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四 (4)
卷第四 (4)
1. 卷第四
可服仲景四逆散(正七六)。若已十餘日。下利不止。手足徹冷。乃無熱候。可增損四順湯。(雜百十九)○少陰病若惡寒而踡。時時自煩。不欲厚衣者。用去大黃大柴胡湯(正三十)。○少陰病始得之。反發熱。脈沉者。麻黃細辛附子湯(正二十三)微汗之。○少陰病得之二三日。
常見少陰無陽證者。亦須微發汗。宜麻黃附子甘草湯(正二十二)。此學者不可不知也。
(二十五)問身微熱煩躁。面赤脈沉而微。
此名陰證似陽也。陰發躁熱發厥。物極則反也。大率以脈為主。諸數為熱。諸遲為寒。無如此最驗也。假令身體微熱。煩躁面赤。其脈沉而微者。皆陰證也。身微熱者。裡寒故也。煩躁者。陰盛故也。面戴陽者。下虛故也。若醫者不看脈。以虛陽上膈躁。誤以為實熱。反與涼藥。
則氣消成大病矣。外臺秘要云。陰盛發躁。名曰陰躁。欲坐井中。宜以熱藥治之。仲景少陰證面赤者。四逆加蔥白主之。
(二十六)問手足逆冷。而大便秘。小便赤。或大便黑色。脈沉而滑。
此名陽證似陰也。重陽必陰。重陰必陽。寒暑之變也。假令手足逆冷而大便秘。小便赤。或大便黑色。其脈沉而滑者。皆陽證也。輕者白虎湯(正六四)。甚者承氣湯(正四二)。傷寒失下。血氣不通。令四肢逆冷。此是伏熱深。故厥亦深。速用大承氣(正四一)加分劑下之。
汗出立瘥。(仲景所謂厥應下之者此也)○兼熱厥與陰厥自不同。熱厥者。微厥即發熱。若陰厥即不發熱。四肢逆冷。惡寒脈沉而細。大小便滑泄矣。
(二十七)問身冷脈細沉疾。煩躁而不飲水。
此名陰盛隔陽也。傷寒陰盛隔陽者。病人身冷。脈細沉疾。煩躁而不飲水者是也。若欲引飲者非也。不欲飲水者。宜服霹靂散(雜二十二)。須臾躁止。得睡汗出即瘥。此藥通散寒氣。然後熱氣上行。汗出乃愈。火焰散(雜二十二)、丹砂丸(雜二十四)、並主之。
(二十八)問手足逆冷
此名厥也。厥者。逆也。陰陽不相順接。手足逆冷也。陽氣衰。陰氣盛。陰勝於陽。故陽脈為之逆。不通於手足。所以逆冷也。傷寒熱多厥少者。其病當愈。厥多熱少者。其病為進。○然有冷厥。有熱厥。當仔細辯認。○冷厥者。初得病日。便四肢逆冷。脈沉微而不數。足多攣臥而惡寒。
或自引衣覆蓋。不飲水。或下利清穀。或清便自調。(清便自調。即是大便如常)或小便數。外證多惺惺而靜。脈雖沉實。按之遲而弱者。知其冷厥也。四逆湯(正七五)理中湯(正七四)。通脈四逆湯。(正八一)當歸四逆湯。(正七八)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(正八十)。
白通加豬膽湯(正九八)。皆可選用也。○熱厥者。初中病。必身熱頭痛外。別有陽證。至二三日乃至四五日。方發厥兼熱厥者。厥至半日卻身熱。蓋熱氣深。則方能發厥。須在二三日後也。若微厥即發熱者。熱微故也。其脈雖沉伏。按之而滑。為里有熱。其人或畏熱。或飲水。
白話文:
卷第四
可以服用仲景的四逆散(方劑代號正七六)。如果已經腹瀉十多天還不止,而且手腳冰冷,沒有發熱的症狀,可以加減使用四順湯。(方劑代號雜百十九)
少陰病如果怕冷而蜷縮身體,時不時感到煩躁,不想穿厚衣服,可以使用去除大黃的大柴胡湯(方劑代號正三十)。
少陰病剛開始得病時,反而發熱,脈象沉,可以用麻黃細辛附子湯(方劑代號正二十三)微微發汗治療。
少陰病得病兩三天,常見到沒有陽氣的虛寒證狀,也需要微微發汗,適合使用麻黃附子甘草湯(方劑代號正二十二)。這是學醫的人不能不知道的。
