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二十 (1)
卷第二十 (1)
1. 卷第二十
此一卷論小兒傷寒。小兒大人。治法一般。但小分劑。藥性差涼耳。尋常風壅發熱。鼻涕痰嗽煩渴。惺惺散主之。咽喉不利。痰實咳嗽。鼠黏子湯主之。頭額身體溫熱。大便黃赤。腹中有熱。四順散連翹飲三黃丸主之。頭額身體溫熱。大便白而酸臭者。胃中有食積。雙丸主之。
白話文:
這卷論述小兒傷寒。小兒和成人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。但是小兒的藥量要小,藥性要較涼。
如果小孩子出現風寒發熱、鼻涕痰液多、口渴、煩躁,可以用惺惺散來治療。
如果小孩子咽喉不利、痰液很多、咳嗽,可以用鼠黏子湯來治療。
如果小孩子頭額和身體發熱、大便黃赤色,表示腹中有熱,可以用四順散、連翹飲、三黃丸來治療。
如果小孩子頭額和身體發熱、大便白色且有酸臭味,表示胃中有積食,可以用雙丸來治療。
小兒無異疾。唯飲食過度。不能自節。心腹脹滿。身熱頭痛。此雙丸悉治之。小兒身體潮熱。頭目碎痛。心神煩躁。小便赤。大便秘。此熱劇也。洗心散調胃承氣湯主之。頭疼發熱而偎人惡寒者。此傷寒證也。升麻湯主之。無汗者麻黃黃芩湯。有汗者升麻黃芩湯。皆要藥也。
白話文:
小兒身體沒有其他的疾病,只有飲食過度,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慾。因此出現心腹脹滿、身體發熱、頭痛的症狀。這可以用雙丸來治療。
小兒身體有潮熱感,頭部和眼睛疼痛,心神煩躁,小便發紅,大便乾燥。這是熱證嚴重的情況。可以用洗心散和調胃承氣湯來處理。
頭疼發熱,但是會偎著人取暖,而且怕冷。這是傷寒的證狀。可以使用升麻湯來治療。
沒有出汗的話,可以使用麻黃黃芩湯。有出汗的話,可以使用升麻黃芩湯。這些都是重要的藥物。
小兒尋常不可過當服涼藥。胃冷蟲動。其證與驚相類。醫人不能辨。往往復進驚藥。如腦射之類。遂發吐。胃虛而成慢驚者多矣。小兒須有熱證。方可疏轉。仍慎用丸子藥利之。當以大黃川芎等㕮咀作湯液。以盪滌蘊熱。蓋丸子巴豆乃攻食積耳。
白話文:
對於小孩一般不要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。因為胃部過於寒冷會引起體內產生寄生蟲,其症狀與驚嚇的症狀很相似。醫生如果無法分辨,就常常會再服用鎮驚的藥物,例如腦射之類的。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嘔吐,胃氣虛弱而變成慢驚症狀。小孩必須有發熱的症狀,纔能夠使用導瀉清熱的藥物。但是仍要注意慎用丸子藥來利便。應該用大黃、川芎等藥材煎服湯液,以清除體內的熱氣。因為丸子或巴豆只能針對積食的情況。
(洗心散)治遍身壯熱。頭目碎痛。背膊拘急。大熱衝上。口苦唇焦。夜臥舌乾。咽喉腫痛。涕唾稠黏。痰壅。吃食不進。心神躁熱。眼澀睛疼。傷寒鼻塞。四肢沉重。語聲不出。百骨節痛。大小便不利。麩豆瘡時行溫疫。狂語多渴。及小兒天吊風。夜驚並宜服之。
白話文:
洗心散
適用症狀:
- 全身發燒發燙
- 頭痛劇烈
- 背部和肩膀僵硬緊繃
- 體溫急劇上升
- 口苦嘴脣乾裂
- 夜間睡覺時舌頭乾燥
- 喉嚨腫痛
- 鼻涕和唾液濃稠黏膩
- 痰液阻塞
- 食慾不振
- 心神煩躁不安
- 眼睛乾澀疼痛
- 傷寒導致鼻塞
- 四肢感到沉重
- 聲音無法發出
- 全身骨節疼痛
- 大小便困難
- 麩豆瘡、時行溫疫
- 胡言亂語、口渴
- 小兒天吊風
- 夜驚
當歸(四兩炒),芍藥(四兩生用),甘草(四兩炙),荊芥(四兩),白朮(一兩炒),麻黃(四兩去節炒),大黃(四兩以米泔水浸一炊間漉出令乾慢炒取熟)
白話文:
當歸(160克,炒用) 芍藥(160克,生用) 甘草(160克,炙用) 荊芥(160克) 白朮(40克,炒用) 麻黃(160克,去除節後炒用) 大黃(160克,用米湯浸泡一頓飯的時間,濾出後晾乾,慢炒至熟)
上搗羅為細末。每服抄二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一片。薄荷二葉。同煎至八分。放溫和滓服了。仰臥。仍去枕少時。如五臟壅實。煎四五錢匕。若要溏轉則熱服。
