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證活人書》~ 卷第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四 (2)

1. 卷第四

大柴胡湯(正三十)、調胃承氣湯(正四十三)、小承氣湯(正四十二)、大承氣湯(正四一),治陽明傷寒也。小柴胡湯(正二十九),治少陽傷寒也。其他藥皆發汗吐下後證也。 ○若陽氣獨盛,陰氣暴絕,即為陽毒。必發躁狂走妄言,面赤咽痛,身斑斑如錦紋,或下利赤黃。脈洪實,或滑促。當以酸苦之藥,令陰氣復而大汗解矣。古人云:「酸苦湧泄為陰。」謂苦參大青葶藶苦酒之類(雜十六),能復其陰氣也。微用苦,甚則兼用酸苦,折熱復陰。若熱極發厥,陽證似陰,學者當以脈別之。

(二十)問:手足逆冷,臍腹築痛,咽喉疼,嘔吐下利,身體如被杖,或冷汗,煩渴,脈細欲絕。

此名陰毒也。陰毒之為病,初得病手足冷,背強嚥痛,糜粥不下,毒氣攻心,心腹痛,短氣,四肢厥逆,嘔吐下利,體如被杖。宜服陰毒甘草湯(雜七)、白朮散(雜八)、附子散(雜九)、正陽散(雜十)、肉桂散(雜十一)、回陽丹(雜十二)、返陰丹(雜十三)、天雄散、正元散、退陰散(並雜十四)之類,可選用之。

○大抵陰毒,本因腎氣虛寒,或因冷物傷脾,外感風寒。內既伏陰,外又感寒,或先感外寒而內伏陰,內外皆陰,則陽氣不守。遂發頭疼腰重腹痛,眼睛疼,身體倦怠,四肢逆冷,額上手背冷汗不止,或多煩渴,精神恍惚,如有所失。三二日間,或可起行,不甚覺重。診之則六脈俱沉細而疾。尺部短小,寸口脈或大。(六脈俱浮大,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,非陰證也。大抵陽毒傷寒,其脈多弦而洪數;陰毒傷寒,其脈沉細而弦疾,不可不知也。)若誤服涼藥,則渴轉甚,躁轉急。有此病證者,便須急服辛熱之藥,一日或二日便安。 ○若陰毒漸深,其候沉重,四肢逆冷,腹痛轉甚,或咽喉不利,心下脹滿結硬,躁渴,虛汗不止。(陽盛則身熱而無汗;陰盛則身冷而有汗。岐伯云:「陽勝則身熱,腠理閉,喘粗,為之,俯仰,汗不出而熱;陰勝則身寒汗出,身常清,數慄而寒,寒則厥。」)或時鄭聲,指甲面色青黑,六脈沉細而疾,一息七至已來。有此證者,速於氣海或關元二穴灸三二百壯,以手足和暖為效;仍兼服正陽散、肉桂散、回陽丹、返陰丹、天雄散、白朮散。內外通逐,令陽氣復而大汗解矣。(陰獨盛而陽氣暴絕,則為陰毒;若陽獨盛而陰氣暴絕,則為陽毒。大凡陰陽離絕,非大汗不能復其正氣也。) ○若陰毒已深,疾勢困重,六脈附骨,取之方有,按之即無,一息八至以上,或不可數至。此則藥耳難為攻矣。但於臍中用蔥熨法(雜十五),或灼艾三五百以來;手足不溫者,不可治也。如得手足溫,更服前熱藥以助之。若陰氣散,陽氣來,即漸減熱藥而調治之。(陽氣乍復,往往卻煩躁。)

白話文:

大柴胡湯、調胃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大承氣湯,這些是用來治療陽明經的傷寒。小柴胡湯,是用來治療少陽經的傷寒。其他的藥方,都是用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之後所出現的症狀。

