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十八 (1)
卷第十八 (1)
1. 卷第十八
(大半夏湯)(六十四),治痰飲及脾胃不和。
白話文:
大半夏湯可以治療痰飲以及脾胃不和的症狀。
半夏不拘多少。如法湯洗了。薄切干焙。每遇膈間有寒痰。用半夏白茯苓生薑各一分。細切。水二盞半。煎至一盞。濾去滓。臨睡溫呷。如有熱痰。加炙甘草一分。如脾胃不和。去甘草。入陳橘皮一分同煎。
(越婢湯)(六十五),治風痹腳弱。
白話文:
半夏的用量不限。按照規範用湯汁清洗後,切成薄片並風乾。每當胸腔之間有寒痰時,使用半夏、白茯苓、生薑各一份。將其切碎,加入二杯半的水。煎煮至剩下一杯,過濾去除殘渣。臨睡前溫熱飲用。如果有熱痰,加入炙甘草一份。如果有脾胃不和的問題,去除甘草,加入陳橘皮一份一起煎煮。
石膏(四兩),附子(一兩炮去皮臍),白朮(二兩),甘草(一兩炙微赤),麻黃(三兩去節湯泡焙乾)
上件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棗子一枚。煎至八分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石膏(200 克) 附子(50 克,炮製過,去除皮和肚臍) 白朮(100 克) 甘草(50 克,炙烤至微紅) 麻黃(150 克,去除莖節,使用藥湯浸泡後焙乾)
(脾約丸)(六十六),治老人津液少。大便澀。及腳氣有風。大便結燥者。
白話文:
脾約丸(66),治療老人津液不足、大便乾燥,以及有風氣導致腳氣、大便結燥的情況。
大黃(二兩酒浸焙乾),厚朴(刮去皮用薑汁炙),枳殼(麩炒去穰),白芍藥(以上各半兩),麻子仁(一兩半微炒),杏仁(去皮尖麩炒三分)
白話文:
- 大黃(90克,用酒浸泡後烘乾)
- 厚朴(颳去外皮,用薑汁烘烤)
- 枳殼(用麵粉炒過,去除表皮)
- 白芍藥(以上各25克)
- 麻仁(135克,微炒過)
- 杏仁(去皮去尖,用麵粉炒過,約45克)
上為細末。煉蜜和杵千下。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溫水下。不拘時候。未知加五丸十丸。止下利。服糜粥將理。
(黑神丸)(六十七),治溫疫時氣有積食者。
白話文:
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,與蜂蜜混合後,用杵搗一千次。搓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溫水送服,不限服用的時間。如果腹瀉情況不明顯,可適當增加五至十丸。服用後,食用稀飯調理身體。
巴豆(新好者一兩輕捶去殼。以急流水約二碗浸一宿。然後更煮三五十沸後。冷漉出。去心膜。以帛子拭去水。然後研如膏。用厚紙十數層。裹以重物壓去油。
白話文:
巴豆(新的好豆,一兩即可)輕輕敲碎,去除外殼。用急流清水約兩碗,浸泡一晚。然後再煮三、五十次沸騰後,撈出冷卻。去掉內膜,用布擦去水分。然後研磨成糊狀。用十幾層厚紙包好,用重物壓出油分。
五靈脂(二分。黑色者為上),杏仁(半兩。燒過後研。入藥再研),大戟(半兩。生用去皮。裡面如粉白者為妙),荊三稜(半兩生用),豆豉(二兩須要新軟者為妙。不得令曬乾。與巴豆等同研勻細)
白話文:
- 五靈脂(少許。黑色品質最佳)
- 杏仁(半兩。烤過研磨。使用前再研磨一次)
- 大戟(半兩。生用,去皮。裡面呈粉白色為佳)
- 荊三稜(半兩,生用)
- 豆豉(兩兩,須為新鮮軟嫩者。不可曬乾。與巴豆一起研磨至細膩)
上三味為極細末。方始入巴豆豆豉研勻。後入杏仁更研令勻細。別入飛羅面半匙。以井花水調如糊。漸次拌藥。搜和得所。入臼中搗三二千下。丸如綠豆大。曬乾。入瓷合內。頻曬。或微火焙亦得。如遇傷寒有食積者。脈沉結。身體不熱。即下之。量患人臟腑虛實加減丸數。
白話文:
將上面三味藥材研磨成極為細小的粉末。首先加入巴豆和豆豉研磨均勻。隨後再加入杏仁研磨,直到研磨均勻細致。另外加入半匙飛羅面。以井水調和成糊狀。逐漸將藥粉拌入,仔細揉和均勻。然後放入臼中搗三二千次。將藥丸丸成綠豆大小。曬乾後,放入瓷盒中。反覆曬乾。或者用小火烘烤也可以。如果遇到傷寒兼有食物積滯的患者,脈象沉伏結實,身體不發熱,就給予此藥。根據患者臟腑的虛實,加減藥丸數量。
服用煎薑棗湯吞下。取微利為度。不可太過。溏泄身熱。下之則為痞氣結胸。若病在上可吐者。同生姜干嚼三五丸。
白話文:
喝下薑棗湯。通便後身體稍有虛弱即可,不要過度。如果拉肚子、身體發熱,繼續瀉下會導致氣結在胸。如果疾病在上面,可以吐出來,同時嚼三到五顆與生薑一起乾燥處理的小藥丸。
(神功丸)(六十八),治三焦氣壅。心腹痞悶。六腑風熱。大便不通。津液內枯。大腸乾澀。裡急後重。或下鮮血。痰唾稠黏。風氣下流。腰疼腳重。臍下脹痛。溺赤如金。
白話文:
(神功丸)(六十八種),治療三焦氣滯,引起胸腹脹悶,內臟風熱。導致大便不通,體內津液不足。大腸乾燥,裡急後重。或便血,痰液黏稠。風氣下行,腰疼腿沉。臍下脹痛,小便赤黃。
大黃(三兩),人參(半兩),麻子仁(五兩另研),訶子皮(炮取二兩)
白話文:
大黃(150 克),人參(25 克),麻子仁(250 克,另研為末),訶子皮(炮製後取 100 克)
上杵研為細末。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。溫水下。日三服。以通利為度。產後大便秘者。每服十丸米飲下。
(五柔丸)(六十九),治老人虛人腳氣。亡津液。虛秘。大便結。調補三焦。
白話文:
將藥材搗碎成細末。熬製蜂蜜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 20 粒。用溫水送服。每天服用三次。以排便通暢為基準。產後大便不通者。每次服用 10 粒,用米湯送服。
大黃(四兩),前胡(一兩),半夏(洗七次),蓯蓉(酒浸),芍藥,茯苓(去皮),細辛,當歸,葶藶(炒。各半兩)
上搗羅為細末。煉蜜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溫水下二十丸。以通利為度。
白話文:
大黃(160克),前胡(40克),半夏(洗七次),蓯蓉(浸泡於酒中),芍藥,茯苓(去皮),細辛,當歸,葶藶(炒熟。各20克)