(惺惺散)治小兒風熱。及傷寒時氣。或瘡疹發熱
白話文:
將羅勒搗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兩錢。用水一碗。加一片生薑、兩片薄荷。一起煎煮至剩八分。放溫後過濾渣滓服用。仰臥休息,暫時不要用枕頭。如果五臟有鬱積,煎四五錢。如果要緩瀉,則熱服。
桔梗,細辛,人參,白朮,栝蔞根,甘草(炙),白茯苓,川芎(各等分)
白話文:
桔梗、細辛、人參、白朮、栝樓根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、川芎(各取等量)
上搗羅為末。每服二錢。用水一盞。生薑二片。薄荷二葉。同煎七分服。三歲以下作四五服。五歲以上分二服。凡小兒發熱。不問傷風風熱。先與此散數服。往往輒愈。
白話文:
將羅板擦碎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。用一碗水,加上兩片生薑,兩片薄荷葉,一起煎熬,煎到還剩七分之一的水服下。三歲以下的孩子服用四到五次這個藥方。五歲以上的孩子分成兩次服用。對於所有發燒的小孩,不管是不是受了風寒或風熱,先服用幾次這個藥粉散,通常很快就痊癒了。
(四順散)解大人小兒膈熱。退壅盛涼心經。
大黃(熬),甘草(炙),當歸(洗),芍藥
上各等分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以水一盞。薄荷二葉。煎至七分溫服。小兒量歲數與之。
(麻黃黃芩湯)小兒傷寒無汗。頭疼發熱惡寒。
白話文:
四順散:
功效: 解除大人和小孩的胸膈熱氣,消退壅盛,清涼心經。
藥方:
- 大黃(熬製)
- 甘草(炙烤)
- 當歸(洗淨)
- 芍藥
以上藥材各取等量,研磨成細末。
用法: 每服藥粉兩錢,以水一盞,加薄荷葉兩片,煎煮至七分溫,服用。小兒服用量根據年齡調整。
麻黃黃芩湯:
主治: 小兒傷寒,無汗,頭痛發熱,畏寒。
麻黃(去節一兩),黃芩,赤芍藥(各半兩),甘草(炙),桂枝(去皮各一分)
白話文:
麻黃(去除節處,一兩),黃連(半兩),赤芍藥(半兩),甘草(經過炙烤,一分),桂枝(去除樹皮,一分)
上搗羅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滾水調下。日三服。兼治天行熱氣。生豌豆瘡不快。益煩躁。昏憒。或出尚身疼熱者。
白話文:
將羅勒搗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滾水沖服。每日三次服用。此方兼具治療天氣炎熱導致發燒、生出豌豆狀瘡、煩躁、神志不清、或身上疼痛發熱等病症的功效。
(升麻黃芩湯)治小兒傷風有汗。頭疼發熱惡寒。
升麻,葛根,黃芩,芍藥(各三錢),甘草(一錢半炙)
白話文:
升麻黃芩湯用於治療小兒感冒有汗、頭痛發熱怕冷的症狀。
藥方包括:升麻、葛根、黃芩、芍藥各三錢,甘草一錢半且略炒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二錢。以水一中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若時行瘡豆出不快。煩躁不眠者。加木香一錢五分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兩錢。用一大碗水煎煮,直到剩六分之一。過濾後,溫熱服用。如果出痘不順暢,導致煩躁不安、失眠,可以加入一錢五分的木香。
(甘露飲子)治胃中客熱口臭。不思飲食。或飢煩不欲食。齒齦腫疼。膿血舌口。咽中有瘡。赤眼目瞼重不欲開。瘡疹已發未發。並宜服。
白話文:
(甘露飲)
功效: 治療胃中有熱引起的口臭、不想吃東西或食慾差但感到飢餓;牙齦腫痛、膿血在舌頭和口腔中;喉嚨有潰瘍,眼睛發紅發腫、眼皮變重不願睜開;皮疹已經發作或還未發作。
適用症狀: 上述所有症狀。
熟乾地黃,生乾地黃,天門冬,麥門冬(並去心焙),枇杷葉(去毛),枳殼(麩炒去穰),黃芩,石斛(去苗),山茵陳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食後臨臥。
