(八十)問咳嗽

傷寒咳嗽有兩證:有太陽證咳嗽,小青龍(正三十六)、小柴胡也(正二十九);有少陰證咳嗽,真武湯(正一百五)、四逆散(正七十六)、豬苓湯也(正六十七)。大抵熱在上焦,其人必飲水,水停心下,則肺為之浮,肺主於咳,水氣乘之,故咳而微喘。仲景云: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,乾嘔發熱而咳,小青龍湯主之(小便不利,小腹滿者,去麻黃加茯苓)。往來寒熱,胸脅滿痛,或咳者,小柴胡湯主之(小柴胡去人參、大棗,加五味子、乾薑)。

若少陰證咳嗽,四肢沉重疼痛,小便不利,自下利而咳,真武湯主之(真武湯加五味子、乾薑。大抵傷寒水氣,皆因飲水過多。古人治水氣而咳者,病在陽,則小青龍湯主之;病在陰,則真武湯主之)。四肢厥逆,腹中痛,或泄利而咳,四逆散主之(四逆散加五味子、乾薑)。

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渴,心煩不得眠,豬苓湯主之(正六十七)。《古今錄驗》橘皮湯治嗽佳。(雜方一百二十四)

(八十一)問咽喉痛

咽喉痛有陰陽二證:脈浮數,面赤斑斑如錦文,咽喉痛,唾膿血者,此陽毒也;(在第四卷中二十一問)脈沉遲,手足厥冷,或吐利而咽中痛,此少陰證也。《病源》云:此為下部脈都不至,陰陽隔絕,邪客於足少陰之絡,毒氣上衝,故咽喉不利,或痛而生瘡也。傷寒脈陰陽俱緊,及汗出者,亡陽也,此屬少陰,法當咽痛而復吐利,此候汗下熏熨俱不可。

白話文:

卷第十

寒多不喝水卻嘔吐:用理中湯去掉白朮,加入生薑來治療。

少陰病,吃東西就吐,心裡溫熱想吐,卻又吐不出來,剛開始發病,手腳冰冷,脈象細而遲緩:這是胸中有實邪,不能用瀉法,應該用吐法來治療;如果膈上有寒飲導致乾嘔,不能用吐法,應該用溫法來治療,可以用四逆湯。

嘔吐又腹瀉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: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

如果傷寒痊癒後,身體虛弱消瘦,氣虛短氣,氣逆想吐:用竹葉石膏湯來治療。

關於嘔吐和腹瀉

嘔吐又腹瀉,有兩種情況。張仲景說:傷寒發熱,發汗後沒有好轉,胸中痞塞脹硬,嘔吐又腹瀉,用大柴胡湯來瀉下。還有霍亂的情況,霍亂嘔吐又腹瀉,發熱口渴的是因為熱多,用五苓散;寒多不喝水的是因為寒多,用理中丸(或者因為寒,腹脹疼痛,或四肢拘急,腹瀉,小腿抽筋,用理中湯加入生附子一枚,切碎煮湯服用)。

嘔吐腹瀉,出汗,發熱怕冷,四肢拘急,手腳冰冷:用四逆湯來治療。

少陰病,嘔吐腹瀉,手腳冰冷,煩躁到快要死掉:用吳茱萸湯來治療。

嘔吐腹瀉停止,但身體疼痛不止:應該調理身體,和解體表,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(張仲景說大柴胡湯證:傷寒發熱,發汗後沒有好轉,胸中痞塞,嘔吐又腹瀉,用大柴胡湯,這不是霍亂)。

嘔吐腹瀉後出汗,出現四肢厥冷,拘急不解,脈搏微弱快要消失: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湯。

如果夏天中暑,導致霍亂,上吐下瀉,心腹絞痛,非常口渴煩躁,四肢冰冷,冷汗自流,兩腳抽筋:應該服用香薷散(需要從井中取出極冷的水來沖服,立刻飲下才能有效。香薷散,夏天應該預先配好,以防此症,其他藥物無法救治,必須用極冷的水沖服)。

關於咳嗽

傷寒咳嗽有兩種情況:太陽證的咳嗽,用小青龍湯、小柴胡湯;少陰證的咳嗽,用真武湯、四逆散、豬苓湯。大致來說,熱在上焦,人一定會喝水,水停留在心下,肺就會浮起來,肺主咳嗽,水氣侵襲肺,所以咳嗽並且微微喘息。張仲景說:傷寒表證沒有解除,心下有水,乾嘔發熱而咳嗽,用小青龍湯來治療(小便不利,小腹脹滿的,去掉麻黃,加入茯苓)。如果忽冷忽熱,胸脅脹滿疼痛,或者咳嗽,用小柴胡湯來治療(小柴胡湯去掉人參、大棗,加入五味子、乾薑)。

如果是少陰證咳嗽,四肢沉重疼痛,小便不利,腹瀉又咳嗽:用真武湯來治療(真武湯加入五味子、乾薑。大致來說,傷寒水氣都是因為喝水過多。古人治療水氣引起的咳嗽,病在陽,就用小青龍湯;病在陰,就用真武湯)。

四肢厥冷,腹中疼痛,或者腹瀉又咳嗽:用四逆散來治療(四逆散加入五味子、乾薑)。

腹瀉六七天,咳嗽又嘔吐口渴,心煩無法入睡:用豬苓湯來治療。《古今錄驗》說橘皮湯治療咳嗽效果很好。

關於咽喉痛

咽喉痛有陰陽兩種情況:脈搏浮而數,面部發紅出現斑點像錦緞一樣,咽喉疼痛,唾液中有膿血,這是陽毒;脈搏沉而遲緩,手腳冰冷,或者嘔吐腹瀉,而且咽喉疼痛,這是少陰證。《病源》說:這是下部的脈搏都摸不到,陰陽隔絕,邪氣侵入足少陰的經絡,毒氣上衝,所以咽喉不適,或者疼痛並生瘡。傷寒脈象陰陽都緊,並且有出汗的情況,這是亡陽,屬於少陰病,應該出現咽痛而且又嘔吐腹瀉,這種情況不可以用發汗、瀉下或熏熨的方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