(大三脘散)(七十),治三焦氣逆。胸膈虛痞。兩脅氣痛。面手浮腫。大便秘澀。兼治腳氣。
白話文:
(大三脘散)
適用於治療三焦氣逆上衝。胸部和橫膈膜位置虛弱痞滿。兩側肋骨之間疼痛。面部和手部浮腫。大便乾結。同時可用於治療腳氣病。
獨活(一兩),白朮(三分),甘草(三分微炙),乾木瓜(切焙乾秤一兩),紫蘇(一兩),大腹皮(一兩炙黃用),陳橘皮(三分),沉香(一兩),木香(三分),川芎(三分),檳榔(三分)
白話文:
獨活(50 克),白朮(15 克),炙甘草(15 克),乾木瓜(50 克),紫蘇(50 克),炙大腹皮(50 克),陳橘皮(15 克),沉香(50 克),木香(15 克),川芎(15 克),檳榔(15 克)
上十一味。同一處。杵為粗散。每劑秤一分。水二盞。同煎至一盞。去滓。分二服。帶溫服。取便利為效。如能臨晚常進半劑。依法煎服。即腑臟調和。風氣人多秘滯。數宜服之。未通利者。依法煎服。此藥極不虛人氣。經驗多矣。腳氣心腹氣悶。大便秘滯者良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十一味藥材,放在同一個位置,搗碎成粗末。每劑取一分,加水二碗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。過濾去渣,分兩次服用,帶溫熱服用。以便利順暢為效。如果可以在睡前定期服用半劑,依照同樣的方法煎服,即可使腑臟調和。許多人因為風氣導致便祕滯塞,可以經常服用。對於便祕未通暢的人,可以按照方法煎服。此藥絕對不會虛耗人的元氣,根據經驗,服用此藥對於腳氣、心腹氣悶、和大便祕滯的人來說是一個良方。
(檳榔散)(七十一),治腳腫。
橘葉(一大握),沙木(一握),小便(小盞),酒(半盞。同以上藥煎)
上煎數沸。調檳榔末二錢。食後服。
(薏苡仁酒法)(七十二),治腳痹。
白話文:
「檳榔散」治腳腫,用橘葉一大握、沙木一握、小便一小盞、酒半盞,煎煮數沸,加入檳榔末二錢,飯後服用。
「薏苡仁酒法」治腳痹。
薏苡仁,牛膝(各二兩),海桐皮,五加皮,獨活,防風,杜仲(薑汁炙。以上各一兩),白朮(半兩),枳殼(一兩炒),生乾地黃(二兩半)
白話文:
薏仁仁,牛膝(各 90 克),海桐皮,五加皮,獨活,防風,杜仲(以薑汁炙烤,以上各 45 克),白朮(22.5 克),枳殼(炒後 45 克),生乾地黃(112.5 克)
上銼為粗末。以生絹袋內無灰酒五升浸。春夏秋冬二七日。夏月盛熱分作數劑。逐旋浸酒。每日空心溫服一盞。或半盞。日三四服。常令酒氣醺醺不絕。久服覺皮膚下如數百條蟲行。即風濕氣也。
(木瓜散)(七十三),治腳氣。
白話文:
上好的鵲屎為粗糙細碎的粉末狀。用生絹袋子盛裝,加入五升沒有浮渣的黃酒浸泡。在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浸泡兩到七天。炎熱的夏季,可以分成多次浸泡,每次浸泡時間較短。每天空腹時,溫熱服下一小杯或半小杯。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保持酒氣在體內持續不斷。長期服用,會感到皮膚底下像有幾百條小蟲在爬行,這就是風濕之氣。
大腹皮(一枚),紫蘇(一分),乾木瓜(一分),甘草(一分炙),木香(一分),羌活(一分)
上細銼為散。分作三服。每服用白水一盞。煎至半盞。去滓通口服。
白話文:
- 大腹皮(1 枚)
- 紫蘇(1 份)
- 乾木瓜(1 份)
- 甘草(1 份,炒製過)
- 木香(1 份)
- 羌活(1 份)
(蔥豉湯)(七十四),治傷寒一二日。頭項腰背痛。惡寒脈緊無汗者。此湯主之。
豆豉(二大合),蔥白(十五莖),麻黃(四分去節),乾葛(八分)
白話文:
蔥豉湯(第 74 方),治療傷寒發作一至二日。頭痛、頸項、腰背疼痛。怕冷,脈搏緊而無汗的人。此湯為主要治療方劑。
上件以水二升。先煎麻黃六七沸。掠去白沫。乾葛煎二十餘沸。下豉煎取八大合。去滓分二次溫服。如人行五六里。服訖良久。煮蔥豉湯熱吃。即取汗。
白話文:
用兩升水。先煮麻黃六到七分鐘,撈掉白色的浮沫。再煮幹葛二十分鐘以上。加入豆鼓煮,取出八大碗的湯液。濾掉渣滓,分成兩次溫服。服藥後像走了五、六里路一樣,感覺熱了,再煮蔥豉湯熱飲。這樣很快就能出汗了。
(連須蔥白湯)(七十五),治傷寒已發汗。或未汗。頭疼如破。
生薑(二兩),連須蔥白(寸切半升)
白話文:
生薑兩兩,連須的蔥白切成半升的量。這劑藥用於治療已經發汗或是還未發汗的傷寒,症狀為頭痛劇烈。
上以水二升。煮一升去滓。分作二三服。服此湯不瘥者。服葛根蔥白湯。
白話文:
將兩升水煮沸,煮到剩下一升去渣。分作兩到三次服用。服用這個湯劑後如果病情沒有改善,就服用葛根和蔥白湯。
(葛根蔥白湯)(七十六),治頭疼不止。
葛根,芍藥,知母(各半兩),蔥白(一把),川芎(一兩),生薑(一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。每服一湯盞。
(雄鼠屎湯)(七十七),治勞復。
梔子(十四枚劈),枳殼(三枚炒),雄鼠屎(二七枚。即兩頭尖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入蔥白二寸。香豉三十粒。同煎一盞。分作二服。勿令病人知鼠屎。
(黃芩芍藥湯)(七十八),治鼻衄。
黃芩(三分),芍藥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葛根蔥白湯用於治療頭痛不止,由葛根、芍藥、知母、蔥白、川芎、生薑等藥材組成,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水煎至三分之二,每次服用一湯盞。雄鼠屎湯用於治療勞復,由梔子、枳殼、雄鼠屎等藥材組成,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至一盞,分兩次服用,加入蔥白和香豉一同煎煮,注意不要讓病人知道藥方中含有雄鼠屎。黃芩芍藥湯用於治療鼻衄,由黃芩、芍藥、甘草等藥材組成,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水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。