白話文:
經過處理的乾地黃,新鮮的乾地黃,天門冬,麥門冬(去除中心並烘烤),枇杷葉(去除絨毛),枳殼(用麩皮炒過並去除種子),黃芩,石斛(去除花梗),山茵陳,甘草(經過烘烤。每種等量)
(雙丸)治小兒身熱頭痛。飲食不消。腹脹滿。或心腹疼痛。大小便不利。或下重數起未瘥。可再服。小兒蒸候哺食減少。氣息不快。夜啼不眠。是腹內不調。並宜用此丸下之。
白話文:
雙丸(中藥丸劑)用於治療兒童發燒、頭痛,消化不良,腹脹,或心腹疼痛。大小便不通暢,或反覆腹痛腹瀉。如果症狀沒有好轉,可以再服藥。兒童發熱、食慾不振,呼吸不暢,夜晚哭鬧失眠。這些情況都是腹部不調引起的,都可以用這個丸劑來治療。
甘遂(半兩),硃砂(一錢另研),麥門冬(二兩半去心),蕤核(去仁另研四兩半),牡蠣(二兩煅),甘草(一兩一分炙),巴豆(六十枚去皮心膜研。新布絞去油。日中曬之。白如霜者)
白話文:
甘遂(半兩) 硃砂(一錢,另研磨成粉) 麥門冬(兩兩半,去掉芯) 蕤核(去掉仁,另研磨成四兩半) 牡蠣(兩兩煅燒) 甘草(一兩一分,炙烤過) 巴豆(六十枚,去掉皮和心膜,研磨成粉。用新布包起來擰出油。放在太陽下曬。直到變成霜白色)
上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。入巴豆硃砂蕤仁合和。搗二千杵。更入少蜜搗和。極熟旋丸。半歲兒服如荏子大一雙。一歲兒服如半麻子大分為一雙服。二歲兒服如麻子大一枚分一雙。三四歲者。服如麻子大二丸。五六歲者。服如大麻子大二丸。七八歲者如小豆大二丸。
白話文:
將麥門冬、甘草、甘遂、牡蠣這四種藥材磨成細粉,加入巴豆、硃砂、蕤仁,混合搗製二千次。接著加入少許蜂蜜,再搗製均勻。將藥材搗製得極為細膩,再搓成圓形小藥丸。六個月大的嬰兒服用芝麻大小的一對藥丸。一歲大的兒童服用半個麻子大小的一對藥丸。兩歲的兒童服用一個麻子大小的一對藥丸。三、四歲的兒童服用兩個麻子大小的藥丸。五、六歲的兒童服用兩個大麻子大小的藥丸。七、八歲的兒童服用兩個小豆大小的藥丸。
十歲者。微大於小豆二丸。常以雞鳴時服。如至日出時不下者。熱粥飲服數合投之。即下藥丸。皆雙出也。下利甚者。濃煎冷粥飲之便止。
(石膏麻桂湯)治小兒傷寒未發熱。咳嗽。頭面熱。
白話文:
對於十歲者,(藥丸)比小豆大一點,兩丸。通常在雞鳴時服用。如果天亮時藥丸還沒排出,就用熱粥灌服幾碗,藥丸就會隨之下肚。藥丸都是成雙排出的。如果拉肚子嚴重,喝濃稠的冷粥就能止瀉。
麻黃(一兩去節湯泡),甘草(半兩炙),石膏(半兩),芍藥(半兩),桂心(一分),黃芩(一兩),杏仁(十枚去皮尖)
白話文:
麻黃:一兩,去除節部,用熱水泡發 甘草:半兩,炙烤過 石膏:半兩 芍藥:半兩 桂心:一分 黃芩:一兩 杏仁:十枚,去皮去尖
上七味為散。每服二錢。水一中盞。入生薑二片。煎半盞。去滓服。兒若甚小。以意增減之。
(連翹飲)治小兒一切熱。
連翹,防風,甘草(炙),山梔子(各等分)
上件搗羅為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中盞。煎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(麥門冬湯)治嬰兒未滿百日。傷寒鼻衄。身熱嘔逆。
麥門冬(三分去心),石膏,寒水石,甘草(各半兩炙),桂心(三錢半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煎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上七味藥材研磨成散劑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,放入兩片生薑,煎煮至半杯,去渣服用。如果小孩年紀很小,可以依情況增減藥量。
(連翹飲)治療小兒各種熱症。
連翹、防風、甘草(炙)、山梔子(各等分)
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杯水煎煮七分,去渣溫服。
(麥門冬湯)治療嬰兒未滿百日,因傷寒引起鼻出血、發熱、嘔吐逆流。
麥門冬(三分去心)、石膏、寒水石、甘草(各半兩炙)、桂心(三錢半)