如果陽氣過於旺盛,而陰氣突然耗竭,就會形成陽毒。病人會出現煩躁、狂亂、胡言亂語、臉色赤紅、咽喉疼痛、身上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,或者腹瀉排出赤黃色的糞便。脈象會是洪大而有力,或是滑數而快。這時應該使用酸味和苦味的藥物,來使陰氣恢復,並通過大量出汗來解除病症。古人說,酸苦味的藥物具有湧吐和宣洩的作用,屬於陰性的藥物,例如苦參、大青、葶藶、苦酒之類的,能夠恢復陰氣。輕微的可以用苦味的藥,嚴重時則苦味和酸味並用,這樣可以折減熱邪、恢復陰氣。如果熱邪極盛導致昏厥,出現陽證卻像陰證的情況,醫生應當通過脈象來加以區別。

(二十)詢問到手腳冰冷、肚臍周圍腹痛、咽喉疼痛、嘔吐、腹瀉、身體像被棍棒打過一樣的疼痛,或者出冷汗、煩渴、脈象微弱將要消失。這種情況被稱為陰毒。陰毒這種病症,初期會出現手腳冰冷、背部僵硬、咽喉疼痛、無法吞嚥粥食。毒氣會侵犯心臟,導致心腹疼痛、呼吸急促、四肢厥冷、嘔吐腹瀉、身體像被棍棒打過一樣的疼痛。應該服用陰毒甘草湯、白朮散、附子散、正陽散、肉桂散、回陽丹、返陰丹、天雄散、正元散、退陰散之類的藥方,可以選擇使用。

大致來說,陰毒的產生,根本原因是腎氣虛寒,或者是因為吃了寒涼的食物損傷脾胃。同時又感受了外來的風寒。體內既有伏藏的陰邪,體外又感受了寒邪,或者是先感受外來的寒邪,而體內本來就伏藏有陰邪。內外都是陰邪,陽氣就無法守護在體內,於是就會出現頭痛、腰部沉重、腹痛、眼睛疼痛、身體倦怠、四肢冰冷、額頭和手背冷汗不止,或者出現煩渴、精神恍惚,好像丟了東西一樣。兩三天內,或許可以起身行走,但感覺身體還是很沉重。診脈時,會發現六脈都沉細而快,尺部脈短小,寸口脈或許會比較大。(如果六脈都浮大,或是沉取時感覺脈大但不快,就不是陰證。通常陽毒傷寒的脈象多為弦而洪數,陰毒傷寒的脈象多為沉細而弦快,這一點必須要了解。)如果誤服寒涼藥物,則口渴會更加嚴重,煩躁也會更加急迫。出現這種病症,必須立即服用辛溫的藥物,一兩天內就可以痊癒。如果陰毒逐漸加深,病情就會變得沉重,出現四肢冰冷、腹痛加劇、或是咽喉不利、心下脹滿堅硬、煩躁口渴、虛汗不止。(陽氣旺盛就會身熱而無汗,陰氣旺盛就會身冷而有汗。岐伯說,陽氣旺盛則身體發熱,皮膚毛孔閉塞,呼吸粗重,身體前後搖動,汗發不出來而發熱。陰氣旺盛則身體寒冷而汗出,身體常常發冷,數次顫抖而感到寒冷,寒冷就會導致厥逆)或者會自言自語,指甲和臉色發青發黑,六脈沉細而快,一息七次或七次以上。

出現這種情況,應當立即在氣海穴或關元穴艾灸三二百壯,以手腳溫暖為有效。同時還要服用正陽散、肉桂散、回陽丹、返陰丹、天雄散、白朮散,內外一起治療,使陽氣恢復,並通過大量出汗來解除病症。(陰氣過於旺盛而陽氣突然耗竭,就會形成陰毒。如果陽氣過於旺盛而陰氣突然耗竭,就會形成陽毒。大凡陰陽離絕,不用大量出汗就無法恢復正氣。)如果陰毒已經很深,病情很危重,六脈微弱到幾乎貼在骨頭上,用力按才能摸到,稍微放鬆就感覺不到脈搏,一息八次以上,或是無法計算脈搏的次數,這種情況下藥物就難以起效了。只能在肚臍用蔥熨法,或者艾灸三五百壯。如果手腳還是不溫暖,就無法治療了。如果手腳變得溫暖,再服用之前的溫熱藥物來輔助治療。如果陰氣消散,陽氣恢復,就可以逐漸減少溫熱藥物的劑量,並進行調理。(陽氣剛恢復的時候,往往會出現煩躁的症狀。)