(酒蒸黃連丸)(七十九),治暑毒伏深。累取不瘥。無藥可治。伏暑發渴者。此方尤妙。
白話文:
(酒蒸黃連丸)(79)
治療夏季暑熱毒邪潛伏體內,積累難愈,藥石罔效。尤其適合暑熱引發口渴者。
黃連(四兩。以無灰好酒浸面上約一寸。以重湯熬干)
上搗羅為細末。糊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滾水下三五十丸。胸膈涼。不渴為驗。
(茅花湯)(八十),治鼻衄不止。
茅花一大把。水三盞煎濃汁一盞。分作二服即瘥。如無花以根代之。
白話文:
取黃連四兩,用無灰好酒浸泡,酒液覆蓋黃連表面約一寸,再以重湯熬至乾涸。將黃連搗成細末,用糊糊將其製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用滾水送服三十到五十丸,可使胸膈涼爽,不渴即為有效。
茅花湯可用於治療鼻血不止,取茅花一大把,用水三盞煎煮,取濃汁一盞,分兩次服用即可止血。若無茅花可用根部代替。
(枳實理中丸)(八十一),治傷寒結胸欲絕。心膈高起。手不得近者。宜此治之。
白話文:
枳實理中丸(成方編號八十一),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嚴重胸痛,胸口高高隆起,疼痛劇烈到無法伸手觸摸。適宜用此方治療。
茯苓(二兩),人參(二兩),枳實(十六片麩炒),白朮(二兩),乾薑(二兩炮),甘草(二兩炒)
白話文:
茯苓(80克),人參(80克),枳實(16片,麩皮炒過),白術(80克),乾薑(80克,炮製過),甘草(80克,炒過)
上搗羅為細末。煉蜜為丸。如雞子黃大。每服一丸。熱湯化下。連進二三服。胸中豁然。渴者加栝蔞根二兩。下利者。加牡蠣二兩煆之。
白話文:
將羅莎果搗成細末。用蜂蜜煉製成丸子,大小如雞蛋黃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熱水送服。連續服用兩到三次,胸中會豁然開朗。如果口渴,可加入二兩栝蔞根。如果腹瀉,可加入二兩牡蠣,並加熱煅燒後使用。
(小半夏加茯苓湯)(八十二),治諸嘔噦。心下堅痞。膈間有水痰眩悸者。
白話文:
(小半夏加茯苓湯)方劑(八十二)
治療:
- 各種嘔吐噁心
- 心口下有堅硬的痞塊
- 橫膈膜間有水痰,導致頭暈心悸
半夏(五兩湯浸洗七遍),白茯苓(三兩去皮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半兩。水三盞煎至一盞。秤生薑四錢。取自然汁投藥中。更煎兩沸熱服。不拘時候。
(桔梗枳殼湯)(八十三),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絕。
桔梗,枳殼(麩炒去穰。各一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以水二盞煎至一盞。去滓分二服。
白話文:
取半夏五兩,浸泡在湯水中洗七遍,再取白茯苓三兩,去皮,將半夏和白茯苓都切成麻豆大小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三盞水煎至一盞,加入四錢生薑榨出的汁,再煎至沸騰兩次,趁熱服用,不限時間。此方名為桔梗枳殼湯,用於治療傷寒導致的痞氣、胸悶欲絕。另取桔梗、枳殼各一兩,枳殼用麩炒去瓤,切成麻豆大小,用兩盞水煎至一盞,去渣分兩次服用。
(赤茯苓湯)(八十四),治傷寒嘔噦。心下滿。胸膈間宿有停水。頭眩心悸。
白話文:
(赤茯苓湯)(第 84 方)
適應症:
- 傷寒,伴有嘔吐、呃逆。
- 心部脹滿不適。
- 胸腔和橫膈膜之間有積水。
- 頭暈目眩、心悸。
赤茯苓(一兩),芎藭(半兩),半夏(半兩湯洗七遍去滑),人參(一兩去蘆頭),白朮(半兩),陳橘皮(一兩湯浸去白穰焙)
上件藥搗羅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五片。煎至七分。去渣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白話文:
赤色茯苓(100克) 川芎(50克) 半夏(50克,用熱水洗7次去除黏液) 人參(100克,去掉根鬚) 白朮(50克) 陳皮(100克,用熱水泡過後去除白色內膜,再烘乾)
(香薷散)(八十五),治陰陽不順。清濁相干。氣射中焦。名為霍亂。此皆由飽食腥膾。復啖乳酪。海陸百品。無所不餐。多飲寒漿。眠臥冷席。風冷之氣傷於脾胃。諸食結而不消。陰陽二氣壅而不反。陽氣欲降。陰氣欲升。陰陽交錯。變成吐利不已。百脈昏亂。營衛俱虛。冷搏於筋則轉筋。宜服此方。
白話文:
香薷散能治療陰陽失衡、清濁相混、氣逆中焦的霍亂。
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暴飲暴食腥味食物,又吃乳製品和海陸百味,什麼都吃。還大量喝冷飲,睡在涼席上。這些風寒之氣會傷到脾胃,各種食物無法消化,導致陰陽之氣受阻,不能正常運行。陽氣想往下走,陰氣想往上走,陰陽交錯,導致嘔吐、腹瀉不止。全身經脈混亂,氣血虛弱。寒氣襲擊筋脈,就會發生抽筋。服用香薷散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厚朴(去皮二兩),香薷(穗一兩半),黃連(二兩。二味入生薑四兩。同杵炒令紫色用)一方有白扁豆尤良。
白話文:
厚朴(去除樹皮,二兩) 香薷(花穗一兩半) 黃連(二兩。和生薑四兩一起搗碎炒到呈紫色) 有一種配方加入白扁豆,更佳。
上搗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酒半盞。同煎至七分去滓。用新汲水頻頻浸換。令極冷頓服之。藥冷則效速也。仍煎服時不得犯鐵器。慢火煎之。兼治非時吐利霍亂。腹中撮痛。大渴煩躁。四肢逆冷。冷汗自出。兩腳轉筋。疼痛不可忍者。須井中沉令極冷頓服之。乃有神效。
白話文:
把藥材搗碎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三錢(約 4.5 克),加入一杯水和半杯酒,一起煎煮到剩七分之三,去掉渣滓。用剛打上來的冷水多次沖刷藥液,讓它變得非常寒冷,然後立刻服用。藥液冷得越快,效果越好。煎煮和服用的過程中不能接觸鐵器。用小火慢慢煎煮。此方也可用於治療不合時令的腹瀉嘔吐、霍亂、腹中的抽搐疼痛、口渴煩躁、四肢冰冷、冷汗直流、小腿抽筋、疼痛難忍等症狀。這種時候,需要把藥物放在井水中浸泡得極度寒冷,然後立即服用,才能發揮神奇的療效。