將以上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煮七分,去渣溫服。
(十物升麻湯)治小兒傷寒。變熱毒病。身熱面赤。口燥心腹堅急。大小便不利。或口瘡。或因壯熱。便四肢攣掣。驚仍作。癎疾時發時醒。醒後身熱如火者。
白話文:
十物升麻湯
適用於小孩子的傷寒,轉變成熱毒病症狀。
症狀:
- 身體發熱,臉色發紅
- 口乾舌燥,腹部硬脹疼痛
- 大小便不通
- 口腔潰瘍
- 由於高熱導致,四肢抽筋
- 驚厥發作
- 抽搐症狀時而發作,時而清醒
- 清醒時,身體發熱如火
升麻,白薇,麻黃(去根節),葳蕤,柴胡,甘草(各半兩炙),黃芩(一兩),朴硝,大黃,鉤藤(各一分)
白話文:
升麻,白薇,麻黃(去掉根和節),葳蕤,柴胡,炙甘草(各 12 克),黃芩(24 克),朴硝,大黃,鉤藤(各 3 克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下硝。再煎化。溫服。
(六物黃芩湯)治嬰兒腹大。短氣。熱有進退。食不安。谷為之不化。
黃芩,大青,甘草(炙),麥門冬,石膏(各半兩),桂心(三錢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煎七分溫服。
(五物人參飲)治小兒天行壯熱。咳嗽心腹脹滿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後加入硝石,再煎至化開,溫熱服用。這方可以用來治療嬰兒肚子大、呼吸短促、發燒時好時壞、食慾不振、食物消化不良。
藥方成分:黃芩、大青、甘草(炙)、麥門冬、石膏(各半兩)、桂心(三錢)
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水煎煮七分溫熱服用。這方可以用來治療小兒天行熱症、咳嗽、心腹脹滿。
人參,甘草(各半兩炙),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生地黃(一兩半。如無只用生乾地黃半兩)
白話文:
人參和甘草各半兩,炙用。麥門冬一兩,去掉內核。生地黃一兩半。若沒有,則用生乾地黃半兩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入茅根半握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(八物麥門冬飲)治小兒天行壯熱。咳嗽心煩。
白話文:
上方的藥物磨碎成像麻豆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碗水,加入半把茅根,煎煮至剩下七分水量。去掉藥渣後溫服。
(八物麥門冬飲)用於治療小兒因外感邪氣而發高燒,伴有咳嗽和心煩的症狀。
麥門冬(三兩去心),甘草(炙),人參(各一分),紫菀,升麻(各二兩),貝母(一分半)
白話文:
- 麥門冬(三兩,去掉中心部分)
- 甘草(炙烤過的)
- 人參(各一份)
- 紫菀
- 升麻(各二兩)
- 貝母(一份半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入茅根半握。煎至七分。去滓。再入竹瀝少許。重煎服。
白話文:
把藥材磨成像綠豆般大小,每一劑取三錢。加入一杯水和半握茅根。煎煮到只剩下七分之一。過濾掉渣滓,再加入少許竹瀝,重新煎煮服用。
(棗葉飲)治小兒天行壯熱。五日以後熱不歇者。
棗葉(半握),麻黃(半兩去根節),豉(一合),蔥白(切一合)
上件共童子小便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。分二服。
白話文:
棗葉飲治小兒天行壯熱
此方適用於小兒天行熱病,發病五天後熱度不退者。
藥材:
- 棗葉:半握(約為一把)
- 麻黃:半兩(去根節)
- 豉:一合(約為半碗)
- 蔥白:切一合(約為半碗)
用法:
將以上藥材與童子小便兩盞(約為四碗)一同煎煮,煮至一盞(約為兩碗)時,去渣服用。分兩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