有人問,身體微微發熱,煩躁不安,臉色發紅,脈象沉而微弱,這是屬於陰證表現卻像陽證。陰證發熱煩躁,是陰寒之氣過盛導致的,這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。判斷的重點應以脈象為主,脈搏跳動快速多為熱證,遲緩則為寒證,這種方法最為有效。例如,身體微微發熱,煩躁不安,臉色發紅,脈象沉而微弱,都屬於陰證。身體微微發熱是因為體內寒冷,煩躁是因為陰氣過盛,臉色發紅是因為虛陽上浮。如果醫生不看脈象,把虛陽上浮的假象當成實熱,反而使用清涼藥物,就會使病情加重。外臺秘要中說,陰氣過盛而導致煩躁,稱為陰躁,患者會想坐在冰冷的地方,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仲景對於少陰病面色發紅的,會使用四逆湯加蔥白來治療。
有人問,手腳冰冷,而且大便乾燥,小便赤黃,或者大便呈黑色,脈象沉而滑。這是屬於陽證表現卻像陰證。陽氣過盛會轉化為陰,陰氣過盛也會轉化為陽,這是寒熱變化的規律。例如,手腳冰冷,大便乾燥,小便赤黃,或者大便呈黑色,脈象沉而滑,都屬於陽證。病情較輕的可以使用白虎湯(方劑代號正六四),病情嚴重的可以使用承氣湯(方劑代號正四二)。傷寒病如果沒有及時攻下,導致氣血不通,會使四肢冰冷,這是因為體內伏藏著很深的熱邪,所以厥逆的症狀也深。應該立即使用大承氣湯(方劑代號正四一)加大劑量來攻下,汗出後病就會好轉。(仲景說的厥證應該攻下的情況就是指這種)兼有熱厥和陰厥,兩者並不相同。熱厥的症狀是微微厥冷之後就會發熱,而陰厥則不會發熱,只是四肢冰冷,怕冷,脈象沉而細,大小便排泄不止。
有人問,身體冰冷,脈象細弱且沉而快,煩躁但不想喝水。這是因為陰氣過盛而阻隔了陽氣。傷寒病因為陰氣過盛而阻隔陽氣的症狀,就是患者身體冰冷,脈象細弱且沉而快,煩躁卻不想喝水。如果想喝水就不屬於這種情況。不想喝水的,適合服用霹靂散(方劑代號雜二十二),不久煩躁就會停止,入睡後出汗就會痊癒。這個藥能疏散寒氣,然後使熱氣上行,出汗後病就好了。火焰散(方劑代號雜二十二)、丹砂丸(方劑代號雜二十四),也都可以用來治療這種情況。
有人問,手腳冰冷,這種情況稱作厥。厥就是逆的意思,指陰陽不協調,手腳冰冷。陽氣衰弱,陰氣旺盛,陰氣勝過陽氣,所以陽脈才會逆行,無法到達手腳,因此出現冰冷。傷寒病如果熱的症狀多而厥的症狀少,表示病情會好轉;如果厥的症狀多而熱的症狀少,表示病情會加重。然而厥有冷厥和熱厥之分,應該仔細辨別。冷厥的症狀是,剛得病的時候就四肢冰冷,脈象沉微而不快,經常蜷縮著身體躺臥,而且怕冷,或者自己拉被子蓋住身體,不想喝水,或者腹瀉,大便如水,或者小便正常(小便正常,指的是大便也正常),或者小便次數多,外在的表現多為清醒但安靜,脈象雖然沉實,但按下去感覺遲緩而無力,這就是冷厥。可以使用四逆湯(方劑代號正七五)、理中湯(方劑代號正七四)、通脈四逆湯(方劑代號正八一)、當歸四逆湯(方劑代號正七八)、當歸四逆加茱萸生薑湯(方劑代號正八十)、白通加豬膽湯(方劑代號正九八),選擇適合的方劑來治療。熱厥的症狀是,剛得病的時候,除了發熱、頭痛外,還會有其他陽證,到了兩三天甚至四五天,才出現厥逆的症狀。兼有熱厥的人,厥冷持續半天後會發熱,這是因為熱邪深入體內,才能導致厥逆。需要在病程兩三天後才會發生。如果是微微厥冷之後就發熱,說明熱邪比較輕微。這種厥證的脈象雖然沉伏,但按下去感覺滑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,患者可能怕熱或者想喝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