(犀角地黃湯)(八十六),治傷寒及溫病。應發汗而不發汗。內有瘀血。鼻衄吐血面黃大便黑。此方主消化瘀血。兼治瘡疹出得太盛。以此解之。
白話文:
犀角地黃湯(病方86),治療傷寒和溫病。本應發汗,但卻沒有發汗。內部有瘀血。症狀有鼻血、吐血、面黃、大便發黑。此方主要用於化解瘀血。兼治瘡疹過於嚴重。用此方可解決問題。
芍藥(三分),生地黃(半斤),牡丹皮(去心一兩),犀角(一兩為屑。如無。以升麻代之)(升麻犀角。性屬兩途)
白話文:
芍藥(三份) 生地黃(半斤) 牡丹皮(去除內心,一兩) 犀角(一兩,研磨成屑。若無,可用升麻代替)(升麻和犀角性質不同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煎取一盞。有熱如狂者。加黃芩二兩。其人脈大來遲。腹不滿。自言滿者為無熱。更不用黃芩也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小如麻豆般的大小。每次服用五錢匕的量。以一盞半的水煎煮,煎取一盞的水量。如果有嚴重發熱的症狀,可以加入二兩黃芩。如果病人的脈搏跳動緩慢,腹部不脹滿,即使病人自述腹部脹滿,也表示沒有熱症,不用再加入黃芩。
(黃連解毒湯)(八十七),治時疾三日已汗解。或因飲酒復劇。苦煩悶。乾嘔口燥。呻吟錯語。不得臥。
黃連(三分),黃柏(半兩),黃芩(一兩),梔子(四枚劈)
白話文:
(黃連解毒湯)(配伍:黃連、黃柏、山梔子、知母、甘草、木通、車前草)
功效: 治療急症腹瀉,症狀出現三天後已出汗而改善。
適用症狀:
- 因飲酒導致症狀惡化
- 苦悶煩躁
- 乾嘔口渴
- 呻吟、言語錯亂
- 無法入睡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取一湯盞。去滓服。未知再服。進粥以此漸瘥。外臺云。凡大熱盛煩嘔。呻吟錯語不得眠。皆傳此方。諸人用之亦效。此直解熱毒。除酷熱。不必飲酒劇者。
(酸棗湯)(八十八),治傷寒吐下後。心煩乏氣。晝夜不眠。
白話文:
把大棗切碎成麻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五錢(約15公克),加入一杯半(約360毫升)水。煎煮成一杯(約240毫升)湯。濾渣後服用。如果症狀未消退,再服一次。接著進食稀飯,以此逐漸恢復。
《外臺醫方》記載,凡是高燒熱盛、煩躁嘔吐、呻吟錯語、失眠等症狀,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。許多人用後都見效。這個方子主要是解熱毒、消除酷熱,不一定需要飲用烈酒來加強藥效。
酸棗仁(四升),甘草(一兩炙),知母(二兩),茯苓(三兩去皮),川芎(三兩),乾薑(三兩),麥門冬(一升去心)
白話文:
酸棗仁(4升) 甘草(1兩,烤炙過) 知母(2兩) 茯苓(3兩,去皮) 川芎(3兩) 乾薑(3兩) 麥門冬(1升,去心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(梔子烏梅湯)(八十九),治傷寒後。虛煩不得眠。心中懊憹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時取四錢。用一碗水煎煮,煎至剩下七分水量。去掉藥渣,趁溫熱時服用。
這是梔子烏梅湯的用法,用於治療傷寒後出現的虛煩失眠,以及心中悶痛不適。
梔子(半兩),黃芩(半兩),甘草(半兩炙微赤),柴胡(一兩),烏梅肉(十四枚微炒用)
白話文:
梔子(10克),黃芩(10克),甘草(10克,炙至微紅),柴胡(20克),烏梅肉(14枚,微炒)
上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竹葉十四片。豉五十粒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上面配料是尋常之物。每次服用四錢,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,竹葉十四片,豉五十粒。煎煮至七分熟,除去渣滓後溫服。
(橘皮乾薑湯)(九十),治噦。
橘皮,通草,乾薑(炮),桂心(各二兩),人參(一兩),甘草(炙二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煎至六分。去滓溫服。日進三服。
(羌活附子散)(九十一),治咳逆。
白話文:
九十,治噦。用橘皮、通草、炮乾薑、桂心各二兩,人參一兩,炙甘草二兩。將藥材切成麻豆大小,每服四錢,用水一盞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,每日服三次。
九十一,治咳逆。用羌活、附子散。
羌活,附子(炮),茴香(微炒各半兩),木香,乾薑(炮各大棗許大)
白話文:
羌活、附子(製附子)、茴香(微炒,各 10 克),木香、乾薑(製乾薑,各如大棗大小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水一盞。鹽一捻。同煎一二十沸。帶熱服。一服即止。
(半夏生薑湯)(九十二),治噦欲死。
生薑(二兩切),半夏(洗一兩一分)
上以水二盞。煎至八分去滓。分溫二服。
(黑膏)(九十三),療溫毒發斑。
好豉(一升),生地黃(半斤切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一杯水加少許鹽,一起煎煮約二十沸,趁熱服用,服用一次即可。
生薑切片兩兩,半夏洗淨後取一兩一分,用兩杯水煎煮至八分,去渣後溫服,分兩次服用。
好豉一升,生地黃切片半斤。
上二味以豬膏二斤。合露之。煎令三分減一。絞去滓。用雄黃麝香如大豆者。內中攪和。盡服之。毒便從皮中出則愈。忌蕪荑。
白話文:
將上面這兩種藥材(雄黃和麝香)與兩斤豬油混合,在露天的地方熬煮,直到液體減少三分之一。過濾掉渣滓,加入如大豆大小的雄黃和麝香,攪拌均勻,全部服下。毒性將會從皮膚排出,從而痊癒。服用此藥時忌食蕪荑子。
(葛根橘皮湯)(九十四),療冬溫未即病。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。至夏得熱。其寒解。冬溫始發。肌中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。心悶。但嘔吐青汁。服此湯即靜。
白話文:
葛根橘皮湯(方劑編號九十四)用於治療冬天的寒症未及時治療,到了春天被積存的寒氣侵害而無法發病。到了夏天遇到暑熱,寒氣消散,冬天的寒症才會發作。患者皮膚出現斑爛的癮疹,像錦緞上的花紋一樣,同時還會咳嗽、胸悶,嘔吐出青色的液體。服用葛根橘皮湯後,症狀會立即緩解。
葛根,橘皮,杏仁(去皮尖研炒),知母,黃芩,麻黃(去節湯泡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以水一大盞半。煎至一中盞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葛根、陳皮、杏仁(去掉皮和尖後研磨炒過)、知母、黃芩、麻黃(去掉節後用水泡過)、炙甘草(各半兩)
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大小。每次用五錢的量。用一大盞半的水煎煮到剩下中盞的量。濾掉藥渣後溫服。
(玄參升麻湯)(九十五),治傷寒發汗吐下後。毒氣不散。表虛里實。熱發於外。故身斑如錦文。甚則煩躁譫語。兼治喉閉腫痛。
白話文:
玄參升麻湯(條文 95)
用於治療傷寒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之後,毒氣未散,表虛裏實,熱氣發於體表,故而身上出現斑點如錦繡。嚴重時,患者會煩躁不安、神志不清。此外,還能治療因喉嚨閉塞而導致的腫痛。
玄參,升麻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以水一盞半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服。
白話文:
玄參、升麻、甘草(炒過的)。各取半兩。
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那麼大的小塊。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的量。用一盞半的水來煎煮,煮到剩下七分的時候,去掉藥渣後服用。
(大青四物湯)(九十六),治傷寒熱病十日以上。發汗及吐利後。熱不除。身上斑出者。
白話文:
(大青四物湯),主治傷寒熱病十天以上。發汗、吐利過後,體熱未退,身上出現斑疹的症狀。
大青(四兩),豆豉(八合),阿膠(一兩炙),甘草(一兩炙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以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旋入膠再煎合烊。
(知母桂心湯)(九十七),治傷寒後不瘥。朝夕有熱如瘧狀。
知母(一兩),麻黃(一兩去節),甘草(一兩炙),芍藥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桂心(一兩)
白話文:
將大青四兩、豆豉八合、阿膠一兩炙、甘草一兩炙,一起研磨成麻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五錢,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,再加入阿膠繼續煎至溶化。此方名為知母桂心湯,主治傷寒後體虛不愈,早晨和晚上都有發熱如瘧疾的症狀。藥材包括知母一兩、麻黃一兩去節、甘草一兩炙、芍藥一兩、黃芩一兩、桂心一兩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四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四片。煎一盞去滓。取八分清汁溫熱服。日三。溫覆令微汗。若心煩不眠。其人慾飲水。當稍與之。令胃中和則愈。
白話文:
上藥磨成麻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四錢(約6克)。加水一碗半(約300毫升)。生薑四片。煮沸後煎出一碗,去渣。取八分清汁(約200毫升),溫熱服用。每日三次。蓋上被子溫熱身體,使其出點微汗。如果心煩難眠,病人想喝水,可以適當給他喝一些。等到胃中和諧了,病就會好。
(三黃丸)(九十八),治吐血黃疸。
黃連(三兩),大黃(一兩),黃芩(二兩)
上搗羅為細末。煉蜜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。滾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三黃丸,用於治療吐血和黃疸。
藥方包括:黃連三兩,大黃一兩,黃芩二兩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同梧桐籽。每次服用十五粒,用熱水送服。
(桔梗半夏湯)(九十九),治傷寒冷熱不和。心腹痞滿。時發疼痛。順陰陽。消痞滿。
白話文:
桔梗半夏湯
用於治療寒熱不調導致的胸腹脹滿,時常疼痛。通過調節陰陽,消除脹滿感。
桔梗(一兩微炒細切),半夏(一兩薑汁製),枳實(半兩麩炒赤用),陳橘皮(湯浸去穰焙乾。以上各一兩)
為末。每服四錢。水一鍾。姜三片。煎七分去滓。熱服。
白話文:
將桔梗一兩稍微炒過後切成細片,半夏一兩用薑汁處理過,枳實半兩用麩皮炒至赤色,陳皮一兩先用水浸泡去掉內瓤後烘乾。以上藥材各自準備好一兩。
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份量,加入一碗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,煮至剩下七分時濾掉藥渣,趁熱服用。
(三黃熟艾湯)(一百),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下。熱利時作。白通湯諸藥多不得止。宜服此湯除熱止利。
白話文:
三黃熟艾湯(一劑)
適用症狀: 傷寒四五天後嚴重腹瀉。熱性腹瀉時服用。白通湯等藥物無法止瀉時使用。本湯可以清熱止瀉。
黃芩,黃連,黃柏(三分),熟艾(半雞子大)
上銼如麻豆大。以水二大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黃芩、黃連、黃柏各三份,熟艾半個雞蛋大小。
將這些藥材切成像麻豆那麼小。用兩大杯水煎煮,煮到只剩下七分水量時,去掉藥渣,趁溫熱時服用。
(薤白湯)(一百一),傷寒下利如爛肉汁。赤滯下。伏氣腹痛。諸熱毒。悉皆治之。
白話文:
(薤白湯)(111),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,症狀類似腐爛的肉汁。適用於赤色、血滯下痢,按壓腹部疼痛的伏氣病證。各種熱毒病證都能治療。
豉(半斤綿裹),薤白(一把),梔子(七枚。大者破之。)
上銼如麻豆大。以水二升半。先煎梔子十沸。下薤白煎至二升許。下豉煎取一升二合。去滓。每服一湯盞。
(赤石脂丸)(一百二),傷寒熱利。
黃連,當歸(各二兩),赤石脂,乾薑(炮。各一兩)
上搗羅為末。煉蜜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米飲吞下。日三服進之。
白話文:
取半斤綿布包裹的豉,一把薤白,七枚梔子(大的要破開),將這些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用二升半的水,先煎梔子十沸,再加入薤白煎至二升左右,最後加入豉煎取一升二合,去渣。每次服用一湯盞。
取一百二個赤石脂丸,用於治療傷寒發熱、腹瀉。
將二兩黃連、二兩當歸、一兩赤石脂、一兩炮乾薑搗碎過篩,用煉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米湯送服,每日三次。
(地榆散)(一百三),治傷寒熱毒不解。日晚即壯熱。腹痛便痢膿血。並宜治之。
白話文:
地榆散(方劑編號:113)
適應症: 治療傷寒發熱,熱毒未解,晚上發燒加重,腹痛腹瀉,排出膿血。
地榆(一兩切),犀角屑(一兩),黃連(一兩去須微炒),茜根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梔子仁(半兩)
白話文:
地榆(一兩,切片),犀角粉(一兩),黃連(一兩,去除鬚根,微炒),茜根(一兩),黃芩(一兩),梔子仁(半兩)
上件藥搗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以水一盞。入薤白五寸。煎至六分去滓。不計時候溫服。
(黃連阿膠湯)(一百四),治傷寒熱毒入胃。下利膿血。
梔子仁(半兩),黃柏(一兩微炙切),黃連(二兩去須微炒),阿膠(一兩切碎炒令黃)
上件藥搗為粗末。每服四錢。用水一盞。煎至七分去滓。不拘時候溫服。
(桃仁湯)(一百五),治䘌。(女力切。蟲食病)
白話文:
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,加入薤白五寸,煎煮至六分,去渣,不限時間溫服。
此方名為黃連阿膠湯,主治傷寒熱毒入胃,導致下利膿血。
將梔子仁半兩、黃柏一兩微炙切片、黃連二兩去須微炒、阿膠一兩切碎炒至黃色,搗碎成粗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,去渣,不拘時間溫服。
此方名為桃仁湯,主治䘌,即女子月經不調,以及因蟲食引起的疾病。
槐子(碎一兩),艾葉(一兩),大棗(十五枚去核),桃仁(一兩去皮尖雙仁炒)
上以水二大盞半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滓。分三服。
白話文:
槐子(15 克,搗碎) 艾葉(15 克) 大棗(15 顆,去核) 桃仁(15 克,去皮尖,炒雙仁)
(黃連犀角湯)(一百六),治傷寒及諸病之後。內有瘡出下部者。
白話文:
黃連犀角湯(第106條方劑)
用於治療傷寒和其他疾病後,內部出現下部疼痛或潰瘍的情況。
黃連(半兩),烏梅(七個),木香(一分),犀角(一兩。如無以升麻代用之)
上以水二大盞半。煎至一盞半。去滓。分三服。
(雄黃銳散)(一百七),治下部䘌瘡。
白話文:
黃連半兩,烏梅七個,木香一分,犀角一兩,如果沒有犀角可以用升麻代替。
以上藥材用水兩大碗半煎煮,煎至剩下一碗半時,去掉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
這是雄黃銳散,用於治療下部瘡癰。
雄黃(研),青葙子,苦參,黃連(各二分),桃仁(去皮尖研一分)
白話文:
雄黃粉、青葙子、苦參、黃連(各 2 錢),去皮尖研磨後的桃仁(1 錢)
上為散。以生艾搗汁和。如棗子核大。綿裹納下部。扁竹汁更佳。冬間無艾。只用散綿裹納下部亦得。
(百合知母湯)(一百八),治百合病發汗後者。
百合(七枚),知母(三兩切)
白話文:
把藥粉灑在上面。用新鮮的艾草搗碎取汁,和藥粉一起調成像棗核一樣大小的藥丸。用棉花包好,塞到病患的下部。用扁竹汁效果更好。冬天沒有艾草,就只用藥粉包在棉花裡塞到病患的下部也可以。
這個藥方叫做「百合知母湯」,用於治療百合病患者發汗後出現的症狀。
藥材包括百合七枚和知母三兩切片。
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。每取一升。去滓後合和煎。取一升五合。分溫再服。
白話文:
首先用水浸泡百合一晚,等到產生白色泡沫。去除水分,再用泉水兩升煎煮,煮成一升後去除渣滓。另外用泉水兩升煎煮知母,每取一升去除渣滓後與百合合和煎煮,取一升五合。分兩次溫熱服用。
(滑石代赭湯)(一百九),治百合病下之後者。
百合(七枚劈),滑石(三分碎綿裹),代赭(如彈丸大一枚斫碎綿裹)
白話文:
滑石代赭湯,用於治療經過下法後的百合病。
使用百合七個並剖開,滑石三份打碎後用綿布包裹,代赭石一個像彈丸大小打碎後也用綿布包裹。
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別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。取一升。去滓後合和重煎。取一升五合。分溫服。
白話文:
先用清水洗淨百合,浸泡過夜。當出現白色泡沫時,倒掉水。再加入兩升泉水,煎熬取一升水,去渣。另取兩升泉水,煎熬滑石和代赭,取一升水,去渣後與百合水混合,再次煎熬。取一升五合,分次溫熱服用。
(雞子湯)(一百十),治百合病吐之後。
百合(七枚劈),雙子黃(一枚)
白話文:
雞子湯,用於治療百合病在病人嘔吐之後。
使用百合七片,雞蛋黃一個。
上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納雞子黃攪令勻。煎五分。溫服。
白話文:
先用清水將百合洗淨,浸泡一晚。當白色泡沫浮出時,將水倒掉。再加入兩升山泉水,加熱煮沸後取一升湯汁。過濾掉百合渣滓,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。再煮沸五分鐘,溫熱服用。
(百合洗方)(一百十一),治百合病一月不解。變成渴者。
上以百合一升。以水一斗漬之一宿。以洗身。洗已。食煮餅。勿以鹽豉也。
(百合地黃湯)(一百十二),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。病形如初。
百合(七枚劈),生地黃(汁一升)
白話文:
治療百合病一個月沒有痊癒,變成口渴的。
用百合一升,用水一斗浸泡一夜,用來洗身體。洗完之後,吃煮熟的餅,不要加鹽或醬。
治療百合病,沒有經過吐、下、發汗,病狀像剛開始一樣。
用百合七枚劈開,生地黃汁一升。
上以水洗百合漬一宿。當白沫出。去其水。更以泉水二升。煎取一升。去滓。納地黃汁。煎取一升五合。分溫再服。中病勿更服。大便當如漆。
白話文:
先用清水將百合洗淨,浸泡一晚。當百合產生白色泡沫時,將水倒掉。再加入兩升泉水,煮沸後取一升,去掉渣滓。加入地黃汁,煮沸後取一升五合。分兩次服用,溫服。如果病情屬一般,就不要再服了。服用後,大便應呈漆黑色。
(栝蔞牡蠣散)(一百十三),治百合病渴不瘥。
栝蔞根,牡蠣(熬。等分)
上搗羅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進三服。
(滑石散)(一百十四),治百合病變發寒熱。
百合(一兩炙),滑石(三兩)
上杵羅為散。飲服方寸匕。日進三服。當微利者。止勿服之。寒熱即除。
白話文:
栝蔞根與牡蠣等量,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小匙,一天三次,可治療百合病導致的口渴不止。百合一兩炙熟,滑石三兩,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小匙,一天三次,可治療百合病引起的寒熱交替。如果服藥後出現輕微腹瀉,應暫停服用,寒熱症状自然會消失。
(治中湯)(一百十五),治脾胃傷冷物。胸膈不快。腹疼氣不和。
白話文:
(治中湯)(方劑編號:115)
適用於:
- 由於脾胃受寒涼之物所導致的疾患。
- 胸悶腹脹,消化不良。
- 腹痛,伴有脹氣、腹中氣體不順。
人參,乾薑(炮),白朮,甘草(炙),陳橘皮(湯洗),青橘皮
上各等分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中盞。煎數沸熱服。尋常入鹽點之。
白話文:
人參、乾薑(炒過的)、白朮、甘草(炒過的)、陳皮(用熱水洗過的)、青皮
以上藥材各取等量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。用一碗水煎煮到沸騰後熱服。平時可以在裡面加些鹽。
(陽旦湯)(一百十六),治中風傷寒。脈浮發熱。往來汗出。惡風項強。鼻鳴乾嘔。
桂心,芍藥(以上各三兩),甘草,黃芩(各二兩)
白話文:
陽旦湯(方劑編號 116)
主治:中風傷寒。
症狀:
- 脈搏浮動有力,身體發熱。
- 時冷時熱,出汗。
- 怕風,頸部僵硬。
- 鼻子阻塞,乾嘔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棗子一枚。生薑三片。煎至一盞。取八分清汁。溫服。自汗者去桂心。加附子一枚炮。渴者去桂心。加栝蔞三兩。利者去芍藥、桂加乾薑三兩。心下悸者。去芍藥加茯苓四兩。虛勞裡急者。正陽旦湯主之。煎時入膠飴為佳。若脈浮緊無汗發熱者。不可與也。
白話文:
上等的藥材研磨成麻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錢。加入一盞半的水,一顆棗子,三片生薑。煎煮至一盞水,取出八分清汁。溫熱服用。
- 自汗的人去掉桂心,加入一顆炮製的附子。
- 口渴的人去掉桂心,加入三兩栝蔞。
- 腹瀉的人去掉芍藥和桂,加入三兩乾薑。
- 心悸的人去掉芍藥,加入四兩茯苓。
- 虛勞、裡急的人服用「正陽旦湯」。煎煮時加入膠飴最佳。
如果脈搏浮緊、無汗發熱,不可服用此藥。
(白虎加蒼朮湯)(一百十七),治濕溫多汗。
知母(六兩),甘草(炙二兩),石膏(一斤),蒼朮(三兩),粳米(三兩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八九分。去滓取六分。清汁。溫服。
白話文:
白虎加蒼朮湯(一百十七)
**主治:**濕溫病症,伴隨多汗。
藥方:
- 知母(六兩)
- 甘草(炙,二兩)
- 石膏(一斤)
- 蒼朮(三兩)
- 粳米(三兩)
用法:
- 將所有藥材切成麻豆大小。
- 每服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。
- 煎至八九分,去渣取六分藥汁。
- 藥汁溫熱服用。
(七味蔥白湯)(一百十八),許仁則治傷寒。或因起動勞復。或因吃食稍多。皆成此候。若復甚者。一如傷寒。初有此症。宜服此湯。
白話文:
七味蔥白湯(第118條)
許仁則用來治療傷寒。可能因為活動過度疲勞,也可能因為飲食過量。都會導致這種情況。如果情況嚴重,就和傷寒一樣。最初出現這種症狀時,應該服用此湯。
乾葛(切三合),新豉(半合綿裹),蔥白(連須者切半升),生薑(切一合),麥門冬(去心三兩),乾地黃(三兩),勞水(四升以勺揚之一千過。名曰勞水)
白話文:
乾葛(切成三合分量) 新豉(半合用棉布包裹) 蔥白(帶鬚的切成半升) 生薑(切成一合) 麥門冬(去掉中心三兩) 乾地黃(三兩) 勞水(用勺子將四升水揚起一千次。稱為勞水)
上七味用勞水煎之三分。減去滓。分二服。漸漸服取汗。
(增損四順湯)(一百十九),治少陰下利。手足冷無熱候者。
白話文:
將以下的七味藥材用勞動得來的水煎煮,煮到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量。去掉藥渣後,分成兩次服用,逐漸服用直到出汗。
這是增損四順湯,用於治療少陰病引起的腹瀉,以及手足冰冷無熱的症狀。
甘草(二兩炙),人參(二兩),龍骨(二兩),黃連,乾薑(炙一兩),附子(一枚炮去皮臍)
白話文:
甘草(八公克,炒過) 人參(八公克) 龍骨(八公克) 黃連(適量) 乾薑(四公克,炒過) 附子(一枚,炮製過,去除皮和肚臍)
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煎七分。日三服。不瘥。復作甚良。若下利腹痛。加當歸二兩。嘔者加橘皮一兩。
(化斑湯)(一百二十),治斑毒。
人參(半兩),石膏(半兩),葳蕤,知母,甘草(各一分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煎煮七分,一天服用三次。如果病症未癒,可以再次服用,效果更佳。若患者出現腹瀉腹痛,可加入當歸二兩;若有嘔吐症狀,則可加入橘皮一兩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水一盞半。入糯米一合。煎至八分。取米熟為度。去滓溫服。
白話文:
上藥材粉碎成麻豆大小。每次取五錢匙的藥粉,加入一杯半清水和一杯糯米。煎煮至液體減少到八分之一,以糯米熟透為準。過濾藥渣,服用溫熱的藥液。
(官局桔梗湯)(一百二十一),治乾嘔。
桔梗,半夏,陳橘皮(各一兩),枳實(半兩)
為粗末。每服三錢。水一盞。生薑五片。煎七分服之。
(麻黃加朮湯)(一百二十二),治中濕。
白話文:
「官局桔梗湯」可以治療乾嘔,方劑包括桔梗、半夏、陳橘皮(各一兩)、枳實(半兩),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碗水,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七分即可服用。「麻黃加朮湯」則用於治療中濕。
麻黃(一兩半去節湯泡),甘草(半兩炙),桂枝(一兩去皮),蒼朮(半兩),杏仁(三十五枚去皮尖),
白話文:
麻黃(6-7.5公克,去除節,用熱水泡開)、甘草(2.5公克,炙烤過)、桂枝(5公克,去除樹皮)、蒼朮(2.5公克)、杏仁(35顆,去除皮和尖端)
上銼麻豆大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煎八分溫服。
(竹皮大丸)(一百二十三),治虛煩。
白話文:
將麻豆搗碎。每次服用五錢。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八分,溫服。
竹皮大丸,用於治療虛煩。
生竹茹(二分),石膏(三分),桂心(一分),甘草(三分炙),白薇(一分)
白話文:
生竹茹(10克),石膏(15克),肉桂心(5克),炙甘草(15克),白薇(5克)
上為細末。棗肉丸。彈子大。米飲服一丸。日三夜一。有熱者。倍白薇。煩喘者。加枳實一分。
白話文:
上方的藥粉很細膩,將棗肉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。用米湯送服一丸,白天吃三丸,晚上吃一丸。如果有熱象,白薇加倍。煩躁喘息的人,再加入枳實一分。
(古今錄驗橘皮湯)(一百二十四),療春冬傷寒。秋夏冷濕。咳嗽。喉中鳴聲。上氣不得下。頭痛方。
白話文:
橘皮湯方 (出自《古今錄驗方》)
功效:
- 治療春、冬季節的傷寒。
- 治療秋、夏季節的風寒濕邪。
- 治療咳嗽。
- 治療喉嚨發出鳴聲。
- 治療氣上不下(胸口鬱悶)。
- 治療頭痛。
陳橘皮,紫菀,麻黃(去節湯泡),杏仁(去皮尖),當歸,桂心,甘草(炙),黃芩(各半兩)
白話文:
陳皮、紫菀、麻黃(去節後浸泡)、杏仁(去皮尖)、當歸、桂心、甘草(炙)、黃芩(各 120 克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用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服。
(黃連橘皮湯)(一百二十五),治溫毒發斑。
白話文:
上方藥材切碎如黃豆大小。每次服用時取約五錢。用水一杯半煎煮至一杯的量。過濾掉藥渣後服用。
黃連橘皮湯,用於治療溫熱毒素引起的出疹或斑點。
黃連(四兩去毛),陳橘皮(去白),杏仁(去皮尖),枳實(炙),麻黃(去節湯泡),葛根(各二兩),厚朴(薑汁製),甘草(各一兩炙)
白話文:
黃連(四兩,去除毛絮) 陳年的橘皮(去除白色部分) 杏仁(去除外皮和尖端) 枳殼(炙烤過) 麻黃(去除節點,用湯泡軟) 葛根(兩兩二兩) 厚朴(用薑汁處理過) 甘草(各一兩,炙烤過)
上銼如麻豆大。每服抄五錢匕。用水一小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服。下利當先止。
(麥門冬湯)(一百二十六),治勞氣欲絕。
麥門冬(一兩去心),甘草(炙二兩)
白話文:
將藥材磨碎成像麻豆大小。每次服用時取約五錢的量。用一杯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杯的量,過濾掉藥渣後服用。如果出現腹瀉應當先停止服用。
麥門冬湯,用於治療勞累導致的氣息將絕。
藥方包括:麥門冬(一兩,去除心部),炙甘草(二兩)。
上銼如麻豆大。先用水二小盞。入粳米半合。煎令米熟去米。約得水一小盞半。入藥五錢。棗二枚。竹葉十五片。同煎至一盞。去滓溫服。不能服者。綿滴口中。
白話文:
將草藥搗碎,大小像綠豆。先用兩小碗水煮沸,然後加入半碗粳米。煮到米粒熟透後將米撈出。大概能得到一小碗半的水。放入五錢的草藥、兩顆紅棗和十五片竹葉,一起煮到剩下約一碗的水。將渣滓濾除,趁溫熱服用。如果不能喝下去,可以用棉花沾著藥水滴入嘴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